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让自己的心境更加平和(1 / 1)

宽恕的活法 林然 6303 字 1个月前

细想我们生活中的浮躁、急躁。因为没有一颗平和的心,我们少了很多的宽容。因为不能有一颗平和的心,我们说了很多伤同事的话。因为不能有一颗平和的心,我们做了很多错误的决定。因为没有一颗平和的心,我们时刻用有色的眼光看待别人。梳理自己的思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一颗平和的心去进行一次自我批评,争取让我们的心境更加平和。

发怒的人总是小气量的人

面对各种机会、**、困境、烦恼的时候,要想把握自己,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思想,必须对思想中产生的各种情绪抱持着警觉性,并且视其对心态的影响是好是坏而接受或拒绝。乐观会增强你的信心和弹性,而仇恨会使你失去宽容和正义感。如果无法控制自己情绪,将会因为不时的情绪冲动而受害。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最浅、最直观、最不用脑筋的情感反应。它往往只从维护情感主体的自尊和利益出发,不对事物做复杂、深远和智谋的考虑,这样的结果,常使自己处在很不利的位置上或为他人所利用。本来,情感离智谋就已距离很远了,情绪更是情感的最表面部分,最浮躁部分,以情绪做事,焉有理智的?不理智,能够胜算吗?能占别人的便宜吗?看来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在工作、生活、待人接物中,却常常依从情绪的摆布,头脑一发热(情绪上来了),什么蠢事都愿意做,什么蠢事都做得出来。比如,因一句无甚利害的谈话,我们便可能与人打斗,甚至拼命(诗人莱蒙托夫、诗人普希金与人决斗死亡,便是此类情绪所为);又如,我们因别人给我们的一点假仁假义,而心肠顿软,大犯根本性的错误(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耳软、心软,以至放走死敌刘邦,最终痛失天下,便是这种妇人心肠的情绪所为);还可以举出很多因情绪的浮躁、简单、不理智等而犯的过错,大则失国失天下,小则误人误己误事体。事后冷静下来,自己也会感到其实可以不必那样。这都是因为情绪的躁动和亢奋,蒙蔽了人的心智所为。

这些情绪实际上就是个人心态的反映,而这种心态有时将你作为完全掌控的对象。要想把握自己,你必须控制你的思想,你必须对思想中产生的各种情绪抱持着警觉性,并且视其对心态的影响是好是坏而接受或拒绝。乐观会增强你的信心和弹性,而仇恨会使你失去宽容和正义感。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情绪,你的一生将会因为不时的情绪冲动而受害。

楚汉之争时,项羽将刘邦父亲五花大绑陈于阵前,并扬言要将刘公剁成肉泥,煮成肉羹而食。项羽意在以亲情刺激刘邦,让刘邦在父情、天伦压力下,自缚投降。刘邦很智慧,没有为情所蒙蔽,他的大感情战胜了儿女私情,他的理智战胜了一时心绪,他反以项羽曾和自己结为兄弟之由,认定己父就是项父,如果项某愿杀其父,剁成肉羹,他愿分享一杯。刘邦的超然心境和不凡举动,令项羽所想不到,以至无策回应,只能潦草收回此招。

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祁山交战,诸葛亮千里劳师欲速战决雌雄。司马懿更能,他以逸待劳,坚壁不出,欲空耗诸葛亮士气,然后伺机求胜。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闭门不战,无计可施,最后想出一招,送一套女装给司马懿,羞辱他如果不战小女子是也。古人很以男人自尊,尤其是军旅之中。如果在常人,定会接受不了此种羞辱。司马懿另当别论,他落落大方地接受了女儿装,情绪并无影响,而且心态继续甚好。还是坚壁不出。连老谋深算的诸葛亮也对他几乎无计可施了。

