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佩王朝从加洛林王朝手中接过了枪,但并不意味着卡佩家族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扭转乾坤。实际上,面对封建采邑制汪洋大海之中的“法兰西岛”的窘境,卡佩王朝所能够大杀四方的武器并不多。好在这个家族拥有极其强大的审时度势、明哲保身的独特基因。西法兰克王国境内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般的弱肉强食,是当时时代的主旋律。贸然冲进这样的屠宰场中怒刷存在感,并不是一个明智选择。

于是,卡佩王朝索性背靠法兰西岛,闭关修炼,苦学内功,既修大桥又修路,多生孩子多种树。这一等,就等了几百年。卡佩家族强大的繁衍基因,保证了新生的卡佩王室代代男丁,也保证了西法兰克王国没有再出现像隔壁老邻居神圣罗马帝国那样的混乱王室纷争。

作为立志建设强大祖国的西法兰克人民来讲,王室能生孩子,这是必要条件。

只是光有必要条件还不够,还必须要等待政治强人的出现。

天佑西法兰克,这样的政治强人恰到好处地出现了。

这个人是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是卡佩王朝的第七代国王。

如果算上那些作为下一代国王接班人培养的,但却不幸夭折于老爹去世之前的共治国王,腓力二世就是第九位国王。

作为卡佩王朝第六代国王的路易七世,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他一生中最大的困扰就是生不出男丁。卡佩家族向来以儿孙满堂著称于欧洲贵族豪门,而到了路易七世这里,绝对不能断了香火。我们前文说过,这是一个欧洲中世纪王朝能否兴旺发达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路易七世同阿基坦公主埃莉诺(Eleanor of Aquitaine)的第一段婚姻,从路易七世十五岁,一直持续到了国王三十一岁这一年。长达十六年的你侬我侬,春秋正盛的路易七世居然就只有两个女儿,于是路易七世将这件事情归罪于王后,国王找到借口同埃莉诺离婚,并开始了第二段婚姻。可惜第二段婚姻也并不圆满,新媳妇依然只给路易七世生女儿。

讽刺的是,阿基坦公主埃莉诺后来二婚嫁给了兼任安茹伯爵与诺曼底公爵的亨利二世(Henry II),并一口气为亨利二世生下了五男三女共八个孩子。更加让人绝望的是,这位亨利二世后来成了英格兰的国王(后文会讲),埃莉诺带来的阿基坦公国居然也顺势成了英格兰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纯爷们,路易七世绝对咽不下这口气。

公元1160年,路易七世再婚。

第三次婚姻之后的公元1165年,四十四岁的路易七世终于生下了自己的独子——腓力二世。至少从结果来看,路易七世的辛苦求子之路的确是值得的。

腓力二世,是一位改变了法国历史的人。

首先来讲,西法兰克王国自腓力二世开始,才改称为“法兰西”(France)。

换句话讲,从腓力二世开始,才有了中文语境中“法国”这个说法。

很多人在读欧洲史的时候,法兰克和法兰西总是傻傻分不清楚,中间蹿入了一个西法兰克王国的名字,跟法兰西的中文译名长得又太过雷同,于是更加干扰了我们的视听。

书中暗表,其实你压根就不用分得太清楚。

法兰克和法兰西的差别,是由中文的翻译问题造成的。

欧洲语言都是表音文字,那么早期日耳曼化的法兰克(Frank)其实就是Franc,而到了后来罗曼语彻底成为今天法国的共同语,c的发音也就发生了转变,由“科”(音)转向了“斯”(音)。因此,法兰克(Franc)与法兰西(France)的词根其实就是一个。只不过,法兰克是名词格,而法兰西则是形容词格。法兰克就是法兰克,而法兰西则代表“法兰克人的”。

腓力二世将“法兰克”刻意官方写为“法兰西”,并非为了改弦更张。恰恰相反,他是为了更加凸显法兰克人的属性。

如果放在今天中文语境中的话,法兰克往往被用来指代卡佩王朝之前的那个“法国”,而在卡佩王朝创朝之后的那个法国,则经常用“法兰西”来指代。而这种指代,是用来匹配中国人教科书中的法国历史的。对于法国人或者对于欧洲人而言,这样的刻意分离两个政权名称,并没有太大意义。

