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非攻击型性格特征(1 / 1)

拥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从未公开表明过自己对人类的敌意,却给我们留下了充满敌意的孤独印象。他们没有表现出常见的敌对行为,而是拐弯抹角地表现出心理问题。他们不会伤害别人,而是选择了逃避社会,断绝所有人际交往。他们将自己孤立起来,不懂得如何跟其他人合作。实际上,大多数生活挑战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将自己孤立起来可能跟公然挑战社会一样充满敌意。关于这种性格特征,我们有待研究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在本章中,我们将要详细地讨论几种重要的类型。首先,我们不得不说说隐世和胆怯。

隐世

隐世和孤立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隐世的人很少甚至不说话,也不会留意他人干了什么。当我们跟他们说话时,他们的注意力涣散。即使是在最简单的社交活动中,他们也显示出某种程度的冷漠,这种冷漠是造成他们与社会隔绝的根源。他们的冷漠既体现在每一个动作上,也体现在做事风格中,包括他们握手的方式、说话的语气、向他人打招呼或拒绝向他人打招呼的举止等。他们的每一个动作似乎都是为了将自己与世界隔离开来。

在探讨所有这些孤立行为形成的机制时,我们发现其背后的支持力量是野心和自负,隐世的人通过强调自己和社会存在的差别来表明自己高人一等。然而,大多数人得到的荣耀都是假的。从表面上看,这些被社会放逐者的态度是无害的。实际上,他们那充满敌意的好斗气质早已昭然若揭。

孤独也可能适用于更大范围的人群。我们曾经见到一些家庭完全与世隔绝,他们明显地对人类社会充满敌意,终日沉溺于幻想,坚信自己比他人过得更好,自己更加高尚。孤独可能是某一阶层、教派、种族或国家的特征。有时,如果我们走到一个陌生的村庄,居然发现其中的社会分层已经使所有住户都相互隔绝,那么,这种震撼将会是令人终生难忘的。

我们的文化中隐藏着一种莫名的倾向,即将所有人划分到不同国家、教派和阶层,这只会导致野蛮和无用的冲突。为了满足个人目的,一些人趁机利用这些潜在的分层,煽动不同群体之间形成对立。这样的阶层或这样的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十分特殊的,自视甚高。他们总想着怎样去证明别人是错的。

那些苦心孤诣地突出自己与某一阶层或国家的差别的人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个人的自负感。一旦灾难性的事情(例如,世界大战或其他不幸)发生,他们最不情愿承认自己就是始作俑者。他们饱受不安全感的困扰,不断制造事端,以他人的利益为筹码换取优越感和独立感。他们沉溺于自己的小世界中,这造成了他们一生的悲剧。毫无疑问,他们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或为我们的文化做出任何贡献。

焦虑

悲观厌世者经常说自己已经深陷焦虑。焦虑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性格特征,从很小的时候就已产生,并伴随我们终生。它在很大程度上让悲观厌世者觉得世界充满苦闷,让他们远离所有人际交往,摧毁了让他们过上安逸生活或为世界做贡献的希望。此后,恐惧开始蔓延,他们逐渐害怕外部世界,以及赖以生存的内部世界。

有的人可能因为害怕社会而选择了遁世,有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在社会中孤身一人而选择了逃避。在这些焦虑的人群中,我们同样也会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他们关心自己胜过关心别人。我们一旦断定逃避困难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会很容易产生焦虑。反之,焦虑又会强化我们的逃避行为。有的人对新事物的第一反应永远都是焦虑,无论是搬家、离别、换工作,还是谈恋爱。他们孤陋寡闻,拒绝跟大家说话,生活的每一个细微改变对他们而言都伴随着恐惧。

这些人的人格发展和为人类共同利益做贡献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焦虑的损害。焦虑的人不一定都会全身颤抖,转身跑掉,他们也可以表现为做事拖拉,犹豫不决或找借口逃避。绝大部分心怀恐惧的人都没有意识到每次面对新的环境,他们的焦虑就会显露出来。

观察那些喜爱怀旧或思考死亡的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怀旧是一种低调而普遍的约束自我的方式。怕死或害怕生病是人们用来逃避任何义务和责任的典型手段,他们大声说道:“所有事情都是徒劳的。生活充满了悲惨,没有人能够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事情。”正如我们曾经见到的那样,这些人可能会避开所有考验,其骄傲的态度阻碍他们参加任何可能揭露本性的测验。