这都是战胜了自己情绪的例子。生活中,更多是成为情绪俘虏的。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战中,孟获便是一个深为情绪役使的人,他之不能胜于诸葛亮,非命也,实人力和心智不及也。诸葛亮大军压境,孟获弹丸之王,不思智谋应对,反以帝王自居,小视外敌,结果一战即败,完全不是对手。孟获一战既败,应该坐下慎思,再出敌招,却自认一时晦气,再战必胜。再战,当然又是一败涂地。如此几番,把个孟获气得浑身颤激。又一次对阵,只见诸葛亮远远地坐着,摇着羽毛扇,身边并无军士战将,只有些文臣谋士之类。孟获不及深想,便纵马飞身上前,欲直取诸葛亮首级。可想,诸葛亮已将孟获气成什么样子了,也可想孟获已被一己情绪折腾成什么样子了。结果,诸葛亮的首级并非轻易可取,身前有个陷马坑,孟获眼看将及诸葛亮时,却连人带马坠入陷阱之中,又被诸葛亮生擒。孟获败给诸葛亮,除去其他各种原因,孟获生性爽直、缺乏脑筋、为情绪蒙蔽,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情绪误人误事,不胜枚举。一般心性敏感的人,头脑简单的人,年轻的人,爱受情绪支配,头脑容易发热。问一问你自己,你爱头脑发热吗?你爱情绪冲动吗?检查一下你自己曾经因此做过哪些错事,犯傻的事,以警示自己的未来。

记住,情绪成就一切。

如果你正在努力控制情绪的话,可准备一张图表,写下你每天体验并且控制情绪的次数,这种方法可使你了解情绪发作的频繁性和它的力量。一旦你发现刺**绪的因素时,便可采取行动除掉这些因素,或把它们找出来充分利用。

将你追求成功的欲望,转变成一股强烈的执着意念,并且着手实现你的明确目标,这是使你学得情绪控制能力的两个基本要件,这两个基本要件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其中一个要件获得进展时,另一要件也会有所进展。

生活由心态决定

表面上看起来,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而且两者正好具备了相反的优点与缺点。乐观的人在行动上比较积极,但往往低估了实际上的困难,所以有时会在危险的路上碰到意外。相反地,悲观的人过于慎重,容易错失良机。总之,将两者适度混合,就能达到理想境界。

实际上,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不仅对未来的看法截然不同,对自己与他人也采取不同的态度。

如前所述,悲观的人对未来抱持否定的看法。他对人作最坏的预期,观察人的时候,总是看到本质恶劣的一面、满肚子自私自利的动机。对悲观的人而言,社会是由一群狡猾、颓废而邪恶的人组成,他们总是想利用周遭的事物为自己牟利。这群人既无法信赖,也不值得对其伸出援手。

对悲观的人谈起任何计划,他马上就会提出一连串有关这个计划的麻烦与障碍。而且他还会告诉你,即使圆满达成目的,最后只会尝到苦涩、幻灭与屈辱。经他这么一说,你大概会立刻魂飞魄散、全身无力了吧。

悲观的人拥有近乎异常的传染力。如果某天早晨,偶然在路上碰到他,他会立即将消极的态度与无力感传染给你。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期待被唤醒、引诱的“倾向”。悲观的人能够巧妙地掳获这种“倾向”,借此实现其目的。

我们内心的“倾向”包括,第一,对未来的不安与恐惧。第二,我们与生俱来的怠惰,希望躲在自己的壳里不要动。事实上,悲观者的本质就是怠惰。他不愿努力适应新的事物,也不愿改变习惯。无论起床、用餐,以及度周末的方式,都要依照固定的模式进行。

一般而言,悲观者是吝啬的。他认为既然每个人都那么贪婪、堕落,而且千方百计想占人便宜,自己又为什么必须宽以待人呢?他常常深怀忌妒,只要听他说话就知道了。他会吹嘘自己过去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还会夸口当年若非某些障碍的阻挠,或者一些腐败的现象,或者某些无能的家伙比自己还受到重用,他一定会成就更了不起的事业。

相形之下,乐观者单纯、朴直多了。他容易信赖别人,也愿意涉入险境。但其实他也能察觉别人的恶意或缺点,只是他不愿将之视为障碍而犹豫不前。他相信每个人都有优点,并努力唤醒别人的优点。

悲观者躲在自己的壳里面,甚至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认为别人都具有危险性。相反地,乐观者关心别人,让别人畅所欲言,给别人时间,观察对方的所作所为。如此便能够了解每个人的长处、优点,因而得以团结、领导众人,共同朝某个目标迈进。卓越的组织者、优秀的企业家以及杰出的政治家,都必须具备这种特质。

此外,乐观者也比较容易克服困难。因为他会积极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不利的条件转变成有利的条件。悲观者则会因为一下子就看到困难而心生畏惧、退缩不前。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只需要一点想象力,情况就会完全改观。

