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德意志王国政治意义上的东扩,到勃兰登堡以及西波美拉尼亚基本上已经算是东部极限。而对以德意志人为主要成员的条顿骑士团来讲,宗教意义上的东扩,才刚刚开始。

条顿骑士团高举罗马教廷的大旗,一路跨越奥德河、维斯杜瓦河,不断蚕食波罗的海海岸。这群条顿贵族,不仅拿下了古普鲁士地区,征服了古普鲁士人,还以此地为中心,于公元1224年建了一个叫作条顿骑士团国(State of the Teutonic Order)的国家。除了条顿骑士团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德意志人的组织——圣剑骑士团。这个圣剑骑士团更神,它几乎全盘拿下了利沃尼亚。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Tallinn),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Riga)等名城,都是奠基于那个时代。到了公元1236年的时候,圣剑骑士团被立陶宛人击败,残部被条顿骑士团收编,变成了条顿骑士团在利沃尼亚地区的分部。

所以,西有条顿骑士团,北有圣剑骑士团,立陶宛人早早就感受到了来自德意志贵族们的压力;而对于条顿骑士团来讲,立陶宛人是必须要消化,必须要拿下的异教徒。只要拿下了立陶宛,条顿骑士团和圣剑骑士团才算是在地缘上连成一体,否则就等于是被立陶宛人给分割了。这样沿着波罗的海这个半圆下来,就等于是偏偏在立陶宛这里有一个缺环。

然而,立陶宛人选择同波兰人结盟,雅盖沃一举拿下了波兰之王,并且还顺便皈依了天主。这下子,条顿骑士团尴尬了。

因为之前无论对波美拉尼亚人还是古普鲁士人,条顿骑士团的借口都是圣战。不过人家立陶宛人既然也成了天主教徒,圣战的理由就不成立了。而且条顿骑士团还不同于一个世俗政权,宗教理由才是他存在的唯一理由。

这是从条顿骑士团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

那么从波兰立陶宛一方来看呢?波罗的海虽然天气条件无法与地中海相比,但好歹也拥有十分丰富的商业价值,条顿骑士团跑马圈地不要紧,结果把整个沿海地区堵了个严严实实,波兰立陶宛光有一副空架子,实际上连个像样的出海口都没有。如果说波兰王国积贫积弱,立陶宛大公国病病恹恹也好,但现实是,自雅盖沃登基之后,两个国家越走越近,雅盖沃的统治也算得上是政通人和。

在这种情况下,矛盾的双方都有迫切地想决斗一场的主观想法。

一场大战也就不可避免。

公元1409年,“条顿战争”(Polish-Lithuanian-Teutonic War)正式开打。第二年的公元1410年,在“格林瓦尔德战役”(Battle of Grunwald)中,波兰联军打败条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几乎全军覆没。

战争最终以条顿骑士团的失败而告终。

公元1411年,波兰联军同条顿骑士团签订《索恩和约》(Peace of Thorn),和约规定,条顿骑士团每年需要付出巨额赔款。

这当然还不算完。

公元1434年,雅盖沃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继承了波兰和立陶宛。我们知道,继承波兰的这个儿子瓦迪斯瓦夫三世,后来又成了匈牙利国王,并且阵亡于同奥斯曼突厥人玩命的瓦尔纳战役。由于瓦迪斯瓦夫三世是英年早逝,最后波兰这边绝嗣,只能还是由立陶宛的那个儿子卡齐米日四世(Casimir IV)继承了波兰,于是两个国家又一次被神奇地黏合在一起。

再看战败一方的条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手里边缺钱,但筹钱又确实难,只能是在自己领土之内摊牌苛捐杂税。于是官逼民反,条顿骑士团国内部出现了一个由反对派贵族组成的普鲁士联盟(Prussian Confederation)。普鲁士联盟同波兰结盟,发动了一场“十三年战争”(Thirteen Years’War)。条顿骑士团再战再败,于1466年签订了第二次《索恩和约》(Second Peace of Thorn)。

这个和约更狠。

和约约定,条顿骑士团的普鲁士地盘被一分为二,西普鲁士(western Prussia)成了波兰的一个省;而东普鲁士(eastern Prussia)依然归条顿骑士团所有,但要按照封建制的要求成为波兰国王的臣属。

当然,按照我们之前的定义,西普鲁士又被称为“东波美拉尼亚”。

至此,雅盖隆王朝达到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