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大荒南经(1 / 1)

释·山海 赵元 633 字 2个月前

?踢

考古学家在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哈拉帕古城遗址发掘出五十枚印章,其中的两枚分别绘制着双双与?踢。其中一枚上面的印度河流域古文字刻着“伯子杼·双双”。

印度印章上的“伯子杼·双双”,很可能就是古籍记载的帝杼,起先为子爵、伯爵,后来成为夏朝的一个帝王。《古本竹书纪年》夏史中记述:“伯子杼帅师灭戈。”“(伯子杼)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杼或作‘帝’宇,一曰伯杼。杼,能帅师者也,故夏后氏报焉。”学界早有人指出,夏族很可能发源于西南巴蜀地区,距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地区不远。

通过对这两枚出土印章的对照,研究者进一步指出双双与?踢实乃同一种动物。不仅从两枚印章的图案而知两者属同一种类,《大荒南经》的这条记录还提示这个怪兽“左右有首,名曰?踢”,“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实际上,“双双”与“?踢”这两个名目所描述的应是代表伯子杼政权的两枚印章。

至于图案上的动物形象,在笔者看来,很像一头可爱的驴,在“?踼”的印章上,显示为左右摆首,出现两个头,而在“双双”这枚印章上显示出侧身上下俯仰的三个头,两枚印章的图案都很像动画的捕捉效果。

还存在一种说法,本条目所述的是湘江以西的民族分布状况。赤水指湘江,流沙指红水河。?踢即九万大山氏族,而三青兽指三个东部的僚族(毛南、么佬和苗族);双双指舜舜氏族,一个以刺绣和纹身著称的氏族。

羽民国

羽民国反应出东方鸟夷文化的特征,说明这种文化的影响流传甚广。羽民国在《海外南经》的对应是:“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后来羽民国国民的形象逐渐丰满,《淮南子》记其为海外三十六国之一,其人脑袋与脸颊狭长、白头发、红眼睛,长着鸟的尖喙,卵生,背上长着一对翅膀,能飞却飞不远。晋代张华在《博物志·外国》记述:“羽民国,民有翼,飞不远,多鸾鸟,民食其卵。去九疑(九嶷山)四万三千里。”

羲和

《大荒经》中的国度,有些是地上的国度,有些指星象或一些天文历法现象。而羲和这一条与古代历法有关。

传说羲和是天文历法的制定者,她把一个月定为三十天,十天一旬,这就是旬法,是十干的体现。

羲和生十日的神话故事,实际上标志着十干概念的诞生。十干,即今天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自古用来纪日,每月每干重复三次。

有研究者指出,古代天文历法的十干、十二支、六十甲子制度的出现顺序,应该是先有十干,稍迟有十二支,最后出现六十甲子。

陶渊明在《读〈山海经〉十三首》的第六首当中歌咏了关于太阳传说的瑰丽雄奇,其中“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便是赞美了羲和为十个太阳沐浴的美丽传说。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其意为可以望见远海的最高的神山芜皋山上,依稀可见栖息着十个太阳的桑树,大树枝有八百万尺长,浓荫覆盖住洗浴太阳的水域旸谷。灵人羲和在红彤彤的池水里伺候着家人,每天清早为太阳们洗浴。太阳一旦高升上天空,还有什么黑暗照耀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