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此诗全篇充满悔恨和遗憾。我少年时读此诗,备觉压抑。黄诗虽好,不如苏诗。苏诗苏词总能让人心胸开阔,舒一口长气。哪怕是苏东坡遭贬时写下的那首著名的《卜算子》,也有几分洒脱。
苏东坡写道:“拣尽寒枝不肯栖,飘缈孤鸿影。”有傲骨,有洒脱,这就是苏东坡,不愧是宋人风骨的代表。黄庭坚与他相比,毕竟差一些。
黄庭坚学不来苏东坡,但他学到了杜甫真实的一面。所以黄庭坚的诗也可以一读,黄庭坚的人也可以一交。
其实敢后悔不失为勇夫,很多人连后悔的勇气也没有。该后悔的时候就后悔,有后悔才有总结。但与其后悔又不如忘掉。
世界上不是缺少黄庭坚,而是缺少苏东坡。黄庭坚是可有可无的,苏东坡却必须有。
做人如苏东坡,人生就无悔无求。
魔鬼说——
你太没用了,一做就错,一错就悔。你不如自杀算了。
天使说——
鸟儿追求天空,鱼儿追求水。说什么追求,世界本来就是我的。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凉,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
故责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十三章》
荣辱对我来说都好像让人吃惊,不如都不要。我最看重忧患了,就像看重我自己的身体。为啥说“荣辱都好像让人吃惊?”世人希望得到宠爱,害怕被欺辱,这两种情况在到来时让他吃惊,当有一天没人宠爱或没人欺辱了,也同样让他吃惊,这种心理又虚荣、又有受虐倾向,见风就是雨,一天到晚胆战心惊,太看重别人对他如何了,这就叫“荣辱都好像让人吃惊”。啥又叫“看重忧患就像看重自己的身体”?因为我之所以有这样那样麻烦,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等我没这个身体了,哪来什么麻烦?所以把自己的身体看得比天下还重要,这样的人好像就可以托付天下了。热爱自己的身体甚于热爱天下,就可以寄居在这天下了。
“宠辱”,荣辱,被宠爱与被欺辱,这是人的两种极端感受。
“大患”,大忧患、大麻烦,指人有生以来不可避免的生存危机与心理危机。
《老子》这章重点讲身体的可贵,老子讲“无我”并不是“无身”。无我是无小我、无私心。老子不但主张“有身”,甚至主张“贵我身”,把自己的身体搞爽。
《老子》书中多次讲要“为腹”,管好肚皮。本章又讲身体比天下重要,不可以自己糟蹋,应该荣辱不惊,而不是荣辱若惊。
忧患是好的,没忧患就没我这个人了。人是忧患带来的副产品,现在这个副产品反而把忧患当主食。
人静品
越安静越有力量
清静以为天下正。
——《老子·四十五章》
清静无为是天下正道。清静不是死水,而是洪水猛兽。狮虎闭目养神的时候,雷打不动。一旦动起来,天下大动。力量是动,最大的力量是静。越安静越有力量,越浮躁越容易击败。
在这里我要讲一点镇定的功夫,吃透这一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生受用。
镇定的“镇”就是镇压的“镇”。谁镇压谁?自己镇压自己。与其等别人来镇压自己,不如自己镇压自己。你先把自己一颗狂躁的心按捺下来,谁还能镇得住你?
人能镇山镇水,镇不住空气。
你像空气一样通透,就没人压得住你。
这是境界。
更是力量。
记住:力量是动,但最大的力量是静。越安静越有力量,越浮躁越容易击败。
镇定之道:
一、让他狂,我不张扬。
二、我不但不张扬,我还甘心示弱。
三、但我绝不臣服,傲骨如青松,不在王庭之上,却在山水之中。——隐居以避世。
四、看山看水,左右逢源;看天看地,得天独厚。
五、耕种自足,便不求人。人一旦不求人,境界就提升!
六、以帮助人为天职,人气就旺,名气就大。
七、以掠取为兴趣,资源就多,事就可为。说白了吧,做事就是交换与掠夺,主要是个度。
八、遇火不灭火,而使它自灭。
九、遇水不治水,而使它自流。
十、遇人不与人相争,而使他自己消失。
十一、遇事不乱,而使它自己不成事。它不成事,我就成了。
十二、遇乱不乱。一颗心完全清静,可以同化一切。不是战胜黑暗,而是投身黑暗。光明因黑暗彰显,智慧因黑暗成全。不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而是让它黑得发亮。
魔鬼说——
朋友,动起来吧。生命在于运动,但你一动就是反动。所以你跟着我动就可以了。
天使说——
像水一样安静,
当你听不见水声的时候,就是洪水到来的时候。
你必须有一叶轻舟,
你就是水,你就是舟。
你是你自己的洪水,
你借你自己的力量飞翔,
任何时候你只要安静就可以了。
在此补充一点:静是走出,不是回归。其实不是回归自然,而是走出自然。当然常人知道“回归自然”也就不错了,如要更深探寻,就不是回归自然那么简单了。你无法回归自然,因为你在缘木求鱼。人回归自然,即A回归B,很显然是外求帮助。凡是从外界找解脱,注定失败;只有从内心觉悟,才是有望。我讲的走出自然,就是说要走出外在的误区。自然好啊,但当你认为它是外在的自然,那么就找不到。一定要走出这个误区。
我前些天写了一句诗:“静向深山留太古。”
“留”字用得不好。
应作“出”——静向深山出太古。
从A到B,不如从A到A。回到自身,自然飞跃。当两股大水冲得一块石头寂然不动时,石头就应该享受这重压下的美妙时光。这种情况必不长久。任何一股大水稍微弱下来,或另一股大水又加力了,那块回到自身的石头就会“轰”地飞起。我说的“回到自身,自然飞跃”就是此意。
沉默如惊雷
尸居而龙现,渊默而雷声。
——《庄子·在宥》
我的沉默惊天动地,我的沉默惊动世人。因为当众说纷纭时,我独自无言,自然可以战胜一切言说。沉默最具说服力,沉默最好懂,沉默最引人注目,沉默之人如太阳般炽热。
1997年,俞心焦和熊晋仁找我写幅字送给中国最著名的摇滚歌手崔健。
我问写什么字?
他们看样子早就想好了,熊晋仁说:“就写‘渊默雷声’吧!”
我问有出处吗?
熊晋仁说:“庄子。”
我不信,以为他杜撰。大家一笑。
事过数载,有一次我翻《庄子》,无意中看到一句“尸居而龙现,渊默而雷声”,一愣,跳了起来,原来熊晋仁并没有杜撰。
当年俞心焦、熊晋仁、我,还有很多朋友一起提倡复兴道家思想,没成什么气候,但这个想法即扎了根。中国的“新儒家”过后,可能会有“新道家”的学说惊动世人吧?
