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格里诺的教育思想(1 / 1)

同维多里诺一样,格里诺(Guarino da Verona,或Guarino Veronese,或 Guarino dei Guarini,1374—1460年)也没有专门的教育著述。这是一种比较奇特的现象,弗吉里奥、布鲁尼、西尔维乌斯等人并非专职的教师,但他们都有专门的教育书信和注文行世,终生献身于教育的维多里诺和格里诺对教育应最有心得,但却无专门的教育著述留给后人。是否他们醉心于或忙于具体事务而无暇写作?维多里诺可能是,但格里诺却不是,因为他有不少著述和译著行世。这种情况给后人研究其教育思想增加了难度,回避是不当的,因为当时两人盛名远扬,补救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其教育实践研究其思想、通过他人的记载和论述研究其思想。

格里诺在教育实践方面与维多里诺齐名,可通过其一些做法来探讨其教育思想,因为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外化。另外,尽管格里诺本人未写教育著作,但他的儿子小格里诺即巴蒂斯塔·格里诺(Battista Guarino)于1459年写了一篇题为《论教学和阅读古典作家著作的方法》(On the Method of Teaching and Reading Classical Authors,拉丁文名为 De ordine docendi et studendi)的论文,该论文体现了格里诺的办学思想,正如巴蒂斯塔在文中所讲的:“此文的确是几个学者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小结,尤其是它体现了我父亲格里诺的教育思想。”[69]因此,以此文为研究格里诺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一是可行的。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格里诺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格里诺1374年生于意大利维罗纳(Verona)一个工匠家庭,12岁时丧父,其母虔信上帝、富于爱心且非常能干,格里诺在其母亲的关怀下长大。其母对宗教的虔诚对格里诺影响甚大。格里诺青少年时期师从名师马尔札格亚(Marzagaia)学习拉丁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这种学习在方式上显然是前人文主义风格的。此后,格里诺又赴帕多瓦和威尼斯,意在进一步提高自己。1390—1403年,他在帕多瓦结识了包括弗吉里奥在内的一些学者,在威尼斯结识了一些名门望族。很难认为此时帕多瓦的学者所从事的研究是人文主义性质的,因为他们所使用的拉丁文并不优美、纯洁、雅致,而拉丁著作所包容的知识又非常贫乏,并且他们也不懂希腊语。尽管如此,帕多瓦在学术上还是显现出一些新气象,如有一些私人教师如弗吉里奥认为拉丁语并不仅是学习神学、法律和医学的手段,也是探索古代文明的工具。

格里诺在维罗纳、帕多瓦和威尼斯或学习或教书,度过了生命的前30年。1403年他随威尼斯的一位商人兼官员来到希腊(君士坦丁堡),一直到1408年才离开。近5年的时间使他受益匪浅并对其以后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当时热爱古典文化的学者而言,有幸访问古典文化的故乡希腊是令人羡慕不已的事。然而格里诺的运气还不止于此,他在君士坦丁堡还结识了克里索罗拉父子,当时克里索罗拉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帕维亚(Pavia)讲授希腊语后刚刚返回在君士坦丁堡的家。格里诺到克里索罗拉家拜访,并成为克里索罗拉之子约翰尼斯(Johannes)的学生,师从他学习希腊语。格里诺勤奋学习,熟练地掌握了希腊语,由于君士坦丁堡是古典文化的重要保护所,格里诺还接触到了大量的古典著作,他沉浸其中博览群书,学业大进。