每个人都要把心灵的频率调好,以聆听辨别出积极消极话语间的差异,进而把其逐出心灵之外。因为任何难题之解答,总是生于积极进取心态中的。

积极一点吧!烦恼的难题是可以解决的。就算不能彻底解决,起码我们也能加以处理,使之不致恶化,甚至是从其中汲取人生智慧。不过,我们必须先能够积极地掌握自己的生命与思想。换言之,你必先能自我主宰,不受制于诸多外在的力量。

用理性控制暴躁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临近高考还有23天的那天早上,在一个时常洋溢着欢乐笑声的班集体里,同学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填着志愿表。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谁也不敢相信暴风雨会光速般地向他们袭来……

小雨,全年级师生公认的一匹“黑马”,拥有无限的前程。但他做事很冲动,只要情绪一来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冷静,什么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其实他并不想伤害别人,更不想毁了自己的前途。那是理智与他无缘呢,还是他自己放弃了对理智的索求?

这一次,待他冷静下来后,他才发现自己不想发生的一切已成了现实。他把一位同学的双眼给打瞎了,年满18岁的他将要面临严峻的刑事处罚。他在彷徨中收拾好书包离开了教室。从那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见过他……

太不理智、太不成熟啊!很多人如是慨叹。

什么是成熟?

成熟意味着由复杂走向简单。就像一位少女不必像所有的少女的婚期一样,举行那种繁琐的仪式,而是选择简单的方式,用一个电话就把所有的繁文缛节都省略了,然后轻松地上路,把真正属于自身的快乐独自享受,而蜜月的路途便会变得很长。

成熟意味着一种从容。就像去超市购物,你可以让成熟的购物成为一种好心情。不必再把任何一项购买的意向构思得如此缜密才去实施,而几乎是在游览般的欣赏中,就完成了过去要有不少的心智才能作出的决定。

成熟者有许多不同于常人的心理特征,如能主动、直接地将自己推延到自身以外的兴趣和活动中;具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切或爱的能力;能够接纳自己的一切,好坏优劣都如此;能够准确、客观地知觉现实和接受现实;知道自己的现状和特点;能着眼未来,行为的动力来自长期的目标和计划。然而,有一点我们绝对不可以忘记——那就是冷静。

是的,冷静是成熟者应有的特质。冷静不只在于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它更在于一个人如何给自己准确定位,如何面对各种复杂的局势,如何处理生活中、事业上突如其来的变化。

每个人都渴望走向成熟,那么,让我们先保持冷静。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你在外面做生意失败了;回到家中突然遇到父母不幸去世;太太被老板炒了鱿鱼;孩子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人家找上门来等。面对上述情形,你会有“发疯”的感觉吗?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就是因在突**况下的不理性,而使事情恶化,自己成了受害者。

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公司搞产品营销,公司提出试用三个月。三个月过去了,这位大学生没有接到正式聘用的通知,于是他一怒之下愤然提出辞职,公司一位副经理请他再考虑一下,他越发火冒三丈,说了很多过激的抱怨的话。对方终于也动了气,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其实公司不但已决定正式聘用他,还准备提拔他为营销部的副主任。这么一闹,人家无论如何也不用他了。这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因他的不理性而白白地丧失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在生活当中,理性地面对社会百态,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提升至较高品位。理性处事,是为人的素质体现,也是情感的睿智反映。韩信肯受**之辱,非但不是怯懦,恰恰体现了他过人的理性。刘邦在与项羽决战在即,正要韩信出兵相助之时,韩信提出要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勃然大怒,大骂韩信不该在这个时候要求封为假齐王。然而一经张良提醒,马上恢复冷静,转而骂道,大丈夫要当王须当个真王,怎么可以要求封为假齐王?遂当即封韩信为齐王,从而使韩信出兵,打败了强敌项羽,最终夺得了天下。如果当时刘邦不能理性地分析局势,那天下最终属谁所有,尚不是个定数。

生活里有太多的逆境,它是生活中的偶然,但在理智面前偶然会转化为令人快慰的必然,偶然与必然尽管有理论上的反差,但它可在理性和智慧中达到完美的统一。以理性面对社会,有利于顺境与逆境的反思,可既利社会又利自己;以理性面对生活,有利于苦乐中的洗练,可尽享人生中的惬意;以理性面对他人,有利于善恶中的辨识,可近君子而远小人;以理性面对名利,有利于道德上的不断完善,可提高人品和素质;以理性面对坎坷,有利于安危中的权衡,可除恶保康宁。理性使我们大度、理智、无私和聪颖。

理性是知识、智慧的独到涵养,更是理智、大度的深刻感悟。我们面对着一个高速发展的物质世界,我们必须具有人性的成熟美。否则,就是成功送到我们面前,还是难免在毛躁中去与失败相遇。

在关键时刻选择冷静

足球场上,两队经过90分钟酣战,又度过了随时可能遭遇“突然死亡”的30分钟加时赛,紧张刺激的时刻终于到了——点球决胜!

