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沟通的纽带,同时也是人们群居的产物。我们要想研究语言心理学只能以社会为出发点,独居的人不会对语言产生兴趣。如果孩子不去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孤独长大,那么他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只有一个人和其他人发生了紧密联系,他才可以掌握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人们通常认为,更善于表达的儿童是因为他们在言语方面有更高的天赋。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其实,学习说话或者运用语言有困难的儿童一般都是由于缺乏强烈的社会感情。
有些孩子学不好说话的原因,是因为家人的溺爱。他们还没来得及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母亲就已经把所有事情做好了。因为他们没有感觉到语言的需要,从而丧失了与外界的接触,失去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有些孩子不情愿说话,因为父母总不让他们把一句话说完,或者不让他们自己回答问题;还有一些孩子在说话时曾被人取笑、讽刺,因此丧失了说话的信心。不断地挑剔和纠正是儿童教育方面一个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影响孩子的表达自由度。这样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孩子会养成过于慎重的思考和表达习惯,表现为语言迟疑,没有表达自信。例如,有些成年人在说每一句话之前总是不断重复说“大家别见笑……”这句话。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可想而知,说这话的人在童年时期肯定因为说话而受到过别人的取笑。
对此,下面这个例子也能加以说明。有一个小孩能说能听,但父母却是聋哑人。他意外受伤时,总是默默流泪。因为他的父母只能看见他伤心流泪的样子,而听不到他大哭大叫的声音。
如果没有社会感情,人的其他能力也不能充分发展,例如理解力或者逻辑推理能力。一个与世隔绝的人并不需要逻辑,或者说他对逻辑的需求并不比其他动物多。而一个经常与他人交往的人,就必须运用他的语言、逻辑和常识,来发展或者获得社会感情。这是所有逻辑思考的最终目标。
有时候,有些人的行为看似很愚蠢,但如果结合个人目标,他们的行事实际上很明智。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那些总认为别人和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一样的人身上。这告诉我们,社会感情或者常识这一因素在行为判断方面有多么重要(更不必说,如果社会生活比较简单,不会给个体带来这么错综复杂的问题,那就没有必要培养常识了)。我们也能想象到,原始人停滞在原始水平,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简单,使得他们的思想在深度和广度上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社会感情在培养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将这两种能力视为神圣的。如果每个人都试图无视他所生活的社会,解决自己的问题,或者运用只有自己能理解的语言,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混乱。社会感情给予所有个体一种安全感,这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主要支柱。这种安全感或许不同于我们从逻辑思考和真理中获取的信心,但它也是这种信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什么数学计算能得到所有人的信任,以至于我们都倾向于认为只有用数字表达的东西才真实和精确呢?这是因为数学运算更易于向别人传达,同时我们的大脑进行这些数字运算也更加容易。对于那些无法传达的,或者无法与人分享的真理,我们总是不太信任。显然,这也是柏拉图试图赋予他的哲学思想以数字和数学的形式的原因。柏拉图让走出“洞穴”的哲学家重新回到“洞穴”,与他的同伴在一起,我们从中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他的哲学和社会感情之间的密切关系。柏拉图认为,即使是哲学家,如果缺乏社会感情所带来的安全感,那他也不会懂得如何正确生活。
没有安全感的儿童在与他人交往或者独立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们缺乏安全感这一事实就会暴露出来。此外,他们在学习中也会表现出这方面的问题,尤其学习那些需要进行客观、逻辑思考的学科,例如数学。
在童年时期,孩子通常是以片面的形式学习各种观念(例如,道德感、伦理等)的。对于一个注定要独居的人来说,伦理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也无法理解。只有当我们将社会和他人的权益考虑在内时,才会有道德的观念,道德价值也才会有意义。不过,在审美和艺术创作方面,要想证实这一观点有些困难。但哪怕是在艺术领域,也存在一种普遍的、统一的模式,它来源于人们的感受对健康、力量、正确的社会发展等的理解。毫无疑问,艺术的界限存在较大的弹性,同时也为个体的趣味提供更广泛的空间。但总体上,艺术和美学都遵循着社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