他34岁时回到威尼斯。他想在威尼斯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但未果,遂于1410年2月怀着失望之心赴博洛尼亚,在此他结识了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波齐奥、布鲁尼和其他一些学者。应布鲁尼之邀,格里诺来到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格里诺第一次发现他的真正职业应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因为他擅长此道,驾轻就熟,且兴趣盎然。由于格里诺也是克里索罗拉的弟子且去过希腊,这使他在崇尚古典文化的佛罗伦萨颇受尊重。格里诺开办了一所学校,很快声名大振。1412年佛罗伦萨学园(the Studio of Florence)重新开办,格里诺被市政当局指定主持希腊语讲座,这既是一项殊荣也是对格里诺希腊语水平的肯定,因为此前只有克里索罗拉一人在此主持过该讲座。这样,格里诺在文艺复兴的诞生地佛罗伦萨终于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作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作为一个崇尚自由的城市共和国,佛罗伦萨的文明程度名列欧洲前茅,频繁的对内对外交流、浓郁的人文主义氛围、高素质的城市公民、封建主义束缚的解除等条件给人文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格里诺从其亲身经历中还体会到,古代世界与佛多伦萨现实生活之间并无鸿沟,文艺复兴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完美的结合。在人文主义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有益于现世人生”,人文主义研究和教育的崇高目的在于促进城市社会的昌盛,追求的是管理的廉正、纯粹的正义、爱国主义的自豪感、高贵的自尊和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观。[70]人文主义者追求声誉,而个人声誉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他对社会有何贡献。人文主义研究并不唯书,并未沉迷于故纸堆中,并未沉沦为乏味的学究行为。

尼可利是佛罗伦萨人文主义研究的赞助人,此人出手慷慨但难以相处,克里索罗拉离开佛罗伦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其不和。格里诺有着一个学者的强烈的自尊心,自然不肯摧眉折腰屈就于脾气不好的赞助人,因此与尼可利相处得并不好。格里诺与其他人文主义学者的关系也差强人意,格里诺成就斐然,招致了一些人的妒意,格里诺本人在性格上也有缺陷,他脾气古怪缺乏耐心,远没有维多里诺的人缘好。因此,尽管他身在佛罗伦萨,但心却在维罗纳和威尼斯。到1414年,冲突和不和已公开化了,这使格里诺去意已决。恰巧此时威尼斯巴巴拉家族的弗朗西斯科访问佛罗伦萨,他遂将格里诺带回威尼斯。格里诺在希腊时曾与弗朗西斯科常有书信往来,关系密切。

在威尼斯,格里诺为年轻的贵族们开设了一所学校,一些想掌握希腊语的学者也到此学习,其中就有维多里诺,维多里诺在这里待了3年或4年的时间。通过对西塞罗和修辞学规则的深入研究,格里诺的拉丁文知识大有长进,他还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昆体良,从中学到不少教育的方法。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设想编一本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语法手册(若干年后,在费拉拉宫廷,格里诺编的语法手册付诸使用),将其教学心得和方法形成文字。1418年他回到故乡维罗纳,成为维罗纳城的修辞学教授。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人们对古希腊学术的兴趣愈加浓厚,很多不同年龄的学者和学生慕名前来维罗纳向格里诺学习希腊语,其中甚至还包括一些修道士。

1429年格里诺应费拉拉公爵尼可洛(Niccolo d’ Este)之邀赴费拉拉做尼可洛之子利奥纳洛(Leonello)的教师,酬金可能是当时人文主义教师中最高的。教利奥纳洛是其首要任务,同时还教费拉拉城的其他一些年轻人。1435年利奥纳洛结婚后,格里诺有了自己的一座房子,又招了不少寄宿生。1436年费拉拉建立了大学(Studio pubblico)[71],1442年该大学正式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授权,称为费拉拉大学(The University of Ferrara)。这所大学的建立与格里诺的影响很有关系,大学建立后,费拉拉遂成为人文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中心。格里诺从1436年起就担任大学的修辞学教授,一直到1460年他辞世。

在1408年到1460年的50多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可以说是个职业教育家,他对其从事的工作充满兴趣和热情,他好学不辍的精神使其拥有渊博的古典文化知识,不仅熟知古罗马文化,也熟知古希腊文化。精深的文化修养使其教师生涯也与众不同,他不仅是一名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探索者,这种探索和研究,使其教学永远充满新意,而非陈词滥调的重复,他的教学就是其研究成果的阐释、归纳和传递。在学术上他兴趣广泛,79岁时开始翻译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博(Strabo,公元前63—21年)的地理学著作,历时3年才译完。

