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人物总有大器量(1 / 1)

宽恕的活法 林然 4364 字 1个月前

做人,要有大气量,要有容人之量,能够容人之短,容人之非,容人之错,不但能容君子,而且能容小人!个人若胸怀宽广,性格豁达方能纵横驰骋,迎来契机。

小人物总是缺失雅量

现在,一些名人、官员缺乏雅量的所谓“新闻”屡见报端。有几位中学教师批评一位名人的一本畅销书里病句太多,尽管所言不虚,但这位名人却老大地不高兴,不但不真心接受其批评,反而责怪大家“多管闲事”;有一位歌星因未带齐证件被拦在央视演播厅外,这位歌星竟大发脾气大打出手;还有一位明星在有人发表文章善意批评其演技上的欠缺后,竟扬言要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作者及报社告上法庭……文艺圈里的某些星儿、腕儿们,胸中何曾还有一星半点的雅量!而在官员中间,缺乏雅量者亦不在少数:某地一县委书记因县报记者据实写了一篇非“正面”的报道,竟将那名自曝家丑的记者开除回家,整得他苦不堪言;某地某官员下乡调查时当面听到一位农民怒斥当地政府乱增收费项目加重农民负担后,竟纵容派出所将那位敢于直言的农民关了几天几夜……

这一现象和另一些人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报载,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时候,一次部队打仗,彭德怀一路小跑上前线指挥,传令兵在前边挥动小旗让大家让路,可有一个战士偏偏坐在地上不动。彭德怀是个急性子,就叫了起来。谁知这个战士朝着彭德怀就是两拳。彭德怀没有理会,又匆匆赶路。一会儿,传令排长捆着这个战士,追上彭德怀请他发落。彭德怀两眼一眯,笑着说:“谁叫你们捆来的?小事情,快放回去。”

1932年初,阳翰笙请茅盾为自己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作序,茅盾推辞不掉,就在序中不讲情面地批评说,这部小说从总体上来看,是一部很不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作品。茅盾把文章交给他后,觉得自己的批评如此尖刻,阳翰笙一定不会用。没过多久,再版《地泉》出版了,茅盾打开一看,他那篇批评文章竟然一字不改地印在里面。

1952年,郭沫若应约写了一首讴歌十月革命胜利35周年的诗。诗稿送到杂志社后,编辑却犯了愁,因为那首诗尽管立意很好,但从构思、意境、语言来讲远非佳作。当那位年轻的编辑征得领导同意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找郭老,请他修改或重写时,没想到郭老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一再声称:那是败笔之作,你们退稿是对的。

身为文学大家,面对一位毛头小伙子给自己的“大作”挑刺,郭老竟然不愠不火,并虚心接受其意见,这种雅量委实不易,而戏剧家阳翰笙的雅量则更为难能可贵。阳翰笙将对自己作品持否定态度的序言印在书中公之于众,这种雅量令人叹服。而彭德怀挨了战士的拳头后竟然不究不问,其雅量亦令人钦佩。

三件逸事尽管各自情节不同,但从中折射出的三位名人的胸怀和气度,都同样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佛家有典故说:释迦牟尼佛功德圆满,有人却妒性大发,当面恶意中伤他。佛祖笑而不语,待那人骂完,佛问:“假如有人送你东西,你不愿意要怎么办?”答:“当然是归还了。”佛说:“那就是了。”于是,那人羞惭而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故事的喻意,不是在劝告人要多些雅量吗?

器量是一种修养

无须多加论证,作为一个理智健全的人,特别是一个希望逐渐完备自己人格的人,总是要有点雅量的。雅量,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修养程度高的重要标尺之一。

当你手握足以致人哑口无言的权柄,身处令人赞不绝口的高位,而面对尖锐的批评逆语,你是否能够做到不怒目横扫、暴跳如雷呢?