关于天堂和来世的说法也具有类似的安慰作用。对于那些坚信只有来世才能实现真正人生目标的人而言,当前的生活就是一场无谓的挣扎,所有成长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从这些相信异度世界的人身上找到了同样被神化的理念,他们渴望优越感、唯我独尊和野心,这一切都使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生活。

从害怕独处孩子的身上我们找到了焦虑最为原始的表达方式,然而,一旦有人走向他们,他们又会觉得不满。事实上,他们只是关心如何行使权力。如果母亲让一个焦虑的孩子独自玩耍,那么他很快就会满脸恐惧地呼喊妈妈。这种做法表明,焦虑的孩子始终难掩内心的恐惧,真正的问题不是妈妈去哪儿了,而是他们再也不能对母亲发号施令了。这也说明这个孩子并没有学会独立,而错误的幼年抚养方式已经令他们养成了奴役他人的毛病。

我们很容易辨别一个人是否具有幼稚的焦虑,他们的焦虑在黑暗中变得尤为明显,因为黑暗切断了他们与世界的联系。他们大声尖叫,这是联系自我和世界的一种手段,让他们觉得不再孤单和被遗忘。如果有人靠近他们,他们就会显得异常兴奋,因为这证明了他们的能力。他们想要开灯,希望有人陪在身边,一起玩耍,等等。一旦他们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其焦虑就会立刻消失。但是,如果他们的优越感受到威胁,他们就会立刻变得焦虑不安,想尽各种办法强化自己的当权者地位。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成人中。有些成人不敢独自外出,他们站在大街上,动作和表情透露出焦虑。有的人站在原地不动,有的人一路狂奔,就像被恶魔追赶着一样。或许你也曾经碰到过这种人,他恳求你陪他一起过马路。但他们并不是废物!他们可以步伐轻快,大部分人身体健康,然而,一旦遇到一丁点儿困难,他们就会深陷于焦虑和恐惧之中而不能自拔。有时候,他们前脚离开家门口,后脚就跟着出现焦虑和不安全感。

广场恐惧症,即对空旷的场地感到恐惧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患者总会觉得自己就是某种恶毒阴谋的攻击对象,他们坚信冥冥之中存在着某种东西可以区分他们和别人。他们担心自己会跌倒(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觉得自己是十分高贵的),在病态的恐惧中,我们可以见到同样对权力和优越感的追求。

对很多人而言,焦虑显然是一种迫使他人靠近自己,照顾自己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担心病人会再次焦虑发作,没有人敢走出房间半步!所有人都要围着病人转,焦虑感正是以这种方式影响我们的,每个人都必须前来探望这些焦虑病人,但病人不必关心任何人,只需支配所有人。唯一有助于缓解他人恐惧感的方法就是强化他们跟亲人的关系,只有从意识上接受自己属于某一家庭的事实,我们才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最后,让我们看看一个有趣的例子。这个故事发生在1918年奥地利革命期间。那时,不少人突然宣布他们不能参加协商会议了。在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说:“协商会议充满了种种不确定。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会遇到谁——要是我们穿得比别人好怎么办?”

确实,当时奥地利正处于多事之秋,但奇怪的是,只有特定的人才担心这点。为何他们会这么特殊呢?它不是偶然发生的。他们之所以担心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学会如何跟他人交往,因此,在重大的政治场合中,他们会觉得不安全。而对于那些觉得自己属于社会的人而言,他们就不会有任何顾虑,而是一如既往地进行谈判。

胆怯

胆怯是一种程度较轻但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焦虑形式之一。我们之前所讲的关于焦虑的讨论也同样适用于胆怯。无论你将一个胆怯的孩子置于何种人际关系中,他都会避免跟人交往,抑或破坏已有的关系。自卑感和标新立异让这些孩子对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一点儿都不感兴趣。

具有胆怯性格特征的孩子总是觉得他们所面对的每一个任务都是异常艰难的,没有自信认为自己有能力做任何事情。一般来说,他们的特点是行动迟缓、不愿承担考验或任务,甚至都不敢谈论它们。当需要解决某种问题时,他们总会觉得其他问题可能更为紧迫。他们突然发现其实自己完全不能胜任当前的工作,或者想出各种荒唐的理由拒绝继续工作。除了行动迟缓,胆怯也可以表现为过度担心安全和过度准备。他们的这些行动的唯一目标就是逃避所有责任。

个体心理学将这种普遍现象引申出来的一堆问题归结为“距离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评价一个人,看看他是否能够解决三个主要的生活难题。首先,“生活的任务”考验的是我们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它还包括“你”和“我”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着正面还是负面作用。其次,我们的工作或职业如何。最后,我们的爱情和婚姻是否满意。通过观察一个人是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他的性格的重要结论。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我们得到的数据用于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人性。

