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游山唱酬序(节选)(1 / 1)

张栻

予三人联骑渡兴乐江。宿雾尽卷,诸峰玉立,心目顿快,遂饭黄精(1),易竹舆(2),由马迹桥登山。始皆荒岭弥望,已乃入大林壑。崖边时有积雪,甚快。溪流触石曲折,有声琅琅(3)。日暮,抵方广(4),气象深窈,八峰环立,所谓莲花峰也。登阁四望,雪月皎皎,寺皆板屋,问老僧,云:“用瓦辄为冰雪冻裂,自此如高台(5)、上封(6),皆然也。”

戊寅(7),明发,穿小径,入高台寺。门外万竹森然,间为风雪所折,清爽可爱。住山(8)了信有诗声,云:“良夜月明,窗牖间有猿啸清甚。”出寺,即行古木寒藤中,阴崖积雪,厚几数尺。望石廪(9)如素锦屏。日影下照,林间冰堕,铿然有声。云阴骤起,飞霰交集,顷之,乃止。出西岭,过天柱(10),下福岩(11),望南台,历马祖庵,由寺背以登,路亦不至甚狭,遇险辄有磴可步。陟逾二十余里,过大明寺(12),有飞雪数点自东岭来,望见上封寺,犹萦纡(13)数里许乃至。山高,草木坚瘦,门外寒松皆拳曲拥肿,樛枝(14)下垂,冰雪凝缀,如苍龙白凤然。寺宇悉以板障蔽,否则云气嘘吸其间,时不辨人物。有穷林阁,侍郎胡公(15)题榜,盖取韩子“云壁潭潭,穷林攸擢”之语。予与二友始息肩,望祝融(16)绝顶,褰裳径往,顶上有石,可坐数十人。时烟霭未尽澄澈,群峰峭立,远近异态。然其外四望,渺然不知所极,如大瀛海环之,真奇观也。湘水环带山下,五折乃北去。寺僧指苍莽中云:“洞庭在焉。”晚居阁上,观晴霞横带千里。夜宿方丈,月照雪屋,寒光射人,泉声隔窗泠然,通夕恍不知此身踞千峰之上也。

庚辰(22),未晓,雪击窗有声,惊觉。将下山,寺僧亦谓石磴冰结,即不可步。遂亟由前岭以下,路已滑甚,有跌者。下视白云,滃浡(23)弥漫,吞吐林谷,真有**胸之势。欲访李邺侯(24)书堂,则林深路绝,不可往矣。行三十里许,抵岳市,宿胜业寺(25)劲节堂。

赏析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绵竹(今属四川)人,后徙居衡阳。官至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南宋理学家,与朱熹、吕祖谦为友,时称东南三贤。有《南轩先生文集》。

本文记述了作者与朱熹等友人的衡山之游,以记游写景为主线,同时注入自身的志趣感怀,通过形象生动的记述把写景同表现志趣情怀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文章开头,作者用“联”字和“快”字,点出了全文围绕的中心,二者并行推进,交相辉映,将文章一步步推向高峰。

大家行进在古木寒藤中,“阴崖积雪,厚几数尺。望石廪如素锦屏。日影下照,林间冰堕,铿然有声。云阴骤起,飞霰交集”,可以说是景愈胜而心愈快;上到峰顶,则云海茫茫、晴霞横带,月照雪屋、泉声泠然,真可谓胜绝而快极,直使作者“恍不知此身踞千峰之上也”;次日再上绝顶,极目眺望,见远山一一显现,真可谓“一览众山小”。

(1) 黄精:草本植物,根茎可食用、入药。

(2) 竹舆:竹轿。

(3) 琅琅:形容声音清脆。

(4) 方广:寺名,在莲花峰下。始建于南朝梁时。

(5) 高台:寺名,在祝融峰下。

(6) 上封:寺名,在祝融峰上。

(7) 戊寅:这月十四日。

(8) 住山:即住山僧,留住寺庙的僧人。

(9) 石廪:峰名,七十二峰之一。

(10) 天柱:峰名,七十二峰之一。

(11) 福岩:寺名,即古般若寺,在掷钵峰。

(12) 大明寺:在烟霞峰。

(13) 萦纡:盘旋曲折。

(14) 樛(jiū)枝:向下弯曲的树枝。

(15) 胡公:指胡铨,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时,他反对和议,上书请斩秦桧等三人,被流放岭南。孝宗即位,胡铨恢复官职,后又升为工部侍郎。

(16) 祝融:衡山主峰。

(17) 己卯:这月十五日。

(18) 胡实:字广仲,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张栻的老师胡宏的从弟。

(19) 范彦德:字伯崇,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朱熹的学生。

(20) 次第呈露:一个一个显现出来。

(22) 庚辰:这月十六日。

(23) 滃浡(wěng bó):形容云气涌起。

(24) 李邺侯:李泌,字长源,中唐时人,官至宰相,封邺县侯,他喜藏书,在衡山隐居时筑有书堂。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25) 胜业寺:在岳庙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