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罗耀拉与耶稣会(1 / 1)

一、罗耀拉的生平

1491年,罗耀拉出生在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省的一个贵族世家,在13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最末。当时的西班牙在长达数世纪的反对穆斯林,收回失地的斗争中形成了特别浓厚的宗教氛围,是天主教势力最为稳固的地区。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罗耀拉自然受到了天主教信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国王斐迪南的王宫里,罗耀拉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这段宫中生活经历实际上是中世纪欧洲贵族应该接受的骑士教育,勇敢、忠诚以及喜欢幻想、冒险等典型的骑士特征深深地烙在了罗耀拉的身上。根据他的自述,在30岁以前,他一直以参加战斗,获得荣誉为人生最大的快乐。在现实生活中,他也确实在实践着这种精神。离开王宫后,他就投身于军旅生活,并因英勇善战、富有骑士精神而荣获勋章。然而不幸的是,在1521年5月的一次战斗中,炮弹炸伤了他的双腿,尽管他从死亡边缘被拉了回来,却失去了右腿,辉煌的骑士之梦化为泡影。

在长达9个月的康复治疗期间,罗耀拉忍受着身心双重折磨。他借读书来消磨时间,缓减痛苦。由于找不到他喜爱的骑士文学作品,他只好反复阅读手头唯一的一部《圣经》和使徒传。圣人们的虔诚和牺牲精神深深打动了他,他决心放弃世俗的抱负,“抑制和消灭世上所有的幸福与快乐”[3],献身于禁欲主义生活方式,做一名精神上的骑士,去捍卫上帝的荣耀和教会的利益。

1522年3月的一天,罗耀拉解下了自己的骑士佩剑,换上了他所谓的“上帝的盔甲”——破烂的衣服,踏上了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道路。未行多远,他就被鼠疫困在巴塞罗那附近的小镇曼罗萨(Manresa)。在逗留期间,他全力进行精神训练。他每天长时间地在一个洞穴里祈祷,并将自己鞭笞得血痕斑斑。在最后阶段,他一连三天不吃不睡,在洞中冥思反省。如此经过数十个月以后,他终于结束了自我精神训练,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撰写了一本小册子《精神训练》(Spirit Exercises),以供他人效仿。

1527年10月4日,罗耀拉终于抵达耶路撒冷,但仅仅待了一个半月,他就被迫离开圣城,返回西班牙。这次朝圣以及写作《精神训练》一书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早年所受教育的不足,于是他进入巴塞罗那的一所文法学校,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重新学习的过程。当时与他坐在同一教室中学习拉丁语法的都是七八岁的孩子,而他已是33岁的人了。后来,他又先后进入了阿尔卡拉和萨拉曼卡学校学习。其间,他由于宣传自我精神训练法而被怀疑为异教徒,两次被捕入狱。第二次出狱后,他离开了西班牙,于1528年2月到达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文化中心——巴黎。在那里,他继续学习语言、人文学科和哲学。1533年,42岁的罗耀拉获得了由巴黎大学颁发的文学硕士学位。在巴黎的七年期间,对于他来说,除了在文化知识上的提高之外,还有两大收获:一是在实际接触中,他熟悉了教育的组织形式及方法,这对他后来在耶稣会章程第四部分详细论述教育问题以及领导耶稣会学校教育的早期发展大有裨益;二是他结识了六名志同道合的青年,他们接受了自我精神训练法,并结成了一个小团体,这个小团体是后来的耶稣会的雏形。以上两个方面的成果为罗耀拉实现自己的宗教理想奠定了知识、经验及组织上的基础。

此后三年,罗耀拉在西班牙为再次赴耶路撒冷朝圣做准备。1537年春天,他与团体的其他成员在威尼斯会合,此时团体又增加了三个新面孔。这次朝圣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基督教。计划得到了教皇的批准,但由于道路受阻,所以迟迟无法启程。罗耀拉和他的同伴们一边等待,一边从事济贫、讲道及传授精神训练法的工作。1539年,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将自己的这个小团体建成为一个规范的、严密的宗教组织。考虑到为上帝服务是唯一目的,耶稣基督是组织的最高统帅,所以他们将自己的组织命名为“耶稣会”。在呈送教皇审批的报告中,谈到了组织的任务,即通过讲经布道、精神训练及行善施爱、通过向儿童和没有文化的人传授基督教教义,促使人们过基督教生活,使正统宗教得到普及,并提出要忠诚于罗马教皇的领导,当上帝的卫士。[4]1540年9月,教皇正式批准了耶稣会的成立。