1961年初春,七分人祸三分天灾的困难时期,刘少奇主席回故乡湖南花明楼视察。没想到,少奇同志亲眼目睹电线杆上贴着张纸条,上书:“我们饿肚皮,只怪刘少奇,打倒刘少奇!”在狠抓阶级斗争的年代,这张“反动标语”着实让省市政府紧张万分。不到半天,案子侦破:是花明楼完10岁小学生肖伏良书写。根据领导指示,学校决定开除肖的学籍,追究其班主任的政治责任,对全校学生摸底排队以防后患。然而,一直关心此事的少奇同志得知真相后,断然否决上述决定,并把肖伏良请来面谈,当听说肖一家吃不饱饭,妈妈得了水肿病后,少奇同志说:“小孩子天真无邪,把广大群众不敢说的话和盘托出,宝贵得很呀!”还说:“人家总是有牢骚才发,干部该骂才骂嘛。动不动就批斗、判刑,哪个还敢讲真话?!少一点惩罚,多一点体恤,才会有人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肖伏良没想到,他的“反动标语”受到表扬,还换来王光美领他去吃了一顿饱饭。

我们为少奇同志的雅量而动容……

《尚书》说:“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办得好!”如果遇到一点点不如意,便立刻勃然大怒;遇到一件不称心的事情,立即气愤感慨,这表示没有涵养的力量,同时也是福气浅薄的人。所以说:“发觉别人的奸诈,而不说出口,有无限的余味!”

应该承认,有些高贵品格是普通人毕生企望但仍根本不可能达到的;可人的雅量却是完全能够通过修炼而得到甚至可做到“随心所欲”的。不信?只要自己有意识地试一试就行。

人难免与十分讨厌的人偶然狭路相逢,尽管有人可以装作很随便的样子,竭力扮潇洒样扬长而去。但很多有雅量的人不会那样去做,而是没有丝毫装模作样地缓缓笑迎着对方漠然的脸孔和布满疑惑的眼神,坦然地挨肩而过。这些人轻松地抹去了粗鲁的伤害与侮辱的阴影,用友好的阳光装满了雅量的酒杯,小抿一口,自是清香浓烈。当不期而遇的挫折、误解、嘲笑等迎面而来时,相信并依靠个人的雅量吧,那是驱逐并能够战胜这一切烦恼和痛苦的忠实朋友。

学会容忍一把

说起度量,心胸狭小的女人在男人面前简直无地自容。因为许多女人天生心胸狭窄,凡事善妒。有的女人唯恐身边所有的人不围着自己转,最好自己一举手、一投足都有人为她前呼后拥,她哪有宽宏的度量去“容人之过”?就如汉代吕太后吧,就因为戚夫人在刘邦在位时三番五次要求把她所生儿子赵王如意立为太子,刘邦死后,吕雉之子刘盈继位为惠帝,吕雉也理所当然地成了太后,而那位原先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乃至其子如意却在宫中一落千丈。吕太后,这个穷凶极恶的女人早年对戚夫人就燃着一肚子炉火。刘盈一继位,她的权和势都有了。于是,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戚夫人发泄耿耿于怀的无名恶火,将威夫人残害成“人彘”(砍断手脚放在瓮中),还让惠帝前往“欣赏”。哪知惠帝受其惊吓,竟卧床不起,病入膏肓,从此隐居,7年后崩逝。

试想,倘若吕雉能拥有像男人般的宽宏大度,自己被尊为太后,更不计戚夫人前仇,与其共理宫事,国家岂不安康?

如果说,女人的美丽以致羞花闭月能成为现实,那么,男人的胸怀何尝不能擎天撑海?

