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宽容是最和谐的乐章(1 / 1)

宽恕的活法 林然 5799 字 1个月前

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带来包涵谅解,这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已,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宽容是最和谐的乐章。

能让一分是一分

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在谈到“华人首富”李嘉诚时说:

“他有很多哲理性的语言,我都非常喜欢。有一次,有人问李泽楷,他父亲教了他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李泽楷说父亲没有教他赚钱的方法,只教了他做人处世的道理。李嘉诚这样跟李泽楷说,假如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他拿6分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他让别人多赚2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李嘉诚合作会赚到便宜,因此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6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人,他现在多拿多少分?假如拿8分的话,100个会变成5个,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

在台湾有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他从一万元起步,做到一百亿台币的资产。他是怎么创业成功的?他在别家做总经理的时候,对老板说,假如想要成功的话,应该考虑多付一分利而不是多争一分利。他给老板看一则报道,这则报道就是报道李嘉诚,然后在上面写着:“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我只拿6分。”他就是用这套李嘉诚哲学,成为一个拥资100亿台币的董事长。

前面提到的安东尼·罗宾,对李嘉诚的让利理论十分赞赏,并立即应用于实践中,他和任何人合作,一定用这样的思考模式,因此他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比如,他在台湾刚开始演讲的时候,“有一个经纪人,他有买房子还贷款的压力,而我没有什么压力,但给他的抽成不够,没有办法付贷款。为了帮他付清贷款,我给他额外的提成。我的另一个合伙人,他也有很多合伙人,但他什么都不懂,我还得教,结果我和他对开分。为了帮助他消除他的生活压力,我愿意多牺牲二十个点。”

台湾企业家、世界“塑胶大王”王永庆也是一个让利专家,他认为,助人等于助自己。台塑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很高,让它的下游客户羡慕不已,建议台塑将自己的管理精华传授给客户,使客户能迅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这项建议反馈到台塑后,王永庆欣然应允,决定开办“企管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学员来自众多行业,都是台塑集团公司的客户,连—些著名企业的老板也报名参加。

台塑企业本着为客户提供管理资讯服务的精神,对学员一律免费。台塑企业除提供教材外,同时免费供应午餐与晚餐。上下午各安排一次“咖啡时间”,供应各式餐点。根据台塑总管理处的成本核算,每位学员的花费约为800元台币,总支出达160万元台币。在一般人看来,花钱请别人来学自己的“绝活”,无疑是干傻事。但王永庆的理念却是与人有利,自己有利。这正是他的出类拔萃之处。

王永庆深知,台塑与下游企业乃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他从不利用“龙头老大”的地位为自己争利。相反,他宁可自己少赚点,也要保障下游企业的利益。有一年,由于世界石油危机和关贸壁垒的盛行,使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全球塑胶原料价格普遍上扬。按市场常规,台塑此时提价是名正言顺的。但王永庆考虑到下游企业的承受能力,决定降低公司的目标利润,维持原供应价,自行消化涨价成本。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大度,他说:“如果赚一块钱就有利润,为什么要赚两块钱呢?何不把这一块钱留给客户,让他去扩大设备,如此一来客户的原料需求量将会更大,订单不就更多了?”

让一分利反而十分有利,这一道理看似简单,但许多人一旦利益当前,却无法克服争利之心,从而丧失了长远利益。这正是大人物与小人物的本质差别所在,也是人生成败的秘诀所在。

多为对方想一想

你希望得到一个朋友,或一个客户,你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喜欢什么?你有什么可以满足他们并将他们吸引到自己身边来?你想钓不同的鱼,就有必要投放不同的饵。卡耐基说:“每年夏天,我都去梅恩钓鱼。以我自己来说,我喜欢吃杨梅和奶油,可是我看出由于若干特殊的理由,鱼更爱吃小虫。所以当我去钓鱼的时候,我不想我所要的,而想鱼儿所需要的。我不以杨梅或奶油作为钓饵,而是在鱼钩扣上一条小虫或是一只蚱蜢,放下水里,向鱼儿说:‘你喜欢吃吗?’”