生死在此一举。此时对于被指派上场的球员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信心?力量?技术?不!是沉着!此时唯有沉着方能助你完成这最后的致命一击,方能助整个球队走向辉煌的胜利。

不管你是否承认,只有沉着才是力拯危局的法宝。这种品质总能产生战无不胜的力量。

历史上的法奥马伦哥战役是拿破仑执政后指挥的第一个重要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于巩固法国脆弱的资产阶级政权,对于加强拿破仑的统治地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场战役中,拿破仑把他的沉着冷静与临危不乱的品质发挥到了极致,并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首先,他有效地制造和利用了敌人在判断上的错误,真正做到了出敌不意,出奇制胜。从亚平宁山进入北意大利是法国人在历史上入侵意大利经常走的一条老路。这一次,拿破仑一反常规,偏偏避开了他在第一次意大利战争中也曾走过的那条路线,而选择了一条历史上很少有人走过、在一般人眼里根本无法通行的道路。结果,完全出乎奥军意料之外,达成了战略上的突然性,收到了战略奇袭的效果。正由于这一战略奇袭,他成功地避开了梅拉斯的主力,弥补了自己兵力的不足。

其次,他机敏,能够在复杂的形势下趋利避害,避实就虚。拿破仑率领预备军团翻过大圣伯纳德山口,进入北意大利后,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迅速南下,增援马塞纳,倾全力解热那亚之围,使意大利军团免遭覆灭的厄运;另一种是暂时置马塞纳于不顾,迅速挥师东进,直取伦巴第的首府米兰,遮断奥军退路,以求一举切断奥军主力与本土之间的联系,迫使奥军北撤,尔后与其进行决战。拿破仑从战役全局出发,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冷静作出了选择后者的正确决策。

再次,他沉着冷静地应付着险象环生的战斗环境,在关键时刻指挥若定,临危不惧。拿破仑在马伦哥战役中,正好显示了这样一个突出的特点。在6月14日下午的几个小时里,法军的处境可谓岌岌可危。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出现了这种情况,法军肯定是必败无疑了。可是,拿破仑却仍然镇定自若,继续从容不迫地指挥部队抗击敌人的进攻,并且因而争取了时间,等到了援兵的到达。尽管德赛率部队及时赶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拿破仑在这危急关头的坚定态度,对于稳定法军的情绪,鼓舞法军继续进行顽强的抵抗,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没有他的坚定指挥,则法军早在德赛的援军到达以前就崩溃了。

消解自己的怒气

在职场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为了工作发生矛盾和争吵,产生怨气和怒气。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都会使你一天之中高兴不起来。经常情绪焦虑伤人又伤己,不仅影响人际关系,也影响身心健康。下面是一些化解愤怒情绪的小办法。

1.意念控制法:

在发火时,心中念念有词:别生气,别跟他一般见识,有什么天大的事要发这么大的火呢?

2.回避矛盾法:

如果与同事刚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大家都在气头上,容易引起进一步的争吵,最好暂时回避他,这样可以做到眼不见,心不烦,怒气自消。

3.转移思想法:

生气时,如果始终想着生气的事情,会越想越生气,越想越难过。相反,如果通过其他途径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思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逗孩子玩,去商场购物,就可以转移大脑的兴奋点,让怒气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4.主动释放法:

把心中的不快找你的好朋友或亲人诉说一番,亲朋好友的理解和关心让你如沐春风,化解了心中的不良情绪,而你的不良情绪也不会传染给他人。

5.文字排遣法:

朋友和亲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一时找不到可靠的人诉说,可以把发怒的地点、原因和经过详详细细地写下来,描绘那个惹你生气的人的百般丑态,你会发现他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恶,甚至居然还有一些可爱之处,从而消解了怒气。

6.自我超脱法:

自己提出的工作方案,可能会遭到半数以上的人的反对,包括上司和同事。也许是对你期望值太高,也许是认为你工作能力差,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不必忧虑和生气。

7.积极沟通法:

当争吵双方都心平气和的时候,利用午休时间聊聊天,谈谈各自的爱好,或许你会发现你们之间并没有什么重大的“阶级”仇恨。另一方面,大家都是为了工作,不要把工作中的矛盾延续到生活之中。

8.提高修养法:

平时多做一些提高修养的事,种种花草,养养鱼,学学书法,练练画,为人会变得谦和有礼,不容易暴躁和动怒。

转移你的情绪注意力

当你因不愉快的事而情绪不佳时,你不妨试试转移自己的情绪注意力。

1.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培养社交兴趣

人是社会的一员,必须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一个人要逐渐学会理解和关心别人,一旦主动爱别人的能力提高了,就会感到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如果一个人有许多知心朋友,可以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到充足的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

一个离群索居、孤芳自赏、生活在社会群体之外的人,是不可能获得心理健康的。随着核心家庭的增多,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减少,因此走出家庭,扩大社会交往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多取得身边资源。经理可以多找部属聊,同事之间也可互相讨论,激发出一个可执行的方案,执行时大家都有参与感。执行方案因为已纳入所有工作者的智慧,个人会有值得存在的价值感,减少不必要的失落。

2.多找朋友倾诉,以疏泄郁闷情绪

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如果有好友听您诉说苦闷,那么压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缓解或减轻,失去平衡的心理可以恢复正常,并且得到来自朋友的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新的思考,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还可向自然环境转移,郊游、爬山、游泳或在无人处高声叫喊、痛骂等。也可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尤其是将自己的情感以艺术的手段表达出来。

3.重视家庭生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家庭可以说是整个生活的基础,温暖和谐的家是家庭成员快乐的源泉、事业成功的保证。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也利于其人格的发展。

如果夫妻不和、吵架,将会极大破坏家庭气氛,影响夫妻的感情及其心理健康,而且也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可以说不和谐的家庭经常制造心灵的不安与污染,对孩子的教育很不利。

理想的健康家庭模式,应该是所有成员都能轻松表达意见,相互讨论和协商,共同处理问题,相互供给情感上的支持,团结一致应付困难。每个人都应注重建立维持一个健全的家庭。社会可以说是个大家庭,一个人如果能很好地适应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也可以很好地在社会中生存。

要学会变通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有些事情,你虽然用了很大的努力,但你迟早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位,你所走的研究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别的项目,寻找成功的机会。

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失败之后,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在力学研究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而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我们都要审慎地运用智慧,作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作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向成功。

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毅力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条条大路通罗马”,请你坚持你的目标吧,不要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变通。如果你确感到行不通的话,就尝试另一种方式吧。

有一个非常干练的推销员,他的年薪有6位数字。很少有人知道他原来是历史系毕业的,在干推销员之前还教过书。

这位成功的推销员这样回忆他前半生的道路:“事实上我是个很没趣味的老师。由于我的课很沉闷,学生个个都坐不住,所以,我讲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我之所以是没趣的老师,是因为我已厌烦了教书生涯,对此毫无兴趣可言,但这种厌烦感却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最后,校方终于解聘了我,理由是我与学生无法沟通;其实,我是被校方免职的。当时,我非常气愤,所以痛下决心,走出校园去闯一番事业。这样,我才找到推销员这份自己胜任并且感觉愉快的工作。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不被解聘,也就不会振作起来!基本上,我是很懒散的人,整天都得过且过的。校方的解聘正好惊醒我的懒散之梦,因此,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当时被人家解雇了。要是没有这番挫折,我也不可能奋发图强起来,闯出今天这个局面。”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

若是我们违背自己的本质,不尊重自己的独特性,那么不论怎样努力,我们永远和顺境无缘。

你希望自己变成怎样的一个人——大富翁?艺术家?企业家?演说家?手艺超群的厨师?广受欢迎的年轻人?

