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功女人的关键——女人也需要有事业02(1 / 1)

在我的记忆中,曾有一个女孩在一次训练记忆别人姓名的课程之后,跑来找我,并对我说:“我这个人记忆力特差,我希望你不要指望能改进我对人名的记忆力,这是绝对办不到的。”当我问她原因时,她说:“我这是遗传的毛病,我们整个家族的记忆力都不好。所以,我不相信,我自己能在这方面有什么明显的改善。”

“可是,小姐,”我说,“这根本就不是遗传所造成的问题,而是一种惰性造成的。在你的潜意识里,努力设法提高你的记忆力,当然要比责怪你的父母来得容易。好吧,你先坐下,我来证明给你看。”

接下来的几分钟,我帮这个女孩做了几个简单的记忆方面的训练。由于当时她十分专心练习,效果自然不错。后来,我又花了一些时间,才使她消除了原有的固执认识,我很高兴,因为她终于有了可以通过训练改善自己记忆力的意识,不再一味地去找各种借口来为自己的惰性寻找理由了。

如今的为人父母者,如果仅因为记性不好而受到子女的责怪,那还算是比较幸运的。现今的子女,把类似头发脱落的小事以及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各种挫折等一切过失都责怪到父母头上,似乎已成为一种为人子女者的最好借口。

我就认识这么一个女孩子,她常常向别人抱怨自己的母亲如何对自己的一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原来这个女孩自幼丧父,守寡的母亲为了维持生活和女儿的教育支出,只得外出工作。

由于她母亲工作很有能力,又加上自身的勤奋,她成了一位极有成就的女实业家。做母亲的细心地呵护着女儿,让女儿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可最终结果是,做女儿的并不领情!为什么呢?原来母亲刻意给她的一切,并没有让她感到舒适,她反而自始至终都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是什么呢?就是她母亲的成功!女儿把母亲的成功看成了对自身要求的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压力!

这个可怜的女孩宣称: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母亲给毁了,因为在她与母亲之间,她始终感到一种使人急迫、让人紧张的“竞争感”。而她母亲却十分困惑地说:“我实在搞不明白这个孩子。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辛苦地工作,为的就是给她创造一个比我当年更好的条件。但现在看来,实际上,我好像只是给她增添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如果我是这位母亲,我真想揍这女孩一顿,好让她清醒一下。可惜的是,此时,好像为时已晚。

像乔治·华盛顿,虽然他有良好的出身,有家境富裕的父母,但他却能出人头地成就自己的事业,成为美国的第一位总统,他似乎也从未抱怨过自己的父母曾给自己造成了什么心结。

再看一个相反的例子,亚伯拉罕·林肯,出身贫寒,可这也似乎并没有给他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他照样能超越不利的环境,创造出一番伟业。

林肯的一生,也从未想过去责怪任何人。他曾在1864年,做出过这样伟大的声明:“我对美国人民、基督教世界、历史,还有上帝最后的审判,均负有责任。”

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勇敢的宣言。除非我们也能以同样的精神在其他人面前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否则,我们无权认为自己已经成熟。

最简单易行,也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逃避过失、责任的方法,也就是花些钱去找个心理医生,然后舒服地躺在一张长椅子上,任由心理医生诱导自己详谈造成自己现状的原因。当然,这样做也是一种极昂贵的现代高级享受。

假如有人正好告诉你:你一切烦恼的根源,都来自于你幼年时期对保姆的近于病态的迷恋,或者来源于你有一位有着过度占有欲的母亲,或者一个过于严苛、专制的父亲对你造成的。而面对这样的说法,能让你感到舒服和安慰,如果你恰好又付得起诊疗费的话,你就一辈子都依靠这些心理学上的拐杖吧。显然,对你来说,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借口。

威廉·考夫曼博士在一篇名为《愚人的精神病学》的精彩论文中,揭露了那些利用大众的愚蠢来发财的“心理医生”。考夫曼博士指出,许多向心理医生求助的病人,通常都愿意“为自己的缺陷和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古怪行为找到一个心理学上的借口。”