无独有偶,依特·乔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个高级将领,也善于用钓鱼之法处理人际关系。他在战争结束后一直雄踞高位,于是有人问他:“很多战时的领袖现在都退休了,你为什么还身居高位呢?”

他是这样回答的:“如果希望官居高位,那么就应该学会钓鱼。钓鱼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从鱼儿的愿望出发,放对了鱼饵,鱼儿才会上钩,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不同的鱼要使用不同的钓饵,如果你一相情愿,长期使用一种鱼饵去钓不同的鱼,你一定是会劳而无功的。”

这的确是经验之谈,是智慧的总结。有些人总是想着自己,不顾别人的死活,不管对方的感受,心目中只有“我”,这是不可能拥有完美交际的。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我”字当头呢?这是孩子的想法,不近情理的作为,是长不大的表现。你只要认真地观察一下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那种“我”字当头的本性。当然,一个人如果全不注意自己的需要,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实际的,除非你是佛祖。因此,注意你自己的需要,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如果你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利己主义者,那么,你就会对他人漠不关心。很显然,你对他人漠不关心,难道还希望他人对你关怀备至吗?你要知道,其他的人也可能像你一样,他们关心的只是他们自己。

卡耐基说:“世界上唯一能够影响对方的方法,就是时刻关心对方的需要,并且还要想方设法满足对方的这种需要。在与对方谈论他的需要时,你最好真诚地告诉对方如何才能达到目的。”

满足对方的需要,不一定要你付出很多,有时候,不过是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而已。比如说,你不希望别人做某件事情时,你不一定必须正面去禁止,从另一个方面说效果可能更好。你可以记住这个方法,并以此类推: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吸烟,你不需要对他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你只需要告诉他,如果你吸烟,就可能不能参加棒球队,或是不能在百米竞赛中获得胜利,而这些事情,都是你的孩子所希望获得成功的。

不论你是为了应付你的孩子,或是一头小牛、一只猿猴,这都是值得认真琢磨的技巧,都是你必须学会的与人交往的方法。

有一次,爱默逊和他的儿子,要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棚里去,可是父子俩都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他们只想到自己所需要的,没有想到那头小牛所需要的。爱默逊在后面推,儿子在前面拉。可是那头小牛也跟他们父子一样,也只想自己所想要的,所以挺直大腿,拒绝离开草地。

这种情形被旁边的一个爱尔兰女佣看到了。这个女佣不会写书,也不会做文章,可是至少在这次,她懂得牲口官能的感受和习性,她想到这头小牛所需要的……只见这个女用人把自己的拇指放进小牛的嘴里,让小牛吮吸拇指,女佣使用很温和的方法把这头倔犟的小牛引进了牛棚里。

这些道理都是最浅显而明白的,任何人都能够获得这种技巧。可是这种“只想自己”的习惯也不是很容易改变的,因为你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你所有的举动,出发点都是为了你自己,都是因为你需要些什么。

有人可能会说,不一定吧,比如我捐助红十字会100元,这怎么能说是为自己呢?其实,这也不例外。你捐给红十字会100元,是因为你要行一桩善举,因为你要做一件神圣的事……

也可能是你不好意思拒绝,所以才捐的;或许因为一位主顾,请你捐款之故。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你捐款,是因为你需要些什么的缘故。

在《影响人类行为》的书中,哈雷·欧弗斯屈脱教授说:

“任何行动都是由基本欲望所产生的……对于想要说服人家的人,最好的建议,是无论在商业中、家庭中、学校中、政治中,都要先激起对方某种迫切的需要,如果能做到这点,就可能左右逢源,否则就很可能到处碰壁。”

苏格兰的恩地·卡耐基,在贫苦中生活了很长时间,当他参加工作时,他工作的酬劳是每小时两分钱。可是,后来他发迹了,布施给别人的钱多达3.65亿元。在他还很贫苦的时候,他就知道了影响人的唯一方法就是满足对方的需要。他虽然只受过四年的学校教育,可是他很早就掌握了如何应付人的技巧。

恩地·卡耐基曾经做过这样一桩发人深省的事情:他嫂嫂的两个孩子都在耶鲁大学念书,可能由于他们很忙,把家信给疏忽了,完全没有想到家里忧虑挂念的母亲。

恩地·卡耐基知道这件事后,就给两个侄儿写了封闲谈的信。在信的末尾,他附上一句,说是给他们每人寄上五元钞票一张。可是,他并没有把钱装入信封。

很快地回信来了,两个侄儿谢谢他们的叔父,而在信中,他们似乎也轻描淡写地带上这样一句:“钱在哪里?”

