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计划胜于预言(1 / 1)

都市与农村 柳田国男 476 字 1个月前

一 三个希望

如果不加以保护,农村就无法存续,这样的想法是最令人意气消沉的。于是马上就会有人在一边添油加醋,不是“保护岂能轻易如愿”,就是“在保护之下也不过如此”。村落自古便存在一种应称之为“悲观癖”的习气,也有着若干因此而得到好处的经验。但我们纯真的青年们能够同意他们的感觉吗?想去了解这一点,绝非出自单纯的好奇心。在这迎着万象更新的时代之光步步前行之际,只有被视为一国生产根基的农业,无论时代的治乱,也无论收成的丰荒,都只是绵绵不绝地诉说着自身的穷苦。显然,这是农村生病了,应该迅速找到根治的疗法,将安住之地交到年轻国民的手中。在这一点上,还有很多地方要期待他们的自我觉醒。幸运的是,全国的青年如今正在谋求结合,实际上正为缺少课题与事业而苦恼。将这一重要的未来方策交由他们做新的讨论,我认为是极好的。

有必要尽量比较更多的不同方案。我的意见也只是其中之一,也许并不完美。我甚至认为,在此之外出现更佳的方案,更值得欣喜。我希望的是作为一种练习,更多人能一同来思考其理由是否符合各村的实际情况,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完全没必要对我的说法一开始就深信不疑。对我们来说,自由的批评家比无私的战士更为可贵。在得出只有斗争才能自救的结论以前,还有很多应该深思的问题。“理想”这个词如果只剩下空虚的外壳,那么换成“念头”也丝毫无碍。就整体而言应该实现怎样的状态,才能说农村生活可以因此而满足呢?不只是避免衰颓,而且居民能够更为积极地感觉到生活变得更加富足,这又意味着怎样的状态?这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是因人而异,我的意见如下:第一,愿意工作的人无论何时都能有工作,当然需要伴随着本人能够接受的报酬。不管这是近乎不可能的困难事业,还是并不难实现的简单要求,总之,我们一定要尽力实现。第二,与前一条相反,人们在不想干的时候能够不干,也就是能够自由地转到自己认为更加适合的下一个工作中去。第三,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有足够的智慧,能够为自己也为社会做出最为正确的判断。第三点也许最惹人争议。有人绝不希望如此,而如果想鸡蛋里面挑骨头,“为自己考虑正确,但对社会不利的情况怎么办”这样的诘问可以说无穷无尽。但我相信只要确定是值得肯定的状况,那么朝其方向前进就一点儿问题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