所以,我们之前所说的“法兰西岛”,这个地理名词一定是在腓力二世之后才出现的。顺序应该是先有了法兰西才有了法兰西岛,而并非先有了法兰西岛,才催生了法兰西。

将国家名字从法兰克改成了法兰西,腓力二世也确实有这种资格。

以中世纪的标准而论,腓力二世的国王生涯,堪称完美。

在历次同周边国家的合纵连横之中,腓力二世总是显得游刃有余。

腓力二世同志的法宝——统一战线。

当时腓力二世所面临的最大内政以及最大外交敌人,都是英格兰。

因为自诺曼征服以来,英格兰与法国本土诺曼底已经统统划归到了诺曼王朝。诺曼王朝的存在使得法国国王极其尴尬,从内政上来讲诺曼底人算是法国国王的封臣。而在外交上来讲,英格兰国王又算是可以和法国国王平起平坐的人。更加要命的是,后来那位多子多福曾经让路易七世蒙羞的安茹伯爵亨利二世,继承了诺曼王朝家业,亨利二世于是就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金雀花王朝(Plantagenet Dynasty,后文还会讲)。

这个金雀花王朝一下囊括了英格兰、诺曼底、安茹、阿基坦等一堆领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当时的法国也就出现了卡佩王朝和金雀花王朝两大强权对峙的局面。况且当时的卡佩王朝说是强权还真是有那么一点点勉强,况且这个金雀花王朝还里通外国跟英格兰绑定在了一起。加在一起的领地,金雀花王朝要远远大于卡佩王朝。

于是,同金雀花王朝之间的矛盾,成了卡佩王朝政治生活的主旋律。既然如此,两家之间的算计已经成了公开的阳谋,那也就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

腓力二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了法兰西王位的宝座。

腓力二世的法宝“统一战线”,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炉的。

简而言之,虽然在政治上法国的敌人就是英格兰,但就实操而言,腓力二世并没有固定的敌人。谁做金雀花王朝的国王,谁就是腓力二世的敌人。以这个战略为指导思想,腓力二世不惜一切代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亨利二世在位,腓力二世就联合亨利二世的儿子理查一世对付他老爹;理查一世上台,腓力二世就掉转矛头,专心致志对付理查一世。两个人说好了一起东征穆斯林,最后也弄得一地鸡毛;公元1199年,理查一世驾崩,腓力二世就再接再厉,同他的继任者无地王约翰(1)做斗争。

腓力二世这样利用统一战线打击主要敌人的搞法,是几十年一贯的,也是轻车熟路的。

腓力二世同金雀花王朝几十年明争暗斗的大结局,发生在公元1214年。

这一年,金雀花王朝的无地王约翰,德意志国王奥托四世(2)以及弗兰德尔伯国(County of Flanders)组成联军反对法兰西王国;而法国方面,腓力二世获得了当时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支持。我们知道,这个英诺森三世名声并不怎么样,历史上一些臭名昭著的战争就是由英诺森三世一手策划的。但无论如何,能够得到罗马教廷的支持,毫无疑问是腓力二世获得的一针强心剂。

战役双方,会战于布汶(Bouvines,在今天法国北部)。

布汶战役以腓力二世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这场战役,极大改变了整个西欧的政治生态结构。

战后,奥托四世以及他背后的神圣罗马帝国,再也无力扛起欧洲大陆最强基督教政权的大旗,转而将这个沉甸甸的头衔交给了法兰西人。而英格兰人的势力则几乎退出了法国本土,退缩到了英格兰一隅。英格兰内部甚至出现不同声音,一部分贵族希望主动接受腓力二世对英格兰的联合统治,从而在政治上放弃无地王约翰以及金雀花家族。甚至一度,腓力二世还充分迎合英格兰人民高涨的造反热情,派自己的儿子路易八世(Louis Ⅷ)渡海到达英格兰摘果子。

此后,路易八世在英格兰羊肉没吃到,还惹了一身膻。

从这时开始,法兰西与英格兰的旷世深仇大恨,才刚刚拉开帷幕。放眼整个欧洲大陆来说,法国与德国争夺陆地霸权的斗争,也才迈出了义无反顾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