因此,如果你希望对方去做一件事,你在没有开口之前,不妨自己问问自己:“我如何能使他渴望做这件事?”

如果这个问题难住了你,你就应该先想清楚了再去找对方谈论这种事情。因为如果匆匆忙忙地见人,很可能不会得到令你满意的结果。

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技巧。在这里,我们引用一段很著名的话给你提一个很好的建议。

亨利·福特说:“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永远成功的秘诀,那么这个秘诀就肯定是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个立场是对方感觉到的,但不一定是真实的。”

这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你获得成功的技巧。

现在,你可以从他人的观点出发,看看在你的意识中有没有这种想法。如果没有,你就应该注意检讨,看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如果你的观点与他的观点基本相同,那么,你可以开始设想如何提高你的这种能力。

做好人就得做好事

古今所说的好人,就是有人缘的人,就是人人说好的人,不仅活着说好,死了若干年仍说好的人。

做好人就得做好事。做好事就能人人说好,但这何其难?因为人人说好的事,总有那么一些人不说好,人人认为是好事的事,总有那么一些人当做坏事。所以,自古好人难做,是由于好事难办。

好人往往没有好报,是因为好人做好事总会触动那些坏人的既得利益,总不能遏制坏人的贪欲,所以,坏人便会疯狂报复。

为免遭报复,明哲保身,一些想做好人者,便不再为做好事付出代价,而是在混!混身份,混地位,混饭吃,混衣穿,混日子,最终混得一个好人缘。不做好事,也不做坏事,在混中苟且偷生,延年益寿,传宗接代。早该办的好事总拖着无人办,不该活着的坏人总想万寿无疆,混上一年又一年,混过一代又一代,好人的标准也就变了。

能干的不一定被称为好人,但会混的肯定被叫做好人。混,其实就是融入变质变异的低层次人缘之中。认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认同事不关己,漠不关心:认同做酒囊饭袋,行尸走肉一般活着……当混等同于人缘的时候,人缘也不再是人缘了。

当混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何处去寻真正的好人?

于是,便刻意树立和塑造一些人缘好的人和神作为典范,做人们做人的楷模。只可惜,真正仿效者不多,他们始终就在图画中、云雾中、美梦中!

人缘最好的,便是完人。人人都说好,似乎没有一点缺陷和错误。至于究竟干过哪些有益的事,却不得而知。要么有那么一些,却总是不够确切,犹如在云里雾里一般朦朦胧胧;要么夺人之美,据为己有,总之,完人的一切全靠人缘在支撑和维持。

在现实生活中,凭借人缘成功的例子并不鲜见,很多人表面看貌不惊人、才不出众,可是他们人缘好,走到哪里都有人听他招呼,走到哪里都有人乐意为他效力,所以他们的生活中永远不乏成功的机会。他们为什么这样命好呢?原因很简单,他们对待他人,也是凭好心去做事,重信守义,自然受人尊敬器重。这种现象,得那些身负才华却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者深思。

协商永远比对抗有效得多

人都是喜爱被尊重的,如果受到鼓舞,即便是“士为知己者死”,也会感到十分痛快,反之,如果受到刺激的话,就会产生一股极大的反感,若激动之下宁可同归于尽,也不让人占得丝毫便宜。因此,不要把交涉看成是利害争斗的“战场”,它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双方通过沟通,以达到观点的一致或相近,而不在于利害得失的争辩。

