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水尾院当时年中行事》①一书中,献给天皇物品的禁忌之一为:
放入“外居”的东西禁止呈献。
这也给我们的理解提供一种思路。“外居”②在汉语中也写作“行器”,是指将食物从家里往外搬运的木制容器,其形状各式各样,有花盆状,也有圆桶状。这种容器和它的名称在日本可以说无处不有、无人不知。因为“外居”的外边有三个支脚,所以从镰仓时代起,人们便开始相信这是它被称为“外居”的原因。但是那是连“外”和“他”的区别都不知道的人说的。因为物体的外侧就是“外”,物体外侧加个腿之类的在日本并不称为“他”。日本没有脚的容器也有很多,如《延喜式》中被称为“外局案”的桌子,就是为了祭祀在室外安放的台案。正好和东北“hokai棚”的东西类似,被误解成了放“外居”的台案。当然,这个台上可能会放置容器,将其称为“hokai”,就是因为把hokai的食物放入了容器。开始将它写作“hokai”,显然是混淆了其中某些发音而造成的。如今的“外居”形状各异,但大多是木制品。为了持久耐用,人们还会在“外居”的外壁上涂上黑漆,在内壁上涂上红漆。以前都是每年做新的,因为白木太贵不被常人青睐,所以人们用烧制陶器的方法将“外居”做成喜欢的形状,我想,“瓮”“盆”由此而来,加上意想不到的是,盂兰盆会中又有这个字,由此便普及开了。
但是把“瓮”训读为“hokai”的例子,我还没有找到。中世的文献中有“送瓮”之说,说的是将各种食物放入其中,然后送到寺院或墓地,这里使用的都是陶器,然后再将其一起放入木柜中。那些陶制“行器”用日语如何称呼,我们无法知晓,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上流社会那时使用的全是字音。追溯到古代,祭祀时多用陶器,其种类和形状也很多,在《延喜式》中用以区分它的汉字有十几个。如果这些称呼和日语的叫法一样的话,我觉得没有必要一一记录,并且,后来给它添加的训读也并不明确,如一个汉字有好几个训读音,又或者好几个汉字都对应同一个名字。比如说“瓮”这个字,出现过“hiraka”“hotogi”,还有“sarake”等平假名。“hotogi”“sarake”这两个读法又被用来给“缶”和“理”注音,其间也有和瓮并举的情况。在hokahi只能用木制的容器之前,有些场合也会用到陶器的“hokahi”,我觉得这也可以用瓮和盆来表示,但没有有力的证据。《和名抄》①中,把盆解释为“缶”,发音为“保土歧”hotoki。《字镜》②之后的辞书都把盆训读为“保止支”hotoki或hotogi。镰仓时代的《尘代》③卷八里提到:
hotoki是“盆”使用的器具的一种,也有人把它当作吉祥物……瓮是用来占卜吉凶的一种器物,“盆”训读作hiraka、hotoki,读作“缶”的字的读音,一般认为和瓮的读音一样,都读作hotoki。
总之,到这个时候的瓮是形状和用途都与“hotoki(缶)”相近的,确实不再是现在所谓的像盆子那样的扁平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