每一个人对境遇的看法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需要、希望和价值观,也有着不同的优点。若是我们违背自己的本质,不尊重自己的独特性,那么不论我们怎样努力,我们永远和顺境无缘。

你的本质和你的成功是分不开的。许多人牺牲了自己的本质,去做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就是他们不能成功的原因。该做老师的人做了企业家,该做企业家的人却跑去当老师;该做管理员的跑去做推销员,做管理员的却是那些该做律师的人;做律师的该做医生,当医生的却该自己创业做老板。

假如你不清楚自己的本质,不明白自己的需要,那么你很可能做出完全和你的需要相反的选择。

给自己一点心理补偿

现在,心理失衡的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大凡遇到成绩不如意、高考落榜、与家人争吵、被人误解讥讽等情况时,各种消极情绪就在内心积累,从而使心理失去平衡。消极情绪占据内心的一部分,而由于惯性的作用使这部分越来越沉重、越来越狭窄;而未被占据的那部分却越来越空、越变越轻。因而心理明显分裂成两个部分,沉者压抑,轻者浮躁,使人出现暴戾、轻率、偏颇和愚蠢等难以自抑的行为。这虽然是心理积累的能量在自然宣泄,但是它的行为却具有破坏性。

这时我们需要的是“心理补偿”。纵观古今中外的强者,其成功之秘诀就包括善于调节心理的失衡状态,通过心理补偿恢复平衡,甚至增加建设性的心理能量。

有人打了一个颇为形象的比方:人好似一架天平,左边是心理补偿功能,右边是消极情绪和心理压力。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加重补偿功能的砝码而达到心理平衡,你就在多大程度上拥有了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待你完成的任务,并有充分的乐趣去享受人生。

那么,应该如何去加重心理补偿的砝码呢?

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情绪是伴随着人的自我评价与需求满足状态而变化的。所以,人要学会随时正确评价自己。有的青少年就是由于自我评价得不到肯定,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此时未能进行必要的反思,调整自我与客观之间的距离,因而心境始终处于郁闷或怨恨状态,甚至悲观厌世,最后走上绝路。由此可见,青年人一定要正确估量自己,对事情的期望值不能过分高于现实值。当某些期望不能得到满足时,要善于劝慰和说服自己。不要害怕,没有遗憾的生活是平淡而缺少活力的生活。遗憾是生活中的“添加剂”,它为生活增添了改变与追求的动力,使人不安于现状,永远有进步的余地。处处有遗憾,然而处处又有希望,希望安慰着遗憾,而遗憾又充实了希望。正如法国作家大仲马所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没有遗憾的生活是最大的遗憾。

为了能有自知之明,常常需要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因此,经常与别人交流思想,依靠友人的帮助,是求得心理补偿的有效手段。

必须意识到你所遇到的烦恼是生活中难免的。心理补偿是建立在理智基础之上的。人都有感情,遇到不痛快的事自然不会麻木不仁。没有理智的人喜欢抱屈、发牢骚,到处辩解、诉苦,好像这样就能摆脱痛苦。其实往往是白花时间,现实还是现实。明智的人是承认现实,既不幻想挫折和苦恼突然消失,也不追悔当初该如何如何,而是想到不顺心的事别人也常遇到,并非是老天跟你过不去。这样你就会减少心理压力,尽快平静下来,对那件事作个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在挫折面前要适当用点“精神胜利法”,即所谓“阿Q精神”,这有助于逆境中进行心理补偿。例如,实验失败了,要想到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被人误解或诽谤,要想到“在骂声中成长”的道理。

但是,在作心理补偿时也要注意,自我宽慰不等于放任自流和为错误辩解。一个真正的达观者,往往是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最无情的批判者,是最严格要求自己的进取者,是乐于向自我挑战的人。

记住雨果的话吧:“笑就是阳光,它能驱逐人们脸上的冬日。”

战胜自己的情绪

我们已经明确不良情绪对塑造宽恕心态的负面影响,下面这些则帮助你如何控制你身上可能会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形。

1.消除恐惧。恐惧多半是心理作用的结果,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是成功之敌。恐惧会阻止你抓住机会,耗损你的精力,破坏你身体器官的功能,使你生病,缩短寿命;恐惧会在你想说话的时候封住你的嘴巴,使你心神不安,缺乏信心。那么,如何才能克服恐惧呢?