二、教育重心的转移

在格里诺那里,教育实践与理论的重心较过去有了一些比较显著的变化。

首先在教育目的上,格里诺不再泛泛而谈博雅的目标,而是更强调为谋生、为职业做准备。这与其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有关,如果教育对象只是王公子弟,可以不考虑谋生问题,可以无顾忌地“博雅”下去。而对于其他人,人生的第一要务当是谋生、当是找到一份好的职业,格里诺一生飘零各地,对此当深有体会。因此,从教育目标上看,格里诺更加务实,更加贴近学习者的生活实际,更加为其未来的出路着想,少了许多浪漫的、理想的成分。这也许是职业教育家与一般人文主义学者的不同。格里诺将教育与学生的未来前途相结合,使教育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生手段。一些学生希望通过受教育获得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从而谋得一个职位,或任教职,或教书,或在政府部门和教廷找一个低级的职位。在等级制社会,高级职位往往由名门望族所垄断,是非贵族子弟不能问津的。实际上这也是教育的悲哀,教育在人的沉浮升迁中并未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格里诺尽管名声显赫,但他的生存状态也具有依附性,依附于他人而生存,他的几个儿子的职业选择也说明了这一问题。他的儿子中有一个子承父业成为费拉拉大学的教授,一个做了大教堂的教士,一个成为市政机构的秘书,一个成了医生,这颇能说明当时社会上中等职业的构成状况。对中下层子弟而言,博雅教育也许是一种奢侈品。

格里诺也进行军事教育,也进行宫廷礼仪训练,“这可能是因为学校招了几个来自社会最上层的孩子”[72],言下之意是,若无这些孩子,有些内容完全就可以不教。

与此相应,教育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家庭教育为重心转移为以学校教育为重心,因为教育的对象扩大了。学校似乎成为一个公共性质的机构,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显彰。格里诺在费拉拉办的学校后来被称为“Studio pubblico”或“Studium generale”,其中的“pubblico”和“generale”两词就体现了教育的公共性和开放性,体现了时代的进步。这种变化必定会带来一些具体的管理问题,如学生的住宿、学生的管理、学费的收取等,在这些方面,格里诺借鉴中世纪大学的一些做法,如采取寄宿制向学生收取费用等。格里诺自己办学,是“私学”,但其学校又面向社会,又是“公学”,由于其办学成效显彰,许多人包括一些学者也慕名前来受教,有的来自匈牙利,有的来自莱茵河畔。由于学生较多,他一人无力全部承担教学工作,他就仿效巴齐札的做法,雇用了一些助理教师对初学者实施教学。

另一个变化是,格里诺不再像一些人文主义者那样极力强调文学的价值,文学在他的视界里,位置并不显彰,阅读文学作品只是休闲时的一种消遣,较之以赌博、玩球、看戏剧,读书是一种更好的休闲方式。好书不仅能怡人性情,还可使人获得知识。读书生活是一种“真正的、国王般的生活”,读书的乐趣远大于其他乐趣。

但研究起来,可发现格里诺眼中的“文学”的范围比布鲁尼、西尔维乌斯要窄一些。从他们的教育理想和实践看,实质上的区别并不大,都强调古典著作的学习,只不过格里诺在论述时是以语法学习统领古典著作的学习,将语法真正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甚至强调在语法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只应注意字词和语法规则,对著作的思想内涵等可不予关注,认为到了学习语法的第二个阶段才应关注思想内涵。正因为这样,不少学者指斥格里诺的教学中已有形式主义的倾向。这种指责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尽合理,格里诺是一个教育专家,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使其认识到,如何教学才能更具成效,他比其他人更有发言权。他要求教学在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重点,他要求在基础阶段要打好基础,这样才能在较高的学习阶段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还有一个重心的转移是,格里诺的教育思想更加关注教学方法问题。从表面上,虽然其视野更窄了,实则不然,实际上他把教育理论深化了、细化了,他的这种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推动作用更大了,对自己实践经验的总结使其思想更具自己的特色而不只是古典教育思想的重述,创造性更强了。因此,格里诺的教育思想的深刻性、针对性、创造性较之前述诸人的确更强了,这标示着教育理论的发展而非萎缩。格里诺的理论和实践专业化更强,从纯粹教育理论发展的角度看,其价值远胜于泛泛而谈“博雅教育”。

