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 / 1)

老庄人生 王少农 10292 字 1个月前

“虚其心”,把心思搞空,去掉杂念,回到自然状态。

“实其腹”,把肚子填饱。

“弱其志”,削弱他的志向。

“强其骨”,强壮他的身体。

“知者”,不是智者,而是指自作聪明、以为什么都知道的人。

老子这段话主要讲“使心不乱”的具体办法,也就是眼不见心不烦,不搞事,不搞人,那么干什么呢?把肚子吃饱,把身子搞好,无欲无求,反而有作为。

这个作为不是做出来的、为出来的,刚好是不作不为才有的。

鱼不想跃出水,鸟不想飞出天,才会做好自己。

忘情七问

一、忘情忘情,忘什么情?

忘一切情。

忘情者有情,忘情者多情,这是因为忘情者无情之后,人是空的,人是透明的,可以看清一切,可以真正地开始爱与生活,当然很好。《圣经》上讲有两个女人相依为命,那就是青年守寡的路得和婆婆俄米。路得有一天在田中拾麦穗,遇到了好人波阿斯。波阿斯看上了路得,路得回家与婆婆商量。婆婆很支持,路得于是忘掉了前夫,嫁给了波阿斯。《圣经》称赞了路得的行为,认为是美德。那位最著名的阿拉伯寡妇也是因为忘了前夫,嫁给了穆罕默德,因此才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宗教。

二、忘情一时,还是忘情一世?

当然是忘情一世。

刘德华有首歌叫《忘情水》,忘情水指酒,刘德华借酒浇愁,唱道:“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生不伤悲。”但这是无用的,酒只能让人忘情一时,忘不了一世。要一世忘情,就要一世多情。我们不用刻意忘情,情一多自然会忘却前情。

三、忘情有什么好处?

开心呀。

从前有一对情侣,两人非常恩爱。婚礼就在本市最繁华的教堂里举行,中西合璧,热闹非凡。正在二人交换戒指时,一个女人气冲冲跑来对新郎说:“你是个大骗子!你以前骗了我。”顿时全场鸦雀无声。新郎也吓了一大跳,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小姐,我不认识你呀!”那个女人说:“某年某日某天,我们在一起。”新郎坦然地说:“也许真有这回事,但我忘了。”于是不再理这个女人。新娘见此也放心下来,彼此无不快。婚礼继续进行,那个女人只好走了。人家都忘了,纠缠无益。忘情的好处能使双方轻松。

曼德拉有回在大街上遇见一个人向他道歉说:“对不起,总统先生,我以前曾在监狱里打过你。”曼德拉平静地对他说:“那时打我的人太多了,我都已经忘了。”那人羞愧而去。

四、忘情者将自忘?

是的。

忘情者自忘,不知道自己是何人,因此开心无比。有个人曾是一代名厨,整天侍候人,这里国宴,那里酒席,都找他,烦得要死。于是他出家当和尚,整天吃寺里的斋饭,备觉好吃。有一天,某饭店找上门来要高薪请他为厨师长,看见他坐在一大群和尚中间吃又粗又硬的糙米饭,还一边吃一边挑沙子。饭店使者结结巴巴说明来意,这人大吃一惊:“什么,你要请我当厨师长?我不会做菜呀!”使者怏怏而去,这人继续清修,自由自在。

五、忘情境界高几许?

不知高几许,但知无限高。

抗日战争时,吴清源在日本下棋。他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他的对手也忘了自己是日本人,因此下出了让围棋界永远流传为经典的“吴氏棋风”。吴清源在日本打败了当时日本围棋界所有的高手,原因就在于他只是把下棋当下棋,而不外加若干东西。当今中韩国棋大赛之所以水平不高,看起来有很多高手,其实一个高手都没有,就因为韩国人为韩国而下棋,中国人为中国而下棋,当然拖累太多,没有进入吴清源的“忘情境界”,因此不能入棋境。吴清源提倡“不为胜棋,要为和棋”,已无胜负心,所以忘情入圣人之境。

六、忘情人遭人恨?

不,遭人爱。

有一年我回家碰到一个人,他对我很亲热。我坦言道:“我们以前是不是好朋友?对不起,我忘了。”我以为会得罪他,没想到他很高兴,说:“啊,我欠你的钱不用还了!”

七、忘情会不会坏事?

不会。

小李飞刀是个忘情人,才会使出神出鬼没的飞刀。任何时候只有忘情一击,才会成功。

越强大越不为大。对无礼的人不再讲礼

越强大越不为大。强梁者不得其死。

越强大越不为大。——《老子·四十二章》

强盗都不得好死,强梁即强盗,小盗盗财,大盗盗国,无礼成大礼。但君子自有操守,不随盗为盗,自有一道。对无礼的人讲礼是修养,对无礼的人不再讲礼是力量。

汉朝陈太丘与朋友有约,说好中午见面。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来,陈太丘就走了。他走后朋友才来。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这时才七岁,在门口玩耍。

那个客人问他:“你爸在吗?”

元方说:“他等你等那么久你都没来,他有事走了。”

那客人就大怒说:“你爸简直不是人!与我约好中午见,却先走了。”

元方也火了,说:“你给我听好!你跟我爸约好中午见,中午都过了你还不来,这是无信。你对着一个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无礼。我不跟你说了。”

那客人十分羞愧,下车要拉他的手。

元方进门不顾,自己走了。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是讲礼的民族。但我们讲的必须是真礼,不应是虚礼。

虚情假意,虚张声势,叫虚礼。

实实在在,情发于衷,叫真礼。

我们对无礼的人讲礼是修养,对无礼的人不再讲礼是力量!