首先,你要有这样一个认识:信心完全是训练出来的,不是天生就有。你所认识的那些能克服忧虑,克服恐惧,无论何时何地都泰然自若、充满信心的人,全都是锻炼出来的。

其次,有了信心,就去行动。行动可以治愈恐惧、犹豫,拖延则助长恐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要求所有新兵一定要学会游泳。那些年轻健康的新兵被只有几英尺深的水吓坏的样子十分可怕。有一项训练是从一块离地6英尺高的木板跳进8英尺或更深的水中。有几位游泳好手站在旁边监督。

他们那种样子挺可怜的。他们表现出来的恐惧一点也假不了。但他们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吓退恐惧的方法就是纵身一跳。有好几个人“不小心”被推了下去。结果,他们都不再害怕跳水,并很快学会了游泳。害怕做某事,就强迫你自己去从事它,战胜它。因为你已知道:行动可以治疗恐惧。

[自训方式]

(1)克服对事物的恐惧。第一步:恐惧时,不论轻重,先镇定,调动信心,再寻找你该采取什么行动克服它。第二步:找到答案后立即行动。要记住:犹豫只会扩大恐惧。要果断,立刻行动。

具体来讲,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掌握常见的恐惧以及克服这些恐惧的办法:

●对陌生人感到恐惧(克服办法:给他们适当的评价。记住:其他人只是跟你相像的另一个人。你怕自己吗?)

●害怕一些无法控制的事(克服办法:将注意力转移,轻视它)

●不敢投资事业或买房子(克服办法:分析各种原因,然后下决心,并且坚持到底。信任你自己的判断)

●为自己的仪表感到困惑(克服办法:改进它。到理发厅或美容院去;擦亮皮鞋,洗净衣服)

●怕考试不及格(克服办法:把烦恼的时间用来学习)

●怕失去一位重要的客户(克服办法:加倍努力,提供更好的服务,改进任何会使客户对你失去信心的缺点)

●怕事情完全超出预料(克服办法:将注意力转移到完全不同的事上。例如看场电影、踢会儿球、洗洗衣服等)

●怕别人怎么想、怎么说(克服办法: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任何人做任何有价值的事,总会有人说长论短)

(2)克服对人的畏惧。畏惧他人也是一种很严重的恐惧。只要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就能克服对他们的恐惧。

第一步:对他人的看法必须保持平衡。与人相处时,要记住两点:其一,别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其二,你也很重要。所以,当你遇到任何人时,要这么想:两个同样重要的人物面对面讨论有关共同兴趣和利益的事,有什么可怕?

第二步:学会谅解他人。他人挑你的刺或故意与你作对,怕是造成你恐惧他人的原因之一。那么,你就要采取一些措施,防范那些外强中干、蛮横的人。有人跟你作对时,要记住,在这种场合,获胜的方法是: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对方尽量发泄,然后忘掉它。“行事正当”能使你的良知获得满足,因而建立信心,战胜恐惧。

2.祛除内疚情绪。每个活着的人,不管是好是坏,有时都会体验到一种内疚情绪。这种情绪是一种“悄悄的声音”对你说话的结果,这种“悄悄的小声音”就是你的良心。并非所有的内疚情绪都是好的。相反,当一个人有了内疚情绪,又不用积极的心态去祛除,结果往往是最为有害的。严重的内疚情绪会激发人们去毁灭自己的性命,毁坏自己的身体,或者用别的方法残害自己,以“赎清”罪过。如何才能正确地祛除内疚情绪,走向成功呢?用积极的心态调整下意识的心理活动。

[自训方式]

(1)祛除内疚的有效公式。听到可能改变你的生活的忠告、演讲时,好好地倾听。然后你就不难对你所做的错事由衷地感到惭愧,也不难做出真诚的忏悔。你必须迈出前进的第一步:向公众宣布,你对你的过去感到羞愧,你要开始新生。你还必须迈出前进的第二步:立即纠正每一个错误。

如果你正为坏事的引诱所苦,随之而来的内疚又使你不能把能力用到完成你的目标,你就要学习摆脱内疚的公式,把它同你的生活联系起来。应用这个公式,迈步走向成功。

(2)正确运用意识心理和下意识心理。你应当学会把“意识的力量”用在有利于发展自己的因素上,而不要用在抑制发展自己的因素上。把任何会阻碍你取得成就的东西抛到一边。你可以将意识的力量集中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寻找真理。

●激励你自己采取建设性的行动。

●使你长久地具有良好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为达到你的理想而奋斗。

●明智地生活于你所处的社会中。

●帮助你纠正那些会使你受到不必要伤害的行为。

●使你从现在所处的地方出发,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不管你现在是什么人,或者你已成了什么人。

3.克服紧张感。对于轻度紧张症,可以采取保护性措施或转移注意力的办法。例如你可以:

●通过阅读、书法、绘画、养花、钓鱼等进行自我调节,松弛紧张状态。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适当放松,缓解紧张。

●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适当地增加营养,提高意志能力。

中度以上的紧张症者,采用心理疗法和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