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赛方法
比赛开始后,由裁判员鸣哨示意攻、守双方队员就位。队员必须在预备区内将陀螺用鞭绳缠绕好。
裁判员鸣哨并用明确手势示意守方队员旋放陀螺。守方队员可在旋放区外任何一点旋放陀螺(陀螺必须旋放在旋放区内)。守方队员旋放陀螺后应迅速退回守方预备区,裁判员马上鸣哨并用手势发出攻击信号。进攻队员必须在攻击信号发出后5秒内完成攻击。
(二)比赛规则
1.有效进攻和无效进攻
下列情况为有效进攻:(1)必须用绳鞭将陀螺缠绕好;(2)直接将陀螺投入旋放区内;(3)击中对方陀螺;(4)裁判员发出攻击信号后的进攻;(5)裁判员发出攻击信号后的5秒内完成的攻击。不符合上述五条中的任何一条,均视为无效进攻。
2.死陀
下列情况判为死陀:(1)陀螺旋放在旋放区外;(2)在裁判员明确发出信号后,守方器材脱手或松绳掉陀;(3)陀螺虽然已经旋放在旋放区内,但在有效进攻时间内停转;(4)踩着旋放区边线。
死陀的处理方法:由裁判员将陀螺平头朝下置于旋放区内的死陀点上,由攻方队员进行攻击。死陀被攻方陀螺击中后,不论是否旋转,均视为即刻停转。
3.停转
下列情况判为停转:(1)陀螺整体静止;(2)陀螺一直呈横滚动状态。
4.打停
在有效进攻中,攻方陀螺仍在场内旋转的前提下,下列情况判为打停:(1)使守方陀螺出界;(2)使守方陀螺即刻停转。
5.旋胜
在有效进攻中,攻、守双方陀螺均在场内旋转,守方陀螺先于攻方陀螺停转,则判为旋胜。
6.旋平
在有效进攻中,下列情况判为旋平:(1)攻、守双方陀螺在一次触及中均出界(不分先后);(2)攻、守双方陀螺同时在场内停转;(3)守方陀螺即刻停转的同时攻方陀螺出界;(4)攻方陀螺击中守方陀螺即刻停转,守方陀螺出界;(5)攻方陀螺击中死陀后出界;(6)攻方陀螺击中死陀后即刻停转。
7.旋负
在有效进攻中,下列情况判为旋负:(1)攻、守双方陀螺均在场内旋转,攻方陀螺先于守方陀螺停转;(2)攻方陀螺即刻停转,守方陀螺仍在场内旋转;(3)攻方陀螺出界,守方陀螺仍在场内旋转。
当裁判员作出判决后,该次攻守结束。攻、守双方队员方可进入有效旋赛区内取回陀螺。运动员只允许用经裁判员检验合格的器材参加比赛。比赛中若遇器材损坏,可向裁判员申请更换,经裁判员检查同意后,在1分钟内更换完毕。
(三)违例判罚
1.违例
下列情况可判为违例:(1)守方运动员放陀后,不及时退回守方预备区或不退出有效旋赛区;(2)攻方队员在裁判员发出攻击信号后至未作出最后判决前,身体任何部位或鞭杆直接超越攻击区(非垂直原则);(3)同一场次中因两次更换器材的时间超过1分钟;(4)顺序错误;(5)无效进攻;(6)有意干扰对方;(7)不礼貌行为。
2.判罚
(1)警告
下列情况判为警告:(1)更换器材时间第一次超过5分钟;(2)队员在比赛中有轻度不礼貌行为。
(2)判罚
攻击方违例,判失去该次进攻机会。守方违例,判为死陀。判死陀后再违例,则判攻方得4分。
(3)罚出场
对在比赛场上打架斗殴、骂人的运动员,视情节严重,可将其罚出场外。该队员此前的得分有效,并允许该队替补队员上场继续参加比赛。若该队已换过人,当被罚下场的队员属攻方时,此后各轮比赛均判为无效进攻;该队员属守方时,给攻方每次得4分予以判罚。
(四)场地
比赛场区为长20m(女子比赛场地长19m),宽15m的长方形。场地线宽0.05m(以内沿计算),其四周应有2m以上的无障碍区。
1.预备区
(1)守方预备区
在场地左边线距底线4.5m的无障碍区内,画一4m×2m的长方形区域为守方预备区。
(2)攻方预备区
在攻击线左侧底线外无障碍区内画一4.5m×2m的长方形区域为攻方预备区。
2.死陀置放点
(1)男子死陀置放点
由底线中点并垂直于底线,向场内6m处画一半径为0.05m的圆点,为男子死陀置放点。
(2)女子死陀置放点
由底线中点并垂直于底线,向场内5m处画一半径为0.05m的圆点,为女子死陀置放点。
3.旋放区
以死陀置放点中心为圆心,画一半径为0.8m的圆,为旋放区(可铺设橡胶垫)。
4.攻击区
以底线中点向两侧3m处各画一条与底线垂直的平行线,线长2m。底线(以内沿计算)与两垂直线之间的区域为攻击区(以外沿计算)。攻击区可向底线外无限延长。
5.攻击线
(1)攻击区与底线重叠的线为攻击线。
(2)攻击线宽0.05m(以外沿计算)。
6.记录台
在攻击区右侧画一与攻方预备区相对应的长方形为记录台区域。
7.线宽
场地所有线宽均为5cm,均以外沿计算。
(五)器材
1.陀螺
比赛一般采用木质平头陀螺。陀螺直径9~10cm,高度(含铁钉高度)10~12cm。锥尖可安装直径不超过0.4cm的铁钉。陀螺不得上色,也不得填装金属(锥尖铁钉除外)或其他材料(图17-1)。
图17-1
2.鞭
鞭由鞭杆、鞭绳组成(无鞭杆亦可)。鞭绳不得用金属材料制作,鞭绳长度不得少于2m,粗细不限。
思考题
1.评价陀螺技术有效性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2.如何确定放陀站位位置与旋放区的距离?
3.放陀技术和攻陀技术的关键环节各是什么?
4.影响放陀准确性和旋转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文献
1.静冬,主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教学与训练[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2.刘德琼,胡英清,刘靖南,等,主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白晋湘,刘少英,龙佩林,等,编著.民族传统体育教程[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