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吴三桂叛军打到湖南时,决定吴三桂和清廷战局成败的关键点在于王辅臣这个人,他成为清廷和吴三桂都竭力争取的对象。
王辅臣,本姓李,号“马鹞子”,山西大同人。明末清初地方割据军阀。王辅臣早年参加农民军,喜欢赌博,一掷千金,后投靠大同镇总兵官姜瓖,成为大同部将王进朝的义子,改为王姓,跟随姜瓖起兵反清,兵败投降英亲王阿济格,免于刑诛,没入辛者库为奴隶。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正式亲政,爱惜王辅臣的才干,任命他为御前一等侍卫,委以重任。
顺治十年(1653年),顺治帝命令洪承畴出征西南,并叫王辅臣随军出征,当洪承畴的贴身侍卫,当时去洪承畴军中的有两位御前侍卫,一个是张大元,另一个是王辅臣。张大元自恃是大内派出的,所以不把洪承畴放在眼里,而王辅臣则尽心侍候洪承畴,让洪承畴很满意,战争结束后就保举王辅臣做了总兵官。
当时,平西王吴三桂极力笼络著名武将,王辅臣当然在他的视野之中,吴三桂请示了顺治帝后,授给王辅臣援剿右镇总兵官,隶属于自己的部下。
顺治十八年(1661年),王辅臣跟随吴三桂入缅甸,擒获南明皇帝朱由榔,吴三桂对王辅臣像子侄那样重视。
不久,朝廷下旨将王辅臣调离云南,担任平凉提督。吴三桂怅然若失,临行前,吴三桂送了一程又一程,拉着他的手流出眼泪:“我知道你从不吃空饷,可是你家人口多,云南到平凉万里迢迢,何堪路途艰苦?”拿出白银二万两,送他以为川资。
王辅臣到京城陛见,康熙帝亲自让钦天监给王辅臣选日子,还让他一起过了上元节后再走,康熙把一把豹尾枪赠给王辅臣,说:“这把枪是先帝世祖章皇帝留下来的,一共是两只,朕每次出猎都一定把他们悬挂于马前,现在你远去平凉代表朝廷镇守边镇,为了宣扬你的威名和表示朕对你的信任,把这把枪送给你,朕是先帝的儿子,你是先帝的臣子,其他的物品不足以表示珍贵,唯有这把枪可以让你经常想到先帝对你的托付和朕对你期望。”王辅臣伏地谢恩称:“臣怎么敢不尽忠贞之节、竭犬马之力,粉身碎骨报答陛下的大恩。”哭拜而出。
陕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吴三桂认为,只要王辅臣从平凉起兵,控制西北易如反掌,而自己在湖南,耿精忠在东南,这就能从各个方向影响清廷,让清军无暇应付,进而控制整个战局,因此,吴三桂尽力拉拢王辅臣,且开出了诱人的条件,而王辅臣有自己的想法,他明白,吴三桂和康熙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为康熙效命,自己就是朝廷命官,前途光明,而吴三桂是叛贼,跟着他只会身首异处,于是,他命义子王吉贞将吴三桂的信使押往京师,让朝廷发落。
看到王辅臣的举动,康熙很高兴,更加信任王辅臣了,但是他没想到的是,王辅臣的这些举动,引起了同僚张勇的嫉恨。一开始,康熙同时起用王辅臣还有张勇统领陕西的事务,而王辅臣为表忠心,避开了张勇将招降书送给了康熙,康熙大喜过望,封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为太仆卿。而实际上,论军功,张勇的军功在王辅臣之上,而现在王辅臣如此被康熙重用,自己受冷落,心中自然不快。
与此同时,四川提督郑蛟麟在成都响应了吴三桂的叛乱,叛乱危及陕西。康熙遣重臣莫洛出京担任大学士管理经略事宜,莫洛是原来的鳌拜一党,康熙赋予他全权调动山西和陕西的兵马,王辅臣之前和莫洛有过节,而莫洛和张勇关系又好,莫洛一开始对王辅臣就很不友好,处处掣肘。
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二月,因为粮饷马匹分配不公,王辅臣的副将邵苓芝怨气冲天,领兵冲击八旗军营,仓促中莫洛咽喉中箭身亡。而《八旗通志·莫洛传》的记载是,王辅臣亲自鼓噪上阵,攻击莫洛军营。萧一山的《清代通史》也沿用这种说法。
莫洛死后,其部为王辅臣所并,王辅臣旋派使持书往见吴三桂,表示愿随反清,接着引兵北返,至沔县,闻洞鄂率满营骑兵至,巩势孤难敌,便与总兵蔡元、副将白光勇等率部进入陇右,洞鄂闻莫洛死,不知其详,亦不敢战,率部北返西安。
