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边,一位披散着头发、衣着破旧却整洁的老者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入汹涌的江水中。他,就是大诗人——屈原。

屈原死了,战国的诗坛也死了。

如果说庄子是战国第一散文家,那么屈原就是战国第一诗人。

在战国散文家里面也有很多大咖,比如排名第二的是孟子。而在屈原面前没有人敢自称诗人,因为屈原独霸战国诗坛,堪称“诗霸”。屈原死后,战国时代也有人在写诗,不过他们都是对屈原作品的模仿。

公元前340年夏历正月初七寅庚,楚国郢都,一个屈氏的低级贵族家里出生了一个婴儿,这个小宝宝就是未来的大诗人屈原。他出生的时间可是大吉大利。

木星在夜空是仅次于金星亮度的行星,在楚国人眼中木星是尊贵天神的化身,把木星称为岁星。屈原出生的正月里,木星与太阳交会,这一年被称为“摄提格”,就是正年的意思。

出生于正月的屈原小宝宝,在父亲看来这孩子必定是个大富大贵之命,于是给孩子取名为“平”,就是“正”的意思,史书上也称他为“屈平”。后来屈原长大后,以“原”作为他的字。

屈原的父亲叫伯庸,是一个落魄贵族,家境不咋的。虽然家里穷,但是老屈家祖上和楚王是亲戚,都姓芈。更厉害的是,当时楚国朝堂由三个大氏族把控,分别是屈、景、昭。屈氏可是楚国政坛三巨头之一,从春秋到战国,老屈家担任正国级领导的人不计其数!

穷不要紧,只要出生高贵,再加上老屈家在楚国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年少时的屈原被保送到贵族学校,接受了国内超一流的教育。

屈原上学时,“诗”可是楚国贵族的必修课。一个不会背诗的楚国贵族,不是好贵族!

楚国人对“诗”的痴迷已经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为什么会这样?

还不是因为自卑呀!

楚人从西周时期就被中原人视为蛮夷,没文化、野蛮、落后成为他们身上撕都撕不掉的标签。

被人黑,如果只是一时,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忍忍就过去了。如果被人黑了几百年,哪怕心如磐石的人,也要被黑出了心理阴影。

楚国人说话有浓重的南方口音,被中原人讥笑为南蛮鴃(jué)舌之音,意思是说话像鸟语。

为了改变自己的口音,为了获得中原人的认同,楚国人也是拼了。当时齐国口音最优美动听,楚国贵族就从齐国请来老师来教孩子,孩子学不好就用棍子打,为的就是练就一口标准流利的“中原音”。

光改变口音不行,还得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家里不差钱的楚人,决定在文化领域奋起直追,拼命加大教育投入。如何让中原人认为自己有文化呢?

那就读诗!

楚国学校的课堂上,老师会对学生说,你们不好好背诗,就会被中原人看不起,说你是南蛮。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不光能陶冶情操,抬高文化修养,遇到良辰美景时,也能吟诗一首,提升自己的格调。不像没文化的人,看到风景美如画,只能发出惊叹的感慨。

于是在《左传》《国语》里出现了有趣的一幕,楚人走到哪,都要大发诗兴,赋诗一首,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文化。据统计,在《左传》里楚人赋诗多达22次。

学“诗”就要有教材,但市面上的教材太杂太乱,良莠不齐,直到孔子整理了一本标准教材——《诗经》。楚人如获至宝,立马把《诗经》引进国内。《诗经》是儒家的教材,屈原学习《诗经》后也被深深地打上了儒家的烙印。

屈原虽然受儒家思想影响,但是他却不循规蹈矩,内心如同一匹桀骜不驯的烈马。屈原,乃至于所有楚人,都是**不羁热爱自由的。玄而又玄的道家思想在楚国异常流行,超然物外、摆脱时空的束缚,是屈原一直所追寻的。

西汉大文人东方朔说:“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平’是屈原的名,屈原生于国都,在原野中成长。)”

我们可以看出,屈原虽然出生在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上完课后,不用上补习班,不用写作业,是野生放养的状态。放养的小孩,养成了天性无拘无束、亲近大自然的美好品德。不像现在有些孩子,读到大学还是五谷不分。

郢都城外是广袤的江汉平原,更有烟波浩渺的云梦泽(云梦泽是周长约900里的巨型湖泊)。摆在屈原小朋友面前的是一个巨型植物园,他可以在里面快乐地郊游。还是儿童的屈原,慢慢地成了一个植物学家,认识了兰花、蕙花、申椒、菌桂、江篱、辟芷、木兰、杜若。这些植物不光长得美好,还可以用来祭祀神明。

有时候在外玩耍的小屈原,还能看见楚王主持的祭祀活动。郢都城外有一座祭祀天帝的东皇太一庙。每逢重要节日时,一群巫师施展巫术,男女齐声高歌迎送各路神仙。你可别以为那是什么封建迷信跳大神,在当时那可是极其庄重的宗教仪式,更是楚人与神灵交流的活动。

忠君的儒家、玄幻的道家、神秘的巫术是构成屈原精神世界的三原色。

年幼的屈原经常写诗,成了文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他只会变成一个普通的诗人,与现在参加写诗比赛的孩子没啥区别。还是懵懂少年的屈原对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他正享受着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时间过得很快,屈原到了加冠成人的年纪。

作为献给自己的成年礼,屈原创作了中国第一首咏物言志诗——《橘颂》。这首诗的格调还是很轻快的,寄托着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的美好畅想。

橘树只能生长在南方,如果生长在北方则成为枳,结的果子不好吃。所以屈原赞美橘树。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天地之间有一棵好树,它叫橘树。)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橘树的天性不外迁,它只生长在南方。)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橘树不光眷恋南国,它的志向,从小就与众不同。)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你性格独立、品德卓绝,怎么不叫人佩服?)

青年的屈原无意间开创了一个伟大文体——楚辞。

楚辞就是楚人的文辞。由于屈原是创始人,他和楚国诗人的作品都可归纳为楚辞。就此先秦诗歌分成南北两大派别!

北派的镇派之宝是《诗经》。

相传《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长达六百多年的诗歌精华,作者不计其数。《诗经》后经儒家开山老祖孔子重新修订后,威力大增,是天下读书人提升文学修养的必备秘籍。其文风多以写实为主,和谐含蓄。

有道是,天下诗歌出中原,中原《诗经》数第一。

南派的镇派之宝便是《楚辞》。

相传南方楚蛮偷习至高文学《诗经》后,武力大增,并出现一位实力超群者——屈原。他不但吸收《诗经》之精华,打通任督二脉后,开创楚辞文体,文风奇崛铺张、绚丽浪漫。他以一人之力对抗《诗经》无数作者,堪称“诗界万人敌”。

如果把《诗经》比作一位端庄贤淑的大家闺秀,那么《楚辞》则像一个热情奔放的浪漫少女。

此时屈原才华横溢,未来可期,他即将凭借自己的才华,映入一位贵人的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