宋
范成大
自娑罗平过思佛亭、软草平、洗脚溪,遂极峰顶光相寺(8),亦板屋数十间,无人居,中间有普贤(9)小殿。以上卯初登山,至此已申后。初辰暑路,渐高渐寒,到八十四盘则骤寒。比及山顶,亟挟纩(10)两重,又加毳(11)衲、驼茸之裘,尽衣笥中所藏。系重巾,摄毡,犹凛栗不自持,则炽炭拥炉危坐。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但碎如砂粒。万古冰雪之汁,不能熟物,余前知之,自山下携水一缶来,财(12)自足也。
移顷,冒寒登天仙桥,至光明岩,炷香,小殿上木皮盖之。王瞻叔(13)参政尝易以瓦,为雪霜所薄,一年辄碎,后复以木皮易之,翻可二三年。人云:“佛现(14)悉以午,今已申后,不若归舍,明日复来。”逡巡,忽云出岩下旁谷中,即雷洞山也。云行勃勃如队仗,既当岩则少驻。云头现大圆光,杂色之晕数重,倚立相对,中有水墨影,若仙圣跨象者。盌茶顷,光没,而其旁复现一光如前,有顷亦没。云中复有金光两道,横射岩腹,人亦谓之“小现”。日暮,云物皆散,四山寂然。乙夜(15)灯(16)出,岩下遍满,弥望以千百计。夜寒甚,不可久立。
丙申(17),复登岩(18)眺望,岩后岷山万重,少北则瓦屋山,在雅州(19)。少南则大瓦屋,近南诸,形状宛然瓦屋一间也。小瓦屋亦有光相(20),谓之“辟支佛(21)现”。此诸山之后即西域雪山,崔嵬刻削,凡数十百峰,初日照之,雪色洞明,如烂银晃耀曙光中,此雪自古至今,未尝消也。山绵延入天竺诸蕃,相去不知几千里,望之但如在几案间,瑰奇胜观,真冠平生矣。
复诣岩殿致祷,俄氛雾四起,混然一白,僧云:“银色世界也。”有顷,大雨倾注,氛雾辟易,僧云:“洗岩雨也,佛将大现。”兜罗锦云(22)复布岩下,纷郁而上,将至岩数丈辄止,云平如玉地。时雨点犹余飞,俯视岩腹,有大圆光偃卧平云之上,外晕三重,每重有青黄红绿之色。光至正中,虚明凝湛(23),观者各自见其形,现于虚明之处,毫厘无隐,一如对镜,举手动足,影皆随形,而不见旁人。僧云:“摄身光也。”此光既没,前山风起云驰。风云之间,复出大圆相光横亘数山,尽诸异色合集成采,峰峦草木皆鲜妍绚蒨,不可正视。云雾既散,而此光独明,人谓之“清现”。凡佛光欲现,必先布云,所谓兜罗绵世界。光相依云而出,其不依云,则谓之“清现”,极难得。食顷,光渐移,过山而左顾雷洞山上,复出一光,如前而差小。须臾,亦飞行过山外,至平野间转徙,得得(24)与岩正相直,色状具变,遂为金桥,大略如吴江垂虹(25),而圯(26)有紫云捧之。凡自午至未,云物净尽,谓之“收岩”,独金桥现至酉后始没。
赏析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自号石湖居士,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存世有《石湖居士诗集》《吴船录》等。
本文选自《吴船录》,这部书是范成大记录在淳熙四年(1177)五月离开成都回朝路上所见所闻的名胜古迹,是与陆游的《入蜀记》齐名的日记体游记。在本文所选片段中,作者聚焦峨眉山,尤其是号称天下绝观的峨眉峰顶,再现了峨眉的佛光,写活了峨眉的奇美形象,达到了八百多年之后依然常读常新、色香不败的境地。
范成大写峨眉山,没有拘泥于一山一水、一刹一舍的记述和描写。他从整体上写峨眉,选取最足以显示峨眉特征的“佛光”来表现,这是大手笔的眼光。写“佛光”的文字精彩至极,显示出作者精湛的技法、深厚的功力。这篇散文写山水草木之奇,如实记录自然景物的特点和不同寻常的自然现象,写“佛光”显现的过程和状貌,流露出不一般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
(1) 娑罗:常绿乔木。宋代宋祁《益部方物略记》:“娑罗花,生峨眉山中,类枇杷,数葩合房,春开,叶在表,花在中。”
(2) 海桐:一种常绿灌木,生长在福建、广东一带的海边上。叶互生,有光泽,长椭圆状倒卵形。
(3) 杨梅:一种常绿乔木,叶长椭圆形倒披针形,质厚而光滑。
(4) 八仙:也叫绣球花,是一种落叶灌木,七八月间开出淡紫色的球状花朵。
(5) 蓼: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略带红晕,生长在河边与水中。
(7) 偃蹇:高耸,天矫的样子,这里有稳立之意。
(8) 光相寺:唐宋前叫光普殿,在大峨山顶上。
(9) 普贤:菩萨名。与文殊菩萨合称佛门二圣。
(10) 纩:丝绵,这里指丝绵衣服。
(11) 毳(cuì):鸟兽的细毛。
(12) 财:通“才”。
(13) 王瞻叔:名之望,宋高宗绍兴年间进士,孝宗时官至参知政事。
(14) 佛现:又叫佛光或峨眉宝光。
(15) 乙夜:二更时分,晚上十点左右。
(16) 灯:即所谓圣灯或神灯。
(17) 丙申:淳熙四年(1177)六月二十八日。
(18) 岩:指光明岩。
(19) 雅州:今四川省雅安县。
(20) 光相:与下文“相光”义同,即佛光。
(21) 辟支佛:辟支迦佛陀的简称,意译为“缘觉”或“独觉”。
(22) 兜罗绵云:像兜罗绵一般的云。兜罗:也写作“妬罗”,树名,它所生的絮叫兜罗绵。
(23) 凝湛:凝聚澄清。
(24) 得得:唐代方言,等于说“特地”,这里可作“恰恰”解。
(25) 吴江垂虹:吴江的垂虹桥,在江苏吴江县东。
(26) 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