沉默数载,不语如惊雷。
北京如意文化中心常设的“中国文化论坛”还在紫竹院时,主持者李伯淳曾请熊晋仁去讲了一次“杨朱”,请我讲了一次“庄子美学”。我讲的那次出乎我意外,很多老先生都非常接受我的观点,燕遁符老师说我“参透了生死”。其实我是故作惊人之谈。我讲的大意是:
庄子美学就是骷髅美学,一定要把人还原到了不能再还原的真实面貌时,我才承认是美的。
我在《走马》这首诗里写道:
“当你娇俏如枯骨,
我当追认你为今生最美的红颜。”
就是这个意思。
枯骨=红颜
这一组概念是最引人思考的,它给了人美的极致。
庄子那句话很有意思,当为天下格言。
“尸居而龙现”,指人像尸体一样待着,又像龙一样出没世间。
尸体是死气沉沉的,龙是活灵活现的,这两个极端都统一在人身上,便具有神出鬼没、化腐朽为神奇的奇幻状态。
细想,人每天都是诡异的,忽而东,忽而西,忽而哭,忽而笑,忽而醒,忽而寐,非常诡异,但光是诡异是没用的,必须化诡异为奇异,化奇异为平常功夫,然后才能真正地神奇起来。要想如意变化,首先就要懂得怎样才能不变。
你要战胜流水,你就要不流。大禹治水,不动如山;你要战胜飞逝的时间,你首先就不要飞逝,否则就会被时间带走;你要学会静坐观花,不语品茶。明白外物都在腐朽、破碎,而我依然完好,依仗的就是那一口气,那一盏灯——心灯。
尸居之人像死人,但他忽而感应前行,驱风为马,驱气如龙,就像龙一般。有了尸的不动,才有龙的灵动。自然之道静极思动,静久而逾动,静得越深动得越猛。
“渊默而雷声”,这话美极了。像深渊一样沉默,但又发出惊天雷声。
我的沉默惊天动地。
我的沉默惊动世人。
因为当世人都在众说纷纭时,我独自无言数载,自然可以战胜一切言说。沉默最有说服力,沉默最引人注目,沉默之人如太阳般热烈。
《尚书》上讲殷高宗谅阴(服丧),三载不言。最后梦见一个圣人,终于开口,让大家四处寻访,终于得到了贤相伊尹,振兴了殷室。
沉默之后,必有奇迹发生。
昨晚我与朋友家人一起看了一场中国散打王对抗美国自由搏击的电视比赛,四场比赛美国人全输。但美国人中也有武学高手,最后一个出场的美国人非常沉默,果然让中方的散打王柳海龙大吃了苦头。
高手都是沉默的。
圣人无言。
有个日本武士道高手来到少林寺,想要挑战空言大师。
空言大师说“好好”,就让弟子把日本武士带进来。
日本武士见面就抽刀,空言大师却让他喝茶。
日本武士也就喝了,又相信这老和尚不会害他,就坐下来边打量边喝茶。
空言大师倒茶滴水不漏,坐下时衣带无声。
日本武士的全身杀气被无形中消减,心想即使不动手,也要与这老僧论学。于是日本武士大谈日本武士道如何厉害,空言大师只管听,不发一言。
最后日本武士话说完了,茶也喝完了,只好又口干舌燥地离去,回到日本后连杀数人。
同门问他当时为何不动手?
武士说:“这老和尚太沉默了,当时气氛压抑如山,我稍有举动,就会遭巨石压顶。”
这个日本武士未人武学中至高无上的“沉默”境界,当然会大败而归。
沉默让人如此震撼
知而不说,其知必深。
老子说:“知者弗言”。这话就是知道了却不说的意思。知道了不说,不是永远不说,而是没到说的时候。
当“时候近了”,就可以说。有的话,一说就有效,因为那时众人正在用心倾听,期待的心理一旦满足,就会充盈灵魂,鼓动灵翼飞向圣所。
《圣经》上耶稣说:“你们(指世人)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
知而不说,其知必深。
有人问我:“我有一肚子的话不说,那些话会不会烂在肚子里?”
我说:“不会的。肚子里的话扎了根,会发出更美的新芽。很多年前你有句话对某人讲,很多年后你还是可以说出来。这时说出来更美。有个人年轻时想对一个女孩说‘我爱你’,但他不说,因为这时只要他一说就会打破完美,给爱的人带来诸多麻烦。于是他把话放在心里,生了根。等几十年过去,他与她又相逢了。白发苍苍的他手里拿着一束鲜花,走向白发苍苍的她,他这时可以向她说我爱你了,但他还是不说,因为这时说这样的三个字画蛇添足了,她什么都明白。于是他什么也不说,只是献花,只是微笑。这样是最美的。”
河堤上有一粒种子暴露在阳光下,很快会被晒死。这时一辆火车从它身边呼啸而过,火车带来的风把种子刮进了土壤里。种子找到了家,它发芽了,长出了苗。原来是一株美丽的百合花。它感谢那阵风,它感谢火车。但它也不说出来,它只是每年开着美丽的花朵,让每一辆经过它身边的火车上的人都惊喜地说:
“看!那里有朵美丽的花!”
唐朝著名诗僧“寒山”的名字得名于寒山寺。寒山喜欢寒山寺的钟声很久了,他从遥远的地方流浪到苏州,找到了寒山寺。他到寺前的时候,已是黄昏月上。寒山一个人躲在树林里听那悠扬的钟声在寂静里响起,分外地感动。但他能说什么呢?他什么也说不出。他只能把自己也叫做寒山,每当别人叫他的名字时他就会想起那寺,那钟声。颜回的三次遗忘
颜回有一天对孔子说:“我进步了,我忘掉了仁义。”
孔子说:“很好,但不够。”
几天后,颜回说:“我又进步了,忘掉了礼乐。”
孔子说:“很好,但不够。”
又过几天,颜回说:“我又进步了,我坐忘了。”
孔子说:“何为坐忘?”
颜回说:“我坐着坐着就把自己忘了。分离了身躯,放弃了智慧,和大道融合为一。”
孔子说:“你果真成为圣人了,我愿跟随在你后边,认真学习。”
庄子借颜回之口说“坐忘”是最高境界。一个人坐着坐着就把自己忘了,此中感觉,何其美也,只有得了健忘症的人和圣人才能分享这一美妙感觉。至于我辈俗人,每时每刻杂事在心,怎能宁静?
