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两种团结方法
社会上依然有人将穷人变得傲慢视为组合的弊病之一,但这实在是大错特错。如果傲慢是指不受欢迎的社交方式,那么本不应该根据身份或境遇有所区别。尤其是最近批评似乎只是针对这些家伙,认为他们沉溺于恶德之中,这只不过如同山阴融雪较慢一样,是因为此前未曾为人重视,于是显得较为突出而已。经过五十年来的平等教育,众多常民的精神早已变得坚定不移。如今唯有佃农还感觉有必要特意表明自己的坚定,这说明他们的心里其实还只有一半的踏实。正因如此,有必要肯定他们对自己地位的自觉,以及促进这种自觉形成的组合的力量。
日本小农的地位难以提高,并非只是因为其欲望没有觉醒。也因为此前形成这种新种类组合的机会过少,他们对自己及自己的力量知之甚少,难以发挥其作用。特别是佃农来自四面八方,难以自发形成团结。村落自然是强有力的共同体,村内一致的牢固有时甚至超过了必要的程度,但其方式是以固有的巨大力量将新加入者卷入其中,其内部的分子并不平等,新加入者也只能处于中心之外。东方各民族的一个特色就是,人从一开始就有各自固定的作用,并以此加入团体生活中。这一习俗在我国也是历史久远,至今未衰。从前称为“身份”“格式”①,最近用“贯目”②“人格”等含义模糊的词语来称呼。将来成为会长、理事等的人选早已基本确定,只是招募最为顺从无为的会员。所谓众智,未必可以预估,但在体谅与信赖的相互作用下,至少在对外时可以统一群体的威力。如今匆忙形成的联合因为存在很多勉强之处,所以会因同伴间的小小裂痕而无数次地损毁或是消失,而村落自古以来的结合之中,的确有一种极为精妙的调和,只是近来由于利害关系的分离日益显著,已经难以长久保持组织的单纯了。
上面新旧两种状态的对抗,在中国所谓“合纵连横”的时代也曾出现过。“连横”指排成一行向前,是基于平等主义的结合。本来应该强调较广地区的共同利益,但实际上万人通用的合适情况并不容易找到。于是,简单的标语容易流于抽象,尖锐的理论则大都与眼前的生活苦恼无关,只是悦耳的空谈罢了。一味否定秩序却并无新的方案,可以说是反动期值得同情的混乱带来的结果。加之今天的团结方法还残留着很多前代合纵式指导的癖好,于是取得成绩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