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洋人不畏惧死亡,西方人很早就对此感到疑惑,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答案。其实不畏惧死亡是不可能的,主要是这个“畏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种族和文化不同,畏惧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尽管生死之间的隔绝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个隔绝的距离和生者与死者的亲疏,是应该具体讨论的问题。至少这方面的不安,对于处在几乎无所不能的时代的我们而言,仍然还是存在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生死之隔渐渐成了一堵高墙,想跨越它需要强烈的个人意志和深厚的情感基础加上世世代代的传承。在我们日本人群体生活中,死亡不是令人恐惧和不安的结局。信仰并不只是个人感知的产物,而是群体共有的社会事实,这一点在战争①中得到前所未有的证明。
但是,要说明那些参战者的行动,未免为时过早。而且,我认为不应该把他们的行为和日常一般性的行动等而视之,下面的考察,我是写给今后迈向和平生活的读者们的。多数的日本人原本对死后的世界并不疏离,他们的情感世界中有与神灵沟通的成分。有几个理由可以举出,其中有些和相邻的民族,特别是和中国有共通之处,这方面暂不赘述。在此,列举几条我认为是具有日本特色
的:第一,认为人死了,他的灵依然留在这块土地上;第二,认为阴阳两界往来频繁,不单单只是春秋定期的祭祀,人神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在需要或希望的时候来来往往;第三,认为人今世的心愿,死后一定会达成。因此,很多人认为不仅要为子孙谋划,自己也会轮回重生以延续自己的事业,这是第四点。
这些信念每一个都意义重大,但是因不是以正式的宗教形式出现,所以没有文字化的传承,人们也无法确认其一致性,不同地方的这种信仰自然而然便产生了差异。人们因为忌惮外界的批评而不敢表达对死的观点,所以,尽管没有外部的压力,这种信仰慢慢衰退。然而,将现今很多人所思所想综合起来看,这种信仰的由来绝非来自一部分人的一时空想。我们相信先祖的护佑,接受来自先祖的恩泽,并不需要特别表达渴望救赎的苦难和烦恼,在祭祀的时候,仅仅向先祖表达感激和喜悦之情。这样之所以可能,是来自代代传承的观念,也有来自抱有对先祖的信念和祭祀的行动力,而且还需要有具备祭祀的客观条件。如是,天长日久便成为一种习俗。由此,祭祀的仪式,也涉及独立于现在各家的年节礼仪的氏神的神社,这一点显然带有我国固有信仰的特色。
对神的信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向神灵说明具体的请求,要求神灵护佑;另一类是对神降福泽深信不疑,只求冥冥之中自然获得神的加护,把祭祀只是当作一个宴饮欢乐的日子。在日本,后者的信仰形态要多得多。导致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受我们的“先祖教”的影响。进一步说,我想这就是我们对人升天之后如何长久存在这个问题世代相传并深入人心的固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