如此一来,他们似乎就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安慰。心理学也乐于为那些面对成人生活显得手足无措的人提供各种合理的解释。于是,便有更多的人乐于接受这种解释,继续把他们遭遇的诸多麻烦,怪罪于存在的各种因素。

早在16世纪,星相学就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人们怪罪的对象就是那些显然无辜的星座。“我出生的星座不好”,或“我没有一颗幸运的星座佑护我”成了当时人们对自身所遭受的困难和不幸的常见理由。

但是,莎士比亚在《凯撒大帝》一剧当中,借卡西阿斯之口,大胆地断言:“亲爱的布鲁特斯,我们位低人卑,但这过错并非由我们所属的星座造成,而是由于我们有一种听命的习惯。”

假如你相信《圣经》中对耶稣事迹的描述,你便会明白耶稣最吸引人的品质之一,就是他那固守的善良与毫不妥协的品质。当人们寻求他的帮忙或救治时,他不会浪费任何时间去细究对方的潜意识,以找出造成此人目前困境的责任者,查出究竟怪谁或该怪什么。耶稣只是说:“站起来回去吧,不要再犯罪……你的罪过已经得到了赦免……”

耶稣的态度显然很明确:把人的生活重新塑造的更美好些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让人沉溺于自怨自艾的深渊。

英国的都铎王朝有个奇怪的习俗,就是每个王子都配有所谓的“替罪男孩”。因为惩罚王子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对王子不可随便冒犯,但小孩子免不了会有顽皮不守规矩的时候,为了让属下谨记不可冒犯王子的规定,都铎王朝便花钱替王子雇用一个穷人的小孩,以充当王子犯错受罚时的“替罪羊”。据说,当时这种充当“替罪羊”的职业还十分热门,许多人都抢着要当,这不仅仅因为这份工作薪水很高,还因为借此会有许多晋升的特权和机会。

如今,王子的“替罪羊”这一传统早已消亡。但是对那些犯了过错的幼稚或不成熟的人来说,寻找“替罪羊”的本能冲动依然存在。如果他们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责怪对象,还可以责怪多变的时代、生活的不安定、国际形势的混乱不堪,或是其他一些让人听起来十分动听的借口。

有一回,我陪一位以深具现代艺术知识为豪的朋友去参观一个艺术展览。当时,我看到了一幅画,感觉画风十分草率,便顺嘴说出了自己的感觉:“我三岁的女儿搞不好都画得比这更好,如果这也算艺术的话,那我也可称得上是米开朗基罗了。”

我的这位朋友却立刻答道:“难道你对人类精神所受的痛苦,没有丝毫的感觉吗?而这位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正是原子时代带给人类的压力和困惑啊!”

是的,就连一个画得让人不知所云的艺术家,也可以把自己在绘画方面的无能为力归罪于原子时代!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原子时代能给人类带来希望和成就,而不是死亡和毁灭的话,那么,这个时代所需的是那些坚持而成熟的人,是那些愿意而且能够为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

对那些希望自己并不仅仅只是年龄的增长,同时还渴望着心灵成熟的人来说,一定要记住成熟的法则之一就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勇于承担相应的后果,决不找其他什么推脱的借口!

心灵箴言:

卡耐基指出:环境并不能决定人是否幸福。我们对环境的反应才真正决定我们的感受。耶稣说过,天堂就在你心中:地狱,当然也一样。

5.战胜不幸会活得更灿烂

不幸能砥砺人的意志,痛苦能让人读懂幸福,在人生的长途中,几道沟壑,几番坎坷反而会成为印象中最亮的风景。

要明白一个简单而又明了的道理:任何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受到同等待遇,不会受到上帝的任何偏爱。身为人,我们都会经历一些困难,正如我们都会经历一些快乐一样。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就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第二天,詹姆斯太太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她在阿肯色州的家中,站在空寂的房间里,不知该如何面对今后一个人孤寂又空虚的生活。

