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天以米饭为主食的人们来说,是不会在意筷箸和饭团的形状的。实际上,今天在每天不以米饭为主食的地方,主要于除夕夜举行“御灵祭”时,一定要用米献祭,并称之为“御灵饭”,这个令人印象非常深刻。除此之外,虽然有很多实例,但是全国一致的情况很少,特别是在细微之处,差别还是很大的。把这些例子放在一起来看,无论是谁都会承认,这个祭祀仪式是从中世以后慢慢变化而来的。要知道这些差异的具体状况,需要做非常细微的观察和分析。首先,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方面,当作“御灵饭”的米饭,被盛放在饭碗或者托盘里;另一方面,是被做成饭团。这两种做法在前面也提到过。具体做法比如个数和形状等,各家都有不同。此外,还有少数地方是把饭分成小份,用竹叶包起来,形状有些像五月端午节用的“卷饼”和插秧日的厚朴叶饭,我认为这一点也
值得注意。更进一步的讨论将牵扯到复杂的问题,因此放在后边方便的地方再谈,与其他地方相同之处在于,“御灵饭”上面插着筷子。
食物上插筷子,通常是令人不快的事情,特别是插一根筷子,这是给亡者送枕饭①的做法。孩子如果不知道这个习惯,在饭上插了筷子,是会被大人严厉训斥的。而所谓年末的祭灵仪式,要特别把筷子折断插在饭上,或者插在每个饭团上。这个习俗在日本分布非常广。它是从何时开始的,是否最初就是这样的做法,学者可能持有不同的见解。该做法的具体细节,人们也是既无法解释,也没有想过理由。通常人们说饭团十二个,如果当年有闰月,则做十三个,每个上面都插上筷子。因为十二这个数字,人们很容易认为是一年有十二个月的缘故,所以闰年就变成十三个。同样的例子还有正月的“幸木”也是十二节,或者用称为新木的十二块木片,也有的地方为了迷惑恶鬼,在平时的年份也特意写十三月。为什么每年明明白白的月数,要这样表示,理由尚不清楚。至少御灵祭用的饭团的数量,不同的家有五个、六个、九个、十四个不等,并不都是十二个。在饭碗上插筷子的数量也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家庭成员有几个就插几个。
我的理解是,把米饭盛得满满高高的意义在于,要向祭祀的对象表明:“供品”是给您独享的,而不是和人共享的。这一点和把“镜饼”①放在神灵或者人面前一样。或者那个饭高高的尖部,象征人的精神所在之处,也就是心脏的形状。即便这个解释不对,但古来这样表达心意的食物,大概都是类似的形状。中间插上筷子,即便今天看起来有点煞风景,但还是可以很有力地证明这一点的。而为何只插一根筷子?这个问题也值得考究。本来筷子是在进餐之前,各人自己先制作,一般用过以后也不会考虑让别人再用,以避免有人使用自己的筷子而给别人带来诅咒②,所以到了屋外就折断扔掉。今天也有人用过一次性筷子之后,会把筷子折成两段,应该就是这个习惯的遗存。问题在于,筷子的数量变多了,又出现了呈复数的饭团,被放在一个餐盘中献祭。对此,我的解释是,把年末“魂祭”的御灵看作一个整体的想法慢慢发生了改变,十二是一个吉祥的数字,所以用这个数字来代表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