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各种胆怯的类型可能跟个体逃避生活挑战有关。然而,除了我们在上面列举的种种悲观论断外,胆怯也有一些积极作用。我们可能会说,一个人在社会的位置是完全受到这种积极作用影响的。实际上,如果一个人没有很好地准备干一件事,他就会觉得自己的失败是情有可原的,而他的自负和自尊就不会受到任何损害。这是非常安全的。他就像走钢丝的运动员一样,知道下面有一张安全网防止他坠落。

结果,一旦他们没有很好地准备而未能完成任务,那么他们的自尊是不会受到任何损害的,因为他们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解释自己为何会失败。他们会说,要是自己不是起步晚了,要是他们能够准备得充分一点儿,那么成功就是囊中之物了。失败的根源不在于个人缺陷,而在于他们不能控制一些细微的东西。

但如果这些人成功了,就会吸引很多人的注意力。因为如果一个人老老实实干事的话,没有人会对他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惊讶,一切都是注定的。相反,如果一个人起步晚,干得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还能解决问题的话,那么人们必然会对他刮目相看。他就像天才一样,别人双手才能完成的事情,他只要一只手就可以干。

绕道综合征

以上的例子都体现了心理上的绕道。然而,绕道综合征不仅包括野心,而且包含自负。患有这种综合征的人喜欢扮演英雄角色——至少是给自己看。他们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个人荣耀,为了让自己变得更重要或具有更大权力。

现在让我们看看想要逃避生活的三种人。他们逃避的理由是多种多样的,结果,根本就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抑或在困难面前显得犹豫不决。在绕道的过程中,他们养成了各种生活怪癖,比如懒惰、频繁更换职业、轻度犯罪,等等。有的人在举手投足间暴露出这种生活态度,他们的步态摇摆不定。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保守一点儿讲,我们可以认为这些人想要绕开生活难题。

一个来自现实生活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这个例子中,有一位男性非常明确地向我们表达了自己对无聊生活的失望,说自己产生了自杀念头,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唤醒他的兴趣。他的整个态度表明他已经对这个世界感到厌烦。在一次心理咨询中,他说父亲雄心勃勃,精力充沛,一生功绩显赫。在家里三个儿子中他的年纪最大,一直都受到父母的喜爱,被看作父亲的接班人。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跟后妈的关系非常和谐。

作为家里的长子,他盲目地崇拜权力和力量,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给人留下盛气凌人的感觉。从学校毕业时,他是班上成绩最好的。毕业后,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一名慷慨的雇主。他从不大声呵斥任何人。他对待工人非常友好,支付给他们最高的工资,常常听从合理意见。

但自从1918年奥地利革命后,他的性情大变,开始非常刻薄地批评工人的行为过于懒散,他们以前恳求的事情和被满足的愿望现在变成了他们要求的一种权利。他感到十分痛苦,开始纠结是否要放弃自己的事业。

于是,我们看到他对权力的迂回追求。在通常情况下,他是一位乐善好施的老板,但是,一旦他的权力受到破坏,他就无法继续保持这种状态了。他的生活哲学不仅破坏了他的工厂的正常运作,而且摧毁了他的正常生活。要是他不曾如此雄心勃勃地想要证明自己在家里的霸主地位,那么他可能会找到另外一种委婉的方法成功地解决问题。然而,对他自己而言,真正有意义的莫过于通过个人权力支配他人。实际上,社会和商业关系的发展并不允许这种个人支配地位的存在,结果,他丧失了所有工作和生活的乐趣。他的退避倾向既表现在抱怨工人要求过多,又表现在对工人的攻击上。

无论如何,自负只会让他错得更离谱。很快他就被卷入当时已经爆发的矛盾形势中。他曾经接受的片面教育使得他丧失了改变思想、寻找新出路的能力。他无法继续成长,因为他的唯一目标就是权力和优越感。为此,他已经承认自负才是自己最主要的性格特征。

深入审视他的各种人际关系,我们发现他完全缺乏社交技巧。正如我们可以猜到的那样,他所拉拢的都是一些承认他的优越并服从他的意志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十分挑剔的人。他非常聪明,因此有时会成功地举出生动的例子来贬低别人。很快他的讥讽就让周围的人都回避他,因此他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他补偿这种失败的人际交往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些事情上。

