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命案
直击社会热点
故宫作为中国最具地标性质的建筑,一直被厚重的文化气息所笼罩着,这里曾是明清两代帝王生活过的地方。可就在这样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曾经发生了一起令人唏嘘的命案。
命案的发生地点是故宫“南三所”。“南三所”位于紫禁城东部,靠近东华门,按照“阴阳五行说”,这里属木,青色,主生长,因此这里的屋顶大多数为绿色的琉璃瓦覆盖。在嘉庆、道光和咸丰等皇帝年少的时候,都曾在这里居住和学习,所以,这里也被称为“阿哥所”。
命案的凶手名叫郑治标。郑治标出生在天津,他的父亲和母亲均是知名的绘画艺术家。在父母亲的熏陶下,郑治标本人对绘画非常感兴趣,初中毕业之后就考入了中央美院附中,是全家人的骄傲。
其实,郑治标还有一个弟弟——郑治勇,但是不论在长相上,还是才学上,郑治勇均比不上哥哥,所以,在哥哥光环下的郑志勇有很强烈的自卑心理,他对哥哥的称呼永远是直呼其名。郑治标为不辜负全家人的期望,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1980 年,郑治标从美院附中毕业,考入了中央美院国画系,师从国画大师姚有多。郑治标在中央美院的成绩很好,看过他画的人,都认为他基础知识扎实,绘画很有灵气。在外人看来,郑治标的前途一片光明。
可是,没有想到,中央美院毕业的郑治标毕业的时候却被分配到了故宫,正是这个沉静肃穆的地方,毁了郑治标的才学以及人生。
郑治标刚开始在故宫下属的紫禁城出版社工作,主要参与编辑图册。
由于工作的局限性,毕业于美院的他几乎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唯一的一次公开作画是为出版社绘制一个广告牌,这个广告牌郑治标绘制了好几天才完成。尽管这个广告牌花费了郑治标很多心血,但是,他的作品并没有得到领导的赞美,相反,领导还不屑地说道:“作为美院的高材生,画个画算什么呢?”郑治标当时笑着答道:“小菜一碟,小菜一碟。”没有人知道郑治标当时笑脸背后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只知道从那以后郑治标再也不作画了。
郑治标在紫禁城出版社工作的几年时间里,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办事成熟稳重,一点都不像一个新人,同时,他还有些恃才傲物,似乎有些不合群。
2005 年的时候,郑治标从紫禁城出版社调到了南三所的陈列部(现在改为展览部)。郑治标的这次调动和一个人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郑治标的老领导——胡建中,也是郑治标杀害的受害人之一。
胡建中比郑治标早十年进入故宫,他担任故宫展览部的主任,对故宫的生活和文化很熟悉。同时,他爱好兵器收藏,家里收藏了不少冷兵器。
与郑治标比起来,胡建中为人更加圆滑,他对所有人都嘻嘻哈哈,从来不得罪别人。和冷傲的郑治标比起来,胡建中的人际关系更好。
虽然郑治标和胡建中两人性格差异很大,但是由于他们合作出版过很多专著,所以两人的私交还不错。后来为了让郑治标更好地辅佐自己,胡建中就将郑治标调到了自己的部门。
此案中的另一个受害人马继革是后来到南三所的。马继革属于职高毕业,他能来到展览部工作,完全是因为他的踏实和认真。马继革刚开始就职于紫禁城出版社,经过努力打拼,他的清代隶书、绘画、酒具著作相继出版,正是因为肯苦干,马继革赢得了胡建中的信任,也被调到了展览部。
其实在进南三所之前,郑治标和马继革就认识了,马继革家和郑治标家离得很近,郑治标开车回家时会捎上马继革,两人的关系也还不错。
就这样,热爱兵器的胡建中,沉醉宫廷酒具的马继革以及喜欢把玩故宫古琴的郑治标三个人在南三所一起工作了很多年,他们曾经被称为“南三所三贤”。
可是在一起工作的时间长了,三个人之间就慢慢有了矛盾,比如在故宫的维修方面,郑治标凡事喜欢较真,他一直认为现在的施工队对故宫的保护和修复不够专业,比如该用防火材料的地方,施工队会用非防火材料代替。郑治标认为这些问题应该由胡建中和马继革负责,但胡建中和马继革两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郑治标并不一样。看到自己的建议没有得到重视,他就向故宫的高层提出了意见。