阮籍说:“礼岂为我辈设也!”就是这个意思。

元方历数那人的恶行有二:一是不守约,二是对子骂父,这都是相当严重的。面对这种情况,一个小孩子都知道这大大地违反了天性,必须毫不犹豫地反击他。

不守约可以毁掉一个国家,对子骂父可以毁掉一个家庭。如果连这都无所谓,那就是软蛋了。

我在《孟子敢于选择自己》一书中写道:“中国人最缺少的是血气,最需要的也是血气。”而血气的泯灭就是“讲礼”。你看那些汉奸,对入侵者“讲礼”,对对方的无理要求能够“理解”,对他们犯下的罪行表示“宽容”,一步一步,在他“博爱”的胸襟下,人人遭殃。

真正的“礼”来自未受污染的人,追求自由的人。你给小孩一个糖果,他会向你一笑。这就是礼,天然的礼。摄影师时小孩说:“宝贝,笑一个!”有的小孩也会应他的要求而笑,这就是虚礼了。

虚礼因虚荣而生。

国王登基,帝王加冕,都不过是虚礼罢了。你以为天下真是你一个人的吗?那是不可能的事。

由虚荣而生的虚礼害人害己。害己的一面,指它使人飘飘然,不真实,做事离谱。害人的一面,虚礼做的全是面子:[夫,把正事给耽误了。

真正的礼让人畅快,虚假的礼让人厌烦,这其中区别大了。昨天我看报纸,上面有个“礼仪学校”教人怎么听音乐会,其中有这样的“指导”:

一、提前四十分钟入场,便于会场安排。

二、不能乱鼓掌。坐姿端正。

三、不能喝水,吃东西,必须等到终场时离开。

如此等等,据说这样就是绅士淑女,上等人了。这太荒唐。

第一条我就办不到,我不会预订看什么演出,如果碰上也不妨看看,人家的好东西我也知道欣赏与学习:但你要我在规定的时间、地点看某人的演出,恐怕办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人对我下政令,甚至军令。很难想象一个人在被安排的情况下能欣赏什么音乐会,这显然违反艺术的规律。艺术是什么?艺术不是无拘无束,但艺术绝对崇尚自由。我如果在某个音乐会上贸然闯入,我个人认为是对台上音乐家的极大鼓舞。

第二条我依然办不到。我不喜欢就不鼓掌,哪怕旁边的人鼓得山响我电无动于衷。我喜欢鼓掌就鼓掌,喜欢欢呼就欢呼,哪管旁人瞠目?当然我不可能在任何一个音乐会上欢呼,所以我平生就看听过一次音乐会,难受极了,当然不如朋友聚会时自己唱歌爽。

第蔓条更要命,恕难从命。我不但要喝水吃东西,而且有时要去方便,你让我终场再走,岂不是害人?

结论就是:那种正规场合一定少去,否则有害身心。

更大的结论就是:去他的一切繁文缛节,人要按自己的心灵生活,不可以自己囚禁自己。

魔鬼说——

大家排排坐,都来吃糖果。一人吃一个自己的手指头,不要犹豫什么。下不了手就互相吃,文质彬彬干掉他。

天使说——

一只大雁对同伴说:“请超过我,我跟着你飞。”这是礼。而理是什么呢?一切都有他的道理,我只不过占了万分之一。我不可能以一对万,所以凡事不可以以理压人。允许众人存在,这就是最大的理。

越强大越不为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越强大越不为大。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越强大越不为大。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越强大越不为大。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越强大越不为大。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越强大越不为大。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老子·四十二章》

大道生出空虚,空虚生出黑暗,黑暗生出光明,光明中万物显现。万物从黑暗中来,天性又使它拥抱阳光,阴阳二气相冲,一直到和谐状态。阴阳分布均衡,万物可以生存了。在这过程中,光明当然是重要的,但黑暗是它的根。黑暗面最重要。说到人身上,世人都讨厌孤独、寡少和不成熟,但王公称孤道寡,说自己无德无学。谁占了不好的一面,也就拥有了好的一面。因此有的东西你想它坏它反而好,你想它好它反而坏。但是好与坏毕竟不同。别人怎么教你,我也怎么教你,那就是,作恶的强盗都不得好死。记住这些吧,我就是你们的教父。

“道”,大道,神做工的工具。

“一”,虚空。大道出场,先把宇宙腾空。虚空是大道第一次变化出来的结果,所以叫“一”,它是个序号,表明神创世界有着严格的程序。

“二”,黑暗。紧接着宇宙遍布黑暗。黑暗方便开展工作。黑暗是大道第二次变化出来的,不是一开始就黑暗,而是先虚空再黑暗,黑暗从虚空来,所以叫“二”。

“三”,光明。光明出现是宇宙中的第三个事件,所以叫“三”。黑暗过后突降光明。宇宙中最神秘的事件发生了:随着黑暗隐退,光明下降,我们看见一个现成的世界已经完备。它并不是一步一步造就的,而是早就做好。它借程序掩饰要害,让人关注流程,而忽略了起源之不可思议。总之,神做的事在人所想的一切之上。

“三生万物”,这个“生”,不是产生,而是显现。看起来是生出来,其实是露出来。

“负阴”,生存在黑暗中。“负”,陷入,隐藏。“阴”,黑暗。

“抱阳”,拥抱光明。“阳”,光明。向光性乃是万物天性。光是灵光,是神启。《圣经》上记载:“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冲气”,阴阳二气相冲。

“恶”,厌恶。

“孤”,孤独。人是万物之灵,上帝让他孤独,从而去掌管万物。

“寡”,少,不足。人的眼比手大,心又比眼大,想得到的多,得到的少,神让人自厌,从而弃人而归道、敬神。

“不谷”,不成熟,没成功。“谷”即谷子,“不谷”原指谷子还没成熟。

“称”,名称,名号。

“损之”,减损它,即对它坏。

越强大越不为大。“益之”,增加它,即对它好。

越强大越不为大。“强梁”,强盗。人因恶而纵恶就叫强盗,人因恶而向善就叫义人。

越强大越不为大。“教父”,施教的张本。

本章气势宏伟,老子向我们揭秘宇宙生成的原理与程序。

——宇宙生成原理:神用一道光创造世界,这道光就叫“道”。

——宇宙生成原因:大道日长,神因此必须把大道有所安置,因此把它投放在宇宙中,看能不能装下,结果又如何。神的这个试验目前还在进行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道有减少变弱之势,神通过抑制大道、培育人类的目的基本达到。在这过程中,使道减少变弱的关键因素是人,因此神爱世人。

——宇宙生成程序:

第一步,由大道生出空虚,将宇宙腾空。

第二步,由空虚生出黑暗,将宇宙麻醉。

第三步,由黑暗生出光明,又将宇宙唤醒。

第四步,光明中万物显现。

在创世之前,神已准备好万物。之所以放在第四步而不是第一步才让万物出场,是给醉后又醒的宇宙准备好的一份礼物。神做事安排妥当,诸天欢喜。

老子讲了宇宙又讲人,说黑暗虽可贵,但人不应该因黑暗而作恶。不能掠夺,不能盗取,因为神自有公义。老子在此章宣讲神的旨意,表明了他的身份就是大道本身。后世称老子为道,不是乱说。士成绮终于明白不要攻击人

士成绮远道而来拜见老子,说:“我旅行百日,脚后跟磨出厚厚的趼,仅为能看见你。见到你才发现你不算圣人。我好不容易从鼠洞里掏出泥土中剩余的食物,你却看轻了并抛弃它,是为不仁;你的粟帛饮食享用不完,然而聚敛仍无限度,此为不义。”

老子冷淡不作回答。

第二天,士成绮再去见老子,说:“昨天我讽刺了你,今天我方才省悟到自己的过错,为什么?”