在爱情和婚姻问题上,他几乎都要崩溃了。一种早已定论的宿命降临到他的身上。爱情需要陪伴和承诺,容不下任何专横。因为他经常对他人发号施令,所以,他必须找到一个能忍受这种行为的伴侣。然而,他一心追求权力的性格又不允许自己跟纤弱、易于被征服的女性为伴。他要求伴侣跟自己不相上下,相互斗争,这样,每一次征服才会被视作新的胜利。就这样,两个想法相近的人走在一起了,婚姻开始变成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他的妻子在很多方面甚至比他还专横。在坚持各自原则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抓住了可靠的证据,企图说服并支配另一方。他们朝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他们不敢离婚,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最终胜利,他们拒绝撤出婚姻的战场。

这位患者的精神状态显然是受到当时一个梦境的影响。他梦见自己在跟一个长得像是女佣的小女孩说话。这名小女孩提醒他,他只是办公室的办事员。他回应道:“但是你看,我可是有着贵族血统的。”

我们不难理解这个梦境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一方面,他看不起其他人。所有人在他看来都是没有文化的低等仆人,特别当这个人是女性时。我们不能忘记,当时他正在跟妻子吵架,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梦中人物代表了他的妻子。

没有人曾经深入了解过这位患者,而他的自知之明更是少得可怜。他一直都目中无人,终日忙碌,却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他越是傲慢,越是要求别人承认他的高贵,他离开社会就越远。他的这种做法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同时,他也不懂得如何欣赏他人。在他的生活哲学里,容不下爱情或友谊。

他们为心理绕道给出的辩解是非常有特点的。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给出的理由只有自己才会觉得相当合理和值得理解,但实际上,这些理由只适用于其他情况,而不是当前情况。例如,我们的患者认为,自己必须发展人际交往。于是,他加入俱乐部,终日喝酒打牌,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他坚信这是交友的唯一方式。他回家越来越晚,每天起床都觉得困乏疲倦。他声称,参与社会活动跟干其他事情是相互矛盾的。如果与此同时,他能够继续努力工作,这种辩解也是合理的。然而,社会交往使他远离了主要生活任务——这是符合我们的估计的。很显然,他的方式错了,即使理由很充分!

这个案例鲜明地证明客观经历而非个人看法和评价使我们远离生活正轨。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人们犯下的一连串错误,这个案例和类似案例都表明人们会一错再错。在处理案例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个体的所有行为方式,进而提出合理的建议。这个过程跟所谓的教育非常相似,后者的目标也是为了纠正错误。

错误观念误导成长,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我们不得不佩服古希腊人的智慧,在评价复仇女神涅墨西斯时,他们就已经意识或预感到了这一点。从由成长缺陷导致不幸的个体身上,我们很明显地看到他们对个人权力的追求。他们对共同利益毫无兴趣,对个人权力的崇拜迫使他们采用间接的方式达到目标,而不会考虑他人的利益。他们始终担心失败。这时,我们发现多数个体都有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是阻碍个体走向成功的主要因素,让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

社会不容许逃兵,它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我们要学会如何帮助他人,不能单纯为了统治他人而争取领导权。我们都知道,有些人善于社交,行为端正,不会干扰别人的生活,却无法获得真正的友情,因为对权力的渴望一直阻碍着他们,其他人不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这种类型的人不会真正觉得快乐,他们更愿意参加公开讨论,借以展现自己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的能力。比如,他们会通过各种方法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虽然对其他人而言,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只要他们可以证明自己是对的,其他人是错的,他们争论的主题是否正确倒是其次的。他们再次受到绕道心理的影响,表现出令人迷惑的症状:莫名的疲倦、无谓的匆忙、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各种各样的表现。总而言之,除了一些他们自己也解释不了的症状,我们没有听到他们抱怨其他问题。他们看起来是病了,实际上,他们是“紧张过度”。

他们表现出的各种症状都偏离了真正的病情,显露了他们内心真正的恐惧。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些武器并非偶然。想想那些固执而又不愿妥协的人吧!他们居然害怕黑夜这种自然现象。我们可以确定,这些人从来都不会对这个地球上的任何事情妥协。除了跟黑夜做斗争,再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唤起他们的兴趣了!他们以此作为适应正常生活的前提,但这种高不可及的目标表明他们实际上是在“拒绝”生活。