是的,詹姆斯太太的一生真是太不幸了。几年前,她丈夫死于车祸,接着,与她相伴的母亲也因病去逝,而如今,她唯一的亲人——儿子唐纳也去世了。

詹姆斯太太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当钟声与汽笛宣布和平到来的时候,我惟一的儿子却永远地离开了我。当孩子的葬礼结束后,我独自一人茫茫然地走进空****的屋子里,那种难以言状的空寂、孤独感,令我永世难忘。天哪!世界上再没一处地方能比家里更让我感到寂寞难耐的了。悲伤和恐惧的情绪笼罩了我全身,让我感到透不过气。我真的害怕面对独自一人的生活,害怕整个生活方式将完全改观,而最让我感到恐惧的,是怕自己会因伤心过度而发疯!”

接下去的几个星期里,詹姆斯太太完全陷在悲伤、恐惧和无所依托的茫然感觉里。她痛苦又惶惑,完全不能接受所发生的一切。她说:“渐渐地,我明白时间会平复我的伤痛。但是,时间过得实在太慢了,此时,我想着自己必须做些什么事来转移注意力,以帮我忘记所发生的这一切。于是,我就出去找工作。”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失,我逐渐意识到我能重新对生活、同事和朋友产生兴趣。有一天,我终于体会到所有的不幸已悄然走远,未来的一切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过去的我曾经是多么愚蠢,怨上天待我不公,不肯接受所发生的一切。但时间最终还是改变了我。虽然,这一天来得缓慢,不是几天或几周的事,但它最终还是来了,最重要的是,我终于学会了从容地面对现实。”

“现在,回首从前的那段日子,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历经风浪的洗礼后,终于又航行在风平浪静的海面的帆船一样。”

不少类似于发生在布朗太太身上的惨剧,无论是谁,往往都很难理解并接受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即使这些悲剧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但既然发生了,我们还是要勇敢地面对,并接受它们。事实上,当布朗太太强迫自己接受失去家人的事实时,她已经做好了让时间来治愈这种伤痛的准备。起初,她对命运的抗拒和怨恨就像把毒药倒在自己的伤口上一样,时间也无法将其治愈。

不幸就像股市一样让人给以预料。面对不幸,一种最好的处理方法便是:接受它。当不幸降临,我们的生活也因此被撕裂得支离破碎的时候,只有时间能将这些散落的碎片慢慢地缝合,并抚平创伤。但是,此时,我们必须给自己以平息伤痛的时间。当悲剧降临,整个世界仿佛因此而停滞不前了,而我们的悲痛却似乎要一直持续下去。但无论如何,我们总得向前走,去履行生命本身的种种目标。而一旦我们强迫自己必须接受活下去的使命后,种种痛楚便会逐渐减轻。终归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又能唤起往昔快乐的回忆,又能感受到温馨,我们会感到幸福终将取代过往的悲痛。要想克服内心不幸的阴影,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但惟有把心灵敞开,完全接受那不可避免的命运,才不会一味沉溺在痛苦的深渊里。

不幸有时也会转化为一种力量,它反而能成为一种促使我们采取行动的催化剂,对改善状况大有必要。它可使我们的才思变得敏锐起来,以协助我们最终摆脱困境。

神秘的印度曾有这样一句箴言:“人生的真正圆满不是一直于平静、安稳中享受幸福,还在于能勇敢地面对所有的不幸。”人性会因为“能勇敢地面对所有的不幸”而变得格外深沉、丰厚,而人生也会因此而更加丰盛、更加多彩。“不幸”可以激发我们深藏于体内的潜质。若非形势所迫,这些潜质可能只会永远埋没在人性深处。

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曾说过一句不朽的名言:“让我们行动起来!只有采取行动来对抗困境,才能最终战胜困境!”这也是摆脱不幸的第二个方法。

下面给你们介绍个“沙尘之祸”的故事

你可曾到过美国西南部地区的沙尘暴地带?你可曾见过那无情的风沙席卷农场,夺去无数人性命的情景?你可曾感受过终日生活在沙尘中,所见、所闻、所吞食的尽是那些涩涩的沙尘?