对于郑治标的做法,胡建中非常气愤。当时将郑治标调到展览部的初衷就是希望郑治标能帮到自己,可是没有想到,郑治标不但没有帮自己,反而在背后告自己的状。于是他开始有意无意地冷落郑治标,不给他派实质性的工作。胡建中对郑治标的冷淡态度并没有引起郑治标的反思,他反而更变本加厉了。比如他开始以敷衍的态度来对待领导;天天早到晚走,但就是不干实质性的工作;话也变得越来越少,见到同事,只是简单地点一下头,似乎比以前更加骄傲了。
因为无事可干,郑治标甚至在自己南三所的院子里种起了麦子,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给麦子浇水、除草和施肥,这种行为使得同事们越来越疏远他。
2012 年年底,在故宫进行年终总结评比的时候,郑志标漫不经心地在自己的总结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年无事,无所事事。看到郑治标的评语,胡建中又被激怒了,他将郑治标叫了过来,命令他重新写。但是倔强的郑志标就是不重新写,这样在年终总结的时候,郑治标就被认定为不及格。结果这件事情又惹恼了郑治标,他气汹汹地去找胡建中算账。但胡建中给出的答案是:“我快退休了,这事你找马继革,他是候任主任。”可能正是这句话,让心胸狭窄的郑治标认为是胡建中和马继革合伙来陷害自己,从此就记恨上了他们两个人。
从那以后,郑治标开始苦练自己的双截棍,每天进办公室之前,他都要在外面练上一个小时。当时故宫中有很多工作人员在练拳,郑志标却练双截棍,显得和大家格格不入。
2013 年年初的时候,郑治标从外面购买了两把大马士革弯刀(也称月牙弯刀),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郑治标将其中的一把弯刀赠给了喜欢收藏冷兵器的胡建中。当时胡建中非常高兴,他还以为郑治标开始妥协了,想和他和好。可胡建中不曾想到,郑治标手里的那把弯刀会在十个月之后刺进他的身体。
2013 年6 月初,郑治标开始陆陆续续地清理自己办公室的物品,他将自己比较喜欢的东西都搬回了家里,然后将剩下的东西都送给了自己的同事。当时郑治标给别人说的是:“有什么喜欢的就随便拿,反正以后我也用不着了。”谁也没有细细琢磨郑治标的这句话,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为自己在安排后事了。
2013 年10 月25 日上午11 点左右,郑志标站在自己办公室的门口,一直盯着对面的食堂。现在是吃饭的时间,此时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去了食堂用餐,胡建中和马继革也不例外。
过了一会,胡建中从食堂出来了,他朝着厕所的方向走去。每次用完餐都要去厕所,这是胡建中的习惯。这个习惯故宫的工作人员都熟知,看着胡建中走进了厕所,郑治标也紧随其后跟了进去。随即,郑治标将那把弯刀刺进了胡建中的胸膛,胡建中甚至还没来得及叫一声,就倒在了血泊中。
处理完胡建中之后,郑治标又速速走向食堂。此时,刚刚荣升展览部主任的马继革正在食堂和几个同事吃饭。郑治标悄悄绕到了马继革的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将脸凑近了马继革,仿佛要对马继革说些什么。紧接着就看到郑治标用左手捂住了马继革的嘴,然后右手迅速掏出了一把30 公分的月牙弯刀,冲着马继革的背部连捅了两下,然后又转身出去了。
郑治标的这一系列动作特别迅速,在座的其他同事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在郑治标转身出去之后,马继革随即趴倒在桌上开始大口大口地往外吐血,两位同桌的女同事吓得尖叫起来,其他同事赶紧拨打了120。
过了一会,上厕所的同事也发现了胡建中的尸体,这时候大家才发觉出事了。而郑治标呢?在杀害胡建中和马继革之后,他并没有慌张地逃跑,而是不紧不慢地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他给几个朋友发了邮件之后,就抽出随身携带的弯刀向自己的脖子和腹部捅去。
胡建军由于身中八刀,在发现的时候已经死亡,而马继革和郑治标被发现时还有一丝气息,他们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最终,马继革未被救活,而郑治标却被救活了。面对警察,郑治标苏醒后的第一句话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
郑治标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出事之前,他的妻子刚升任某大学的副院长,儿子则考进了北京重点高中,在所有人看来,郑治标简直幸福得无可挑剔。
可是,谁也想不到如此幸福的郑治标竟然拿起刀杀死了两个人,并且自己也想自杀,这是什么原因呢?
