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1)记(1 / 1)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2)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3)。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4),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5),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6),可以蠲(7)烦析酲(8),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9)下;卧而狎(10)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11)。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12),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13)虚白亭,有韩仆射皋(14)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15)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16)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17)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18)八月十三日记。

赏析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中唐诗人,贞元进士,元和年间曾任左拾遗,后因故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宝历年间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的主要代表,诗风平易近人,时称“元和体”。有《白氏长庆集》。

本文围绕冷泉亭展开,主要叙述它的独特意趣,重心放在登亭观景时的种种感受,情随景生,境与意谐。春日、夏夜的草木、清风、泉水、岩石,既可以卧而狎,又能够坐而玩,作者细致描述了冷泉亭所在的独特地理位置甲灵隐而成为胜境的原因,呈现了冷泉亭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作者叙述了杭州前任行政长官们建设的包括冷泉亭在内的五座亭台所呈现的佳境,予以高度赞扬,既表达了自己为之作记,述而不作的态度,又显示出城市园林建设的积淀、山水情怀的传承。全篇构思精巧,落笔轻灵,虽只是一篇小品,确是别具匠心。

(1) 冷泉亭:在杭州西湖灵隐寺。

(2) 余杭郡:杭州在唐天宝年间曾名为余杭郡。

(3) 尤:突出。

(4) 撮奇得要:选取奇妙和重要的地势。

(5) 薰薰:草的香气。

(6) 泠泠:清凉。

(7) 蠲(juān):免除。

(8) 酲(chéng):酒醉后的困惫。

(9) 床:坐的用具。

(10) 狎(xiá):亲近。

(11) 粹冷柔滑:形容水的清凉和缓。

(12) 封:边界。

(13) 相里君造:相里造,曾任杭州刺史。

(14) 韩仆射(yè)皋:韩皋,字仲闻,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尚书仆射。

(15) 裴庶子棠棣:裴棠棣,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太子庶子。

(16) 卢给事元辅:卢元辅,字子望,曾任杭州刺史,官至给事中。

(17) 元藇(xù):白居易之前任杭州刺史,当时任右司郎中。

(18) 长庆三年:公元8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