话虽如此,此身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并且也明白一些道理。
我可以把颜回悟道的过程称为“忘怀三部曲”,详述如下:
第一步,忘掉仁义。
地上万邦,人间万王,无不以仁义标榜自己,但干的都是吃人的勾当。这可以叫做“虎狼尚且说仁义”。仁义好不好呢?仁义本是好东西,但到坏人手中就是坏东西了。先前我说过,要对人不对事一朵花拿在小孩手中是花,拿在毒妇手中就不是花了。
因此,要忘掉那朵花。
世上无仁义,始有仁者。不再说博爱,爱才能大。
第二步,忘掉礼乐。
礼乐何谓哉?礼乐本是用来祭神。但自从有了礼乐,主持祭礼的人就自居神位,让人膜拜于他。这种行为已为神不喜悦,因此要忘掉礼乐。
无礼是真,
无乐是寂。
真寂境界,是黑暗不是光明。光明太闹,黑暗才是真正的家。人在光明中为什么不能安然入睡?人为什么要在黑暗中才觉得安全?
你们看见的光明,其实是黑暗。
你们看见的黑暗,其实是光明。
昨夜我看见星星,
就知道昨夜已经过去。
就在此时此刻,光阴溜走。千挽留万挽留,你不能打动时间的心。
我有两句诗:“
常恨飞光不留步,淡却多少含情目!
冷寂胜热火,
无情胜有意。”
伤天害理,轻易击破规规矩矩。
这个世界破绽百出,有智慧的你不是修补它,不是匡正它,不是理解它,而是应选择离开——坐忘。
我曾看过一本书,叫《笑忘录》,笑忘笑忘,你凭一笑是无法忘怀的。笑忘非真忘,因为笑中还有情。只有坐忘是真忘。
任何时候你一坐下来,就有感觉。
坐,是对走的否定。你完全没必要去那么多地方,走那么多路。你坐坐,再坐坐,无论桌上有没有一盏清茶,你都可以小憩在这里。
你坐下,你的身体折叠成“L”形,形成一把空虚的椅子。你坐下,空气满怀,你其实又不空虚,仍有一种清气满怀。你的脚踩在地上,就觉得实在。
你何曾孤独地悬于空中?大地多好,以让你践踏的方式让你放心。
第三步,忘掉自己。
你走你停,总有一个目的在吸引。但你无法登上人生的蜃楼,你唯有空虚。
你还要走吗?
为何不坐下?
最烦一个人在我面前晃来晃去,最烦自己要走走不完的路。坐下,快坐下。你坐下,才能喝那甘泉,
甘泉入口的那一瞬间,你也把沙漠吸入唇间。
你忘了沙漠的可怕,它曾埋葬你的亲人。
你只感恩这沙漠。若无沙漠,怎见甘泉的美好?
爱并非甘泉。
爱是毒液。
有人妄想用爱来拯救自己,拯救别人,亲爱的,那是不可能的。爱使人亢奋,亢奋之后是委靡不振。越爱越空虚,越爱越摸不准,越爱越得不到。
爱非甘泉,大道才是甘泉。
大道无善恶,无所谓爱与不爱。
你投身那道,就化身为整个世界。如要说得到,那么你得到了。
坐下吧,朋友,捧读这本书。《庄子》告诉我的,我已经全部告诉你了。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这个故事讲人不要那么聪明,笨拙一点,反而接近大道。飞鸟灵巧,不过活几年;鱼儿笨拙,反而能活几十年,甚至更久些。
那条鱼变成鸟后,忽又发现其实鱼更好。鸟聪明而短寿,不如鱼笨拙而长寿。它就重回到北冥中,做一只能泳能飞的鱼。这番回归,使它的心真正飞翔,它的身体真正自由。
做人平和自然有境界
不飞的石头,胜似会飞的气球。
杨朱到南边一个叫沛的地方去,老子西游于秦,又要到郑国去,两人在梁国碰上了。
老子在路上仰天长叹说:“开始我以为你孺子可教,现在看来教什么教!”
杨朱不敢接话。两人到了旅馆,洗漱已毕,杨朱把鞋脱在门口,膝行而前,说:“刚才先生您对我说了这番话,我要走了,又看您不得闲,现在您闲了,请问我有什么过错?”
老子说:“你盛气凌人,谁还敢和你在一起?我说过‘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什么意思呢?辱就是污,这话就是说太白了好像是脏的,真正有本事的人好像总有什么不足。总之,修行越高的人越平和。”
杨朱就很忧愁,变色说:“我知道了。”
刚开始杨朱来的时候,旅馆老板迎着他到家,男的为他铺席,女的为他拿毛巾。店里的人不敢与他共坐,做饭的人躲到厨房里。等他回来,店里的人都与他争坐了。
政客都懂得在关键时候作出一些“亲民”行动,生意人都懂得面带微笑与人讨价还价,你却不明白人要平和,才能高傲。
高傲,指内心高贵,有傲骨支撑身体,并有傲气才能处世不惧。
平和,指待人接物不冲、不霸、不欺,也绝不得理不饶人,事事不依不饶。干吗呀?你累不累,为一丁点小事大动肝火,大事关头竟然还那么浮躁!
你一旦明白得失其实都无所谓,输赢都不一定,你就不会那么紧张了。要轻松,要放松,要做一棵山里自由自在的青松。你搞砸了一场约会、失败了一场演讲、炒股暴跌、竞选无望,这都没关系。只要你不去理会,就还有机会。
大气球飘起来,遇麦芒而破。
大人物飘起来,遇小挫折而止。
击败大人物的往往不是大事情,而是一件小事。为什么大艺术家不敢跟小市民吵架?因为他吵不过呀。不是小市民太强,而是大艺术家太虚。他的那一套台上可以说说,敢在菜市场与那位胖大姐一争高下吗?
