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村与村的比较
新的疑问必须被坦率地提出。第一个疑问是,农村凋敝并非好事,为什么我们还要公然宣扬?如果有人主张国家正在衰亡,当然会招致众怒,即使是某个家庭家道中落,或是某个个人生命垂危,若有人以凋敝论之,人人也都会感觉不快吧。都市之中也有即将崩坏的,但大家都尽力不去触碰这一事实。唯独面对农村,不相信其凋敝便会被认为缺乏同情心,即使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也并不提示任何救治之策,只需无条件地承认农村的凋敝,就仿佛成了仁人志士。如此这般,希望别人对自己大加怜悯,不知是古已有之的农村痼疾,还是时移世易后某种条件下产生的不祥流行?我相信,居住于农村者自己早已觉察到了这一问题。
第二个疑问是,在形形色色的村落之中,哪些特别渐趋衰颓,哪些又能暂时幸免其难,对此是否有人能够判断?我认为,村落的大小、地位、便利性,以及其他条件各不相同,不可能所有的村落都在凋敝之中。果真有人能够断定其所在的村落是最为遗憾的一个吗?更进一步说,所谓农村凋敝,指的到底是怎样的状态?现在仍然有必要追问这一问题。
如果正如我的担心,因为有人反复主张,所以认定自己所在的土地也是如此,因为知道有实际凋敝的例子,所以认定自己的村子也属同类,那么这种危险的苗头才是最需要警惕的。如果作为一村之主的村民都这么想,那怎么可能保持活力?任何地方、任何职业,自信与活力都是繁荣的根基。缺乏自信、丧失活力,发展就会停滞,即使尚未凋敝,也是凋敝的前兆。现在大家忧虑的不是凋敝本身,其实只是比较显眼的一般性倾向,本来无事,是自己生事。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准确地把握事实。如果确实有凋敝的迹象,当然应该尽力出谋划策加以救治。若非如此,就需要避免为无益的噩梦而担惊受怕的不幸。就整体而言,人们往往关心都市,多有谈论,却懈怠于村落间相互比较,了解自己所在的土地的实情。我认为,这是现今的一个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