老子说:“我接受外物常常是顺其自然,你喊我是牛我就叫牛,喊我是马我就叫马。我顺应自然接受,并不是要接受才去接受。”

士成绮很羞愧,问道:“怎样修身?”

老子说:“你的容颜自命不凡,眼睛突出,额头高举,口舌夸张,身形巍峨,明察而精审,智巧外露骄恣之态,凡此种种都不可拿来当做人的真实本性。”

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吾闻夫子,圣人也。辞远道而来愿见,今吾观子非圣人也。”

老子漠然不应。

士成绮明日复见,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

庄子这个故事说骄傲乃是修身的大敌。古成绮本来有上进之心,不远千里专门找老子学东西。见了老子的人却又怀疑起来。这有点莫名其妙,你要么不去,要么去了就莫怀疑,在你怀疑对方的情况下,不可能学到东西。你尽管去相信,则乞丐都能让你受益,何况智者的智慧如此现成。

老子给士成绮上的第一堂课是漠视他。让他碰钉子。这样做的用意在于先冷一冷这年轻人,让他想想当初我为什么来。

老子给士成绮上的第二堂课是显示无所谓。圣人都说大白话,爱谈生活。老子说人家把他当牛马,他就是牛马,非常风趣地告诉士成绮不可拘泥于名。这是有所针对的。士成绮当初找老子,原本就是慕名而来。他以为大名之下必现大人,谁知是个糟老头。老子打掉了士成绮好名的心,引导他直接好道。

霸气而不霸道

越强大越不为大。

老子说:“不以兵强于天下。”

老子问,人握神器而为王以后,是去无情杀戮呢,还是不以兵强天下?当然是不以兵强天下。

杀虽然是道,但它是天道,不是人道,人不能越过人的道乱来,各界生灵必须有所界定。

上古之时,人神、人兽杂居,结果天下大乱。后来各归其位,这才好些。所有的羔羊必须由牧羊人引领,不许狼叼走。《圣经》上耶稣说:“他(牧羊人)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来,把羊领出来,放自己的羊,羊跟着他,因为羊认得他的声音。”

羊肯定不是牧羊人的对手,但是人要爱羊,要领羊去吃草,这样羊群与牧羊人才会为草原悦纳。

人可以有霸气,但不可以霸道。

霸气指王者之气,有一往无前、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霸道则指以横逆施于人,欺负弱者。

欺负弱者不叫强者,对抗强者才叫强者。

我在《孟子敢于选择自己》中写道:“大丈夫要做内敛的英雄,不要做外放的暴君。”

外放不如内敛,操心不如收心。

王国维论诗词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像“乱红飞过秋千去”,是有我之境。

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当以无我之境为上。

做人境界也分“有我”、“无我”。

无我则有真我,有我则失大我。

要有霸气不难,放纵自己就可以了。一团和气极难,这得有大心胸。

最难的是有霸气而不霸道,当你发火时,你打不打?

电光石火间,须臾成永久。

石头和尚对山前石头说:“打不得、打不得。”

为什么打不得,因为打了石头石头不会痛,痛的是自己。

路人笑石头和尚:“你把石头抱回去干吗?”

石头和尚说:“我为它洗澡。”

“然后呢?”

“我和它睡觉。”

从此石头和尚每天伴着一块石头入眠,梦中得了一句诗,有道是:“石头打不得,打了手要疼。”

无情三阶段

第一阶段,舍不得。

舍不得也要舍。共产党当初干革命,舍得身家性命,所以能得天下。国民党舍不得一切,所以失掉了一切。

第二阶段,舍得。

人一舍得,就越舍越得。宋江舍得财产性命帮助弟兄,自然会收获多多,最后自然而然成为梁山老大。你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从来没有只得不失。

第三阶段,太舍得。

这个阶段是“白给”的阶段,施舍不求回报,帮助不求还恩。这种境界只有圣人能做到。耶稣白给世人以道,老子、庄子白给世人以道,都意在成全世人。为什么要成全世人?因为爱。这与父母爱子女,略微相似。但父母还希望子女有孝心,圣人却不作任何要求。

你敢要我就敢给。

绝对不可以参与杀戮

屠龙烹凤,仲尼大哀。

——李白

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老子曾说“不以兵强天下”,现在又说“兵者不祥之器”,都表明了他“禁杀”、“止兵”的主张。

好杀、乐兵是魔鬼撒旦,热爱和平才是天使。

《圣经》里伯大尼的犹太人赞美耶稣说:“他既然救了瞎子的眼睛,还不能叫这人不死吗?”

是的,耶稣既让人类开眼,又让人类不死。先知们莫不如此,他们做的工作就是保护好人类这群羔羊。撒旦在一旁竭力鼓动人们:去死吧!去杀人吧!去自杀吧!天使则说:杀戮是不应该的,人应该爱自己,甚至应该爱你的敌人。《圣经》上耶稣说:“爱人如己”,并以之为“诫命”,是律法和真理的“总纲”。

不参与杀戮,乃是人人应知的天条。

李白观安史之乱,唐军与叛军皆杀人如麻,写诗叹道:“屠龙烹凤,仲尼大哀。”把龙凤都屠杀了,这人间还是个人样吗?