由于交涉的目的在谋求结论,并非做成结论之后才开始,因此在双方进行交涉前,就必须先拟定腹稿。原则上,双方要建立一定的诚信,而且在涉及谈判利益时,要有不只获取、还能给予的观念,交涉才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在拟定方案前,应先了解自己的需求所在,以便收集与自己立场有关的资料,再制定涉及谈判的步骤。计划要深思熟虑、眼光远大、从长计议,纵使胸有成竹,可以解决问题,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有“马失前蹄”的意外发生。

除了事前准备之外,交涉时的态度也必须是诚恳的,尽可能客观而且机动应变,一切行为均以“协调”二字为依据;当双方意见发生冲突时,不可意气用事,应以理智的态度来化解纠纷,若能避免“我要赢得这场交涉”的竞争态度,不偏袒、不掩饰,针对问题,随时修正自己的行为和观念,为谋求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就能顾全大局,而使交涉双方都能获得“双赢”的结果。

人活在社会上,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带给社会什么影响,如果一个人想成为绝对的胜利者,而一味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则对方的态度必然变得十分激烈,而且所谓“自己的要求”只不过是单方面对解决问题的意见而已,在其他方面,应该还有一些更好的答案。一味意气用事,提出自以为是“唯一”或“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协商”的观念和个人私利混淆在一起,不能把握交涉原则的人,当然也不可能获得任何双赢的结果。

人际关系是源远流长的:成功的交涉并不建立在权力的威逼上,而完成于双方的相互了解和协调。若要使个人或企业的公共关系达到最理想的境界,不仅要顾及眼前的利害,同时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因此,必须扬弃“为了成功,不计代价”的陈旧观念,而努力研究出可以使合作双方互惠互利的变通办法,使交涉的结果合情、合理又合法。

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力量,就能迫使他人屈从自己的意志。罗马帝国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依仗着强大的国势,以达到其支配弱小民族的私欲,结果是牺牲了真正的和平。然而,当人民的自由意志受到一定程度的压迫后,会反弹出一股锐不可当的抵抗情绪,罗马帝国就难逃分裂、毁灭的命运。

我们从事交涉时,也应记取这个例子,如果仗势欺人,就会导致物极必反。所以,欲求成功的谈判交涉,有时也要巧妙地运用“JJ隋”的力量——对人不妨“动之以情”,而不持强硬的态度:对己则也要“心战”一番,所谓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都是取胜的要诀,所以不妨把目标定高、封杀退路,如此往往能激发人们的斗志,使人全力以赴,成就惊人成绩。

当然,交涉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整个过程必须是合法的,换句话说,只有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下,才有可谈性,如果逾越了法律,即使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但交涉没有了法律的保护,就失去了它的有效性:缺少实际效用,即使结论再堂皇,兑现不了,还是等于空头支票一张。

因此,交涉的问题就必须合实际性,也就是说,是可以谈论的,如果交涉的问题脱离实际,失去可行性,就很难作出合理的评断,例如我们说:“你这不全是废话吗?”这个情绪性的问话本身,已带有否定的意味,已说明了对方说的全是废话,问句本身已经不是问题了,接下去还能继续讨论吗?如果问题可以谈,双方又能遵守协商的原则,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交涉就有成功的希望。

当然,整个交涉的过程,应该是情、理、法合一的。处理任何事情,都应当有良好的态度,尊重他人,顾及对方颜面,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紧张的气氛,而且协商的结果也会更加愉快。倘若在交涉中,彼此针锋相对,互相伤害,则即使最后完成了一笔有利的交易,也算不得什么成功的交涉,因为,往后的合作就不容易了。

总之,交涉的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本身具有坚强的实力作后盾,是绝对必须的,但在处理问题时,绝对要在情、理、法兼顾的情况下进行交涉,才合乎交涉的原则。

让合作超越竞争

秋天,仰望天空,我们经常看到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雁阵在蓝天飞行,不知你是否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大雁为什么要整齐地列阵远翔呢?莫非,它们是在展示自己的飞行艺术?大雁并非是在表演它们的飞行技巧。它们之所以采用人字阵或一字斜线型的阵式飞行,是它们在长期适应中所形成的最省力的群体飞翔形式。当雁群以上述阵式飞行时,后一只大雁的一翼,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鼓翼时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自己的飞行省力。当飞行一段时间一段距离后,大雁们便左右交换位置,使另一侧羽翼也能借助空气动力以减缓疲劳。

