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哲学的变革及其对教育思想史的意义(1 / 1)

在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们探索的主要是宇宙的本原问题。苏格拉底早年也曾潜心研究自然哲学,但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哲学不能仅单纯研究自然,更应该研究人事。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们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是一个错误的目标,“选择这些思想对象的人是愚蠢的”,因为“这些问题是人根本不能解决的”。他指出,那些研究世界本原问题的人的观点只能引起争论和混乱,得不到确定的结果,并且他们也不具备这种研究的能力。苏格拉底把哲学当作一门实用的技艺,认为学习技艺的目的在于能够用其所学为社会服务。他批评那些专心致志地研究自然的人毫无目的,并不能改变社会现实,他对自然哲学家们的工作表示怀疑:“那些研究天上事物的人,当他们发现万物是凭着什么规律实现的以后,也希望能够制造出风、雨、不同的节令,以及他们自己可能想望的任何东西来,还是他们并没有这类的希望,而是仅以知道这一类事物是怎样发生的为满足呢?”[8]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经常到处找人谈话,“他不像大多数其他的哲学家那样争论事物的本性是什么,猜测智者们称之为世界的那个东西是怎样产生的,天上的每一件事物是由必然的规律造成的,而是努力指出,选择这种思考对象的人是愚蠢的”。他常常劈头就问他们,是不是认为自己对人事已经知道得很透彻,所以进而钻研那样一些沉思的题目,或者质问他们,他们完全不管人事,只对天上的事情加以猜测,是不是认为自己在做本分的工作。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应该研究有用的人事问题,诸如虔诚、适当、正义、坚韧、懦怯、勇敢等德行的定义,国家及治国的道理,政治家的风度,统治者的品质等。他认为:“凡精通这些问题的人就是有价值,配受尊重的人,至于那些不懂这些问题的人,可以正当地把他们看为并不比奴隶强多少。”[9]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任务首先是研究人本身,尤其是社会面临剧烈动**之际,人们更加有责任来研究人事,因此,他提出了“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借用德尔斐神庙的这句格言作为哲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扭转了希腊哲学的方向。他认为自然哲学家在研究世界本原时,并没有首先审视自己的心灵。而苏格拉底主张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人们应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根据这些内在原则来规定外部世界。

苏格拉底之前的智者学派就已经开始注意研究人和人事了。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智者的理论是以感性、欲望为基础的相对主义和经验主义。在智者看来,人是凭感觉来衡量一切的,人是凭欲望来行动的,人仅仅是具有感觉和欲望的人。苏格拉底认为智者们并没有真正认识人自己,因为人之所以为人,不仅仅是由于他有感觉、欲望和情感等,更重要的在于人有灵魂,有理性,追求善,而真正的善是灵魂中道德的善、纯粹的善。苏格拉底在批判智者的同时,把对人的研究提到了新的高度,严肃地把“认识你自己”的命题放到了哲学面前。他认为对于人来说,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在于善,致力于自己灵魂的净化,才是他们最紧要的事情。因此,黑格尔指出:“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还是不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的规定;人要把自己当作目的,这里面包含着特殊的东西。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是作为思维的人:如果将这一点以客观的方式来表达,它就是美,就是善。”[10]

苏格拉底深深眷恋着养育他的城邦——雅典。色诺芬在《回忆录》中记述了他和小伯里克利的谈话。后者讲到城邦竞争中滋长了大量罪恶,公民“经常怀着恐惧的心情,生怕有忍受不了的灾祸降临城邦”,苏格拉底却满怀信心地说:“绝不要以为雅典人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11]但与此同时,苏格拉底并不满足于昔日的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亲眼看到,种种的不正义正是在雅典人以往视为光荣、正义的事情里发生的。他发现,雅典人以前自以为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德与善,但其实并不理解它们,把它们与一些实用的目的、个人的野心,如追逐金钱、地位等相混淆。在这点上,就连那些伟大的政治家也是如此,因此,人们常常把不义当作正义。同时他也发现,那些自称为智慧教师的智者其实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和美德,他们只知道人人都有自己的真理,这样也就没有什么真理可言。因此,他认为要拯救雅典,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善和美德,分清正义和不义,进而改善人的灵魂,重建道德价值。