有的人双手沾满鲜血,他把心搞乱,把人搞疯,到处把情况搞得不可收拾。有的人则终生不沾一滴血。

楚留香一生没杀过一个人。

这就是他之所以能战胜石观音、阴姬水母、薛衣人等超强高手的原因。

小李飞刀也不杀人。

不杀人,所以他的心不乱,手不抖,才能创造出“小李飞刀,例无虚发”的武林神话。

小李飞刀一出现,现场就笼罩起一片杀气。

这片杀气摧花折柳,但这不是杀人的杀气,而是救人的杀气。

百晓生论古今高手说:“小李飞刀于杀手中穿行无碍,其游刃有余的功夫得之于不杀人。庖丁解牛不杀牛,小李飞刀制人不杀人。”

至于阿飞,人称“飞剑客”,虽然剑气纵横,却在小李飞刀之下。二人先为敌后为友,阿飞后来也誓不杀人,正是小李飞刀感化了他。这正如楚留香感化了中原一点红这个职业杀手一样。

人树之同异

第一次,人比树高。

人生下来就很大,婴儿比小树芽高。婴儿手足俱全,眼睛眨巴眨巴看世界。小树芽长成小树苗,枝叶俱全,全身呼吸雨露阳光,又能吸取地底养分。婴儿与小树芽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她比树芽高。为什么高?因为她已经过了怀胎十月,已出娘胎。而小树芽在娘胎(指大树根里)里的时间很短,是“胎外发育”,而不是“胎内发育”,因此天生比婴儿小。

第二次,树比人高。

树往上长,越长越高,一切为它所用,很快成了参天大树。而人被万事万物分割,本来可以长寿,只活中寿甚至短寿;本来可以人人比姚明还高,却只像土行孙。因此树比人高。

第三次,树与人一样高。

树不会走路,人会走路。人走到高处,树就在脚下了。人又比树高。洪水来了,人爬上树巅张望小船,这时人与树一样高。这时对人最有用的就是树。小船不来,人就把树放倒当小船。树为人所用,二者相依为命,并无高下之分。

丢什么都不能丢魂

没有灵魂的人势必成为行尸走肉。

老子说:“上善若水。”

老子以水为例,认为水无所不在,惠及万物,是“无以易之”(不能取代)的。正是如此,道就是水,是不能取代,不能或缺的。

人死人亡,是因为灵魂走了。不是走了,而是灵魂离弃了他。

为何离弃他?因为他先离弃灵魂,灵魂是高贵的,但又是卑贱的,越压迫它,越有,它就越让你好。如果你一松手,它就会飞走。人终生玩的就是灵魂游戏,只要能取悦于它,必有大吉祥。

《圣经》上耶稣说:“这世代为什么求神迹呢?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神迹给这世代看。”

因为,灵魂就是我们的神迹,要好生遵循它的道。

没有灵魂的人势必成为行尸走肉,变成一个空心人,心中空空,脑子里空空,肚子里空空,手上也空空如也,走到哪里都凄惶。

我不要这样!我要走路灵醒,做事爽快,说话痛快,做人有数,心中有梦,手上有物。那么,除了抓紧自己的灵魂以外别无办法。

像小溪离不开水,我也离不开自己的灵魂。

无情比多情好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

——《庄子·德充符》

多情必无奈,多情必无聊,多情必无益,算来还是无情好。无情故无伤,无情故无悔,无情故无一切失落,每天都是新天,每人都是新人。

多情公子晏殊有首著名的词写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一个多情公子无聊且无奈的形象,老实说,除了恋爱中人,谁也不喜欢这样的形象。

“一曲新词酒一杯”,本来还好好的,曲是新曲,酒是新酒,可以开怀。

但第二句“去年天气旧亭台”,公子伤感了。因新曲新酒而想到旧日天气与旧日亭台,随之,旧日情怀浮上心来,让人惆怅。

第三句“夕阳西下几时回”,简直就是自找烦恼,夕阳西下当然不会回来了。明日又见朝阳,但已不是今日的夕阳,这还不明白吗?

第四句“无可奈何花落去”,公子恋花,花落人亦愁,因多情而无奈。“似曾相识燕归来”,毕竟还是春天,竟然又见燕影。这燕影本来和开头的新曲一样可以开怀,但公子已经心情败坏,只能在“小园香径独徘徊”!

第六句“小园香径独徘徊”,揭示了他彻底没戏,彻底失败了。

春天是好好的,人却被春天废了。

此词揭示:多情必无奈,多情必无聊,多情必无益。因此还是无情好。

庄子指出: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有人之形,无人之情。”即应做无情人,用以应对无情人生。

无情故无伤。

无情故无悔。

无情故无一切失落,每天都是新天,每事都是新事,每人都是新人,绝不舔伤自怜,有的只是奋进于人群之中,不时自傲!

无情就不会无聊与无奈,可以避免这人生的两大杀手的追杀。

无聊是一种病,蚕食我们的生命。我们不要无聊,要活得时时有意义。

无奈是一种伤,杀人于无形。我们不要无奈,要积极地想办法,应对一切困难。

那么计将安出?

那就是无情。无情者无畏,可以完美一生。庄子曰:“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意思是我们只需要具备人的形状就可以了,无须有人的七情六欲。

庄子这话并不是要人禁欲,而是指出人要无情,才能活出人境界。

什么是“无情”?无情不是没有情,而是无俗情。世俗的七情六欲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无俗情,才能有真情,才能做真人。

无情有十重境界,详述如下:

一分无情,可以省事;

二分无情,可以省心;

三分无情,可以清静;

四分无情,可以减少恩怨情仇;

五分无情,可以真正地去爱人;

六分无情,情人互赏之;

七分无情,是多情;

八分无情,是绝情;

九分无情,是痴情;

十分无情,有真情。

道家的最高境界就是修炼成“真人”,其唯一的途径就是“无情”,绝世恩,弃人怨。庄子就是这样的无情人,他在妻子死时鼓盆而歌,在楚王聘他为相时大笑使者,无心世事,确是个无情人,被后世之人称为“南华真人”。

但庄子无情的背后是多情,他以唱歌的形式记念妻子的好,以拒绝楚王的方式为天下人着想,绝不助纣为虐。

庄子的自由之身来之不易,我们当知他所提倡的“逍遥游”不足不顾一切,只管自己逍遥快活,而是在对他人无伤害的前提下进行的一场心灵自由之旅。他的指向是无限的,他的飞翔却是有限的,因此能带动无限逍遥游的最后也是落地而踏实地生活。

人态品

不再要死要活地追求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老子·九章》

抓太多了要溢出来,不如算了。怀中揣有利器,必先伤害自身。追求为了到手,到手的往往是匕首!过分地追求就会把人搞死,甚至把自己的生活搞死。要死要活地追求,就叫不知死活。不再要死要活地追求,你才能好好地活着。

王安国《游庐山宿栖贤寺》:“古屋萧萧卧不周,披裘起坐兴绸缪。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先解这首诗,“古屋萧萧卧不周”,指寄宿山寺睡不安宁;“披裘起坐兴绸缪”,指半夜起床思绪万千;“千山月午乾坤昼”,指看到月明如昼照千山;“一壑泉呜风雨秋”,指听到瀑布奔流仿佛秋天的风雨;“迹入尘中渐有累”,指在这个世界混日子已经有段时间了,不免有些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指心里想超然物外但又不知道该追求什么;“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指明天我离开这里依然会惆怅吧,我又怎么能连一首诗都不留下来呢?

