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政绩斐然
康熙帝从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智擒鳌拜,再到平三藩之乱、平定噶尔丹、遏制沙俄对东北地区的侵略以及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了国家边境的安全与和平。为了加强民族联系,康熙还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还建立了一套会盟制度,通过这些手段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为国家民族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熙的一生可谓是励精图治、政绩斐然,他将自己和自己所统治的整个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巩固和加强了中国的统一。
自康熙时期至19世纪中期,我国在北起外兴安岭,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东抵鄂霍次克海、库页岛和台湾广大而神圣的领土内,实现巩固了全国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
康熙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进行一系列统一战争,使局势趋向稳定,清政府大为巩固,又通过一系列的文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人民过上了和平生活。
康熙在位61年,重视经济恢复和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经济政治上的措施后,清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经济最富庶的帝国。清初人口数量从明末的五六千万急剧下降,顺治十八年(1661年),全国人丁统计数字为1913万,而到了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国人丁统计数字为2462万。不过,这只是丁数,而不是人口总数。
康熙使中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他平定内乱、收复台湾,康熙统治期间的清朝,疆域东起大海,西达葱岭,南抵曾母暗沙,北至外兴安岭,西北疆域达到了巴尔喀什湖,东北达到了库页岛,整个大清王朝统治区域下的总面积达到了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
政治上,康熙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晚年倦勤,导致官吏贪污,吏治败坏。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多达112人。康熙说“朕反复思之,终夜不寐,若将伊等审问,获罪之人甚多矣”。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则勒限赔款。
在文化上,康熙强调兴礼教。他在康熙十八年下诏说:“盛治之世,余一余三。盖仓廪足而礼教兴,水旱乃可无虞。比闻小民不知积蓄,一逢歉岁,率致流移。夫兴俭化民,食时用礼,惟良有司是赖。”康熙自幼就对儒家学说充满浓厚兴趣,认为“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倦”。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二月,他在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中,明确宣布清廷要将治统与道统合一,以儒家学说为治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