下面这个故事的主角,便是一位自幼生活在沙尘包围之中的女孩,也可以说她自幼便生活在沙尘的阴影下。他的双亲终其一生都在为生存而与沙尘暴和干旱做斗争,至死也没见到什么成效。

自从双亲去世之后,年仅21岁的姑娘就成了一家之主,担负起家计的重任。

直到有一天,这个姑娘吃惊地发现,她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农田里没有收成;粮仓里没有了存粮。家中已经一无所有,任何可吃的东西都没有了,姑娘无限沮丧地呆坐着,茫然地看着沙尘吹落到农舍屋顶上,正一筹莫展的发愁。忽然,她那8岁的小妹妹推门进来,身后跟着她的一个好朋友。

“吉兰,”她满怀渴望地望着大姐,“可不可以给我10美分?我们想到店里去买些饼干充饥,我们俩都需要10美分。”

吉兰沉默了好久,因为她实在想不出一个好理由来拒绝妹妹,但她的确没有10美分,搜遍她全身也翻不出1美分来。

“妹妹,”她满脸歉疚地说,“实在对不起,我没有钱了。”

当天晚上,吉兰躺在**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眼前总是浮现妹妹转身离去时的失望表情。有生以来,她经历了无数次的打击:父母去世、农作物被沙尘暴摧毁,农舍被埋没……但从没有像今天一样窘迫!现今她竟然拿不出10美分来满足自己年幼小妹的要求。难道自己竟落迫到这个地步了吗?这真让吉兰的心灵感到震惊!吉兰左思右想,难以成眠,他终于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不堪忍受的现状。

吉兰原来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但是当她父母不幸双双过世时,她以为自己最好留在家里,以继续经营农场的工作。但如今沙尘摧毁了他的想法,生活所迫、小妹的渴望使她顿悟:是该试试其他方法的时候了。于是在第二天,吉兰便到镇上给自己找了一份临时工。从那时起,她想方设法借来许多书,每天都认真研读到夜深人静,梦想着她有朝一日能得到一份他真正热爱的工作:当一名教师。

由于她坚持奋斗,努力不懈,最后,她不但如愿以偿,也赢得了全镇的尊敬和羡慕。

这是一种以不幸的方式:由一个小女孩向她的姐姐讨要10美分想买东西填饱肚子的形式,促使姐姐吉兰振作起来,决心改变现状,在经过艰苦的奋斗后,吉兰最终走出困境,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要知道:有时候,理智的行动甚至能缓解因自己所爱的人离去给自己带来的痛苦。

这里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有一位赖顿太太。在她煞费苦心地照料下,三个重病的孩子刚脱离了险期,这时,医生又过来告诉她,她丈夫患上了十分严重的心脏病,随时可能病发身亡。

赖顿太太写信告诉我:“听到医生的话,我心中充满了恐惧,开始担忧焦虑。想着这些事,在晚上我根本无法入睡,没过多久便消瘦了15磅。医生警告我不要神经过敏,不然的话,再这样下去我会精神崩溃的。一天晚上,我照例又睡不着觉,我开始反思,我问自己:‘照这样担心忧虑下去又起什么作用?是否于事有补?’我终于想通了,我必须做些切合实际的事来改变现状。于是,第二天早上开始,我便着手计划做些有用的事。”

“由于我知道丈夫颇精于木工,能亲手做出许多精巧可爱的小家具,所以,我告诉他我想要一个小床头柜,并问他愿不愿意帮我做一个?显然,他十分愉快能帮我做些事,他答应的很痛快,并真的花了好几个下午认真地去做。我发现这件工作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于是,我便又鼓动他也帮那些十分喜爱我的小床头柜的朋友去做了好几件小家具。”