由于大雁既具有惊人的个体飞翔能力,又富有令人叹服的合作精神,因而,他们的两翼似乎有了灵性,使他们能够以轻松自如的风姿成为长空的主人。

大雁给我们的启示是:走合作的道路,相互借力,就没有去不了的地方,就没有达不到的目标。

柯维有一句名言:“世界之大,人人都有生存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我们想做一件事情,不要怕别人从中得到好处,只要考虑对自己是否有利就够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可是联合国设在什么地方,一时间成了一个颇费周折的问题。按理说,联合国的地点应该设在一座繁华的城市。可是,在任何一座繁华的城市建立联合国总部都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建造楼房,这些土地将花费大量的资金。可是刚刚起步的联合国总部却是“说起钱就不亲热”了——无力支付这样一大笔巨款。

正当各国首脑们商量来商量去的时候,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即出巨资870万美元在世界第一大城市纽约买下了一块土地,同时买下了这块土地周围的全部土地。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洛克菲勒家族把这块价值870万美元的土地无偿捐给了联合国。联合国大厦建成之后,周围的土地价格立即飙升数倍。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经营这片土地到底赚回来多少个870万美元,但人们从这件事上却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什么叫“予人有利,自己有利”。

在合作中,想占几分小便宜,这是一种正常心理。但是用这种心态指导自己的行为,却可能失大便宜。

帮助别人就是强大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别人得到的并非是你自己失去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不同的,各有各的资质与技巧,各有各的能力,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你今天在某件事上帮助了别人,而在另一件事上,你也可以获得别人的帮助。所以,看似助人行为,实际上是在自助。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一条成功经验是:让合作伙伴有较大的获利空间。这也是杰出人士做人做事的一个基本共识。他们追求双赢,而不是一方有利。这使他们免于陷入蝇头小利,从而在合作的成果中分得大利。

1951年,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提议与飞利浦公司进行技术合作。飞利浦公司在全球设有300多家工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制造公司。在此之前,它已和48个国家有过技术合作经验。

不久后,飞利浦公司提出,双方在日本合资建立一家股份公司,公司的总资本为6.6亿日元,飞利浦出资30%,松下电器出资70%。飞利浦公司应出资的30%,由该公司的技术指导费作为资金投入

这意味着,飞利浦公司不需投入一分钱,全部资金由松下电器一家承担。这样的条件未免太苛刻了。如果按营业额计算,飞利浦公司的技术指导费达到总营业额的7%。而按国际惯例,技术指导费一般是3%。经过反复交涉,技术指导费降到5%,但松下公司仍觉得有欠公平。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松下方面的谈判代表高桥没有再要求降低技术转让费,转而要求飞利浦公司支付经营指导费。高桥说:“双方合作建设合资公司,在技术上接受贵公司的指导,而经营却靠松下电器公司……我们公司的经营技术水平是众所周知的,得到了高度评价。而且对于销售,我们也信心百倍。所以,我们也有向贵公司索取经营指导费的权利。”

高桥此言一出,令飞利浦公司的谈判代表深感震惊。直觉上,这是一个“非分”要求:可细细品味,这种要求又颇有合理性,因为松下公司已建立了健全的营销网络,一旦合作产品上市,根本不用为销售问题担心,最终能使双方大获其利。

飞利浦公司当然明白一个庞大的营销网络的价值,同意重新考虑合作事宜。最后商定,由松下电器向飞利浦交付4.3%的技术指导费,同时飞利浦向松下电器支付3%的经营指导费。这样一来,实际上松下电器所支付的技术使用费仅为1.3%。这样,双方的合作才真正走到了公平的轨道上。

不久后,松下与飞利浦合作成立了一家公司,其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双方都在技术与经营的完美合作中大获其利。