男人不是神,但却有着这种神性。男人眼光放得远,一心一意想干大事业,身边所遇的一些鸡毛蒜皮之事对男人来说只能是过眼烟云,无心去计较。尽管宽恕也是人的内心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但丝毫没有给男人造成心理负担和角色负担,相反,宽恕却能因此减少男人的愤怒、害怕、痛苦、不满和伤害,并使男人从社会的报偿中得到慰藉。

你别以为男人们对平常事一笑了之是不屑世故;你别以为男人们“容人一把”是不长心眼;你别以为男人们不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是缺乏魄力;你别以为男人们和“仇敌”重归于好是不长志气——那都是因为男人拥有宽广的胸怀。有这宽广的胸怀,天下便没有比男人更大的度量与其比拟。由此,人们是否可以总结出,实际生活中的男人是不是也值得人们去赞美、去颂扬?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真正意义

我们说,气量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

唐代娄师德,器量超人,当遇到无知的人指名辱骂时,就装作没有听到。有人转告他,他却说:“恐怕是骂别人吧!”那人又说:“他明明喊你的名字骂!”他说:“天下难道没有同姓同名的人。”有人还是不平,仍替他说话,他说:“他们骂我而你叙述,等于重骂我,我真不想劳动你来告诉我。”有一天入朝时,因身体肥胖行动缓慢,同行的人说他:“好似老农田舍翁!”娄师德笑着说:“我不当田舍翁,谁当呢?”

清代中期,军机大臣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廷玉出面干预。这位军机大臣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要心怀坦**,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就容易化解;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然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限,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能否拥有雅量,关键靠三点:一是平等的待人态度。不自认为高人一等,保持一颗宽恕心态,平视他人,尊重他人;二是宽阔的胸襟。心胸坦**,虚怀若谷,闻过则喜,有错就改;三是宽容的美德。能够仁厚待人,容人之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而不是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由此看来,在雅量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素养和品行。如今的一些人之所以难有雅量,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外,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以上几个方面的修炼不到家,素养与品行上尚欠火候吧。

养量的学问

自古以来学者都讲究养能、养学、养气、养德、养心、养量;为人处世,重要的是先要养量。

宋朝宰相富弼,处理事务时,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反复思考,因为太过小心谨慎,因此就有人批评他、攻击他。有一天,就在他马上要上朝的时候,有人让一个丫鬟捧着一碗热腾腾的莲子羹送给他,并故意装作不慎打翻在他的朝服上。富弼对丫鬟说:“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然后从容换了朝服。

这样的器量,他能不做宰相吗?

德国的大文学家歌德有一次在魏玛一个公园的小路上散步。那条小路很窄,偏偏遇上了一个对他心存敌意的评论家。他们都停下来看着对方。评论家开口了:“我从来不会给一个傻瓜让路。”

“但我会。”说完,歌德退到一旁。

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必多一分事业。虽说器量是天生的,但也可以在后天学习、培养。我们阅读历史,多少的名人圣贤,有时不赞其功业,而赞其器量。所以器量对人生的功名事业,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养量”呢?

一、平时凡是小事,不要太过和人计较,要经常原谅别人的过失,但是大事也不要糊涂,要有是非观念。

二、不为不如意事所累。不如意事来临时,能泰然处之,不为所累,器量自可养大。

三、受人讥讽恶骂,要自我检讨,不要反击对方,器量自然日夜增长。

四、学习吃亏,便宜先给别人,久而久之,从吃亏中就会增加自己的器量。

五、见人一善,要忘其百非。只看见别人缺点而不见别人的优点,无法养成器量。

你的器量不顾别人,只顾自己,那只能养自己;假如你的肚量能涵容全家,你就能做一家之长;你的肚量能包容一县,就能做县长;能包容一省,就能做省长;能包容一国,就能做国主。历史上,成功的人物,并非他有三头六臂,功力高人,而是他的肚量比人大啊!肚量小的人不能容人,人又怎么会容你呢?所以布袋和尚为人歌颂“大肚能容,容却人间多少事;笑口常开,笑尽人间古今愁”。

佛经云: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能把虚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么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虚空一样的广大。有一打油诗云:“占便宜处失便宜,吃得亏时天自知;但把此心存正直,不愁一世被人欺。”

有量的人,必定是不会吃亏的啊!

