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佛龛之名(1 / 1)

关于先祖 柳田国男 611 字 1个月前

在日本,无论是谁,都认为他死后会被称为佛,这一点和常设的神龛被称为佛龛不知是否存在直接联系,但因为这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人们便常常将“盆”误认为是佛教的祭典,以为它是从佛教传入日本以后才开始举行的祭祀活动。近世①近代所谓的神葬祭②,也就是不按照佛教仪式祭拜祖先或举行葬礼时,这些家庭会临时将佛龛拆掉,或将其归并到神龛里。这不能算是复古,作为一个新的改革方案,这个现象尚有研究的余地。在我们松冈一族中,因为祖母是佛教徒,所以用佛教的礼节供奉她,在三年丧期满了以后,所东北的水户藩等地的神社编写了很多指导手册,内容多参考中国的《朱子家礼》的内容。战后神社本厅编写的《诸祭式要纲》《神葬祭指南》,成为一般神道丧葬仪式的指南。

有的佛具经书和世代的牌位牌都被扔进了大河里,佛龛也变成了空空的吊架。信仰神道的人则忌讳把供奉的神牌称为牌位,这个类似神牌的东西是四方形白木,写上亡人的名字,将其放置在神龛的左右两端,那就是我们所说的“魂”。祭祀当天,把应该要祭拜的魂请到正面略低的位置,以最恭敬肃穆之心取下套子,名字显现出来后,大家一起对着神牌行祭拜礼。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新的方式。牌位可能是中国特有的词汇,虽然它绝非和佛法不可分割,但是它在长年熏香的陶冶中沾染了佛教的气息,且上面刻有法号,这一点是非佛教徒不能接受的,这一点从历史上看也是无法解释的。法号本来是那些恪守清规戒律、尊奉佛法的人的标记。但是,未征得本人同意,死了以后给他加上法号,而且法号的意义一般人也不明白,又很难记住,对这种做法的批评,很早就有了。但是大多数人的心理很奇怪,似乎又觉得有了上述的仪式才让生与死有了明确的分界,悲哀敬慕的俗念随着时间得以净化,死者得以永远成为一家的守护神来受到敬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用神道仪式葬礼祭祀的人有的也会给亡人另起名字。这其中体现的矛盾性,和想要永远保持祖先的个性的观念,与我所强调的祖灵融合单一化的思想之间的矛盾性一样,都是很难兼顾的。

与之相比,有一个更加实际的问题。那就是基于信教自由的原则,即从佛教中分离出来的各家的祖先祭祀今后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我家那边幸好没有中止“盆”的祭祀,每到七月十三日,和村子里的孩子们穿一身白色的正装,去墓地迎神,在芥草和焚香的香气中,只有我家人捧着神木(杨桐)的枝干,供奉御洗米,虽然我们会和大家一起提着灯笼返回,但是听到附近人家传来的念经声和钟鸣声,多少有点没跟上时代的孤立感。何况还有些地方的人们感觉在“盆”举行祭祖仪式,有种被佛教这种外来宗教牵着鼻子走的负疚感,所以改在春秋的皇灵祭①这天举行祭祀。取消“盆”或在“盆”那天什么也不做的现象扩散到很多地方,对祖灵多少淡漠的人群有所增加。为了追溯我们民族漫长的历史足迹,即使受到外来思想的强烈冲击,我们仍必须尊重已经浸润到国民的大多数人的生活中的本来的习俗。并且如果还有必要改变,我认为也只有先从事实现状开始思考,此外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