“除此之外,我们又一起计划开辟了一片园地,准备在里面种上蔬菜和花草。后来,我们把最鲜、最好的蔬菜都送给了朋友,并一起讨论、发掘出一切可以帮助别人的小事来做。当实在没事可做时,我们就花上好几个小时设想、讨论该在园子里种些其他的什么东西。”

“有一天,大约一点左右我丈夫突然病发去世了。直到那时,我才体会到过去的一年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虽然担心也会不时地冒出来,但我已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我和丈夫共同努力,把可怕的压力放置在一边,度过了有生以来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一段生活。我十分庆幸,我能以这样的方式来面对生活的不幸。”

赖顿太太用无比的勇气来面对不幸,使丈夫度过了生命中快乐又有意义的一年,为她自己也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减轻不幸所造成的影响,最好、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尽力去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让自己享受帮助他人的快乐,让自己无暇再去苦思自己的烦恼和不幸。

我就认识这么一位住在威士康辛州的太太,由于她把自己个人的伤痛转化为力量,转而去帮助其他陷于不幸的人,因此深得别人的敬重和爱戴。这位太太有一个25岁的儿子,在二战中不幸阵亡。虽然作为母亲,她十分悲伤,但她却不需要别人的怜悯。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我十分理解那些从不知什么叫真正幸福的母亲。她们中有些人的子女患上了**性麻痹的疾病;有些人的子女因精神或身体上的障碍而无法工作。当然,还有许多女人极想拥有自己的小孩,却因身体的状况无法如愿生育。与她们相比,我还算是比较幸福的。我有一个好儿子,跟我一起度过了23年幸福、快乐的时光,我的余生中因此拥有了23年美好回忆的时光。因此,感谢上帝,我要服从上帝的旨意,尽我所能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母亲。”

她的确这么做了。自儿子牺牲后,她心甘情愿、毫不厌倦地安慰那些因儿子出征而需要帮助的父母,甚至服役者本身。

这位母亲就是位思想成熟的女性,她深刻地理解成熟地面对不幸的意义: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将自己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帮助别人身上,他便再也没有剩余的精力去苦思自己的烦恼和不幸了,也才能避免陷入更深的不幸。

人生并不是欢乐绵延不断的幸福之旅,它有高峰也有低谷,有幸福也有不幸,有阳光也有阴影。烦恼不会因为我们拉高被单蒙住双眼就消失无踪,不幸与苦难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勇敢地面对,才是成熟健康的表现,而我们的成熟与否,与对待烦恼、不幸和苦难的人生态度大有关系。

不成熟的人的共同弱点,便是在受挫时抽身而退,不敢面对现实。骄纵的小孩子在玩游戏时常因自己没有胜算便拒绝玩下去,而思想成熟的人便不会如此,他们会继续尝试下去,直至成功。

康涅狄格州的西蒙太太曾告诉我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内容是有关一个女孩虽身遭不幸,却仍勇往直前的故事。原来西蒙太太在大学时代有个叫瑞茜的同学,本是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后来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离大家而去。以下是西蒙太太的讲述:

“瑞茜是个热心且精力充沛的人。她平时热衷于戏剧表演,颇有艺术天分。她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表演活动,无论是幕后工作或是出场表演,她每场必到。她是学校各种年度表演的总召集人之一,还在乐队担任鼓手。毕业后的瑞茜加入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后来成为电视影片制作人,她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全部精力都投注在上面,生活过得很是充实。”

“有一天,朋友打电话告诉我瑞茜突然去世了。原来瑞茜早就患上了一种绝症,早在上大学时,她就知道了自己的来日不多,只是她从没让别人知道。我一想起瑞茜当年的热情、风趣及她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时的情景,心里就感慨不已。由她身上,我学到了一种珍贵的精神:不到最后,绝不轻言放弃!”