不要做一个飘飘然的气球,要做一块飞不起的石头。石头之道大矣,老子说:“是故不欲禄禄若玉,(而应)硌硌若石。”就是这个意思。
用平常心来做非常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庄子·养生主》
不追求神奇。有限胜无限,平常胜非常。人一旦甘于平淡,就会活出真滋味来,离逍遥不远,许多非常之事水到渠成。
庄子曾经做过漆园吏,只是个小官。但庄子志在逍遥,不因做小官而气短,用非常心做平常事。
辞官后,庄子到处游历,求教于高人。《史记》上说庄子是梁惠王时的人,正好与孟子同时代。就像道家的第一代宗师老子与儒家的第一代宗师孔子是朋友一样(当然老子也是孔子的老师),作为道家第二代宗师的庄子与作为儒家第二代宗师的孟子可能见过面并且是朋友。
庄子与孟子有很多相同之处,尤其相同的是两人都很骄傲,不为君王折腰,无论修什么修到一定境界都是傲视王侯的。
庄子先是用非常心做平常事,然后用平常心来做非常事。
“用非常心做平常事”时,是从平凡上见功夫,立求不凡。
“用平常心做非常事”时,人本身已是不凡,没有必要再刻意神奇了,这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将有更大境界。
逍遥游很神奇,但也建立在平凡的基础上。
大鹏鸟不能生下来就做大鹏鸟,它必须先做鱼。而且不能一上来就做大鱼,也只能做平凡的小鱼。它必须习惯平凡,耐得寂寞,才能徐徐做大,由小鱼长成大鱼,又从大鱼变成大鸟,自由翱翔。
如果没有平常心,鲲就不会从小鱼长成大鱼。
如果没有非常志,鲲就不会化为鹏。
又有平常心,又有非常志,就能做成非常事。这其中要动用非常道,其中的技术问题请参考拙著《老子处世真经》。
人们常常讨厌谈常识,以为除了常识之外还另有玄机。其实哪有什么玄机,一切都不过是常识。
玩得转常识,你就是高人。
保持一颗平常心,你就会很神奇。
以为自己很不一般的人太一般,说自己很一般的人往往不一般。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这句著名的话除了具有“有限胜无限”的寓意外,还有另外一个意思:
不追求神奇。
无涯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全知之人多么神奇。但这是虚构的境界,不会有什么全知的人。如果他是全知的,我们就问他:
“你既然是全知的,那么你知道自己的无知吗?”
无论他说“是”与“否”,都会陷入尴尬境地。
正如不存在无涯一样,一切原本有限,原本平常。一颗流星很神奇,看三天三夜的流星雨你就索然无趣了。
有限的生命,无限的苦恼,何必?
有限的生命,有限的苦恼,多好。
有限胜无限,平常胜非常。人一旦甘于平淡,就会活出真滋味来。
安于天命才能战胜天命
绝对的顺从里寓含最大的反叛,寂然不动里开始最大的行动。
孔子游吕梁山,看见一条瀑布有三十仞高(一仞为八尺),大水冲下来,泡沫冲得三十里外的水里都是,这样的急水就连团鱼、乌龟、鱼类都不能游。
孔子看见一个大汉跑到水里,以为他有什么苦处要自杀,让弟子沿着河岸准备把他捞起来,却见这个大汉在急水里游了几百步又冒上来,披头散发唱歌,逍遥在棠树下的大道上。
孔子跟上去,说:“我以为你是鬼,仔细看你是人。请问你游泳有什么道术?”
那人说:“不,我没什么你说的道术。我从已经有的里面来,成长在天性中,存活于天命。我与天地送我的这副身躯一起入水,又与扬起的波浪一起出来。我加入水流而不乱动,因此不会被淹死,这就是我所遵循的了!”
孔子说:“什么叫‘从已经有的里面来,成长在天性中,存活于天命’呢?”
那人说:“我生在这山里又安居在这山里,这就是从已经有的里面来:长在水边又安居在水里,这就是成长在天性中,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偏又会这样,这就是天命吧。”
人生下来就会游泳,婴儿浮在水里就像一条鱼。原因很简单,人在胎儿时期就在母亲子宫的水里。再往上推,人在**时期,只是一滴**。
人是水。
吕梁大汉向孔子展示他的游泳之道,就是要说明“人是水”。游泳时,人是内水,用内水浮在外水里,就可以游泳。你要加入水的流动,驱动本能借势浮起,而不是与它抗衡。
大道无内外,你用体内的气接通外气,用体内的水接通外水,就可以获得水与气一样的状态。
水:无所不流。
气:无所不在。
道:无所不成。
你:无所不败。
你想想你为什么无所不败,就明白应该向水与气学习,通过为水为气,获得那道,也可以“无所不成”。
不做圣人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箧》
“圣人”是靠掠夺而来的,我们不做圣人,这是有志为圣人者的唯一办法。为此你还得时刻准备上十字架。
“做不做圣人”这对一般人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一般人资质太浅,知道自己绝对没有可能做圣人。但是对那些资质很高的天才人物来说,恐怕或多或少都在内心自诩是圣人,给自己披上一层神圣的外衣,戴上一个神圣的光环。
你要做圣人,但你毕竟还不是圣人,你内心知道自己的平凡与荒唐。
但你还是要做圣人,因为你虚伪,渴望被世人崇拜,渴望名气大得盖过天,渴望自己的思想被所有人接受并使用;你慷慨,免费为世人传道传福音,认为自己不是王者,胜似王者,比一切王者更有权柄与威名。
为此你藐视王者,自居为世人唯一的真正导师,你的全身都智慧,你的每句话都伟大,你还没死就被奉为偶像,你还活着就变为传说。
这一切荣光从何而来?掠夺。
就像西方国家掠夺世界资源而成为“文明世界”一样,天才掠夺智慧成为圣人。
但这种掠夺是不义的,你必因掠夺造成的亏欠而遭轮回,必遭被掠夺者报复。
这种报复是如此巨大,你以为只掠夺了一样,其实你惊动了一大片,破坏了整个系统,因此要被这个系统背后的支撑者打击。
这个支撑者就是自然。
自然绝不做剜肉补疮的事,它就像一个侠盗,劫富济贫,均天下。
但自然虽为盗,人却不可为盗,人与自然相争,当然要被无情打击。
掠夺者必因掠夺外物而受惩罚,他会很快发现原来他掠夺的是自己的生命,强盗多暴死,天才多短命,就是这个原因。
不做圣人,不去掠夺,才是真正的天才。天才的才授之于天,因此越是天才越要敬天,越要淡出自己,不可逆天而行。如此则你自然会成为圣人。
摩西从西奈山上请回神赐的“十诫”。
“摩西十诫”的重要一诫就是“不可偷盗”。庄子指出,人不应该偷盗,不可盗天而为人,要顺天而为人。
有没有不是天才的圣人?有,婴儿都是傻傻的,但比圣人还圣人。
每当我看到我家的婴儿我就从心里喜悦,这种喜悦远比面对一切圣人来得自然、来得快。我们只要时刻向婴儿学习,就可以进入婴儿境界。
婴儿有十德,每一德都是圣人境界。
婴儿不贪心,吃饱就不吃了。
婴儿不虚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婴儿不好强,比如要什么东西拿不到最多哭一会儿就算了,绝不耿耿于怀。
婴儿不忘本,我家的婴儿几个月就很有孝心,我喂她水,她也喂我水;我给她吃的,她吃一会儿就从口中掏出来喂我。
婴儿好看,婴儿的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笑容,并且对每一个他所喜欢的人都慷慨给予。
可别小看这“好看”,好看意味着和谐、完美与充足。《圣经》上说,神创造世界后,“神看世界是好的”。必须好看,才算成功。婴儿的好看表明了他已完成自我,并且他很满意自身,并且愿意与外界分享。
婴儿单纯,婴儿的眼睛是世界上最明亮的镜子,一切丑恶都在婴儿面前自惭形秽。
婴儿好学,婴儿每天都在努力学东西,完全谦虚好学,积极向上,从心里好奇世界,认可世界,愿意融入世界。