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中说:“他(苏格拉底——引者注)时常就一些有关人的问题辩论,讨论什么是虔诚的和什么是不虔诚的,什么是适当的和什么是不适当的,什么是正义的和什么是不正义的,什么是精神健全的和什么是不健全的,什么是坚韧和什么是怯懦,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政治家风度,什么是统治人民的政府,以及善于统治人民的人应当具有什么品格,还有一些别的问题……”[12]从柏拉图的早期对话和色诺芬的回忆录中都可以看到,苏格拉底首要关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但他总是上升到哲学高度,对人的本性做深刻反思,并且运用他的哲学和道德原则去探讨政治、人生和知识领域的问题,企图通过改造希腊人的全部思维和精神生活,克服社会的全面危机。所以,出路在于引导人们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真正的美德,什么是真正的知识,以改善人们的灵魂,恢复雅典昔日的光荣。

正是在哲学转变和社会现实的双重要求下,苏格拉底强调要认识普遍的、共同的本质,探求真知,为此,他按照德尔斐神庙的古老神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命题。他所说的“认识你自己”,就是让人们知道自己是无知的,只有承认自己是无知的,才能放弃原有的经验性的、感性的东西,去发现理性的知识,发现事物的概念,认识真理。只有达到了真理性的认识,人的行为才能是正确的。一切错误的行为,罪恶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同时,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也是强调共同的、普遍的善。面对当时雅典的政治危机和道德危机,苏格拉底批评智者以个人感觉作为真理和正义的标准,因为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建立在个人感觉之上的所谓真知,只是一种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东西,结果必定是否定真理本身。苏格拉底认为要拯救国家,必须确立一个真正的、普遍的善的观念。

苏格拉底的哲学,是一种“道德哲学”“伦理哲学”。他把研究道德作为哲学的主要任务。他的道德哲学的一个主要命题就是: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把美德与知识等同起来,实际上是寻求一种普遍的道德观念,来反对相对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道德观,以克服当时雅典的道德危机。德行的知识就像几何一样,人们遵循几何学知识测地造房,同样,人们要遵从伦理学知识为人处世。学了几何学可变成几何学家,同样,学了伦理学可变成有德之士。人们探讨德行,就是要获得道德的一般定义和普遍本质,即获得普遍的、永恒的知识。从道德哲学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提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观念,主张培养人们公正、节制、勇敢、智慧等优秀道德品质。而这些美德既然是知识,就可以由教育而来。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是可教的,即德行可教。在西方教育史上,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知识和道德的关系,以及教育在培养德行中的作用。

从道德哲学出发,面对危机日益深重的祖国,苏格拉底认为当时社会问题中最主要的是如何教育青年具有美德和善的观念,成为一个好的公民。苏格拉底告诫青年,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使他们受到人们尊敬的人,苏格拉底就热情地教导他们,说:“只有愚人才会自以为不用学习就能够分辨什么是有益的和什么是有害的事情。也只有愚人才会认为,尽管不能分辨好歹,单凭财富就可以取得自己所向往的并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只有呆子才会认为,尽管不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但这也就是做得不错了,而且也就是为自己的一生做了美好的或充分的准备了。只有呆子才会认为,尽管自己一无所知,但由于有财富就会被认为是个有才德的人,或者尽管没有才德,却会受到人们的尊敬。”[13]

苏格拉底所实现的哲学的变革,在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哲学家的目光从自然转向社会、人类生活以及人类自身,与人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关注,从而引起思考。另外,在苏格拉底的思想逻辑中,政治问题、哲学问题和道德问题是相互联系的。正是这种联系,教育问题才真正进入思想家的视野,并作为一个基本问题被提了出来。苏格拉底是否自觉地把教育问题作为思考的对象,由于缺乏足够的史料,还难以断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由于对政治、道德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系统探讨,才使苏格拉底有可能同样系统地思索教育问题,从而形成希腊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再者,哲学的变革为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希腊教育思想的成型和鼎盛,之所以出现在雅典由盛而衰的转变过程中,其原因在于,正是在这个时期,希腊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巨大发展,为教育认识提供了足够丰富的思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