瑞茜的故事使听到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也会受到极大的鼓舞。面对绝症,她选择了最勇敢、最成熟的对待方式。

在我开的训练班里,有一个学员向我们讲述了另一个类似的故事,主角名叫克雷克。

克雷克在1948年时只有20岁,但已到服役年龄,他奉命参加了以阿战争。但在一次战役中,他的眼睛不幸受到重伤。虽然克雷克备感痛苦,但他仍努力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他常与其他的病友开玩笑,逗大家开心,并把他自己得到的糖果分赠给其他的病友。

医生们都为医治克雷克的眼睛尽了全力,想恢复他的视力。但有一天,主治大夫亲自走进克雷克的病房,并对他说:“克雷克,你知道,我一向不喜欢欺瞒病人,一概实情相告。克雷克,我现在要告诉你,你的视力不可能恢复了。”

房间里出现了一阵可怕的静默,时间仿佛都停滞了。“大夫,我知道。”克雷克终于打破沉默,温和地说,“其实,我知道有这个结果。谢谢您为我费了那么多心。”

几分钟后,克雷克对他的朋友说:“我觉得我没有任何绝望的理由。不错,我的眼睛是看不见了,但我还能听能说,我身体很强壮,能自由行走,双手也很灵巧。何况,就我所知,政府也会协助我,让我学得一技之长以赚钱养活自己。我现在所需做的,只不过是适应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罢了。”

这就是克雷克,一个双目失明但异常乐观的士兵,由于忙着细数他的幸福,根本没有时间去诅咒自己的不幸。一个勇敢而可爱的人,面对不幸和挫折,成熟的生活态度让他把困难迎刃而解。这便是成功的关键,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无论你、我还是住在我们隔壁的邻居,我们迟早都会接受成功的考验。

迟早,生活本身会教我们明了:面对苦难的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国王或是乞丐,诗人或是农夫,男人或是女人,当他们面对伤痛、挫折、打击或灾难时,他们所承受的痛苦都是一样的。

但是在苦难不幸面前不应该成为懦夫,要明白,不幸是前进的动力,困境是崛起的跳板。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无论处在哪一个年龄段,面对不幸或灾难,思想不成熟的人,总会表现得特别痛苦或怨天尤人,因为他们不了解,诸如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像生、老、病、死或其他的不幸,其实都是人生阶段的必经之路。

所以,你想让自己变成战胜不幸的强者,就要学会摆脱生活中的不幸和困难。让我们记住,摆脱不幸和困难的五个方法:

1.从容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让时间去抚平伤痛。

2.采取实际行为,来对付困境。

3.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帮助他人的活动中,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4.在有生之年,充分利用自己的生命。

5.多想一下我们所拥有的幸福。

心灵箴言:

卡耐基指出:当噩运袭击我们时,只要想想快乐只不过是一线之隔,就能减轻压力。下次再想想抱怨坏运道时,何不转而庆幸情况何曾更糟,你就会高兴起来了。

6.正确的思维是走向成功的领航灯

思维一旦走出封闭,眼前便是一片辉煌。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沉溺于这样一种幻想,即他们在某个方面是与众不同的、卓尔不群的,这种想法使得他们的心灵陷入了一种病态的癫狂状态。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自己从父母身上继承或遗传了某些特定的气质或品性,因而总是小心翼翼地在自己身上检视它们的痕迹。而这种过分的敏感或神经质恰恰是导致这些疾病真正出现或发生的主要原因,因为在我们的脑海中经久停留或萦绕不去的思绪往往会变成事实。因此,这些人变得日益焦虑,在胡思乱想中耗心费神、担惊受怕。他们对真实的或幻想的特质产生了神经质的敏感。他们一边对其讳莫如深,从不喜欢谈论或听到它们,一边又坚信它们的确存在于自己身上,这种念头就如一条大毒蛇一样牢牢地缠住了他们的灵魂,并因此剥夺了他们的自信,阻碍着他们走向成功。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这类特殊品性都只是一种虚幻的想像,或者是经由想像夸大了的事实。但由于它们如此长久地盘踞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以致于在那些深受其苦的人的意念中,它们最终变成了一种真实的存在。

