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清单:改变你的拖延行为,成为行动超人(1 / 1)

1.五秒钟法则,做好行动前的缓冲

在行动中,速度一定要快!迅速开启第一步!

一般人都很喜欢赖床,赖着赖着就把青春赖完了,我也不例外。我计划过无数次要晨跑,结果前一天晚上有多么信誓旦旦,第二天早上就有多么懊悔不已。于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就这样心安理得地继续拖延下去。

后来,我在电台中听到了可以用“五秒钟法则”来帮助自己摆脱拖延。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倒数五个数,数完后马上开始去做,不给自己多余的时间犹豫和拖延。它就像是一个启动按钮,比如当我们听到闹钟响时,不管再怎么困,在心里倒数5、4、3、2、1,想象自己是一艘即将发射的火箭,数到1的时候就要按下按钮,马上从**弹起来。

我每天都在用这个方法,当闹钟在清晨响起时,它就像是倒计时按钮,代表新的一天马上要开始了,我蓄好能量:30%、60%、90%、100%!今天也要元气满满!

这就是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元气启动按钮——五秒钟法则。

2.一分钟行动清单,区分简单任务和重大任务

那我们早起后,要做些什么呢?时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好不容易早起了,却没有什么计划,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然后就会躺在**玩手机。虽然早起了,但这个时间并没有好好利用,还是消磨掉了。如此,我们的早起就毫无意义!所以,我给自己设置了“一分钟行动清单”来梳理一整天的重要事项。当我知道今天有不少事情要做时,就会尝试克服睡意,先把能够做的事情做好。方法也非常简单:

① 列一份行动清单。

清晨起来后,在大脑里迅速搜索今天该做和想做的事情,先用一分钟的时间把这些事情都列出来,得出一份引导今天行动的清单。之后,将这份行动清单划分成两个不同的类别来进行不同的行动安排:一类是几分钟内就能够完成的清单,一类是不能马上完成的“重大任务”清单。

② 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的事情,就马上去行动。

比如,需要给谁回个电话、回个重要信息,要和某些人对接事情等等。只要是想起来,且花费几分钟就能够完成的,就要马上去做。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事,如果堆积多了,时常会令人焦头烂额。每当我做完一件小事,心里就会形成一个暗示:我做完了一件事情,就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把这些琐碎的小事做完后,会极大程度地释放你的脑容量,让你能够有足够的精力专心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③ 如果不能马上完成的,先放在专门设置的另一张“重大任务”清单里。

在一天的安排中,总会有难易之分。当我们先把行动清单上相对简单的事情完成后,就要开始解决较难一些的任务了。我们不称为“艰巨任务”,而是把这类任务称为“重大任务”。“重大任务”就是告诉自己,这件事情很重要,必须完成!

3.重大任务清单的处理方式

对于“重大任务清单”,因为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处理,所以需要形成一套独特的处理方式。

重大任务清单

处理方式

① 许多人都默认为“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如果希望将这个重大的任务处理得更好些,一定要将你的Deadline往前推,至少往前推一天。这样不仅会让你比较有紧迫感,而且剩余的一天也能够让你有时间检查和调整。当然,现实情况有时候很特别,比如上午才布置的任务,下午就要上交了,这种突发性的紧急情况是不需要考虑在内的,因为它的紧急性让你无法拖延。所以,遇到不同的情况,需要进行不同的调整。

② 学会将重大任务通通罗列出来,然后分解到每一天具体要做几项,方便行动和追踪。

③ 每天晚上都要查看重大任务的处理进度,这样才能够确保自己的行动是到位的。

④ 重复上面的步骤,一直到完成任务为止。

心理学上有一种“契可尼效应”,它是一种记忆效应,指人们对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欲完成的动机便会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拖延行为总是伴随着焦虑的情绪产生,当有越来越多的事情未完成时,大脑感到印象深刻的事情就越多,这样会不断地占用自己的认知资源,继而产生焦虑,随后继续循环。只有大脑先自由了,才能够一步步消除因为拖延而产生的焦虑感。

所以,一分钟行动清单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能产生巨大的作用。设置这个清单的意图,旨在帮助我们在做事之前,把该做和想做的事情,用一分钟的时间迅速地梳理成两个类别,巧妙地区分开能够马上做的和不能马上做的,再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便能够改变从早到晚的拖延行为,让我们变身为行动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