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秦观
元丰二年(3)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4)过杭,东还会稽(5),龙井辨才(6)大师以书邀予入山。比出郭(7),已日夕。航(8)湖至普宁(9),遇道人参寥(10),问龙井所遣篮舆(11),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毛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12)而行,出雷峰(13),度南屏(14),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15),得支径,上风篁岭,憩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或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有也。行二鼓矣,始至寿圣院(16),谒辨才于潮音堂。明日乃还。
赏析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官至国史馆编修。“苏门四学士”之一。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这篇题记以入山访友为线索,具体地记述了出城、过西湖、登山的所见所闻,描写了霁月映照之下西湖山林、流水、庐舍的清幽,一路走来,上山、濯足、饮泉,处处宛如仙境。秦观对景物的敏锐观察与精细描绘,特别是用精练的词句营造出清幽的气氛,完美体现了他的诗人气质和独特眼光。比如:“自普宁凡经佛寺十,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或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有也。”简单的一句话,给人的印象却是整个寺庙群的清幽、宁和,伴随着流水的清响,更显其幽静。
(1) 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本名龙泓,原指山泉,龙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环山产茶,即著名的西湖龙井茶。
(2) 题名:题写姓名,以留作纪念。
(3)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
(4)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
(5) 会稽:今浙江绍兴。
(6) 辨才:法名元净,曾在灵隐山天竺寺讲经,元丰二年退居寿圣院。
(7) 郭:外城,这里指杭州城。
(8) 航:渡。
(9) 航:渡。
(10) 道人:即僧人。参寥:法号道潜,自号参寥子,有诗名。
(11) 篮舆:竹轿。
(12) 并湖:沿湖。
(13) 雷峰:峰名,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有雷峰塔。
(14) 南屏:山名,在杭州清波门西南九曜山东。
(15) 灵石坞:山名,在杭州小麦岭西南,一名积庆山。
(16) 寿圣院:寺院名,即龙井延恩衍庆院,离龙井约一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