要摆脱这种困境的惟一途径就在于从其反面人手——只关注自己身上那些优秀的品质,而故意去忽略任何可能的缺陷。如果你认为自己有些特殊和怪异,那就要赶紧迫使自己形成正常的思维习惯。试着对自己说:“我并没有特殊怪异之处。困扰我的那些所谓特殊的品性都只是虚假的想像。

如果你能够牢牢地把这种想法保存在自己的头脑中,你就会忘记那些有关自己是不正常的念头;它将很快地从你的脑海中消失,而你也将重建自己的信心,因为你现在确信自己跟其他正常的人并无两样。

有这样一位女孩,她时时为自己平凡的外表和笨拙的举止哀叹,感到灰心沮丧、颓唐失意,后来她竞走向了精神崩溃的边缘。她在生活中变得极其敏感,甚至极度自卑。假如有一次她没有和其他更有魅力的同伴一起被邀请参加某次聚会或其他娱乐活动,她就会哀伤地感叹很长一段时间,并由此自怨自艾。

最终,她的一位挚友帮助她走出了这一困境。这位朋友告诉她,她完全有可能培养起高雅的情调和深刻的内涵。与她所苦苦追求外在的美丽优雅相比,这种情调和内涵更能吸引别人的眼光,更能使她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在这位好心的朋友的帮助下,她彻底改变了以往对自己的定位和评价;她重新开始昂首挺胸地生活,回复了挺拔的身躯和轻矫的步履。与以往的过分强调外在的形体美,并为自己的丑陋笨拙黯然伤神相反,她现在坚定地向自己灌输这样一种念头,即她是上帝意志的表达,是上帝根据自身形象的创造物;她认为在自己身上,存在着某种圣洁美好的天性,而她决心要把这种天性展示出来、表现出来。

她抵制了任何有关她可能不受欢迎或她的外表的确丑陋不堪的念头,取而代之的是,她在脑海中构想自己是如何地倾倒众人、如何地招人喜爱的景象。而且,她还不断地在内心鼓励自己——自己可以变得更为美丽和迷人。她再也不允许自己沉溺在那种认为自己既不美丽也不可爱的幻想中了。

她开始积极地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提高和完善自己。她专心致志地去阅读那些格调优美、文风清丽的经典佳作;她广泛地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在书本中汲取、储积生命的动力;她还时时告诫自己,必须抓住一切机会使得自己尽可能地完美。

在此之前,她对自己的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一直都是漫不经心的随随便便,因为她认为自己无论穿上再漂亮的衣服,或者即使举止再优雅也无济于事,照样还是那么的丑陋和惹人讨厌。然而,现在她却发生了质的改变,她开始尽可能地穿那些剪裁合体、高雅大方、适合自己的衣物,而且她穿衣的品味也大为提高。

所有这些努力的结果是,她现在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在社交场合中只能做茕茕孑立、默默无闻的旁观者了;相反地,无论她出现在哪里,总能够吸引周围的人。她变成了一个善于言辞、高雅迷人的谈话者,由于她非常幽默风趣并且善解人意,所以经常被邀请出席各种各样的聚会,跟那些比她更为艳丽动人的姑娘们完全没有两样。想一想看,她在不久前还是多么地羡慕和嫉妒她们啊!在很短的时间内,她不仅战胜和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并且变成了她所在的群体中最为迷人、最为出色的姑娘。

她如此的变化并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但是,凭着她过人的智慧、意志和决心,她最终克服了所有那些使得她萎靡不振、沮丧不前的心理因素;也正是在战胜这些使她不安和难堪的过程中,她借此完善了自己的人格,提高了自己的修养,而这些完全足以弥补她身上所缺少的容貌的美丽。