这句话问得好,让我来告诉他。——你想留什么尽管留好了,但你留得住吗?庐山还在,栖贤寺却不见了。即使栖贤寺还在,你当年题在墙壁上的诗句早无踪迹。

你留不住的。

王安国这首诗半悟不悟的,正好被我用来当枪靶子。他说“千山月午乾坤昼”,仿佛有点明心见性了,但又接着说“一壑泉鸣风雨秋”,又堕入魔障中:明明是瀑布声,他却说是风雨——这种见风就是雨的人生态度害尽天下人。

他问:“心期物外欲何求?”是啊,你还求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满足?

王安国作此诗时,身居高官,这天游庐山,欲效高人之游,殊不知自己不是庐山僧慧远,怎能达到庐山境界?

庐山境界是什么?

是无山。

无山就是庐山并不存在。

这,就是慧远当年隐居庐山的原因——

他并非隐于庐山,而是隐于自身。

苏东坡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半悟。哪有什么庐山真面目,连这山也是并不存在的。

苏东坡与王安国相识,二人关系却不怎么好。但他们在糊涂方面却是一致的。同样一座庐山,白居易写道: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从迷惑回到了自身。

这就是庐山境界。

白居易在此高于苏、王二人远矣。

白居易退身得早,苏、王二人退身晚,尤其是王安国,身居高位,又无力回天,因此他的追求注定落空,把自己搞死。何必呢,这就是追求之害。

过分地追求就会把人搞死,甚至把自己的生活搞死。

要死要活地追求,就叫不知死活。

不再要死要活地追求,你才能好好地活着。

无追求。

你就有境界。

魔鬼说——

就像猎豹追求羚羊,狮子追求小鹿,我永远追求你。小鹿与羚羊不会追求狮子猎豹,它们追求草原,依然死在它怀里。追求什么你就死在它手上。

天使说——

我追求一种永远不再追求的生活。就像两个人终于在一起,不再追求。不再追求,才会有。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九章》

东西抓多了就抓不住,不如算了吧。你把自己弄得很厉害,这不是长久之计。就算你金玉满堂,有很多钱,你也守不住它的流失。如果你因为自己有钱有势看不起人、欺负人,就会惹祸上门,自食恶果。你必须知道,一个人做事差不多就行了,做事不如做人,你把自己做好了一切都好,所谓功遂身退,就是讲功成名就后要及时退下来,这才是天地正道啊。

“持”,抓东西。

“盈”,溢出。

“不若其已”,不如算了。“已”,停止,算了。

“揣而锐之”,也就是胸怀利器的意思,指做人很锋芒。“揣”,把利刃揣在怀里。“锐”,把刀磨快。

“自遗其咎”,即自找苦吃。“遗”,得到。“咎”,音jiu,灾祸。

老子这段话主要讲追求之害,人在名利面前应有节制。追求之害在于:东西多了搞乱你的心,人太厉害了自伤其身,世上没有不飞的钱,只有会飞的有限光阴。名利名利,让你去死。因此凡事差不多就行了,要及早退下来,享受阴暗,拒绝再去阳光下奔波。

无需迎合别人

圣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

——《庄子·应帝王》

不迎合才能合拍。圣人的心像一面镜子,自身是完美的。镜子不照东西还是镜子,很多人不照镜子却不是人,这就说明镜子的境界高于人。

人心容易变化。老是迎合别人,必无效果。因为前一刻他这样,这一刻他又那样,所以你永远不能与他合拍。

就像追逐流行的人,等他赶上潮流时,又有新的开始流行了。下属拍上司马屁老是拍在马脚上,心里就怪上司善变,其实不能怪上司,只能怪你不知道他本在变。

男人追女人也是这样,你花尽心思讨她喜欢,看见她某天喜欢某样东西,你就偷偷买来给她,谁知她并不在意。于是你大骂这女人装,殊不知这是她的真实感受,几天前的东西只能在几天前喜欢,今天心情自然又不一样。

不但东西会过时,人也会过时,娱乐圈把昔日红星不再走红叫“过气”,这个词很准确。气是流动的,瞬息千里,人一过气当然就失之千里了。

因此,老是追赶别人、或追赶某样东西肯定会落空,因为双方都在变动,怎么可能合拍?

因此,我们面对这种情况,如要达成某一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根本不用迎合别人,我自行我道。

这样再加上合理运用即有资源、大胆占用将有资源,你就可以通过对有限资源的重组达成某种效果。

你要笑,就要旁若无人地大笑。

你要哭,就要淋漓尽致地大哭。

千万不要半哭半笑,那样是很难看的。

你要做事,就放手去做,不要迎合别人,“虽千万人吾往矣”,自然境界不同。

做人要与众背道而驰,这样才会找到自己的目标。随波逐流,必被淹没。《圣经》上说下地狱的门是宽的,走的人也多。上天堂的门是窄的,走的人少,我们当然要一人去走窄门。

庄子指出“圣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就是说我们根本不用迎合别人,即可有所得。

圣人的心就像一面镜子,它自身是完美的。镜子不照东西还是镜子,很多人不照镜子却感觉不像人,这就说明镜子的境界高于人。

我们把一面镜子放在山顶的石头上,可以看到镜子里面不时有鸟儿飞过,有白云朵朵,非常漂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线渐渐变暗,最后镜子里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看镜子的人于是无趣起来,怪镜子不再发光。但这关镜子什么事呢?镜子还是镜子,生气的是人。

人不能指望从镜子里得到什么,因为镜子最真实,它不迎合你。丑陋的人不会照出漂亮来,就像《白雪公主》上那个王后问:“镜子镜子,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答案是残酷的,镜子告诉她最漂亮的人不是她,而是白雪公主。王后生气了,把镜子摔坏,但事实就是那样。

镜子是宝贵的,因为它真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面镜子,随时照照自己丑陋的嘴脸,当然也要发现自己的美。

得道就是得自己,得自己就能得道。

道是什么?道是镜子。它本身可以照物,但它不因物而存在。它就是它自己。

镜子要磨才亮,而这磨的过程并不是迎合照镜人的虚荣,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本来就可以发亮。

万物都是镜子。

当万物都是镜子时,一切都是透明的,朗朗乾坤,了无纤尘。那时人就可以来往于各种空间,逍遥而游。

自嘲一下什么事都没有了

不笑不足以为道。

——《老子·四十一章》

真理往往让人发笑,不笑不思考。越好笑的事往往越有理,越接近道。与其笑别人,不如笑自己。心焦烦躁之际,你自嘲一下什么事都没有了。这一自嘲学问大,自嘲之人天下无敌,因为没人能难倒他,所有的事情都经不起一笑!