当这种类型的人面对自己必须解决的生活难题时,就会表现出紧张症状。实际上,这些难题都只不过是一些生活义务和责任。一旦碰到这些问题,他们就开始寻找各种借口拖延解决,抑或为自己找到情有可原的理由。他们甚至会找借口彻底逃避所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同时也逃避了对人类社会的义务,不仅破坏了他们生活的环境,还影响到每个人。要是每个人都能够对人性有所了解,没有忘记这些做法或迟或早会导致必然的悲剧,那么从一开始,我们或许就会扑灭事情发生的火苗。

理解人性不必意味着要攻击人类社会的逻辑和定律。长期的过失和无数的纠纷使我们无法精确识别错误与后果的关系,进而得到明确的结论。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专注地研究人类历史,我们才能谨慎地发现因果关系,找到错误发生的根源。

社会礼仪的缺失

有些人表现出行为不检点或不文明的性格特征,例如,咬指甲、抠鼻子或贪吃。贪婪的人这些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是狼吞虎咽的吃客,不消一会儿,他们就将一大堆食物吃个精光!我们总会见到有些人除了吃,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唤起他们的兴趣。

无礼的另外一些表现包括肮脏和混乱。这里,我们指的不是那些因为工作繁忙而不拘小节或生活混乱的人。这里我们所指的人常常不会做什么有用的工作,却浑身上下沾满了泥巴。似乎有些人以肮脏和混乱为美,这俨然已经成为他们鲜明的特征。

以上我们只是列举了少数不文明行为。很明显,这些人不会按照规矩行事,喜欢特立独行。这些行为粗俗的人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他们不会对人类做出什么贡献。大多数不文明行为都可以追溯至童年时期,因为没有人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摆脱不了这种幼稚的性格特征。

这些不文明行为或多或少都带有明显的逃避人际交往的倾向。这些人希望远离生活,不愿意合作。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何这种人不会听从善意的劝告、抛弃不文明行为。实际上,一个不愿意循规蹈矩的人具有相当的理性,因为没有什么理由比咬指甲和衣服肮脏更能让他们逃离社会。难道这些反社会的行为就允许他们避开批评、竞争和评价吗?在爱情和婚姻面前,除了表达不情愿的态度,他们找出什么理由逃避?在竞争面前,他们当然会失败。但同时,他们又会责怪自己不懂得社会礼仪。他们呐喊道:“要不是因为这些坏习惯,我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但转过身来,他们又低声自语:“但非常不幸,我确实中招了。”

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它表明坏习惯也可以被用于自我防御和控制他人。这位姑娘在二十二岁时仍然尿床。她是家里排行倒数第二的孩子,瘦小多病,因而,她得到母亲的特别照顾,逐渐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在白天,她焦虑发作;在夜里,她噩梦连连,尿床不断,借以把母亲绑在自己身边。一开始,对她而言,这肯定是一种胜利,一种对自负感的慰藉。她通过不当的行为成功地排斥了其他兄弟姐妹,让母亲只为自己服务。

这个姑娘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她既不愿意交友,又不喜欢上学,一旦离开家,她就会觉得特别焦虑。即使是长大后,每次夜里出门,走在黑暗的地方,她都会觉得恐惧。每次回到家里,她都显得筋疲力尽,紧张不已,说她刚刚碰到了千奇百怪的令人恐怖的事情。我们得以发现,所有的讲述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她离不开母亲。然而,经济条件不允许,她不得不外出工作。最后,她答应做一份工作。但仅两天后,尿床的毛病又犯了,她被迫辞去工作。母亲再也不能理解她为何会频繁尿床,严厉地责骂了她。随后,这个姑娘自杀未遂,被送至医院进行治疗。最后,母亲发誓再也不会离开她了。

所有的这些事情——包括尿床、怕黑、不敢独处、自杀未遂,都指向同一目标,通俗地讲就是“我不要离开妈妈”或“世上只有妈妈好”。在这些情况下,难以被社会接受的尿床习惯变成了一种有意的行为。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可以根据这些坏习惯分析一个人。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只有彻底地从生活背景中理解一个人,才能纠正这些不当行为。

大体而言,幼稚的坏习惯常常都是为了吸引成人的注意力。那些想要充当伟大角色,或者向成人表明自己的软弱和无能的儿童都是为了最终控制成人。一些人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得非常糟糕也具有同样的目的——只要有客人来访,平时一本正经的孩子有时也会变得跟淘气鬼一样,他们装腔作势,直至自己觉得满意才肯收手。这些孩子长大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躲避社会的要求,或到处搅局,损害公众利益。所有的这些表现背后都是专横、野心和自负。实际上,这些人行为变化多端,善于伪装,所以,我们很难清楚地找到他们这些行为的缘由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