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升级:学会利用三个法则,训练从弱到强的行动力(1 / 1)

1.“四七法则”,打破完美主义魔咒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很多人都会因为跨不出第一步而慢慢失去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机会。后来我习得了一个叫作“四七法则”的方法,可以打破假借“完美主义”来冠名拖延的魔咒。

做好100%的准备,我们会称之为完美。“四七法则”就完全相反,它是指我们要在完全准备好之前就开始行动起来。在做某件事之前,我总习惯给自己一段准备时间,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准备充分,才能自信,优秀的人绝不打无准备的仗。但美国的人类心理学家皮特·霍林斯(Peter Hollins)认为:“在行动之前不要试图准备到100%的时候再去做一件事情,因为这样会耗费很长的时间,而有时候热情和机会都是转瞬即逝的。”就像之前的我,刚刚对减肥产生一些热情后,就兴高采烈地在网络上挑选运动装备,想要找全所有的锻炼方式,但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自己的热情已减退,这件事情也就无疾而终了。虽说不能等到准备得非常完美以后再行动,但也不能走另外一个极端,什么都不准备就鲁莽地做决定,这也是非常不理智的,会导致失败的概率过高。

既然准备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那么,是否能够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指标来告诉我们,到了这个范围就可以开始行动呢?皮特·霍林斯认为在40%~70%的比例中,只要所拥有的信息、准备程度达到了这个范围时,就足够你作为“是否行动”的判断依据了。40%~70%这样的区间,让我们既能够拥有足够多的信息去做一个明智的决定,同时又不至于让太多繁杂的信息造成干扰。“四七法则”秉承的宗旨是:准备是很必要的,但千万不要因为准备而错过了最佳时机,更不要陷入因为追求完美而导致陷入拖延的大陷阱中。请一定要记住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那句非常著名的话:“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最关键的一点是瞎折腾,踏出第一步。

面对一样完全新颖的东西,我比较倾向于先行动起来,之后再不断改进。在自己的行动力加强的同时,进步空间也会非常大,当完成一件又一件事情时,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

“四七法则”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适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我喜欢将每一步的行动都可视化,于是就将“四七法则”在自己的手账本上梳理出来。

① 在手账本上写下我可以做的事情;

② 写下针对这件事情要提前做的准备;

③ 评估所做的准备或收集的信息是否在40%~70%的比例区间中;

④ 按照原本的计划先开始前面的几步,不断地修改迭代。

按照准备好的计划去行动,在不断行动的过程中,尽量变得更加专业。

“我从不为往回游保存体力”,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千钧一发》里的男主角对他弟弟说的一句话。不给自己后退的机会,既然想好了就先收集一点信息做起来,再一点点修正和迭代自己的行为,不给自己向后退的机会,当你没有选择的时候,一切事情都会变得简单。

2.利用优劣穷尽法,找到行动的意义

当我们持续做一件事情时,精力会被消耗,人就会开始懈怠,缺乏前进的动力,甚至会觉得找不到行动的价值和意义。人总是会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其实最有效的方式是回归初心,利用优劣穷尽法,来帮助自己找到行动的意义。

优劣穷尽法,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件事情可以带给自己的好处和坏处统统写出来。在书写的过程中,找到行动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会渐渐对一件事情提不起兴趣,或许是因为自以为路程太远了,像跑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一样,看不到希望和终点,就非常容易破罐子破摔,消极怠工。正是这种消极的心态,一步步拖垮了我们。倘若此时我们把所做之事能带给我们的好处全部罗列出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做的这件事情的全部意义,行动自然就会如有神助。

每当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某件事情提不起劲的时候,我就会拿出自己的手账本或者一张A4纸,开始进入沉浸式的思考。

① 列出做这件事情的好处和坏处。写下坏处的目的在于让我们自身能够更加明白,想要获得这些好处,就要舍弃某些自己在意的东西。对自己做的事情有一些预见性,才能够让自己心中有数,遇事不慌乱。

② 直接将它贴到自己的书桌或者卧室等常常看得到的地方。

③ 每天睡前花一分钟回顾一下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3.保持最短行动路径,才能日复一日地坚持

我刚开始工作时,因为想拥有更好的身材,就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天去健身房跑3公里。但下班回到家以后基本上就是晚上8点了,经过一整天的劳累后,回到家的第一时间就是躺在沙发上休息,也不想动,更不要说出去跑步了。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因为自己的懒惰和拖延而极度懊悔:不行!一定要改变!

于是我尝试把自己的运动服带到公司,下班后就直奔健身房,先逼自己跑3公里,锻炼完了才能够回家。从公司到健身房的路程,少了非常多的**,慢慢地我竟然也坚持了许久。

后来我才发现,如果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一定要找到一条最短的行动路径,才能够更好地坚持下去。比如,从公司到健身房就相当于是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路径。这段路程中你已经有一个非常坚定的目标,而且没有过多的外在**。但如果从公司回到家,换了衣服再去健身房,在回到家的那一刻,懒惰因子就开始在大脑里发挥作用了,上完一天班后意志力薄弱的人基本上都会投降,陷入温柔的沙发里。

现在,我会在头一天晚上就把健身服装好放到玄关处,在出门的时候就不会纠结今天要不要带衣服了,不给懒惰因子一点机会,这就是最短行动路径带给我的力量。因此,如果你希望可以坚持做一件事情,先找出它的最短行动路径,然后努力坚持7天,就能够慢慢形成好的习惯了。

当我学会用“四七法则”迅速迈出第一步,使用优劣穷尽法明确行动的意义,找到做这件事情的最短行动路径,提前给自己做好思想铺垫后,慢慢地就不再那么焦虑了,并且越来越自信,也更加踏实地向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