苏东坡有一首好诗《初到黄州》写道:“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我很喜欢苏东坡。

一是喜欢他的大胡子。我想留胡子而不敢,因此特别特别崇拜他的风度。

秦少游对苏东坡说:“老师,你的胡子太长了。别让胡子盖住了笑声。”

苏东坡说:“不会的。为什么我的笑声比你的响?因为我的大胡子就是一个扩音器。”

二是喜欢他的丰富经历。苏东坡到苏杭看过美女,又到过海南岛,这些都是我没经历过的,因此特别向往。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苏东坡的幽默,他生性旷达,什么时候都能笑,因此再大的问题也击不倒他。读苏东坡的诗文实在有益于养生!

人不可以自弃,但何妨自笑一回。与其笑别人,不如笑自己。心焦烦躁之际,你自嘲一下什么事都没有了。

这一自嘲学问大,自嘲之人天下无敌,因为没人能够难倒他,所有的事情都经不起一笑!

苏东坡的幽默与美食是他老人家的双绝。

魔鬼说——

饮食越多越好,最好是一个人独享满汉全席。凡地上跑的,天上飞的,都能吃。听说天使像鸟一样,天使好吃,我要吃天使。

天使说——

饮食精食,少食,素食,那样你会品尝最好的美味。一张大饼,一杯白水,是孔子周游列国时最好的饮食。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夷道若类,上德若兮,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且贷且成。

——《老子·四十一章》

聪明人听见人讲道,就会接受,并努力去行。一般人听见人讲道,左耳进右耳出,也不知在听没有。没智慧的人听见人讲道,就大笑,觉得好笑极了。他们越笑,大道就越在人群中彰显。不笑倒不好。所以我发现了一些道理,说出了一些新的话,那就是:

明白好像不明白。

进步好像退步。

大路好像坎坷。

有德好像缺德。

立功好像偷盗。

完美得浑身是污点。

世界方方正正大得没有角落。

天地之间是个大实验室,很晚才试验成功。

最美的音乐听不见声音。

最大的景象看不见形状。

大道隐藏没办法叫它出来。

但只有这个叫不出来的道,才是人类之宝,它让我们善始善终。

“上士”,即上知,有高级智慧的人。

“中士”,一般的人。

“下士”,天赋很差的人。

“建言”,建立新的言论,指创新说,在此为老子自道,说他有新发现。很多学者说建言是一本古书,应作《建言》,不通。

“明道”,明白大道。

“昧”,暗昧,借指不懂。

“夷道”,“夷”即平,“夷道”即大道。

“类”,类通垒,土丘石块,指路不平。

“广德”,大德,有德。

“建德”,立德。老子在此又用了一个“建”字,可知确实是动词“建立”的意思。

“质真”,本性纯真。

“渝”,通瑜,污点。

“大方”,广阔的空间。古人称宇宙为“天圆地方”,所以把从地到天的广阔空间称“大方”。

“无隅”,没有角落。隅,角落。

“大器”,即神器,天地之间像一个大器皿,蒸腾不休,试验不已,所以称“大器”。

“晚成”,很晚才试验成功。注意,老子讲“大器晚成”的本意不是说人,而是说宇宙法则,说道,说神。神把天地当大器皿做试验,因为魔鬼的阻挠和人的堕落,很晚才成功。成功的关键是道的植入。

“大音”,最大的音乐,指天籁。天堂的通知。

“希声”,没有声音,只从心里的管道传输。

“大象”,末日景象,也即人获拯救时的景象。因为是神在施工,大道在主持,场面极宏大,故称“大象”。

“无形”,没有形状,只从意念或思维中展开动作,并展开出真实的形状。

老子这段话以幽默的口气说:大道是看不见的、自相矛盾的,但又是必须要的。有道之人不会让人尊敬,反而让人好笑。大道不从大路上传,却从小道上去。这也是二律背反的悖论,正传递了大道本身的一个宝贵信息:不管如何,大道必会流传开来,进入人心的。《圣经》称“进天堂的门是窄的”,与此略同。

人有三笑

苏东坡到赤壁去玩,看见一个老人坐在石头上一个人笑。

苏东坡就远远地问:“喂,你在干什么呀?”

老人慌忙摆手说:“别打扰我,我还没笑完。”

苏东坡甚感怪异,走到他身边,静静地等他笑完。好半天老人才笑完了,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起来非常高兴。

苏东坡问:“你为什么一个人笑?为什么又要笑这么久?”

老人说:“第一个问题答案是一个人笑可以开怀,人多只是乱笑一通,看别人笑就笑,不是真笑。第二个问题答案是我之所以笑这么久,是因为以前笑得不够。”

老人反问苏东坡:“你可知道‘人有三笑’?”

“不知道呀,我从来没听说过。”

老人说:“人小时有点吃的就笑眯眯,叫‘微笑’;青年时得意了就发狂,叫‘狂笑’;老了没人管了,就叫‘苦笑’。你现在是什么笑?”

苏东坡这时刚被贬官,人又由从壮年渐入老年,听了老人的话若有所思:“是苦笑吧。”又心所不甘,问,“除此三笑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笑?”

