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神的供养具体是由何时开始的,我们并不清楚,但谁都知道这不是我国自古以来固有的做法。农村到处都有更加朴素简单的、更接近自然的“年神”祭坛的设置方法。举几个例子,正月称为“休臼”,把臼翻过来,垫上新鲜的稻席,上面再放箕,里面放上饰品。也有为了这个用三个或者五个装饰好的新米的草袋,在内庭的正面或者顶梁柱的下部,或者在正堂常设的神龛下面堆放起来,这样祭祀年神的家有很多。
上面所提的两种供养神的情况,要用三层松枝或五层松枝制作门松。制作方法是:一般用刚采来的枝叶茂盛的大松枝,然后把白纸剪成的“御币”挂上,再摆上用木棍削制的削花。“立松”是正月祭的特征,各家在每个小屋的门口,有的在井口甚至厕所门口都装饰松枝。“立松”中最郑重其事的装饰是一对大松,放的地方也大体固定。奥州地区往北去,有称为“拜松”的,一般放在有正式炉灶的正室的一角,大多在一进大门就可看到的顶梁柱的周围,也有直接绑在柱子上的,还有放在“年神棚”、臼或者米袋的祭坛正前的。今天门松这个词已经很普及。和现在城市里将门松放在家门前不同,有的人会在家的大门口的柱子附近将其竖起来,以显得体面气派。
有关门松的由来,《世谚问答》①里有京都人的说明,暗示这个风俗是由乡下的武士带入都市的,而不是帝都原有的习俗,现在的宫廷并不重视这个环节。这个重要的现象是以文献为对象的学者们所容易忽视的。中部地区②农村现在明确传承下来的习俗,主要表现为正月的松饰之中,除了注连绳还有个垂下来的,信州等地叫“oyasu”,也有叫“yasunogoki”的东西——用新稻草制成的简易的草盘或者草壶,用作盛放供品的器皿。主祭的男人在除夕夜和新年头三天,以及六日和十四日的晚祭,必须端着祭品把松木的草盘慢慢举上去,这称为“御养”,由此可知“oyasu”的语源。这绝不是一个地方的奇风异俗,三重县的南部海岸、伊豆的岛屿都有类似的习俗。距离东京不远的三多摩的各个地方,直至一百年前,都还有这些习俗。江户人的随笔中有“tsuboke”和“tsuboki”这样的说法。但是就是不知道这个习俗的缘由何在。这个不像是江户人使用过的,甲州①和信州等都有被称为“oyasu果实”的,到五六月之前,这个地区都把冷冻的米粒干燥储存起来,炒熟食用。这不是用“饼”和白米饭做的贡品,而是把洗好的米用器皿装好,然后分别盛放到各自的祭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