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个推论是,对死者不做区分,都称为“hotoke”,是因为它是将食物装进叫“hotoki”的容器来祭祀的灵魂。所以它很可能起源于中世民间盂兰盆的仪式活动。从几个角度来考察,可以接近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知道“hotoke”的“hoto”是浮屠和佛陀的读音,但是不知道最后那个“ke”的由来,也许是后面加了“家(ke)”即“浮屠家(hotoke)”,抑或如朝鲜语式的后缀等,不过提出这些观点的人们似乎也没有充分的证据。就连像僧契冲①先生这样严谨的国学家,也不太有把握地推测说:“hotoke”的"ke"是"木",和"民草"“青人草”②的“草”相对。还有一点,就是“hotoke”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并不广,但因为使用的地区是文化的中心地带,文人们写作也常用到它,所以逐渐变得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也必须注意,将“ho-toke”用来代表如来佛和用来表示其他意义的人,在日本西南和东北两端有很多。在对马的岛上,人们用hotake表示家神之一。因为元音有一个不同,所以将“hotake”硬归为家神的一类,可能有些勉强。而在南方屋久岛等地,“hotoke”指的就是“卒塔婆”①。在这个岛上,法事一般被称为“菩提”。每次法事会在墓后立一个“卒塔婆”。每年的新牌会比前一年大,等到三十三年菩提结束那一天,要立一个三米多高的“卒塔婆”。除此以外,好像也把牌位称为“枕hotoke”,“枕hotoke”可能多用于人刚亡故的情况,平时的牌位还是被称为hotoke。在“盆”的时候,建造魂祭棚来迎接hotoke,这个做法和中心地区类似,不过可能是为了那个时候能把牌位移入其中,所以又有“迎接shorodon”这样的说法。因此,这个木牌仅仅是作为亡灵的载体被称为hotoke。
另外,相距遥远的东北各县,称一般的法事为"hotokekaki",佐渡的岛上也有地方请求“写佛(hotoke)”的地方。也就是说,在这边hotoke,也指的是“卒塔婆”。会津的喜多方等地,还有“hotoke棒”的说法,即把从山中砍来的新树的一部分削白,在上面写上法号。其他很多地方,在三十三年最终年忌的时候,一般会将这个新树做好的木棒立在墓地里。也有将这件事称为“hotoke棒”或“toriagebotoke”的地方,听说有的地方在葬礼的当日和一周年忌日的时候也会立这样的牌位。在寺庙超度孤鬼游魂的法事上,东北各地也有将刻有法号的小型“卒塔婆”叫作“桠hotoke”的惯例。也有两三个被认为灵验的场所,只把地藏尊和阿弥陀佛的轮廓雕刻出来,重叠钉在墙壁上做成千体佛的神殿,这个也称为“桠hotoke”。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为了让“卒塔婆”的hotoke尽可能体现其本意。有名的“南部恐山地藏会”①等组织,因为只是简单地在小削片上写上祈求冥福的句子,所以和佛体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在南鹿半岛等地,有在比那个小削板更为简陋的七枚薄片上写下七尊佛的尊名,插入青苇做的簾子放入“盆”的神龛里的风俗,并称之为“kanagarabotoke”,也叫“铯屑的hotoke”。将七尊佛放在墓地的入口,或莲台场的旁边,是全国各地的风俗,如果那是共同的风俗,就会刻石像,有丧事的家里则做临时的“卒塔婆”。但是立七尊佛头并排着的小型牌位,是直到石匠能轻易刻出佛像之后才有的事。在这之前,普通民众的hotoke多在木柱上刻字,这在画卷中有好几个例子。所谓的“像”,和“卒塔婆”之间原本还有一段很深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