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学家指出,郑治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性格极端偏执,比如当郑治标被领导冷落之后,他没有想方设法去缓和和领导之间的关系,而是越发强硬地和领导对着干,导致自己和领导的关系越来越糟糕。
从郑治标的成长历程来看,他从小就很有优越感。跟他的弟弟比起来,郑治标在任何方面都比弟弟强,这就导致全家人都很看重他,而他对自己的要求也越发严格。
据周围人介绍,郑治标相对内向,他的父亲在世的时候,郑治标还会和父亲聊聊自己的工作和心里的想法。自从父亲去世之后,郑治标就没有了交流对象,他很少向别人坦露自己的心声。
毕业进故宫这个事对郑治标的影响很大,这个人生的转折一下子让郑治标成熟了起来。其实故宫的工作是严肃和压抑的,比如,在故宫里,见到领导,不论是男女,都要尊称为“先生”;每次捧着故宫的瓶瓶罐罐的时候都要十分小心。
在这种工作环境之下,为了不让自己犯错,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郑治标对自己的要求无疑更加严格了。刚进故宫时,郑治标的表现就给同事留下了成熟和稳重的印象。可是没人知道,对于刚毕业的郑治标,他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做到这一切的。
同时,作为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从毕业到现在,郑治标可谓是没有任何成就,这也一直是郑治标心里的痛处。其实,被领导马继革和胡建中冷落之后,郑治标完全可以离开故宫,选择其他的出路。他在拍卖行、印刷公司以及画室的同学都找过他,但是郑治标都拒绝了,因为他不想给同学打工。
还有就是郑治标的儿子高中毕业后想上艺术院校,其实这对搞艺术的郑治标来说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只要他向同学说一句话,他的儿子就能进,但郑治标就是不开这个口,因为他觉得自己混得很差,没脸去找自己的同学。
就在郑治标被捕之后,律师曾经找郑治勇为他哥哥写一份简历。郑治勇就将哥哥二十年来编辑的86 册图书写了出来,这86 册书代表着郑治标从毕业到成年的所有成就。
还有,郑治标是一个特别敏感和多疑的人,他总是自以为是。有一次,郑治标一个同事的朋友过来找这个同事,两人说完话就出去了。这个同事的朋友刚离开,郑治标就追出去叫住了同事的这个朋友。他给出的理由是这个同事的朋友从进办公室到离开都没有和他打招呼,在郑治标看来这是一种无视他的表现。
同时,郑治标的苦闷和烦恼一直无处发泄。他患有糖尿病,导致他不能喝酒和吃肉,所以,大家聚会的时候基本都不叫郑治标。郑治标只能通过不断地抽烟来排解自己的苦闷和烦恼。
正是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之下,郑治标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古怪和内向。
最终内心的巨大压力以及偏激的人格导致他做出了让三个家庭同时毁灭的事情。
我们不禁唏嘘:故宫的城墙真高,高到郑治标终究没冲出那堵高墙。
在这个封闭的故宫里,郑治标任意地无限放大自己内心深处的阴冷面,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心理小贴士
从郑治标进故宫之后和别人相处不来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郑治标有些清高和孤傲。作为中央美院的高材生,郑治标是有能力的,也正是因为他身上的这种能力,让他不屑于与别人为伍。
犯罪心理学家指出,个体自大、目空一切的情绪是由于自己片面的认识所造成的,也和所处的封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郑治标初中毕业之后就考进了中央美院的附中,成为了全家人的骄傲,之后他又顺利进入中央美院,他的作品曾经得到很多人的好评,无疑这些都会让郑治标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但是接着进入故宫那个严肃沉静的环境中,郑治标的压抑可想而知。
自大和唯我独尊的性格会让别人远离自己,也会让自己越来越孤立,所以,远离自大和唯我独尊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要多出去走走开阔自己的眼界,要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人们之所以自大,就是因为他们知道的少,将自己局限在了一个小圈子里面。
如果能多接触社会和人群,你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知道的仅仅是冰山一角,你就会虚心下来学习,并且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会只看到一个方面。
其次,要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增强自己的社会支持力量。自大最突出的表现是夸大自己的能量,而忽视团体的力量,其实真正的成功是和团体的协作分不开的。所以,要加强自己和他人交往的能力,扩大自己的人脉,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支持。
最后,要学会倾诉,在倾诉中释放自己的压力。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磕磕绊绊的时候,要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出来,当你勇敢地向别人倾诉了自己烦恼的时候,你的烦恼就已经不再是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