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复恭和朝廷决裂,李克用、朱温等军阀大佬扩充地盘,大唐王朝已经走向了穷途末路。各路豪杰的态度,已经从隔岸观火变成了跃跃欲试,其中最活跃的当属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想当初,唐僖宗李儇从凤翔返回长安,途中被军阀李昌符拦截,正是李茂贞出兵将李昌符击杀,救了李儇一命。随后,李茂贞晋升为凤翔、陇右节度使、陇西郡王。在朝廷的眼里,李茂贞就是个大忠臣。
现实就是,做忠臣是有前提的,比如朝廷有能力教训他们。很显然,李晔没这个能力,所以李茂贞就敢闹事。景福元年(892)正月,李茂贞联合静难节度使王行瑜、镇国节度使韩建、同州节度使王行约、秦州节度使李茂庄一起上书李晔,请求收拾杨守亮,并希望朝廷加封李茂贞为山南西道招讨使。
李茂贞霸占山南西道的想法很美好,可是被李晔看破了。随后,李晔下诏:既然你们愿意为朝廷分忧,那就一起找杨守亮和解吧。
接到诏书之后,五大节度使纷纷闭嘴,毕竟这是个没油水的活。李茂贞没有获得朝廷的许可,不代表他放弃了山南西道。景福元年(892)二月,李茂贞擅自发兵,直接和杨守亮干了起来。同时,李茂贞给朝廷上书,希望李晔将山南西道招讨使的职位给他,还讽刺宰相杜让能、神策中尉西门重遂等人无能。
李晔的自尊心很强,受到挑衅后怒火中烧,他立即在延英殿召开大会,商议处理办法。然而,朝中重臣和李茂贞互相勾结,谁还为李晔考虑?
彼时,给事中牛徽委婉地说道:“李茂贞就是个灾星,军队所到之处,百姓都要遭难。如果不把职位给他,恐怕山南西道的百姓就会被斩尽杀绝了。”
景福元年(892)二月,李晔下诏:加封李茂贞为山南西道招讨使。
说到底,在与地方藩镇的博弈中,李晔还是选择了妥协。
这道诏令对李晔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李茂贞来说,就是无敌的令箭。如果没有得到皇帝的授权,攻打山南西道就是叛逆,可如果得到了皇帝的许可,李茂贞不仅能得到山南西道,还可以成为朝廷功臣。最主要的是,李晔既然答应了第一次的请求,还会拒绝第二次、第三次吗?
景福元年(892)八月三十日,李茂贞攻克兴元府,杨复恭、杨守亮、杨守信、杨守贞、杨守忠等人逃奔阆州(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李茂贞上表朝廷,请求任命他的儿子李继密暂时主持兴元府的事宜。
景福二年(893)正月,李茂贞再次上书,请封自己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武定节度使,同时将果州、阆州划给武定军镇。朝廷的意思是让徐彦若担任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管理山南西道,却遭到了李茂贞的拒绝。
曾经,李晔认为李茂贞是忠心为国的节度使,可李茂贞还给李晔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野心和欲望。据史料记载,李茂贞得势后,开始疯狂地抨击李晔:
“陛下身为大唐皇帝,却不能庇护国舅王瑰的性命。陛下虽受万人敬仰,却不能斩杀杨复恭这个家伙。
“如今,朝廷只看节度使是否强弱,而不在乎是非曲直。
“朝廷碰到势力弱者,便对他们大加约束,面对势力强盛的,则对他们施加恩赏。处事视其轻重而斤斤计较,看人权衡利害而仰人鼻息。
“军中情形千变万化,战争胜负难以控制,臣担心京畿一带的百姓因此遭受祸害,不知道皇帝流离迁徙,今后还能到哪里去。”
