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看,将年末的“魂祭”从其他一般的正月活动中分离出来,这样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这个意图是新的尝试,比如陆中安家地区这样比较封闭的地方,还会把“魂祭”和年神祭混同。区别两者的标志,是供品,供奉年神用的是“饼”,而供奉御灵用的是白米饭。这个似乎是一般的做法。但是东北也有几个例外的地方,特别是安家这个地方,是把“御灵饭”移到斗上,放在箕里面,最后放在石臼上。箕的开口处面向神降临的方向。向这个方向祭拜,是因为这是年神通往祭坛的通道。中部长野北部等地区,是用叫作“御灵盆”的容器盛放“御灵饭”,并把其放到“年棚”上,向年神上供,很多家把饭放到“年棚”的两端。越后地区也有放在壁龛上的老户。
但是从数量来看,现在最多的是把“御灵饭”供奉到佛龛中,这个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将祭灵看成是正月仪式的最明显的理由。另外,如前文所述,也有古老的习俗被保留下来的例子。今天最普通、最常见的,就是除夕夜庆祝新年仪式结束后,另外做白米饭当作“御灵饭”。也有少数地方在庆祝新年、动筷子吃年夜饭之前,用没有碰荤腥的手来制作饭团。捏饭团做供是东北六县的做法。信州一般是把白米饭放到铺好的纸上,或者放在木盆里盛得高高的。江户附近八王子一带到甲州,原来是用盆或者高碗盛饭上供的,这些可以在《立路随笔》①中看到。如今这个做法可能已经消失了。不管怎么说,这个将“御灵饭”供奉给先祖,放在佛龛里把门关上,并且在正月的头三天都不打开的习俗,在各地大体是一样的。
如是,把祭祀提前或者推后到正月以外的平常日子,似乎也合乎常理。但是,实际上,这也是新年活动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对供品的处置方法,而大致有所了解。把祭祀提前的地方,按惯例在正月四日就把“御灵饭”从佛龛上撤下来,然后把饭放到这天早上正式餐食的杂煮中,供人食用。青森县和岩手县的东部地区,则放到七日,然后在七日这一天,掺到小豆粥里面;鹿角①地区是掺到七草粥里面,最后放到用稻草编制的容器中储藏起来。家里有人闹肚子时,就拿出来煮粥给病人喝。青森县西部的农村现在还有一些家庭把“御灵饭”当作小正月,也就是十五日晚的仪式举行。具体做法就是仅仅供奉一夜,第二天(十六日)把饭放入早上的粥里面,这个粥和我们的十五日粥一样,是献给神灵的初穗,是最清洁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