老人说得很绝对:“没有了——但可以从狂笑回到微笑。”

苏东坡大悟。再一看,老人不见了,原来遇见了神仙。

进攻就要有进攻的样子

既然决定进攻,进攻就要有进攻的样子,不要顾忌什么。但要更巧妙。

老子说:“无有人于无间。”

这句话意思是用“没有”进入“没有”的中间。前一个“没有”指自身,后一个“没有”指世界。以无入无,乃获有。老子在另一处说“无中生有”,也是这个意思。

这个世界无疑在多起来,但其实越来越少。为了获得真正的“有”,即“道”,就应该真正“入”。入就是进攻,占有,侵略。

怎样人?不是以有入有,而是以无人无,用没有进入没有。用空虚占领空虚,用一无所有换取应有尽有。

《圣经》上说:“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很好,现在我们就用虚空进入虚空。

虚空进入虚空,虚空不觉。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但已发生。

以水投水,看不见水变化,但水位在涨。

投石问路,石头落下去必会发出声响。以话探心,话必曲折而费解。不如把这些全然抛弃,你要问路就亲自上前,你要知道人的心你就亲自问他。

侵略他,才能征服他。

老子教我们保守也教我们进攻,老子其实也是兵家之祖。

孙子进攻之道重形,老子进攻之道重心。

取人于须臾,当以攻心为上。

你若**裸地进攻,他必震惊而退缩。你越具有侵略性,他就越接受你。

你若谦虚礼让,或所谓保持风度,那么对方就会反过来侵略你。

高手都具有侵略性。

姚明为什么飞不起来?

不是因为他太高大,而是他的心没放开。同样的大块头,奥尼尔就会横冲直撞,姚明却只会等人把球传给他。

范甘迪告诉姚明:在NBA打球,进攻就应该更具有侵略性。

姚明飞起来的那一天,才算是真正的东方小巨人。

蛇自知不如风的境界

蛇对风说:“我运动背椎和腰胁行走,你呼呼地从北海刮起来,又呼呼吹入南海,好像没有形迹,为什么呢?”

风说:“我能折断大树,吹飞大屋,在细小方面不求胜利,而求得更大的胜利。获得大的胜利的,只有圣人才能够做到。”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人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鳅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

庄子假借蛇与风的对话,揭示无形胜有形的道理。

有形必为有形所累,无形必为无形所阻。话虽如此,无形虽然怕无形,但无形不怕有形。无形之风摧折有形之木,无形之气杀戮千人万人,这也很平常。

当以无形制无形,不能以有形制有形。

所谓无形制无形,就是把自身变小到极限,此即无为。大风吹断大树,但吹不断小草,就是这个道理。

善于进攻不如善于隐藏

列子问关尹:“最高境界的人在天上走路不会一脚踩空,在火里走路一点都不热,超越万物运行不感到害怕。请问,怎样才能这样?”

关尹说:“是守住一股纯粹的先天元气所致,不是因为巧妙也不是因为勇敢。唉,我告诉你,凡是有个样子摆在那里又能发出声音的就叫‘物’,物与物为什么相差甚远?怎样才能领先?所谓相差甚远或领先也只是表面现象。如此看来万物都从无形的造化中来,一旦有了形就变来变去,最后没法再变就终结了。你想你作为一个物当然有穷尽,但又岂是正道!最高境界的人处在并不深远的空间里,又隐藏在无始无终的时间中,他伴随万物运行,却不伴随万物生死。他纯粹自己的天性,培养自己的元气,内敛自己的道德,以用来接通那造物的主。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他就天性保全,精气神没有泄漏,外物又怎能攻入?喝醉了酒的人从车上摔下来,车跑得再快也摔不死。他的骨头与常人相同,但一样的摔法他就没什么事情,这是因为他的神志在恍惚状态没有外泄,是保全的。他上车也不知,摔下来也不知,不知生死,不知害怕,因此与物相接不感到恐惧。酒都能保全一个人,何况是更神奇的先天元气?圣人藏在先天元气中,因此外物伤不了他的身!”

关尹用酒醉的人摔不伤打比方向列子谈圣人之道,那就是一切恍惚。

人在恍惚时不知西东,用无知无畏做保护层,外物因此不能伤。但其实又酒醉心明白,所以相当神奇。

对此我自己也有过体验。大约是2000年的时候,我和我老婆去赴宴,喝得大醉,回来经过一个小水坑——那时我们还住在颐和园那边的青龙桥,是一片平房,路很糟糕。本来我喝得大醉,一路上是我老婆扶我回来的,但到了小水坑,她没办法再扶了,正着急呢,没想到我一纵身就是一两米远,一下子就跳过去了,反过来牵她。

如果这只是笑谈,我就又要向你说我过去的“神奇经历”了。

神奇经历一:我在青海黄河源考察,曾大雪天徒手爬上光光的石岩。

神奇经历二:我在青海湖边玩耍回来天黑了,一点都不怕身后跟了一大群狼。

神奇经历三:我在华山,也是大雪天徒手爬上西峰,可以说创下了历史纪录。

我在此并没有任何炫耀自己的意思,相反,我看出自己确是“劫后余生”。我想说的是:人在恍惚状态下确实能做很多完全不可能的事。

照此推下去,就更有意思了:

如果一个人能让举国若狂,处于无意识的恍惚状态,那他还有什么不能做的?

大道有时让人迷,有时要让人醒。人人做醒客,就是一种大昏迷状态。北大东门有名的万圣书园里有一个“醒客咖啡厅”,我在里面参加过食指、黑大春、雪迪三人搞的一个诗歌朗诵会,一进里面人就昏昏欲睡,试问谁是醒客?

人都是隐形的。你走在大街上,没几个人会注意你,你在他们眼中其实并不存在。你以为你走在大街上吗?别人看你只是一个虚飘飘的影子。即使你上前向人问路,或是问“几点了?”谁还记得你?因此我说你是隐形的,你并不存在。

不要失落,这很好。

懂得隐形的人才会懂得显露与收获。记住:善于进攻不如善于隐藏,而最佳的隐藏方式就是走在大街上。

豹隐于雾,不如隐于群。

秦失吊老子

老子死了,秦失去吊丧,大哭三声就出来了。

弟子问他:“他不是你的朋友吗?”

秦失笑笑的:“是啊。”

“那你怎么可以这么吊唁呢?”

秦失说:“有许多老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儿子;有许多小孩哭他,如同哭自己的母亲。他们都是为情感所动而哭泣,都是违背自然规律。正该来时,老子应时而生,正该去时,老子顺理而死。因此我们要心顺变化,哀伤和欢乐的感情便不能侵入心中。”

圣人爱拿死亡说事。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现在庄子又拿老子开涮,说秦失吊老子,大哭三声而已。

圣人为何偏爱死人?因为死人是真实的人。凡活人皆虚妄。

我的诗集《寂》中有一首诗,那天我在出租车上翻来看,袁喜坐在我身后看见了,不由笑起来。我写的是:

我心久虚妄,今生抵死狂。

此诗我自以为狂放,其实是故作狂放,“我心久虚妄”,还算老实。“今生抵死狂”,我能做到吗?