豁达才会赢得拥戴

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有大度的心胸。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你的下属中,可能有各种各样性格的人,各人的处世方式、工作能力都不相同,这就需要你有宽宏的心胸,正如许多寺庙里的对联说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美国总统林肯在组织内阁时,所选任的阁员各有不同的个性:有勇于任事、屡建勋绩的军人史坦顿,有严厉的西华德,有冷静善思的蔡斯,有坚定不移的卡梅隆,但林肯却能使各个性格绝对不同的阁员互相合作。正因为林肯有宽宏的度量,能舍己从人,乐于与人为善,尤其是史坦顿,那种倔犟的态度,如在常人,几乎不能容忍,唯有林肯过人的心胸,使得他驾驭阁员指挥自如,使每个阁员都能为国效忠。

成功的上司总是豁达大度,决不会因下属的礼貌不周或偶有冒犯而滥用权威。所以作为上司,应该有宽恕下属的大度,这样才更能赢得下属的拥戴。有一次,柏林空军军官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有名的空战英雄乌戴特将军,一名年轻士兵被派替将军斟酒。由于过于紧张,士兵竟将酒淋到将军那光秃秃的头上去了。顿时周围的人都怔住了,那闯祸的士兵则僵直地立正,准备接受将军的责罚。但是,将军没有拍案大怒,他用餐巾抹了抹头,不仅宽恕了士兵,还幽默地说:“老弟,你以为这种疗法有效吗?”这样,全场人的紧张气氛都被一扫而光。

我国北宋文学家石曼卿有一次游极宁寺,他的随从一时疏忽让马受惊,将他从马上摔了下来。人们都以为他一定要责骂他的马夫了,谁知他一边挥着身上的尘土,一边笑着对马夫说:“亏得我是石学士,若是瓦学士,还不被你摔碎了!”

下属偶尔冒犯上司,往往事出意外,并非出于故意。如果你“尊颜大怒”,不仅让当事人下不了台,你自己也会给人留下没有涵养、蛮横粗野的印象;而大度地宽恕下属,则既可解除当事人的尴尬,更会增加下属对你的敬佩,融洽你们之间的关系。

俗话说,人无完人。作为下属,难免在工作和生活中偶有过失。这时,上司有权利和义务予以指正,并要求其改正。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才能更易被下属接受呢?我们认为有效的办法是委婉地指出下属的过失,让对方在自责中加以改正。据说一位店主的年轻帮工总是迟到,并且每次都以手表出了毛病作为理由。于是那位店主对他说:“恐怕你得换一个手表了,否则我将换一位帮工。”这话软中带硬,既保住了对方的面子,又严厉地指出了对方的过失,这样比较易于让对方接受。

让自己豁达起来

豁达对于人生幸福是如此之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达到这种境界呢?我们认为,有几点是该明确的:

第一,你的欲望应该有个度。我们拥有官能,必然存在欲望。合理地觅食求偶,无可非议,但欲望超出了一定的原则和范围,就成了罪恶了。恣意纵欲,可以污染人群、腐蚀国家。克制你的欲望,使之合理适度,这是心归于祥和平静的一个重要法门。

第二,让自己学会无私。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他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的是贡献于社会,努力创造为的是民族和国家,而不仅仅是博取功名利禄,那么,就往往不会为时时都可能发生的报酬不公而抱怨、牢骚满腹、耿耿于怀。相反,却会因对同胞、社会、民族有所奉献,心生畅通光明,坦然无悔。一个为自己打算的人凡事斤斤计较,一遇报酬不相应,便会滋生被遗忘、被冷落、被否定的感觉,心的平衡与安宁必**然无存。只索取不奉献,就会背弃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如此,固然省了精力,图了轻松,得了财富,却会为良心恒久的亏欠和懊悔所折磨;遭人白眼唾骂,更是损了人格,失了尊严。

第三,有点自知之明。人们能否得到心灵豁达,能否正确评价自我和确立自我追求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评价自我,是通过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来进行的。如果夸大长处,必会傲气盈胸,自命不凡;夸大短处,则自惭形秽,自暴自弃。而只要自我评价一旦失真,人们通常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能做些什么,在追求目标的选择上就容易陷入盲目。一个人只有自我评价恰如其分时,才心宁情畅,不骄不躁,不亢不卑。因此生活目标可定得适度。一种既能充分激发自己的潜力,经过努力又能达到的目标,将使人们内心坚定踏实,永远充满乐观、自信、自尊与自豪。追求豁达的人,必然是一个积极、认真了解自己和切切实实了解了自己的人!