王辅臣兵变给康熙很大的震动,这样,原来的部署全部被打乱了,且王辅臣一旦和吴三桂联手,将会对整个局势产生严峻的影响,甚至威胁清廷。为此,康熙做了充分准备,先是派王辅臣之子王吉贞进行招安,希望王辅臣能幡然醒悟,并表示对他既往不咎,王辅臣看到康熙的招降书后,又担心康熙秋后算账,于是在回复中要求朝廷派使臣重申保证其无罪。
康熙看出来王辅臣是有意拖延时间,他一面派了定西大将军贝勒董额和陕西总督哈占据守近郊,一面派人继续到王辅臣处招安,并再次宣他无罪。果然,王辅臣看见吴三桂进展迅速,已经被吴三桂当下的形势迷惑了,两股势力很快集结,导致西北局势恶化。清廷经过艰难的战斗才勉强将局势扭转,但前线指挥不力,导致平凉整整打了一年都未能攻下,后来,康熙起用了经验丰富的图海为抚远大将军。
图海,马佳氏,字麟洲,世居绥芬河(今黑龙江省东宁市)人,隶满洲正黄旗。清朝初期名将。
图海天资忠悫,性情敦笃。顺治二年(1645年),起家笔帖式,迁国史院侍读。顺治八年(1651年),擢内秘书院学士,迁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顺治十二年(1655年),加太子太保、刑部尚书,因事夺官。康熙帝即位,起为正黄旗满洲都统。康熙六年(1667年),拜为弘文院大学士,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充《世祖实录》总裁官。康熙九年(1670年),改中和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康熙十三年(1674年),随信郡王鄂札平定察哈尔叛乱。
康熙十五年三月,图海抵达平凉,“明赏罚,申约束,军威大震,贼众闻之惧”。诸将请乘势攻城,图海说:“仁义之师,先招降然后才攻打。我凭借皇上的天威,讨伐这些凶残的逆贼,不用担心无法攻克。顾念到城中数十万生灵,他们没有一个不是朝廷的赤子,如今惨遭叛贼劫掠到这种地步,覆巢之下,杀戮一定很多。等待他们主动投降归诚,用来体现圣主好生之德,不是更加美化吗?”城中军民听说后,莫不感泣,多有自相出城者,因此人心动摇,叛军的形势江河日下。图海在未开战之前,先用感化人心之术,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为了打下平凉,图海与总兵官孙思克等对虎山墩进行了巡视。虎山墩位于平凉城北,高数十仞,是通往西北的饷道。图海看了后说:“此地是平凉的咽喉,得到这个饷道,那么此城可以不攻而下。”正在巡视中,有王辅臣兵万余突来迎战,布列火器挨排。图海立即指挥军队分路还击,自巳至午,越战越勇,叛军被杀及坠崖而死者无数,清军遂夺虎山墩,平凉全城尽在俯视之下。接着,图海下令炮击城中王辅臣军营,军民皆汹惧。六月初一,图海军据虎山墩断平凉饷道,并派参议道周昌进城招抚王辅臣。
周昌即周培公,荆门诸生,善用奇计。因辅佐振武将军吴丹有功,以七品官录用。图海军至潼关时,周昌求见,献招抚王辅臣之策,图海遂把他收为幕僚。王辅臣的总兵官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都是周昌的老乡,他们屡次劝说王辅臣投降,并以蜡丸密报周昌。周昌遂将此事报给图海,图海决定招降王辅臣。
王辅臣此时已穷蹙无计,只好派其副将谢天恩随周昌出城乞降。图海立即上奏康熙,康熙命颁布赦令,抚慰之。
初六日,图海复令周昌入城宣诏。次日,王辅臣派布政使龚荣遇等率士民至清军大营,献上军民册。又派其子王继桢及总兵蔡元等,上交吴三桂所颁给的敕书和印札。图海见王辅臣并未亲自出降,知其仍心怀疑惧,便于十三日又派周昌及前锋侍卫保定图海之侄再次入城,温言开导。至十五日,王辅臣最终下定决心,亲往图海营中,叩头谢恩,剃发归降。当然后来,王辅臣自知错的太多而选择了自杀。
到此,各路叛军要么投诚,要么被消灭,尤其是耿精忠和尚之信问题的解决,让形势朝有利于清廷的方向发展,就剩下吴三桂最后一股势力还负隅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