三、教学的三个阶段

关注教学是格里诺教育思想和实践的主要特征。格里诺把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语法阶段和修辞学阶段。学生进哪一个阶段受教并无严格的年龄界限,主要看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基础阶段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基础知识。格里诺强调语音的重要性,他说:“当你读书时,语音不要囫囵吞枣,应将每一个词的语音都清晰地念出来,这不仅有助于生理上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有助于加深对所读东西的记忆。”[73]清晰地大声朗读于身于心皆有益,格里诺的这一认识是直接从普林尼(Pliny)那儿拿来的。此外,发音还应自然,不要矫揉造作。除了学习语音,在基础阶段还要学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名词、代词、形容词因其在句中之用法而生的词尾变化以及动词的变化等。格里诺采用了中世纪晚期的一本小册子作为该阶段的教学用书。

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是语法阶段,这是格里诺教育思想与实践最富个性之所在。格里诺认为语法是教育的基础。如果不能透彻掌握语法,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就很困难,也很难取得切实的进步。他将语法阶段又分为两个小阶段。

第一个小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语法知识。拉丁语语法的教学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主要讲词形、词尾的变化,句法涉及动词造句和其他一些句法知识。为促进语法教学,格里诺专门编了一本《格里诺语法规则》(Regulae Guarini)作为教科书来使用。该书是格里诺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并不是只从语法本身的角度来编写的,而是充分考虑到了学习者的需要。该书共分13个部分,从结构框架上看,并无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并未将词法和句法分开编排,而是打破常规,混合编排。但处处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将句法与词法混合编排也是出于这种考虑,结果却能使学生高效率地学到系统的语法知识。《格里诺语法规则》是对中世纪相关语法教科书的一个超越,在当时被广泛使用,影响很大。打破传统框架、考虑到学生需要是一种崭新的思路。还有一点与中世纪不同的是,在介绍句法规则时,格里诺并不试图去解释它,而是以古典作家的用法为范例来说明它,例如,他说:“当称呼一个人时,你应写成‘te oro’而非‘vos oro’,因为‘一个’是单数,因为所有的拉丁作家都遵守这条规则。”[74]这种论证方式也是其他人文主义者常用的,反映出人文主义者对古典文化的尊崇。

为巩固所学语法知识,格里诺要求学生既要做口头练习也要做书面练习。只有通过做快速的口头练习,才能使所学的语言成为活的语言,才能流利使用。至关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应为主要的语法规则找一些句子做例证,这样才利于掌握抽象的语法规则。格里诺要求学习语法规则时不仅要求准确,还应该注意语言的风格问题。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些既能准确地说明语法规则,在表达上又比较优雅的材料作为教学材料使用。通过练习,学生牢固地掌握语法知识,达到使用时随手拈来的熟练程度。

关于韵律的知识也非常重要,不懂韵律的人不能说他受过教育。懂得韵律可使我们欣赏古诗的节奏之美,而不懂韵律却会使我们对于诗只知其义而不知其美。

作为一个精通希腊语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格里诺十分清楚希腊语的价值。他认为希腊语与希腊文化的教学同拉丁语和拉丁文化一样重要。他认为,没有希腊语的知识,拉丁学术的存在是不可能的。拉丁语从希腊语那里借用了许多东西,如双元音的使用、拼字法等。小格里诺在其论文中以西塞罗、昆体良、加图和贺拉斯等人重视希腊语为例证来说明希腊语的重要性。这些著名的拉丁作家都强调拉丁文学和语音对希腊语的依赖性。在当时,希腊语并不像拉丁语那样是一种交际语言,许多人视学习希腊语为畏途。格里诺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教法学法得当,希腊语并不难学。小格里诺说:“据我所知,我父亲的不少学生在完全掌握拉丁语之后能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在学习希腊语方面取得很大进步,能将中等难度的希腊文著作准确、迅速地译成拉丁文。要达到如此熟练的地步,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精心地、系统地进行希腊语语法基础知识的教学。”[75]在学习希腊文法时,应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于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只有当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词汇和语法知识,教师才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难度较大、需要思考的书来读。