婴儿干净,婴儿全身都干净,脏了只需要一洗,就香喷喷的。婴儿身上的清香是世界上最自然的香、最香的香。
婴儿聪明,婴儿的心玲珑剔透,没有尘垢,所以看什么都明白。婴儿明白的事比大人还多。
婴儿神奇,婴儿是整个大自然的宝贝,虎狼不伤。有的被人类抛弃的婴儿被狼抚养为“狼孩”,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婴儿有此十德,当然比圣人还圣人。现在我每天面对我的婴儿,与她一起成长,学了很多东西。
还有一条,关键的一条,婴儿不掠夺,但一切都是他的。
有没有不去掠夺就成了圣人的?有的,那就是像婴儿一样,自然有甘甜的无穷享受。
婴儿不知道自己是婴儿,圣人不知道自己是圣人,忘了自己,才能进人圣人境界。
在一次基督徒聚会上,我对一位于弟兄说,我们要“善及三步,恶及三步”,就是说推断一种善只要推三步,三步之外就不必再讲了。比如一个人为善惠及三人,这是可见的;你如果硬要说可以惠及天下那就是骗人了。恶也如此。我这个观点不同于“皆善皆恶”的观点。
总之,圣人之心是有限的,他绝不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因此能做无限之事。
圣人不知道自己是圣人,圣人不承认自己是圣人。
“不做圣人”,便是有志为圣人者的唯一办法。为此你还得时刻准备上十字架。圣人是大英雄,不是想做就能做。你要舍得。
但正如我们没有必要做英雄一样,也毫无必要做圣人。这并非不能舍得,而是因为我们太舍得,连一切的美名都不占,一切的美事都不占,无妄心,无妄行,即是有福。
越热闹的时候越不掺和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老子·二十六章》
即使有繁华景观,也要超然独处。荣观就是繁华景象,此处老子讲的“燕处”就是《论语》上讲的“孔子燕居”的“燕居”,指闲居。老子这话意思是:任它外界再繁华,我只是一派闲适超然。热闹是别人的事,你瞎掺和什么?烟花好看吧,但它也能把你炸得粉身碎骨。少看些热闹,你自己的人生才能真正热闹起来。
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七岁的时候,曾与小孩子们玩耍。他们看到路边上有一棵李树结满了果子。小孩儿们就急着去摘,只有王戎一动不动。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动?”
王戎说:“这树在路边,果子本应该被路人摘完。但现在还有这么多,一定是苦的。”
有人不信,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这个故事极好。王戎从小就明白做人要不掺和。你去瞎掺和就有好果子吗?有的只是苦果。
王戎长大后为名士,是“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最大的本事就是不掺和,他们留给后人的最大财富也就是不掺和。
当时,司马氏代曹氏,晋灭三国,天下人都搞疯了,无不掺和在世事中。只有有限的一些人看出来了这些毫无新意,一切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
一切只不过是别人的剩食。食之无味,不如弃之。
真正有作为的人内心自有想法,不随世事沉浮。
他的目光看得较远,他并不会狂妄地经营自己在整个人类中所占的位置,他只是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一生。
说是一生,其实是半生。
因为他在三十岁前是不成熟的。三十岁后,始可言人生!
正因为人生短暂,所以你不能什么时候都瞎掺和,因为你还有你的正事要办。
鲁迅把世上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看客”,一种是“过客”。
看客以看热闹为一生,大凡砍头、**、偷盗之事,是他最爱看的。看到最后他也被人砍头了,临死之前他终于醒悟,忍不住对那些来看他的人大叫说:“别看啦!”谁理他。
“过客”知人生如寄,他不过是白走了这一趟。但他并不因此而伤感,却因此而畅快。我在《赠熊晋仁》一诗中写道:“绝色江山都看过,请君明日天葬我。”
个中人生旨趣,想必深知“不朽”为虚妄、“速朽”是所求的你也定能体会了。
魔鬼说——
快来看噢,快来看噢,这里有人被杀了。他的血多么鲜艳,比猪血还鲜艳。
天使说——
我知道我必会消逝在远方。但请允许我在日落时站立在那里,因为这样,还在荒漠中的你就能看到我身后的绿洲。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动的主宰。因此君子每天做事都以大道为本,心里面清静。即使身边一片繁华,也要一尘不染,超然独处。可惜那些国君不明白这个道理,做事轻率,做人浮躁,活活把自己殉给了所谓天下。要知道啊,上面的人轻率,就会失去追随者。下面的人浮躁,就会革掉君王的命。
“重”,厚重。厚重是包容。大地不但包容生生不息的万物,还包容垃圾与腐尸,这样才能做大地。厚重是丰富,厚重是稳稳当当,厚重是寂然不动。
“轻”,轻不是轻灵,在此指不够分量。人把自己当大地,当然还远远不够。
“静”,静止。我妹妹问我:“什么是‘止于至善’?”我说:“不是因至善而止,而是一止即为至善。”任何时候都要停下来,任何时候都可以停下来。静止是大道本原,寂然不动是宇宙奥妙所在。
“躁”,躁动,运动。宇宙不得不动。不是你浮躁,而是你被某种力量牵引,被人挤对。浮躁是难免的,浮躁是可贵的,厌倦了浮躁,你自然会静下来。不让人浮躁是不人道的,让他浮躁个够,自有冷下来的一天。
“辎重”,行李,不是军用辎重的意思。军用辎重包括大件小件的行军装备,老子在此只是说行李,比喻大道。行李是包袱,大道怎么是包袱呢?大道当然是包袱,没有人能空手进天堂。
“荣观”,繁华景象。
“燕处”,闲居、闲处。燕,闲适。
老子这段话讲人要超然,花花世界只不过是眼睛花,什么也不是。同时,超然是建立在厚重的基础上。大象比小鹿超然,就因为它厚重。小鹿倒是轻盈,蹦蹦跳跳,不过是寻死。
人有“一动一静三沉默”
一动
人永远都在动,一直到动不了为止。而最开始的那次动,决定了一生的动向。最开始的那次动不是指胎儿的第一次蠕动,而是指婴儿的第一次心动。
婴儿一心动,就觉醒了。
熊晋仁把这次觉醒叫“原始震撼”,我把它叫“终极推动”,都是指人的第一次心动。不是因为欲望升腾,而是因为本能复苏。如婴儿的第一次心动不只是因为喝奶,而可能是看到了窗外的月亮,被天然美景震撼了,若有所思。
一静
人一动心,就永远在动。动久了必然烦与累,这时需要“静一下”。这次“静一下”不仅是静一下,而是静很多下,有能力的话,应使自己在永动中永静,永远保持宁静的心。
岩上有棵树,风吹它它也动,人推它它也动,但它本身是静的。这一静非常可贵。
以动随动,必毁。
以静制动,可以长生。
三沉默
人的第一次沉默是因为欲望严重受挫,第二次沉默是幸福得说不出话来,第三次沉默是参透人生玄机,闭关于众人之前。凡此“三沉默”非常可贵,它让人反思自己。孔子说的“三省吾身”,即此。
人仙品
看破一切柳暗花明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一章》
黑暗中的黑暗,万物的所在。玄就是黑,老子这句名言本身一点都不玄,它的本意是:黑暗又黑暗,这就是万物出生的地方。不是要你期待柳暗花明,而是要看破柳暗花明。因为在这明了又暗、暗了又明的中间,你成了什么?你什么也不是。因此你不要这柳暗花明,以平淡无奇的姿态活着最好。既不畏惧黑暗,也不向往光明!