合作无疑是最有效率的借力之法,它使双方的优势互补,并使各自的能力产生相乘的效果,从而能创造更大的利益。只要把蛋糕做大,双方共享一块大蛋糕,也要比一方独享一块小蛋糕获益大多了。

无法做到的事情不要说“行”

守信或不守信,都是一种习惯。要纠正一种坏习惯比较难,要放弃一种好习惯却很容易,只需一次又一次迁就自己,好习惯就变成了坏习惯。就像抽烟上瘾一样。当你想坚持一种好习惯时,重要的不是别人能不能原谅你,而是你能不能原谅自己。

将守信理解为一种品德,较难坚持。将它理解为一种回报率很高的长期投资,则比较容易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当你获得了一个守信用的形象时,会获得越来越多人的信任,因而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这就好似拥有了一座金矿。反之,缺此一条,别的方面再优秀,也难成大器。

要获得守信的形象并不容易。最要紧的一条是:别答应你无法兑现的事。古人云,轻诺必寡信。这不仅是一个主观上愿不愿意守信的问题,也是一个有无能力兑现的问题。一个人经常答应自己无力完成的事,当然会使别人一次又一次失望。

在许诺之前考虑自己的兑现能力

热心肠的人,很乐意帮助人,从来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帮忙的请求。可是,当别人对他满怀期望时,他由于根本没有兑现的能力,结果既让人失望,又损害自己的名声。

有的人自己觉得蛮讲信用的,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老是对他投来怀疑的目光。究其原因,问题很可能出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平时空口许下一个诺,以为不是大事,不放在心上。可是,生活中并没有多少大事,当你一次次在小事上失信,就给人形成一个不讲信用的牢固印象,被看成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人。这时再想改变别人对你的成见,就很难很难了。

守信的人在任何事情上都守信,不论大事还是小事。

“二战“英雄巴顿将军就是一个极讲信用的人。在一次盟军会议上,烟瘾很大的巴顿抽光了自己的烟,便向身边一位英国军官讨烟抽。英国军官慷慨地将自己的烟放在桌上,随便他抽。会后,巴顿对英国军官说:“谢谢你的烟,味道真是好极了!以后有机会,我会送你一些雪茄烟。”

英国军官以为他说客气话,并未放在心上。过了几年,英国军官收到一箱从美国寄来的上好的雪茄烟,是巴顿寄来的。原来他好不容易才打听到英国军官的地址。英国军官既意外又感动,逢人就说:“巴顿真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虽然一个人在小事上守信,未必说明他在大事上一定守信,但给人的印象的确是如此:可以马虎的事尚且郑重其事,怎么会在大事上随便呢!如果只在方便的时候守信,一旦可能遭受损失便变卦,那不是真正的守信。一个讲信用的人,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即使受损失也在所不惜。

多米诺皮是一家知名的大公司,它对客户有一个承诺:在三十分钟之内将客户订购的货物送到任何指定地点。

一次,该公司的一辆运送几百公斤生面团的货车在半路上抛锚,眼看无法及时赶到目的地,司机只得电话通知管理层。公司总裁弗尔塞克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租一架飞机运送这几百公斤生面团,终于兑现了“三十分钟之内”的承诺。

但是,请记住:人并不是一种完全理智的动物,心情往往随自己的利益得失而变,“谅解”二字,只是一个缓冲区。它能让人不记恨你,却不能让人喜欢你和信任你。所以,尽可能不要做需要别人谅解的事情。那么,还是只能回到本文的主题:别答应你无法兑现的事。

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你

如何获得大家的喜欢和尊重?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做众人愉快之事。反过来说,不做众人不愉快之事。

那么,做什么事能让人愉快呢?给人出钱出力,这是最让人愉快的,问题是,我们老给人出钱,自己就变成了穷光蛋;老给别人出力,累死也交不到几个真朋友。所以,这种事只可偶一为之。下面还有更现实的方法:

第一,使别人获得实际利益。

虽然你不一定自己掏钱,但不管你用什么方式使别人得到实际利益,都能让人感到愉快,并赢得别人的喜欢。

日本有一份大报,决定总编辑换人。新总编没有报界的工作经验,甚至“连采访的大车都未坐过”(日本新记者在见习时多坐报社大车集体出发,如果资格较老,就可以自己开车了),因此,报社的同人对他能否胜任都抱怀疑态度。