在学习希腊语时,还应学习希腊诗歌,《荷马史诗》、其他英雄史诗和戏剧作品都是学习的材料。

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教学不是分两个不同的阶段进行的,而是同时进行的。也许格里诺认为这样会相得益彰。

语法教学的第二个小阶段,主要研读散文作家尤其是历史学家的作品,同时也要读一些被认可的诗人的作品。与第一个小阶段不同的是,本阶段注重对所读作品内容实质的理解和把握。格里诺重视历史的价值,认为历史可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生活方式、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检视芸芸众生和不同国家的各种各样的命运,明察个人和国家成败的根源,探讨其优劣和得失。历史知识还具有现实价值,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可为世人安排个人事务提供有益的借鉴。小格里诺在其论文中以古代作家重视诗歌为例证说明诗歌的重要性,在选择拉丁诗歌作品时,将维吉尔列在首位,以下是奥维德、塞涅卡、特伦斯等人;在古希腊诗歌作品选择时,将荷马的作品列在首位,然后是英雄史诗和戏剧作家的作品。此外,还应读一些关于天文学和地理学方面的著作。可见,在本阶段,教育是以学习和阅读古典著作为核心的,从小格里诺的论述看,阅读古典著作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形式上的目的,即通过阅读著名作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方式,即学习其文学之美;第二是实质上的目的,即通过阅读古典著作,使学生在品德和知识方面得到发展。[76]格里诺对古典著作的选择不是任意的,既重其形式亦重其内容,并使之与其教育目标相吻合。

教学的第三个阶段以学习修辞学为主,同时也学习一些逻辑学和罗马法的知识。修辞学的学习将雄辩术包容在内。学生在教学中应仔细研读西塞罗的《修辞学》和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西塞罗的著作是学习修辞学时的主要内容,西塞罗的《修辞学》全面、细致地论述了演说的各个方面,西塞罗的演说词更是运用修辞的典范。想掌握雄辩术的学生应时时不离西塞罗,学习其简洁的文风,体会其高贵的道德力量。

本阶段还应学习逻辑学和罗马法。学习逻辑学可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柏拉图的《对话录》为范本,学习的目的在于有助于更恰当地理解柏拉图,西塞罗的对话集在形式上和题材上常常直接仿效柏拉图。学习罗马法的目的在于有助于充分全面地理解拉丁作家的作品。[77]

从教学的三个阶段的划分可以看出,格里诺最为关注的是语法学习阶段。

四、教学的方法和教育的方法

有一种教育观念始终左右着格里诺,那便是追求教育教学的效率,怎样使教育和教学更富成效是格里诺一直思索和探讨的问题。他的整个教育理论和实践主要是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这涉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与阶段的设计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等许多问题,其实质是“如何教”的问题,格里诺的主要贡献也正是在这一方面。小格里诺在其论文的开头就明确地讲,他写作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给学生和教师提供学习方法和教的方法和指导,而他论及的这些方法主要来源于其父格里诺的理论和实践。

前面在阐述教学的三个阶段时已涉及教育教学方法问题,在此再予以进一步论述。

人文主义教育家的基本教学内容是古典文化,但在具体教学方式方法的认识上并不一致。格里诺的几点突出的做法如下。其一,将拉丁语与希腊语、古典拉丁著作与希腊著作同等看待,同时学习,将二者交融于一体,使之相得益彰。而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因自身素质的限制,在教学中只能以讲授拉丁语、拉丁文化为主,格里诺则切实地打破了这一局限,使古典文化的教学更加全面,为古典文化的全面复兴和传播做出了贡献。其二,将教学划分为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以语法教学作为古典文化教学的突破面和切入点,并不泛泛而谈古典文化的重要性和古典文化的学习科目,而是切合实际,突出重点,重视基础知识(语法知识)的教学。其三,在教学中使用教科书。除采用中世纪晚期的教科书、克里索罗拉的教科书外,自己还编了一本《格里诺语法规则》给学生使用。使用教科书使学生学有所依,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格里诺在编写《格里诺语法规则》时渗入了新的教育观念,即把学生的心理需要与知识的逻辑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了过去教材编写偏重知识本身的逻辑性、系统性,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能力水平的局限性。这里实际暗含这样一种观念: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与人类的一般的认识过程具有不一致性。如同杜威所言,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儿童的心理顺序不是一回事。格里诺显然看到了这一点,并在编写教科书时充分地体现了这种认识。