上篇我们读了苏东坡的诗,这回来读秦观的诗。秦观《秋日》:“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秦观这首诗是说他乘船到邗沟玩,欣赏那里的夜景。他的船划到水草深处。差点找不到路,忽然却听到了人的笑语声,他就走出了水草密布的河道。
最后两句“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意思同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指在没路的时候突然有路自现。
“柳暗花明”给人惊喜,但这也是昙花一现。
当你绝望时希望来了,但这真是希望吗?“柳暗花明”不过是柳自己暗、花自己明,如果你认为柳是为你暗,花是为你明,那就傻了。世上没有永远明艳的花,它自身难保,怎能为你放射恒久的光明?
忽明忽暗的人生,碰上忽明忽暗的事情,如果刚好碰上它暗的一面,你就以为世界全是黑暗。如果刚好碰上它明的一面,你就以为世界全是光明。
其实不是这样。
柳暗不是真的暗,花明也不是真的明。
你要用自身的光明照亮自己,不要企求外物。
你要看破一切柳暗花明。
不是要你期待柳暗花明,而是要看破柳暗花明。因为在这明了又暗、暗了又明的中间,你成了什么?你什么也不是。
一个傀儡,一会儿被扶上台,一会儿又被赶下台,在他一切云里雾里,全不真实。我们不要做黑暗的奴隶,也不要做光明的傀儡。
因此你不要这柳暗花明,以平淡无奇的姿态活着最好。
既不畏惧黑暗,也不向往光明!
魔鬼说——
黑暗是温暖的裹尸布,黑暗是安全的黑屋;光明是黑暗的点缀,光明是黑暗的诱饵。朋友,来吧,我保护你!
天使说——
黑暗燃烧起来就是光明,一直燃烧就一直光明。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一章》
大道有路可寻,但不是常说的道。大道之上是神,神就像人一样是有名有姓的,可以叫出来,但又不是人们常叫的名字。神没有名字的时候,就是万物的开始。神以道为名,那么就是万物的母亲,天地万物,无不是他生的。所以,人要常常无知无欲像婴儿,才能看到大道母亲生育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又要常常不妨有知有欲,才能看出大道母亲给她的孩子所规定的空间。大道从无到有,从无名到有名,生出万物。人有欲无欲都不过是婴儿,怎么也大不过道。有欲与无欲,同出而异名,都可以叫一团黑。黑暗又黑暗,就是所有的生命爬出来的地方。
第一个“道”字,大道,宇宙的力量。因为它像一股光,所以叫“道”(路)。道不是宇宙的本原与主宰,神才是。道之上是神,道是神的道,不是从人身上产生。人是被造的,道是加于人身上的力。
第二个“道”字,上道。
第三个“道”字,地面的道路。在这三个“道”字中,第二个“道”字是动词,第一个“道”字与第三个“道”字都是名词,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道路的意思,不是指抽象的法则。通俗讲,大道是一束神的光,人沿着这条道上天堂。地面的道是一张魔鬼的网,人沿着这条道下的地狱。
“名”,指神。老子先说“道”,再说“名”,指出名在道之上。名是神的名,也就是神。只有神才配得上真正的名,因为他是生育万物的父亲。老子称神为“父”,称道为“母”,也就是这个意思。
“无欲”,无知无欲,指回到婴儿状态。婴儿因为刚生下来,所以身上记录了很多来自神与道合力做工的痕迹,这,就是人类先天的“智慧胎记”与“命运疤痕”。有这胎记与疤痕,人就可以被神认出来,就可以获救。因此,做婴儿是可贵的。《圣经》上耶稣说:“你们若不是照小孩子的样式,断不能进天国。”即此。
“妙”,妙不是妙处、奥妙,而是孩子的意思。妙即少女、小女孩,引申为孩子。
“众妙”,众生。
徼,音jiao,边界,空间。
玄,黑暗。同样地,它不是一个抽象的词,不是玄妙的意思,而是指实实在在的黑色,引申为黑暗。
《老子》第一章专门讲一个问题,就是“世界从黑暗里来”。这个母题包括以下五个子题,分别是:
一、世界从黑暗里来。
二、世界原本是黑暗的。
三、世界正从黑暗里来,世界至少还有一半是黑暗的。
四、黑暗中有道。
五、黑暗即道。
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黑,就是黑暗。老子这话是道:黑暗又黑暗啊,这就是万物出生的地方。
黑暗是可贵的,有了黑暗的庇护,才有生命。
窗前四棵树,向阳者先枯。
向阳者因为先得到阳光,就先长起来。但正因为它先长起来,所以老得快。
我天天看,天天看,发现我窗前的四棵大杨树中朝向东的那一棵先行枯萎,去年春天还有绿叶,今年已经到夏天了,它还是冬天的样子,它永远只能是过冬天了。它先到的春天透支了它的一生。
有此一悟,已经不容易,但这也还不透。
我们做事不要找原因,要直接从结果下手。比如你伤了手,不要找为什么受伤,要直接包扎。
需知人是受大道扼制的,越挣扎越紧,不挣扎,一味顺服,痛苦反轻。
大凡朝代越长,人的寿命越长;朝代短促,人多夭折。
但人也可以反制天道,即我在《三国谋事变术》上讲的以变天暗中替换天变。
非洲草原上的阿拉伯漆树能分泌毒液,毒杀十五分钟后还继续贪吃树叶的大角羚羊。自然之道相生相克。猎物杀猎人,比比皆是。
上海杂技团的保留绝活“抛人技巧”,看过的人都叹为观止。那些孩子在台上人叠人、叠罗汉,人**人、**秋千、人抛人、九连环、人变成工具,变成了物。我注意到了他们表演时台上光线昏暗。
任何表演必须借昏暗状态进行,如果太光明,就有闪失。走钢丝当然不能顶着太阳。
黑暗何等可贵。
母亲的子宫里一片黑暗,所以能诞生婴儿。
人的大脑里一片黑暗,所以能诞生思想。
我们的人生一片黑暗,所以能逼出幸福。