第四,来点自省。人非先天就是圣人,心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暗淡、罪恶、虚伪等念头。存有了这些念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纵、任性和宽恕自己,从而造成恶性循环,永远生活在黑暗中,最后被毁灭。人应该经常反省自己,警惕自己,告诫自己,使这些念头不重复而逐渐把它克服。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清洗自己的心,扫除思想上的桎梏和精神上的烟雾,才能扩大豁达的心。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大海,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所说的,正是那些豁达的人。

豁达是一种情操,更是一种修养。只有豁达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才充满快乐,这才是豁达人生!

宽容大度的人才能不断迎来契机

大果出于大因,非常之行出于非凡之心,伟大的心灵,会创造出与其同等伟大的功绩。要想成大事,就要拥有一颗王者之心,具有超凡的宽容。

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以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来包涵谅解,这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寓理于此。俗语有“宰相肚里能撑船”之说,古人与人为善之美、修身立德的谆谆教诲警示世人,一个人若胸怀宽广,性格豁达方能纵横驰骋,若纠缠于无谓鸡虫之争,非但有失儒雅,反而终日郁郁寡欢,神魂不定。唯有对世事时时心平气和、宽容大度,才能处处契机应缘、和谐圆满。

宽容背后是一种平和

华罗庚常说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难。第一次是在他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第二次劫难是抗日战争期间,孤立闭塞、资料图书缺乏。第三次劫难是“**”,家被查抄,手稿散失,禁止他去图书馆,将他的助手与学生分配到外地等。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坚持工作,做出成就。

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华罗庚前进的动力是他惊人的毅力,他坚持不懈工作的前提是他能以宽恕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不幸。

早在20世纪40年代,华罗庚已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之一。他不满足,也不停步,他宁肯另起炉灶,离开数论,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数与复分析,这又需要何等的毅力与淡泊名利的宽恕心态啊!

华罗庚善于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说出来。这些语言,富于哲理,令人难忘。他提出“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自己虽然聪明过人,但从不提及自己的天分,而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成功的钥匙,反复教育年轻人,要他们学数学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锻炼自己。5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数学研究所有些青年做出一些成果后产生自满情绪,或在同一水平上不断写论文的倾向,华罗庚及时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刚结束时,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某些部门急于求成,频繁地要求报成绩、评奖金等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做法,导致了学风败坏。

华罗庚在1978年中国数学会成都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提出:“早发表、晚评价。”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评价在人。”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及评价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即科学工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价值,这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华罗庚从不隐讳自己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他宁肯暴露弱点。在他古稀之年去英国访问时,他把成语“不要班门弄斧”改成“弄斧必到班门”来鼓励自己。实际上,前一句话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华罗庚每到一个大学,是讲别人专长的东西,从而得到帮助呢,还是讲对别人不专长的,把讲学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华罗庚选择前者。早在50年代,华罗庚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就把搞数学比做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较量。中国象棋有个规则,那就是“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1981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指出:“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点。”意思是当你见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说,另一方面,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修正。这才是“君子”与“丈夫”。针对一些人遇到困难就退缩,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华罗庚在给金坛中学写的条幅中写道:“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说到了黄河心更坚。”

1979年在英国时,华罗庚指出:“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这也可以说是他以最大的决心向自己的衰老作抗衡的“决心书”,以此鞭策他自己。在华罗庚第二次心肌梗塞发病时,在医院中仍坚持工作,他指出:“我的哲学不是生命尽量延长,而是尽量多做工作。”

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华院士,但我们可以拥有和他一样的宽恕心态:平常面对挫折、平常面对名利、平常面对自己的弱点、平常面对疾病、平常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