这些方面都是格里诺在教学认识上的一些独特之处,此外,格里诺在教学中也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方法,举要如下。其一,练习。格里诺注重练习,既要求学生做口头练习也要求做书面练习。其二,复习。每天晚上复习每天所学的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复习才能使人对知识保持良好的记忆。其三,翻译。因为希腊文和拉丁文要同时学习,格里诺认为,让学生将希腊文译成拉丁文、将拉丁文译成希腊文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其四,做笔记和摘录。择所读著作之精要做笔记和摘录,可使人准确把握文意,形成自己的判断,同时能使人集中注意力并使人才思敏捷。摘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使人在认识某一事物时不满足一家之言,在众家之言中有所比较,择优而从。小格里诺认为这对学生会有很大助益。其五,以教促学。这种做法是从昆体良那里借用的,昆体良认为,一个人如果知道他将要把他正在学习的东西教给他人,他就会细心而用功,对所学知识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都不会放过。小格里诺认为,这种“以教促学”的方法可使人克服在学习中粗心大意和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78]其六,自学。格里诺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这是颇具远见之举,因为学生跟从教师学习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主要靠个人自修。小格里诺在其论文中,论述了一个已掌握了希腊语法的学生怎样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在学业上达到高水平。他建议道,先选择一个古希腊作家,选择的条件是这位作家的著作已被准确地译成了拉丁文,然后将希腊文原著与拉丁文译著逐词逐句地细加比较,这样就可熟悉文中出现的希腊词汇。同时要养成朗读的习惯,大声诵读希腊文著作,使声入耳、意入心,此外,小格里诺还引用普鲁塔克、普林尼等人的话为佐证说明朗读不仅益于心也益于身,朗读可增加体温、加速血液流动,亦可促进消化。小格里诺认为,朗读训练还可增强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对一个演说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自学中,要注意处理好语言的形式与语言表达的思想之间的关系即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格里诺既重语言的表达方式的优雅,也重视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如同小格里诺所说:“言之无物是绝对不能令热爱学问的人满意的。”[79]

格里诺重视教学日程的安排,要求制订一个计划,规定什么时间学习什么科目,此计划一旦制订就严格执行。不应贪多求快,应依规而行,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如果不细心安排,列出日程,精力过于分散于很多学科,要想彻底掌握知识是不可能的。

格里诺反对以强制手段强迫学生学习。他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视师为父,师待生如子。而以鞭笞手段强制学生学习,必然使学生视读书为畏途,对学习生厌恶之情,鞭笞摧残青少年自由的天性,使学生在品德上和智慧发展上皆受到损害。格里诺要求教师以善意待学生,除非万不得已不使用惩罚手段。教师可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开展健康的竞争,这样竞争的双方都会获益匪浅。

这样,教师的选择就成为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格里诺认为教师应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良好的教养、懂得教育教学方法并能尊重善待孩子。这种要求是很高的。实际上,在格里诺时代,像维多里诺和格里诺这样高素质的教师少之又少,大多数受教育的孩子无缘受到好的教育,他们的教师往往既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也不懂教育的方法技巧,教育手段也非常残酷,学校如同牢狱,鞭笞屡见不鲜。格里诺的教育实践、教育理念与当时的教育现实之间有不小的差距,人文主义新式教育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高素质的师资条件,而这些条件在当时是匮乏的[80]。因此,人文主义教育理想只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得到了实现,广大的教育空间依然充斥着陈规陋习。

总体看来,格里诺的教育理论较之其他人文主义教育家是有实质性的发展的,以往对他的评价有些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