新总编上任第一天,在“就任演讲”中对各位同事说:“我此次就任报社的职务,别说是做总编辑,就是当资料室职员的资格也有问题,因为关于资料的调查统计方面,我只对经济方面略知一二。所以我只有一种意愿,希望坐坐新闻记者的大车,同时也希望由于坐了大车能得到各位外勤同事的体验,将来去某银行请求他们合作,替本报同事办一种接近市区的购房分期付款……”他的话还未讲完,会议室里已是一片掌声,大家都觉得他是最适合的总编人选。

请记住,你给人的利益一定要真正到对方手中时才算数,若是为了讨人欢喜空口许诺,暂时的好感可能换来的是将来更大的怨恨。

第二,对他人的成就感兴趣。

每一个事业稍有起色的人,都会得意于自己凭努力搏来的成就。如果你欣赏他的成就,就意味着你欣赏他本人,能让他大为开心。

有一位女歌星,想请香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为她写一个剧本。这位作家学贯中西,文笔风趣,但他脾气古怪,而且也很忙,不大可能答应给一个陌生人写作。

这位歌星请朋友介绍她跟作家认识,并说服作家帮忙。朋友说:“介绍你认识不成问题,他是否帮忙不敢保证。”过了两天,这位歌星给她朋友打电话,很高兴地说:“他不等我提出要求便答应替我写两出短剧了。”

朋友很惊讶作家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好说话,便问:“你是怎么说服他同意帮忙的?”“我也不知道。我主要是讲起他的作品在日本如何受欢迎。”

这位女演员显然做对了,对他人的成就感兴趣,是赢得他人好感的捷径。

除此之外,能让人愉快的还有以下九件事:

其一,尊重每一个人。处处尊重别人,得到的回报是别人的尊重。所以,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你自己。

其二,患难之中伸出援手。虽然不能完全依靠给人帮忙这种法子结交朋友,但到了朋友需要帮助时,还是应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患难中的“雪中送炭”,总是人们最珍视的。

其三,常存感激之情。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后,要存感激之情。虽然你应该祈祷对方一帆风顺无须你报答,但一旦有必要,也应“涌泉相报”。这种君子之风,无疑是受人喜欢和尊重的。

其四,理解别人。人与人之间的互不理解造成了人际关系的普遍疏离隔膜,因此,人人都在内心深处呼唤理解。如果你能常常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尝试着去理解别人,必然大受欢迎。

其五,真诚赞美。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美。”赞美之所以得其殊遇,一在于其“美”字,表明被赞美者有卓然不凡的地方;二在于其“赞”字,表明赞美者友好、热情的待人态度。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也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因此,对于他人的成绩与进步,要肯定,要赞扬,要鼓励。当别人有值得褒奖之处,你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诚挚的赞许,以使得人们的交往变得和谐而温馨。

其六,给别人带去欢笑。人人都喜欢和机智风趣、谈吐幽默的人交往,而不愿同动辄与人争吵,或者郁郁寡欢、言语乏味的人来往。因为笑是这个世界上的紧缺产品。如果你能用自己的智慧给人们带来笑声,谁会不欢迎你呢?

其七,大度为怀。人与人的频繁接触,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会大度和宽容,就会使你赢得一个绿色的人际环境。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不要对别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生活的路,因为有了大度和宽容,才会越走越宽,而思想狭隘,则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其八,有了过错马上道歉。有时候,自己欠考虑,可能会误解别人的好意,自己一句无意的话,可能会大大伤害别人的心……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别人,或者无意间做错了事情,就应该马上真诚地道歉。没有人认为你有权利伤害他,你的道歉却能平衡他的不平心理。

其九,尽量不要做需要别人原谅的事情。做了错事赔礼道歉,虽然能平衡对方的心理,但你给他的伤害毕竟已经造成。如果一个人经常需要向人道歉,那不过是一个“坦白痞子”而已,肯定是不受大家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