做不到的。

不但我做不到“抵死狂”,就算偶尔狂一下也底气不足。

狂歌时我需要酒。

狂饮时我又需要歌。

看似风流,谁知我心虚弱?

我问庄子:“秦失吊老子,毕竟哭了三声,他为什么干脆一声都不哭?”

庄子说:“他的心也悲伤,当然也会哭。”

我说:“哭过了他也就不再悲伤,绝不把悲伤当饭吃,是吗?”

庄子点头说:“悲伤最让人上瘾。”

我说:“请述秦失之意。”

庄子说:“一切顺其自然,不违情作礼,也不违性作情。”

我问:“什么是‘顺其自然’?”

庄子说:“以自然顺自然,而不是以人顺自然,就叫顺其自然。凡有人我相,皆非自然。凡说天人合一,即非合一。凡说自然之友,即自然之敌。不要划分人与自然,人即自然。老子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意思与我相同。”

我问:“什么是‘不违情作礼?’”

庄子说:“即不违反人情,伪装来有礼。众人混居一车,男女杂居一室,雌雄往来天下,必有私情不合于礼,但如果你要用礼法制裁,则又不必。柳下惠家中有妻妾无数,因此能拒绝美女人怀。”

我问:“什么是‘不违性作情’?”

庄子说:“人的情多半是作秀。从前有个人爱一个女人爱了十二年,明说是暗恋,其实是对一直没到手的葡萄念念不忘、耿耿于怀。如果他得到了这颗葡萄,马上连皮带肉吃了它,再把核‘噗’的一声吐得老远。只有合于人性的才是真正的情。”

我说:“秦失吊老子,只哭三声,可谓是合于人性了。他不哭是假,哭个不停更是假,因此他哭三声而出。”

庄子说:“一切事情到死亡而止,所有的人生到死亡而水落石出。大哉死亡,让真的果然真,让假的也不能再作假。”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川页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古者谓是帝之县(悬)解。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这个故事通过赞美秦失吊老子三声而出的荒诞行为,寓意之一为:一切顺其自然,则不自然的也自然了。

自然是自己这样,指顺应造化之法则,宇宙之天机,乾坤之刻度,大道之流行。

不自然是自己不这样,不这样你还能哪样,哪怕你变成魔鬼了,你还是要穿衣吃饭,火烧觉得痛,水淹觉得慌。变魔鬼有什么用?不如正常,不如自然。

顺其自然,则不自然的也自然了。

让追求成为过去

停止追求,你才能到手。

黄帝即位了十五年,很高兴天下人都拥戴自己,于是他开始纵情享受,就把自己搞得很疲惫,一天到晚是昏沉,心里不爽,迷惑。

又过了十五年,黄帝担心天下没得到治理,就竭尽全力用心做事,为百姓操劳终日,又把自己搞得很疲惫,一天到晚只是昏沉,心里不爽,迷惑。

黄帝于是叹息:“唉,我做得太过了。我管我一个人都管不好,还说什么天下人!”

于是他放弃了事业,不要那豪华的宫殿,撵走身边的人,撤掉钟鼓音乐,减少饮食,一个人静静地隐居起来,修身养性,三月不亲政事。

有一天黄帝白天睡觉,做梦到了华胥之国。

华胥国在遥远的地方,不是舟车可以到的,人只能神游才能过去。

华胥国没有君王,一切原始、自然。国民没什么要死要活的追求,一切原始、自然。这儿的人不因活着而高兴,不因死亡而悲伤,因此没有短命夭折的人。不知道为自己打算,不知道防备别人,因此没有爱憎,人与人交往自然。不知道迎合人或攻击人,不知道压迫人或投靠人,因此活着安全,没有人害人的事发生。这里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爱惜,凡一样东西用了就用了,任何事情过了就过了。也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他们下水不会淹死,走到火里也不会被焚烧,刀砍不知道痛,你挠他痒痒他也不痒。他们在空中行走就像踩在平地上,睡在空中就像睡在**。云雾遮不住他们的眼睛,雷霆吓不倒他们的耳朵,善恶夺不去他们的心,他们在山谷里生活来往不用走路,都是用神游。

黄帝在华胥国里走了一遭醒过来,怡然自得,召来天老、力牧、太山稽三个大臣说:“我闲居了三个月,清心寡欲,修身养性,依然无所得。我困倦了睡了一觉,就梦到了华胥国。现在我知道至高无上的大道了!它不可以强求,有人在那边召你你才能过去。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但我又不能告诉你们什么!”

又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中国就像华胥国一样,黄帝就飞升了。百姓都大哭呼喊他,一直哭了二百年。

黄帝说的华胥国就像老子说的小国寡民,是一片幸福的乐土。国家不在于大,人不在于多,幸福就行。华胥国的人的幸福方式是:

一、不搞事,不生事,生活简单,没什么追求;

二、不被谁统治,也不统治人;

三、生死随便,并不看重身体,甚至不看重心灵;

四、不害人,人也不害己;

五、不用爱惜东西,因为很多;

六,不留恋什么,因为本来就很少;

七、一切没感觉,一切不感动,因此不会得而复失;

八、无善恶,因此不计较;

九、无喜乐,因此陶然自得;

十、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用谁批准。这个国家对人民下的唯一一道命令是:你必须自由。广成子向黄帝传授清净之道

黄帝听说广成子居住在空同山上,特地去看他,说:“我想获取天地精华来帮助五谷生长,养育百姓,我又想主宰阴阳来顺应万物,怎么样?”

广成子说:“你所要的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所要管理的是万事万物的残渣,怎能谈‘道’呢?”

黄帝退回,弃置政事,筑起一间僻静的小屋,铺着白茅独居了三个月,再去求广成子,问:“听说先生明达‘至道’,请问,怎样修身才能长久?”

广成子说:“保持宁寂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我帮你达到最光明境地,直达‘至阳’的本原,天地各司其职,万物自然昌盛。”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

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间居三月,复往邀之。

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

庄子这个故事承载了太多大道的信息,应好好研究。庄子的道从老子来,老子的道从黄帝来,黄帝的道从广成子来。广成子的道得之于空同山。大道流于天际,采于天下,于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