让乱局自己去乱,我走开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六十四章》
越到最后越谨慎,就像最开始,这样就没有失败这回事。《尚书》上也说:“慎终追远。”“慎终”即善始善终,这是最难的。解决之道不是坚持,而是放弃,即老子说的“功成、名遂、身退”。治乱局要高手,避乱局庸手就可以了,你走开就行。有时要治乱,有时要避乱,看情况而定。
曹操年轻的时候去拜访名士乔玄。
乔玄评他说:“如今天下大乱,群雄相争,从乱局里打出个局面来的人,不就是阁下吗?但我看你是个乱世的英雄,治世的奸贼。可惜我老了,看不见你发迹那天,希望你能提携我的后人。”
曹操答应了,不以这老头的话为忤,反以为“深得我心”,大笑而去。
曹操不如乔玄。
什么意思呢?乔玄一眼看穿了曹操的过去、现在、未来,并且能做到不与曹操冲突。不但不与曹操冲突,而且能让曹操为他服务。能让曹操为他服务的,当然是高人,当然在曹操之上。
曹操是治世之才,
乔玄是避世之杰,
治世不如避世。
什么意思呢?我的意思是你治好自己就行了,如果说“治世”,这就是最大的治世了。一句话,你要治自己,不要治别人。未有“治世”不伤人的,你凭什么伤人?你说你治世是为了拯救人,服务人,全是骗人的。你为了自己。但你自己是谁你都搞不清楚,因此你怎么搞也搞不爽,错就错在你用错了工夫。
避世者是大豪杰,有大作为,如谢安者,功在曹操之上,能力也在曹操之上。避世不是说要永远避世,差不多就行了。
如果闷了,你出山玩玩,又有何不可?
当然,要玩大的,就要多等。个中谋略,可以参看拙著《三国谋事变术》。不过说到底,一切谋略只是入门工夫,真正的大工夫是“修心”。
你的心真的不得了,你把它搞爽了,它让你全身都爽。
记住:治乱局要高手,避乱局则不需要高手,庸手就可以了,你走开就行。脚在你身上,难道你还不会走路?
有时要治乱,有时要避乱,看情况而定。
看你的心而定。
你的心告诉你该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现在的问题不是“行”,而是“知”,你先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剩下的再说。
小我胜大我。
昨我胜今我。
昨天的我抛弃了今天的我,走得那么远!
你已迷失,你必须回去。你说你“回不去了”,我说你回得去。因为昨天已成了未来,你回到未来,即得自我。
时间不过是空间。
空间不过是存在。
你不在乎那“有”,就能达到那“无”。
遇到烦心的事你先停下来,就能挺过去。
你不要跟畜生打交道,虽然你曾是畜生。
你不走回头路,伤心就一回。剩下的全用来喜乐开心。
你不需要太早明白一些道理,悟出一点你就够用终生。
你要擅长发怒,不可以容忍那些人。
最后你要认识自己本来一无所有,现有的一切都是赚。你同时要认识到别的人也本来一无所有,现有的一切全是多,全是空。你便无畏,便有智慧笑看世人。
魔鬼说——
治世治世,最能治世的莫过于“曾剃头”(曾国藩)。一边做圣人,一边做禽兽。
天使说——
治世即修身。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做好自己。且勿妄言治世。凡是以拯救为名做事的都包藏祸心,凡是以治世为名做人的都害人极深。鱼岂能治海?人岂能治世?应淡出自己,强调自然。鱼换气而游,人换脑而思,换位而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术,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人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六十四章》
万事万物在安静时容易接近掌握,很多事情还没显露的时候容易策划成功。如果一样东西太刚脆就容易破裂,太小了就容易散失。所以做大事,的人不是从小事做起,而是从没有做起。要说治理天下,要在它还没有乱的时候就先动脑动手。这很难是吧!需知参天大树从一点点长起,九层高台起于一堆土,千里远行开始在脚下,你去走,去做,自然就成了。唉,事情都毁在做的人手上,东西都丢在拿的人手中。因此啊,圣人不做事,所以不失败。不拿东西,所以不丢东西。常人做事,常常功亏一篑。要记住:善始善终,就没有失败这一说。所以啊,圣人最大的欲望就是从此不再有欲望,不看重难得的东西。我最大的学问就是什么都不用学,唯有这样可以匡正天下学问人的过错。唉,他们太聪明了,我说的这些,一句话可以概括:人要引导万物回归自然,要有所畏惧,有所不敢为。
“安”,不是安全,指安静。
“指”,把握。
“未兆”,没露形。“兆”,预兆。
“合抱之木”,大树。“合抱”,张开双臂再合拢,把怀中之物紧紧抱住。
“毫末”,鸟兽羽毛的末端,比喻极小。
“累土”,通垒土,一堆土。
“欲不欲”,我的欲望是没有欲望。
“学不学”,我的学问是不再学习。
老子这段话主要讲人要善始善终,则百事可为。
善始是道,
善终是神。
不是说人善终就成了神,而是说善终的人可以向神交卷,有资格归向冲的怀抱了。
人不是能力有限,而是没有能力,因此不敢为。
自挫锋芒,锋芒乃大。
水落石出,自然显山露水;显山露水又不如藏山隐水。显山露水,人必走失,因为眼前地形有变;藏山隐水,山水无恙,人可归来。
有道才有根。
不是回归自然,而是享受自然。我们就在自然之中。
人要容错,并且容恶。
容错是容忍自己,容恶是容忍他人。容恶是美德,制恶将使双方变成恶犬狗咬狗。制恶是神做的事,不是人做的事。你把自己做好就行了,不要去制恶。没有能力而又去制恶,越制越恶。
无私成就私心,
凡你想要的,尽可拿去。
功成身退不如功未成,身先退。
慢一点就是捷径。
欲望越少,越容易满足。
越不居功,越会成功。
当繁华成孤独,孤独就是繁华。
