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重要的不是金钱,是忠告。对于成长中的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无休止的唠叨、批评,不是父母给予丰厚的物质条件,而是教他们懂得一些人生道理,记住一些人生格言。
在我国古代,许多成就非凡的人都注重通过“立家训”给自己的孩子以忠告。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心静才能专心自我提高,节俭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刘备给儿子刘禅“遗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服于人。
今天,一些父母教育孩子,往往语言贫乏,啰里啰唆,唠唠叨叨,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孩子听得不耐烦,当父母的还生一肚子气。许多时候,尤其当孩子遇到考验、困难,或心情沮丧、情绪很坏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父母指点迷津的人生忠告,而不是重复的批评和啰唆。
重复的批评啰唆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有这样一个心理学上的游戏:
请一个人快速重复“老鼠”这个名词十遍,当他刚刚说完第十遍“老鼠”后,如果有人马上提问:“猫怕什么?”要求他立即回答,他几乎100%会回答“老鼠”!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一要快速重复,二要立即回答。如果双方都能遵守这两条规则,那么答案肯定是“老鼠”,成功率接近100%。
这个游戏表明,当你在无度地重复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概念的时候,你的智力就在重复的过程中不断下降,当你的智力降到低点的时候,你的判断力也下降到了低点,从而造成错误判断。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中小学教师让学生把做错的题再重复做十遍,让学生把写错的字重新写一百遍。学生说:“不用到一百,到了三十多遍的时候我就已经不认识这个字了。”
父母教育孩子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总是不断地在这个问题上重复批评,翻来覆去地说,使孩子由想改正变为抗拒。
认知过程有它自身的规律,认知心理有它自己的特征,父母的教育不但要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还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