第二年,罗耀拉被选为耶稣会第一任会长。1547—1550年,他起草了《耶稣会章程》(The Constitutions of the Society of Jesus)的初稿。之后又几经讨论、修改,直到1559年,会章才最后用拉丁文印出,此时罗耀拉已去世三年。在这部章程中,第四部分是专门论述教育的,它几乎占了整部章程的一半篇幅。

纵观罗耀拉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为中世纪末期欧洲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所塑造的人物。他不仅具有圣徒的那种狂热、虔诚,而且具有封建骑士的那种忠诚、服从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时他还具有坚强的意志、杰出的领导才能和对现实及人性的敏锐洞察力。正是由于具备这些素质,所以他才能在宗教改革的高峰时期创建出耶稣会这一经久不衰的社会团体。

二、耶稣会

耶稣会寄托着罗耀拉献身上帝,“一切为了上帝的更大光荣”[5]的理想。为了使之成为一个真正有力的工具,罗耀拉根据自己早年军中服役的经验,把它建成为一个纪律严明、组织严密、等级分明的统一的组织。会长是组织的最高首领,享有绝对的权威,所有会员必须无条件服从他的命令。学舍和学院是组织的基层单位,往上依次设省和大区。在管理上,实行中央集权,下级绝对服从上级,这保证了上级意志迅速下达,并得到严格的执行,从而使整个组织富有效率。耶稣会士与中世纪一般的修道士不同,他们除了发“守贫、贞节、服从”三誓外,还要进行绝对效忠教皇的特别宣誓。耶稣会与教皇的这种特殊关系,使之成了“教皇的突击部队”[6],罗耀拉本人则被称为“教廷的勇猛斗士”,1622年被教廷封为圣徒。

耶稣会成立之后,发展迅速,到罗耀拉去世时,它已经拥有100所学院及其他机构,到17世纪初,又增至200所。耶稣会如此迅猛的发展可以归之于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它的宗旨本身是积极的。耶稣会要帮助别人的灵魂,传播天主教教义,因此它不像中世纪早期的修道士,躲避社会,居守经院,只求自救,而是以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会所,积极活动,而且耶稣会士不着僧服,只穿便装,再加上耶稣会本身没有特殊的教义和仪式,这就使得他们能不受束缚,自由来往于社会各阶层之中,扩大影响。其次,它得到了教皇的支持。教皇把耶稣会视为反对宗教改革,抵制新教势力扩张的有力武器,所以予以全力支持,委以重任。耶稣会不仅活跃于天主教传统势力范围,而且向新教地区进行反渗透,在欧洲以外的地区争夺势力范围。17世纪,天主教在经历了宗教改革时的大动**和大溃败之后,已稳住了脚跟,恢复了元气,这其中耶稣会功不可没。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把宗教的热忱和学术的兴趣结合在一起,用社会乐于接受的高质量的教育来传播天主教信仰,效果显著。

罗耀拉在创建耶稣会的过程中,一开始就赋予教育以重要的地位,把它作为组织的主要活动。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精神训练》和《耶稣会章程》中,特别是后者,形成之后便成为耶稣会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且它的出现使耶稣会成为“中世纪历史上第一个把教育青年正式写入会章的宗教团体”[7]。罗耀拉的教育基本思想为其后任者继承和发展,1599年耶稣会颁布的《教学大全》(Ratio Studiorum)就是在会章有关教育问题的精神的指导下,在总结半个世纪来自身的以及他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经颁布就为耶稣会学校一致遵循。可见,耶稣会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罗耀拉是这种思想的源头,耶稣会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功与他的思想密不可分,这种成功也意味着他的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值得人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