世界是绝对的,生死不由你。你唯一能做主的就是选择顺从。
人以灯为光明,
灯以灯芯为光明,
灯芯以黑绒为光明,
黑绒上有油脂,又有人点火,事情就成了。
点火的人就是盗火的人,灭火的人就是玩火的人。
玩火将自焚,不如将火转移,他人视之为光明,而我得重生。
夏天可以食冰,冬天不可以食火。
世界是个大火坑,不是要你跳出火坑,火坑太高,你跳不出去。你可以灭火,那就是用坑中的灰灭坑中的火。坑灰极厚,可以将火覆灭。然后你自埋灰中,且眠且睡,仰接露水,第二天一早就可以一跃而起,攀缘向新的世界。
火坑也是光明。
地狱烈火也是光明。
世上的光明有三,害人的光明居二,剩下的唯一的光明是真正的光明。
大道不是花花草草,是已燃之灰,是未燃之火。
切勿丧失天性
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庄子·在宥》
生存很辛苦,**很甜蜜,很多人因此被毁。我们应该拒绝各种**,保全天性,不自毁。催生者必催死,因此人生当以自然态度为上。
人性受之于天,谓之天性。有天性就有人性,有人性就可以把人做好。我们常觉种种不爽,是因为天性丧失。如果觉得极其不爽,那就要当心了,恐怕你的天性丧失殆尽,天必亡之。
天性丧失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自己没把好关,做人没有底线,自己交出大片国土,最终全面沦陷。沦陷后也可以收复故土,但代价太大。岳飞在著名的《满江红》中写道: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为报仇吃人肉而喝人血,这已近于魔道。这样肯定是报不了仇的,岳飞并没有拯救南宋江山。金兵是魔鬼,汉人也做魔鬼,大家都是魔鬼,正道何存?所以岳飞不能那么干。人一旦为魔鬼,就真正的万劫不复返了。
天性丧失的另一种情况是被逼丧失,因为外敌太强大了,无法存身。但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第一,没有绝对的强与弱;第二,你不愿意做的事没人逼得了你。
由此看来,一切都是自找的。天性丧失是自己干的蠢事,与人何关?
千里马者,烈马也。如果它不肯就范,谁能制之?是它自己甘于臣服,只有蛮力,没有慧眼,看不出人的**背后是可怕的陷阱,它乖乖地把自己交出去,最后从烈马变良马,丧失了天性。
生存很辛苦,**很甜蜜,很多人因此被各种**毁得一塌糊涂。
我们应该拒绝各种**,只要挺过去,必将获得人生更大的甜蜜与幸福。
如果有人给你金钱、美女、香车、宝马,与别墅官爵,你不可受之。因为催生者必催死。
“无劳汝形”,指不要太劳累身体。多劳必死。穷苦人与运动员容易猝死,原因就是体力透支,辛劳过度。
“无摇汝精”,指不要动摇精气,要固精正气,才合于自然之道。
黄帝受教于广成子后,大彻大悟,放下屠刀,造福于民,又自身修炼自然之道,乃鼎成龙飞,成为仙人。黄帝早年好杀,晚年主张“无事”,与后世老子的“无为”之说颇近,因此被后人共尊为“黄老之道”。
庄子乃是黄帝、老子的传人,庄子的“逍遥游”是对黄帝“飞升”之术的很好继承与再阐述。
《史记·孝武本纪》所载黄帝飞升的详情是:
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看出黄帝飞升的关键是攀龙髯而上升,也就是借助龙力。黄帝本不能飞,龙却能飞,黄帝以龙为坐骑,于是飞出云霄。
黄帝飞升靠的是龙,这与《庄子》讲的鲲化为鹏靠的是风原理相同,都有所待。所待何物?待天时也。
我们保全了天性,就是得了天道,再加上天时,就可以逍遥游。
把自己交给命运处置
鱼不抗拒水,人不抗拒命。
老于说:“不自生,故能长生。”
这话是说把自己移交给自然,可以享受自然级别的待遇。如果人把自己当人,就只能受死。如果人把自己当自然,就可以不通过占有就能拥有很多。
《圣经》上耶和华对摩西说:“我使人死,我使人活。”也就是“生死在我,我命在神”的意思。这个“神”就是老子说的“玄牝”,“神”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地方,一个通道。
这个通道是不变的,虽然是窄门,但它一直开放。就像我在《秋风客》一诗中写的那样:“去往大海的路永远畅通无阻。”
就像鱼儿从小溪赶赴大海,我们赶赴自己的命运。鱼儿不抗拒水,人不抗拒命。我所依托的,就是我的命。
把自己交给命运处置分外轻松。
命运是不可战胜的,但我们能战胜抗拒命运的人,那就是自己。
我们能降伏自己的野心,就像鸟儿能收回危险的翅膀。当大风雨来临的时候就不要飞了,还是顺从命运的庇护是最好的。
天上的鸟儿可以不喜欢风,不喜欢雨,甚至可以不喜欢云,但它没法小喜欢空气。
它所依托的就是它的命。
永远是婴儿
永远是婴儿,永远有奶喝,大道就是我们的奶。
老子说:“复归于婴儿。”
这话是说人要第二次做婴儿,这样才能得道,得道就是得救,这里面有个重要思想:做一次婴儿还不够,还要第二次才能做好。
人在婴儿时无知无欲,不知道自己是婴儿,等成年后反过来一看,哇,婴儿境界至高无上。好了,再做婴儿就会明白一些道理。
《圣经》里神对诸神说:“你们是神,都是至高者的儿子;然而你们要死,与世人一样;要仆倒,像王子中的一位。”
诸神与世人一样,都是至高者的儿子,都是神的婴儿。儿子会死,婴儿都不会死,这就是大道的神奇所在。
事情是这样的:人第二次做婴儿等于死了一次而再生,所以能替换既有的生命程序:“生——死”为“生——再生”,从而永生。
现在我们不是要做“减法”,而是要“归零”。
所谓做减法,就是从多到少。
所谓归零,就是回到最开始,这样你会好。回得去吗?回得去。你的心真正回去,你的人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