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心理平衡: 过分追求优越感对儿童不利(1 / 1)

从具有先天缺陷的儿童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对自身价值问题丧失平衡感的重要性。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很少有人知道,许多儿童身体的左半部比右半部发育得更好。在右撇子盛行的环境中,左撇子儿童会遭遇很多的困难。我们会发现,左撇子儿童在书写、阅读和绘画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在双手运用方面显得笨拙。我们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儿童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一个简单但不绝对的方法是:要求一个孩子双手交叉,如果他把左大拇指放在右大拇指上面,那他就是左撇子。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很多人天生是左撇子,而他们自己完全不知道。

通过对大量左撇子儿童的生活进行调查,我们发现:首先,这些儿童通常行为笨拙(这在我们惯用右手人的眼中并不稀奇)。这种情况如同,习惯靠右道行驶的我们来到一个左道行驶的地方(如英国或阿根廷)试图开车穿越街道时,内心和行为都会产生慌乱。如果家人都是右撇子,左撇子儿童在家里的情况会更糟。他的左撇子习惯给家人以及自己带来困扰。在学校学写字时,他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比平均水平低。因为没有人理解其中真正的原因,所以他不仅分数低,还常常受到责备和惩罚。在这种情况下,左撇子儿童只能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不如别人。他会感觉到被贬损、被轻视,觉得自己没有与别人竞争的能力。在家里,他们也会因行动笨拙而受到责备,这更加重了他的自卑感。

当然,左撇子儿童不一定就此一蹶不振。但很多儿童在类似的情形下会放弃努力。他们不明白自己真实的处境,也没有人向他们解释如何克服困难,这会使他继续尝试掌控自己处境的努力变得相当难。很多孩子字迹潦草,甚至难以辨识,其实也可以归因于他们从来没有充分地训练自己的右手。事实上,这方面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许多一流的艺术家、画家和雕塑家都是左撇子,但通过后天的训练,他们也能掌握善用右手的能力。

有一种迷信说法认为,天生的左撇子如果通过后天的训练来使用右手,就会说话结巴。其实,这可能是由于左撇子儿童有时要面对的困难太大,以至于他们甚至丧失说话的勇气。这也是为什么在有心理问题的人(如精神疾病人群、自杀者、罪犯、性变态者等)当中,左撇子特别多。但是,另一方面,那些克服了左撇子困难的人也能取得极高的成就,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艺术领域。

尽管左撇子特征本身的意义不大,却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给予孩子面对苦难的信心和勇气,否则我们无从判断他们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如果我们吓唬他们,夺走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他们未来的生活不会多好;但如果我们鼓励他们的勇气,孩子就会成就更伟大的事业。

太过争强好胜的儿童通常处境不乐观,这是因为人们习惯以外在的成功标准来评判他们,而不是以他们能否克服困难来评价他们。在当今社会,人们习惯性地关注那些看得见的成就,而不看重全面彻底的教育。我们知道,那种不费力气就得来的成功不会长久。所以,训练孩子成为争强好胜的人并没有什么好处。相反,培养孩子成为勇敢、坚忍、自信的人,让孩子认识到面对失败不能气馁,要把挫折当作新的问题去解决,这才是更重要的。如果老师能够准确判断出孩子在某个领域的努力是否有希望,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就更有利了。

由此可见,儿童对优越感的追求会反映他性格的某些特征,例如争强好胜。很多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刚开始只是以争强好胜的形式出现,但因为有的孩子已经遥遥领先而难以超越,那些争强好胜的孩子就会放弃尝试。

许多老师会采用严厉的方式对待表现不积极的学生,或者给他们打低分,以此来唤醒他们隐藏的好胜心理。如果这些学生还有勇气的话,这种方法会有效果,但不适宜普遍使用。那些学习成绩处于边缘线的孩子会被这种方法完全弄得不知所措,甚至陷入明显的愚笨状态。

但是,如果我们能用关心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儿童,他们会表现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智力和才能。以这种方式转变过来的儿童,通常表现出更明显的好胜心理,原因很简单:他们害怕回到原来的状态。过去无所作为的生活就是警告,鞭策他们不断进步。以至于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中的许多人就像着了魔似的,夜以继日忙个不停,饱受过度工作之苦,但总认为自己做得不够。

让我们回到个体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即每个人(包括儿童和成年人)的人格具有统一性,个体人格的行为表现与他逐渐形成的行为模式是一致的。脱离行为者的人格来判断他的某一行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解释单一行为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我们把学生的一种特定行为,比如上学总是迟到,理解为他对学校交给他的任务不可避免地回应,那么,判断上的不确定性就会消失。孩子的这一反应只是意味着他不想与学校有关系,也不想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事实上,他会想尽办法不遵守学校的要求。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学校里的“坏”孩子是怎么一回事了。孩子之所以不喜欢上学,是因为他们对优越感的追求没有转化为接受学校的要求,反而对学校的要求产生抵触。于是,孩子会表现出一系列典型的行为症状,并且逐渐演变成屡教不改和故意作对。他乐于在学校里扮演小丑的角色,不停地做恶作剧惹得别人大笑,或者招惹他的同学,旷课逃学,和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

由此可见,我们不仅掌握着儿童学校教育的命运,还决定着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处于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学校教育,对个体的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为它有机会矫正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不良生活方式,也有责任帮助儿童做好适应社会生活的准备,确保他们以后能在社会这个大乐队中和谐地演奏好自己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