客观地说,这不是为臣之道。可回过头看,李茂贞说过的话,李克用曾经也说过,大致的意思就是朝廷处事毫无原则,碰到软柿子就拼命地捏,碰到态度强硬的则一味退缩,毫无公平公正可言。历史过去了千年,我们无从追踪当时的情况,如果只有一个节度使上奏,可能主观判断较强,可几个节度使异口同声,不顾君臣礼仪地指责皇帝,那朝廷一定是出了问题。
李茂贞每隔数日便上一道奏折,把李晔气得很有节奏感,以至于李晔放出豪言:不惜一切代价,出兵灭了李茂贞。令宰相杜让能主持平叛事宜。
话音刚落,杜让能便汗流浃背,跪在地上说道:“陛下刚刚登基,国家前途未卜,而李茂贞离长安又近,如果双方结仇,陛下悔之晚矣。”
李晔说道:“朕不甘心做一个软弱可欺的君主,你只管调动军队粮食,朕亲自委派宗室王爷统领军队,不论成功与失败,都不会追究你的责任。”
身为国君,已经沦落到给大臣说好话,堪称千古奇事。
谁料想,杜让能不想领情,他回答道:“陛下如果要兴兵讨伐李茂贞,朝中大臣都应该为皇帝分忧,陛下不应该只委托臣一个人啊。”
李晔:“你身为宰辅,应该为朕分忧,不该遇事就躲避啊。”
杜让能已经被逼到了死角,他涕泪交加地哽咽道:“臣怎敢遇事躲避呢。陛下要做的事情,是当年宪宗皇帝的志愿。只不过如今天时地利人和,朝廷一样也不占。恐怕将来有一天,臣会像汉景帝时的晁错一样白白遭受杀身大祸,却又不能平息吴楚等七国叛乱的战祸。臣怎敢不奉行诏令,以死相报。”
就这样,杜让能接了个自己毫无信心的活儿。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茂贞的耳朵。随后,长安舆论四起,基本都是朝廷不应该讨伐李茂贞的基调。不仅如此,李茂贞还派人在宰相崔昭纬、郑延昌,以及神策军府的门口静坐,以示抗议。一时间,朝廷的颜面丢失殆尽。
不过,李茂贞的反击更加坚定了李晔讨伐他的决心。
景福二年(893)八月,李晔下诏:封覃王李嗣周为京西招讨使,神策大将军李秽为副使,率领三万禁军护送宰相徐彦若就任凤翔节度使,同时讨伐李茂贞。
李晔虽然调派了三万军队,可都是刚刚招募的新军,他们没有拿过兵器,没有见过杀戮。而李茂贞手下的六万精兵经历过上百次的战役,活下来的都是精兵强将,两军对阵,根本就不是一个战斗级别。
景福二年(893)九月十七日,双方还没交战,官军便四散逃溃。消息传到长安,朝廷震惊,李晔惶恐。有些长安百姓预感大事不妙,于是提前收拾行李逃到深山之中,还有一些百姓则跪在宫门前,请求李晔诛杀倡议发兵的大臣。
问题是,李晔才是想杀李茂贞的人,他能诛杀自己吗?当时,宰相崔昭纬给李茂贞送了一封信,将责任推到了宰相杜让能的头上。
景福二年(893)九月十九日,李茂贞陈兵在长安城西的临皋驿,历数杜让能的罪行,请求李晔将他诛杀。彼时,杜让能痛哭流涕地说道:“昔日臣有言在先,征伐一事断不可行。如今,陛下就拿臣开刀,平息李茂贞的怒气吧。”
杜让能没有生在好的时代,却服侍了一个心有理想、为人正直的皇帝。李晔没有效仿汉景帝诛杀晁错的先例,而是将他贬为梧州刺史,并下诏承认自己没能听取大臣的深谋远虑,以至于引发战争的错误。
景福二年(893)九月二十日,李晔处死了西门重遂、李周潼、段诩三个宦官,将杜让能贬为雷州司户。同时声称,蛊惑他出兵的正是宦官集团,与杜让能没有关系。
很遗憾,李晔的退让没有换来李茂贞的退兵。接下来的几个月,李茂贞一直在长安附近耀武扬威,宰相崔昭纬也在给李晔施加压力。景福二年(893)十月,李晔下诏:勒令杜让能和他的弟弟户部侍郎杜弘徽自杀。
在朝臣的性命和自己的性命中,李晔只能无奈地选择后者。
此事过后,李茂贞成为凤翔节度使、山南西道节度使、武定节度使,兼任中书令,控制着凤翔、兴元、洋州、陇秦等十五个州的地盘,成为关中地区最有权势的藩镇节度使。乾宁元年(894)七月,在李茂贞的威逼之下,杨复恭、杨守亮、杨守信等人放弃抵抗,逃往河东,在路上被华州刺史韩建擒获,随后被李晔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