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制作很详细的分布地图认真观察的话,我们确实无法得出结论。但我认为,为了每年的“盆”而设“精灵棚”这样的习惯,比起设置新“年棚”的要少得多。比如说东京等城市,好像原本是每家都设有新“年棚”的,只有在“盆”时祭奠亡魂的人才会常设所谓的佛龛。以我家为例,“盆”的时候,会用一片绿油油的茭白的席子铺在下面,用绳子将酸浆和柿子、栗子的枝条挂起来。因此,我们对“盆”的印象虽然完全变了,但这只不过是作为一般佛龛的装饰品。因为江户有很多短期临时居住的家庭,所以我想这种简陋的方式可能起源于那里,就连地方的农村宽敞的旧房子里也依然能看见几个类似的仪式。如此简陋的仪式并不是为了省去每次的铺设,而是为了能增加除了“盆”以外的祭祀祖先的机会,于是就在平日里的住处腾出一个地方来供奉它们。每年忌辰的供奉变得越来越频繁,
不管其目的和必要性是什么。我们原本就有祭祀祖先灵魂的佛龛,后来为了祭祀新亡灵,认为必须要做新祭坛的人毫无疑问是占大多数的,除此之外,还有几个证据。因为佛龛这个词变成了一般通用的叫法,所以导致很多人产生了误解。
“玉棚”深处,父母慈祥的容颜。
这可以说明,佛龛本来就是常设的“魂棚”。
从上面去来所作的“魂棚”的俳句中,可以读出人在上了年纪,在“盆”用花和绿叶装饰着的临时祭坛里,产生某种幻觉,看到父母的面容。这也算是人之常情吧。而给这个俳句做注释的人解释说,只有在“盆”的期间,把佛龛称为“玉棚”。这或许是一种推测。但不管如何,既然有常设的祭坛,再单单为“盆”准备“魂棚”,难免会让人觉得多余。我认为,以前除了常设的“魂棚”,要是遇到非要设新祭坛祭祀不可的场合,往往会用花和灯竭力美化装饰新祭坛,此风一开,人们便觉得祭坛是为“盆”活动而设置的。结果慢慢地,原来有的地方的“魂棚”倒不使用了。这些地方在“盆”的期间将牌位从佛龛中取出,因为将其放入了新的“精灵棚”中,所以佛龛此时是完全空着的。在信州饭田地区,大家将其称之为看门神。但即使是这样,也会摆放一般的供品。奥州三户乡等地称其为“空坛”,但是在前面也会供奉米饭。年轻人有时会忘记放供品,年长者会说“给yadoi献供品了吗?”来提醒他们。yadoi是方言,也是看家的意思。从没有使用敬语这一点来看,人们认为空坛里没有佛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