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商人的起源(1 / 1)

都市与农村 柳田国男 547 字 1个月前

构成都市的居民之中,也有一小部分自古便不是农民。除了僧道巫术之徒,不难想象那些以旅行为日常,带着不多的物品,奔走于村落之间,赶集串市,以交易获利的人,会率先来到新成立的都市,寻求安身之计。在都市还为数不多的时代,这些漂泊者的境遇甚为艰难,频繁更换职业的风气便是由他们而起,而农民对此十分不屑。“鞘(saya)”①或是“才取(saitori)”②等词的语源suai③,以及后来与“番头(banto)”混淆的banzo④等,都带有一些不好的意思。《庆长见闻集》⑤中说当时在江户,吴服⑥是由高野圣⑦坐在十字路口出售的。正经的商人,都是出自农村,之后才学习经商的,这一点用不着一家一家去翻看其系谱图,只用去瞧瞧其门帘上的屋号①,就能明白。其中,山区等离都市较远的地方,反而自古就有出外接受磨炼的需要。甲州②富士山北麓的九一色乡,虽然位于交通极为不便的谷底,但因为积雪多耕地少,全年难有收入,其乡人自古以来就获得人马通行的许可证,遍访各地,经商为生。最初主要经营木材、手工艺品,之后逐步选择其他重量较轻的货物,扩大了交易的种类。九州有名的肥后五个庄,出了很多卖药材的。越中自中古以来,各种旅行者层出不穷,其中卖药的行商应该与灵峰立山③的信仰颇有关联。芳野④、胆吹⑤山麓的卖药人,便是其例。近江⑥地区除此之外,还有自古以来的行商。近世的近江商人来自湖岸附近的平地,但在日野椀⑦、日野折敷⑧闻名天下的时代出外经商的,是小椋村的“木地屋”①。在京城附近,即使是山中,人口也密集。出外兜售山茶木勺子之类的产品补贴一年生计的人如果都回来,无论如何也住不下,于是他们只能凭借着用木旋工具在旅途中的村子加工器物而暂住下来。伊势商人应该最初也是出售山货的吧?那里也有不少制作木勺子,并以惟乔亲王②为其师祖的人。他们在如此短的时期里便进化为今日这样的绅商,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就算是三井家的祖先,也是出自近江的朽木谷的。在中央山脉的两侧,如今火车万能的时代之前,有着被称为bokka③的运送山货的身体强健的挑夫。虽然翻山越岭的交易有利可图,但各村市场的需求还不足其一次的运送量,无法囤积起来等待合适的价格。对于这些人来说,都市是一个机会。

这种交易的一方一定是农产品,这从表示经商的日语akinai④就可以推测出来。如果是在插秧前后暂时出借物品,等到秋天以其收成回收货款,那么从前的商人一年中要两次拜访村庄。都市中出现中心市场后,依然需要往返两地的人力。如果有人以为农民一直封闭在无知的高墙之内,天真地避免了模仿与羡慕的不幸,实为大错。要想了解“世间”,他们从不缺少方法,缺少的只是去了解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