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开放盘活发展脉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放就成为了一个时代主题。邓小平曾告诫全党:“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数百年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发展演化,已成为各国发展必须面对的时代潮流。与此同时,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从闭关锁国、“一边倒”封闭半封闭,逐步走向全方位对外开放,直至今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实践充分证明,“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大开放才有大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开放发展作为引领中国未来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开放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新内涵,为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提供了行动指南,必将进一步助推中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一节 把握历史的教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邓小平在总结中国长期落后的原因时指出,“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会成功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是党在充分分析历史教训、把握世界强国崛起的成功秘诀、正视我国发展困境之后提出来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强调开放发展的重要性,是对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党对我国发展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战略回应。
开放出盛世,封闭致衰落
回顾我们30余年走过来的开放历程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衍变历程,参照当今世界强国的发展史,尤其是反思过去300年以来的历史教训,都深刻昭示出一个道理:开放出盛世,封闭致衰落,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得走对外开放之路。
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的历程雄辩证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经过三个阶段的对外开放发展,我国保持了30余年的高速发展,成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贸出口、外汇储备都跃居世界第一位,双向投资居于世界前列。这些举世瞩目成就的取得,对外开放居功至伟。
回头去看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盛世都高度重视对外开放,而闭关锁国最终只会导致衰落。汉唐作为古代中华文明的高峰,开放程度特别高。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王朝,成功开辟了东起长安(今西安)经新疆、中亚直抵地中海东岸,闻名海内外的“丝绸之路”,这条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同时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一直到达非洲东海岸。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顶峰的盛世,更是实行了呈现出三大特点高度开明的对外政策:一是鼓励中外平等交流,如唐政府中有鸿胪寺等机构专门接待外国使节和来宾,许多地方设有商馆接待外商,另设有互市监、市舶司等掌管对外贸易,唐政府接受外国的留学生,又将大批的使臣、僧侣派往国外进行回访;二是尊重外国人员,很多波斯、阿拉伯的商人在中国定居,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都受到应有的尊重,在唐朝的外国人,可以有自己的礼拜寺、专用墓地,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授予相应官职,甚至亡国的波斯国王和王子也得到应有的待遇;三是对外交往形式多样,范围广,唐朝对外交往是政府与民间并行,既有人员往来、也有经济文化交流等,交往范围不但包
括亚洲周边国家,还包括欧洲和非洲。处于中国封建时代经济科技顶峰的宋朝更是高度重视对外开放,通商贸易伙伴达50多个,并且专设市舶司“来远人、通远物”。反观明、清两朝,虽说在明朝早期也有郑和下西洋等壮举,但后期却逐步走向闭关锁国,以至于到满清时在鸦片战争后沦为被动挨打的境地。
我们再看世界大国、强国发展史,古代发达文明也都是高度重视对外开放,近代的强国盛世也必走开放之路。古罗马商队远涉欧、亚、非大陆,出现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景象;阿拉伯帝国首都被誉为“举世无双的城市”,其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国船只。地理大发现后,崛起的大国都有开放的历史。比如,荷兰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国际运输商船有1800艘;俄罗斯通过彼得大帝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师法西方并扩大开放,都走向了强盛之路。经济全球化是开放的更高层次,意味着商品、服务和要素跨国流动。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经济,顺之开放则可能发达,逆之封闭则会被边缘化。
当前,经济全球化成为大势,我们正是深刻认识到以往的经验教训,才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逐步崛起,才真正立足世界民族之林而没被“开除球籍”,要促进中国取得进一步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
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长期落后的原因时深刻指出:“没有对外开放政策这一着,翻两番困难,翻两番之后再前进更困难。外国人担心我们的开放政策会变,我说不会变……五十年离不开开放政策。因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中国被侵略了,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我们建国以后,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对外开放,只不过是对苏联东欧开放。以后关起门来,成就也有一些,总的说来没有多大发展……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你不开放,再来闭关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在此认识基础上,邓小平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国际大环境的改善和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等形势,认为我国已经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他说:“我们现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好多条件,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没有,现在有了……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了今天这样的、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所没有的条件。”对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至此,我国走上了对外开放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历程走过了1978—1991年以试点为特征的探索期、1992—2000年以政策引导为特征的扩大期、2001年至今以体制性开放为特征的深化期。我国在30余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充分证明了开放才有发展,发展必须开放。尤其在201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不仅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中国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新趋势,我们应当站在新的起点上从全
球范围内寻找自己的坐标记忆需要跨越的标杆,进一步融入世界,发展中国。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市场经济是自由开放的经济,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进一步发展中国,就必须时刻谨记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必须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审视中国发展中的问题,丰富对外开放的内涵,促进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
知识链接
人民币入篮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货币。人民币入篮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坚实步伐。
大开放才有大发展
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这场伟大革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走过了35年极不平凡的历程。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相较于其他四个发展理念,开放发展是更为大家所耳熟能详的,开放正是我们这30余年来时刻在做的一项主要工作。正如习近平所说,现在“不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怎么使我们的开放水平更高的问题”。30余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充分证明,开放才有发展,发展必须开放,没有大开放就没有大发展。在早已解决要不要开放问题的今天,要促进中国取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水平。
强调开放发展理念是基于过去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历史上,长期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贫穷落后、愚昧无知。这一点,已经人所共知。而改革的历程恰恰就是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历程。邓小平说过,“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改革,其基本内容和基本经验都是开放,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更加开放”。开放释放了发展的空间,让民众有了自主创业创新的可能和条件。相对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所致力的市场经济,天生就是一种开放经济,是老百姓自己的经济,它要求打破各种封闭壁垒,实现要素间的自由流动。市场经济越发展,对开放的需求越强烈。而开放的广度越大、程度越深,则发展的空间越广、活力越多。中国这些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断扩大和加深的开放,得益于开放背后涌动的世界发展大潮流。可以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们的一条基本经验。
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新趋势。同时,我们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面对新趋势、新挑战,在新阶段再次高度强调开放发展的理念是我们进一步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的必然需要。封闭一定导致落后,半遮半掩的开放同样会误事。虽然我们已经居于进出口贸易总量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世界第一位,但是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仍有很大的开放空间和潜力。要想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确保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只有通过高水平的开放,深度融入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等为代表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才能实现。
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央再次突出强调开放发展的理念,可谓理所必至,势所必然,没有大开放就没有大发展,要促进中国在新常态下取得新发展,就必须着力推进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在开放中壮大自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