试想一下,当我们用智慧持续不断地向大脑灌输我们所期望成为的形象,并通过不断的努力来使之实现时,在我们的身上发生了多么大的转变啊!它蕴涵了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向我们展现梦想中的画面,并足以使一切美梦成功地得以实现。

心灵箴言:

卡耐基指出:称赞和鼓励一个人,使之正视自己,端正对人生的态度,并到自己的目标。这个方法不论在什么地方不管对谁都很有效。

7. 一分辛苦一分才

人之贵在于勤奋,它像钥匙,帮你开启成功的大门;它像阶梯,引导你走向幸福的殿堂,它像彩船,载你驶向理想的彼岸。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年轻的时候,除了写作小说,还要承担全家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烤面包、做菜、洗衣服等。她在厨房劳动的时候,每次都随身携带铅笔和纸张,一有空隙,就立刻把脑子里涌现出来的思想写下去,然后再继续做饭。

著名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装饰品,那就是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各色各样的小纸条。杰克·伦敦非常偏爱这些纸条,几乎和它们形影不离。这些小纸条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文字: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杰克·伦敦从来都不愿让时间白白地从他眼皮底下溜过去。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镜子上的小纸条为他提供了方便;在踱步、休息时,他可以到处找到启动创作灵感的语汇和资料。不仅在家里是这样,外出的时候,杰克·伦敦也不轻易放过闲暇的一分一秒。出门时,他早已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随时都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

若论工作量,很少有人能超过英文《新约圣经》的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据他的一位朋友说,莫氏的书房里有三张桌子,一张摆着他正在翻译的《圣经》译稿;一张摆的是他的一篇论文的原稿;在第三张桌子上,是他正在写的一篇侦探小说。

莫法特的休息方法就是从一张书桌搬到另一张书桌,继续工作。

疲劳常常只是厌倦的结果,要消除这种疲劳,停止工作是不行的,必须变换工作。一个人要是能做一种以上的事,他会活得更有劲。即使这件工作无关紧要,只要他喜欢便行。真正的休息需要不断和能力的来源保持接触。就像汽车的电瓶用完了,光是把电瓶拿出来是不够的,一定要把它拿去充电,得到新的能源,才能够再使用。

历史上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善于挤时间的能手。巴尔扎克在20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90多部作品,塑造了2000多个不同类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圈椅里坐12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从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有时手指写得麻木了,两眼开始流泪,太阳穴在激烈跳动,他喝一杯咖啡,又继续写。有时,他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曾经一夜写完《鲁日里的秘密》,三个通宵写好《老小姐》,三天写出《幻灭》的五十页开头。有一次,他写作了十几个小时,实在支持不住了,就跑到朋友家,一头栽倒在沙发上,请朋友一小时后叫醒他。后来,因误了时间,气得他大发脾气。

巴尔扎克说:写作是“一种累人的战斗”,就好像向堡垒冲击的士兵,精神一刻也不能放松。一些传记家介绍说:“每三天他的墨水瓶必得重新装满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

和巴尔扎克一样珍惜时间,牛顿、居里、爱因斯坦、爱迪生等都是一些连坐车、散步、等人、理发时间都用于思考问题的挤时间的专家。

时间有独特之处,它有时过得慢一些,有时过得快一些,有时它停了下来,呆住不动了。有的时候,特别敏锐地感到时间的步伐,这时,时间飞驰而去,快得只来得及让人惊呼一声,连回顾一下都来不及。而有时,时间却踯躅不前,慢得像粘住了一样,简直叫人难受。它突然拉长了,几分钟的时间拉成一条望不到头的线。”各行各业的成功者,正是知道时间的这种特性,不断充实时间的容量,就像盖楼房一样,本来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地基,盖起楼房却可以占据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平方米的空间。

充实时间容量的好办法就是挤。工作要挤才紧张,时间要挤才充裕。

心灵箴言:

卡耐基指出:今天太宝贵,不应该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把下巴抬高,使思想焕发出光彩,像春阳下跳跃的山原。抓住今天,它不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