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都市为“世间”的人们
无论如何都无法否定农村力量的一个证据,是每当都市举办祭礼等大型活动时,一半以上的热闹都是村人前来创造出来的。听说花开了,就算是住在山里,也会前去观赏。以前,城市里不少人将他们称为“红毛毯”①,依赖他们维持生计。村里虽然很多人一辈子也未必能有一次这样的旅行,但各个阶层都有人为了缓解所谓“没见过世面”的不安,即使超出能力也要攒钱去一次首都,把这看成
①“红毛毯”是明治时期城市人对来城市观光的农村人的称呼,因其常常身披红毛毯而得名。
与参拜伊势神社或善光寺①同等重要。这也是极为古老的淳朴谨慎的村落的修养。质朴的人们极端地将这种人潮涌动的场所称为“世间”,积极主动地想去获得相关的知识,所以也并非只是都市的繁华吸引了他们。阻挠农村与都市的接近,限制其往来,以为这样便可以避免模仿与渗透,是大错特错的。
都市从其最初就是为了便于全体国民利用的存在。城下町超乎城主的预期,规模迅速增大,也是理所当然的。“利用”一词当然不适用于都城,但其目的之一是指导与培训,有一些东西是若非上京便难以学到的。集中一切力量支持都市的发展,西洋有着这样的思路,但至少一直是顺应后代的需要将村落建设为都市的我们,直到最近,也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同样,也没有把都市当成安置富余者的场所。人手过剩是新的事实,时至今日也还有人不愿承认,但人们早就在向着都市而去。只不过那时大家都有各自的家,办完事就会尽早返回。
参勤交替①,在将人质变为“留守居”②这一点上确实是新制度,但其他都只是遵循从前的惯例而已。江户的幕臣,在三百年间,其“先祖书”③上写着的还是“本籍三河”④。很多人常被问起家乡何处,但他们却生活在都市之中。只是滞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后来不再能方便地归乡,随着这样的人渐次增多,都市风也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从都市自身的立场来看,这种偶然的独立是否真是安全稳定的道路,是否确为发挥所谓中央集权真正效果的方式,要凭借今后的实验才能确认,总之在今天还是尚未得到解决的状态。田园都市也好,都市田园也好,比起这些,更需要首先思考的是什么人居住于此,有着怎样气质的人将成为主流,其理由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