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溪(1)记(1 / 1)

柳宗元

北之晋,西适豳(2),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环永之治(3)百里,北至于浯溪(4),西至于湘之源(5),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6)。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7)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8)。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10)。又南一里,到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11)之世也。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12)者潜焉。”始莽尝曰:“予黄、虞之后也。”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13)”。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为有道,死乃俎豆(14)之,为立祠。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阴溪水上。

元和八年(15)五月十六日,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赏析

作者简介见《小石潭记》。

文章记录了柳宗元游览永州东七十里的黄溪的见闻。全文以记游写景为主,运用白描手法,于平淡中见雄奇,在铺叙中显多姿,描山绘水,想象奇妙,形象生动。

文章开头就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永最善,黄溪最善,然后先在黄神祠欣赏黄溪全貌,再一点点地具体指示沿路的景物和有关传说。

本篇是作者游记中最侧重记述游赏山水景致的作品,相对而言显得平和许多,因此这篇《黄溪游记》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形象是探幽赏奇、欣然自适、怡然自得的状态,读来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1) 黄溪:源出湖南宁远北阳明山,西经零陵,北合白江水,流入湘江,唐代属永州。

(2) 豳(bīn):古国名,唐代邠(bīn)州,今陕西、甘肃地区。

(3) 治:治所。

(4) 浯(wú)溪:源出湖南祁阳西南松山,东北流入湘江,唐代在永州境,诗人元结居溪畔,名溪为“浯”。

(5) 湘之源:湘江源出广西兴安,此指唐代永州属县湘源。

(6) 黄神祠:黄溪居民所立祠堂。

(7) 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8) 渟(tíng):水流停滞聚积。

(10) 锵然:金属或玉石碰撞的声音。

(11) 莽:王莽,汉元帝妻王皇后的侄子,汉平帝时擅政篡汉,改国号“新”,世称“新莽”。

(12) 深峭:幽深险峻。

(13) 黄皇室主:王莽的女儿是汉平帝的皇后。平帝死后,王莽摄政,立新朝,改称其女为“黄皇室主”,意思是新莽的公主,表示与汉断绝。(见《汉书·外戚传下》)

(14) 俎豆: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礼器,这里指祭祀。

(15) 元和八年:公元8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