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李晔能够登上皇位,杨复恭出了大力。不过,李晔不是一个甘愿受人摆布的人。对杨复恭,他的态度就是敬而远之。说白了,就是把杨复恭高高地捧起,让他坐享荣华富贵,但是和他保持距离,再找机会铲除他。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皇帝的冷处理,杨复恭是什么态度?
有一次,李晔和杨复恭闲谈。
李晔:“朕没有什么大德,能够做皇帝,都是你的功劳。朕听说,昔日的帝王每天都要换一套新衣服,太常寺还得在旁边奏乐,以后都取消吧。”
杨复恭连忙跪在地上,称赞李晔的贤明。
李晔:“朕听说,前朝皇帝每次出游,花费都很多,是否属实?”
杨复恭:“懿宗皇帝以来,每次外出必定会带金帛五车,十部乐工五百,护卫将士三千。曲江、温汤的行猎叫大行从,宫中、苑中的行猎叫小行从。每次算下来,朝廷的花费多达十万贯钱。”
李晔:“以后这些都禁止吧!”
别有居心的宦官,一般都鼓励皇帝搞娱乐,自己把持操朝政大权,可杨复恭却恰恰相反。这也说明,杨复恭不是弄权之辈。杨复恭虽然没有歪心思,可谁要是敢挑衅他的权威,那绝对是要付出代价的。
有一次,国舅王瑰想求一个节度使的官职,李晔便问杨复恭的态度。
杨复恭回答道:“陛下,汉朝的吕后任用吕产、吕禄兄弟,武则天任用外戚武三思,以至于国家几乎倾覆,由此可见,外戚不能随便封拜。如果陛下真想用他,可以拿其他的职位封赏,以免日后难以控制。”
李晔:“你说得很对,此事另外再议吧。”
谁料想,王瑰的心理不平衡了,他气冲冲地跑进宫,当着杨复恭的面就是一顿臭骂,并威胁杨复恭,以后肯定要让他难堪。没过几天,杨复恭主动提出让王瑰担任黔南节度使,随后让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在路上淹死了王瑰。
事实证明,面对皇权,杨复恭只想安分守己,可谁要是欺负到他的头上,杨复恭就会狠狠地报复。毕竟,宦官首领的威严不是每个人都能挑衅的。由于这件事性质恶劣,引起了李晔的强烈反感。再加上宰相韦昭度、张浚、杜让能等人经常和李晔说宦官集团作威作福的往事,李晔铲除杨复恭的心思越发强烈。
为了对付杨复恭,李晔给他找了个竞争对手:杨守立。
杨守立,杨复恭的养子,官居天威军节度使,勇武过人,颇有豪气,在杨复恭的干儿子中,杨守立算是成就较大的一位。有一天,李晔问道:“朕记得你有个养子叫杨守立,朕想重用他,你将他调回长安吧。”
杨复恭根本没想到,李晔会用自己的养子来对付自己,他立即命杨守立回长安面圣,李晔随后将他赐名为李顺节,让他统领禁军。
据史料记载,杨复恭有上百个养子,其中不少人都是藩镇节度使,比如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龙剑节度使杨守贞、武定节度使杨守忠。遗憾的是,大家都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很难说有多少感情基础。言外之意,只要利益足够大,养子也是能背叛老子的。就拿李顺节来说,突然被皇帝重用,还收获了国姓,感觉人生进入新的阶段,因此开始对李晔感激涕零,掏心掏肺。
为了报答李晔的恩德,李顺节经常向李晔打小报告,说杨复恭的坏话。李晔听了之后龙颜大悦,鼓励他有朝一日肯定能超越义父。有了皇帝的期许,李顺节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杨复恭自然成了他的绊脚石。
有一天,李晔和宰相在大明宫延英殿商议政事,杨复恭有事求见,因此和往常一样坐着轿子直接来到大殿门口。宰相孔纬突然咆哮道:“陛下,您身边就有反叛的人,何必舍近求远,去镇压地方上的节度使呢?”
李晔听闻此话,配合地问道:“不知爱卿说的是谁?”
孔纬:“就是杨复恭。”
杨复恭大惊失色,跪在地上辩解道:“臣岂是叛臣?望陛下明察。”
孔纬:“陛下,杨复恭不过是皇家的一个奴才,竟然敢直接坐轿子上殿。而且他还广收义子,让他们执掌兵权,这不是要造反吗?”
杨复恭:“陛下,臣收养义子,是为了辅助陛下您啊。”
李晔:“既然你是替国家着想,那为何这些人姓杨而不姓李呢?”
此言一出,杨复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说白了,这是打压杨复恭权威,测试他反抗态度的试验。不管是李晔,还是朝臣,都不会因为义子姓氏的问题处罚杨复恭。此事过后不久,宰相孔纬因为朝廷对李克用战争的失利被贬,在前往任所的路上,遭遇了一伙歹徒。背后的主使,正是杨复恭。
对杨复恭来说,他需要刷点存在感,让李晔认识到他的能量。接下来,杨复恭开始安排龙剑节度使杨守贞、洋州节度使杨守忠暂停对朝廷的进贡,并且上书朝廷,为杨复恭被欺辱一事鸣不平。悲剧的是,只有少数几个义子愿意出头,折腾了一段时间后,杨复恭的势力开始偃旗息鼓。
这样的局面,竟然出乎了李晔的预料。
大顺二年(891)八月,李晔当机立断,以杨复恭挑拨藩镇节度使诋毁朝廷为由,将他贬为凤翔监军,命他即日赴任。
杨复恭表示,自己为朝廷打工一辈子,到头来一无所有,凭什么?更何况,李晔对他怀恨在心,如果贸然离开长安,很可能被暗中杀害。面对皇帝的圣旨,杨复恭死活不肯离去。后来,杨复恭干脆称病,向李晔告老还乡。杨复恭觉得,李晔肯定会碍于舆论影响,拒绝他的请求。悲剧的是,李晔立马批准了辞呈,随后给他封了个上将军的虚衔,算是对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交代。
任何人遭到不公平的待遇,都会愤愤不平,更何况权倾一时的杨复恭。据史料记载,传旨宦官离开后,杨复恭顿觉天塌地陷。没有了权力,杨复恭就是一个废物,巨大的失落感充斥着他的心头,他随后派遣亲信张绾将传旨官宦诛杀。
退休之后,杨复恭回到了自己的府邸,此处靠近玉山营,而玉山营军使正是他的养子杨守信。当时,杨守信日夜探望,父子说了什么话,我们无从知晓。除此之外,杨复恭还给侄子兴元节度使杨守亮写信,声称李晔不懂知恩图报,反而以怨报德,暗示他在兴元府厉兵秣马,拒绝向朝廷进贡。
很快,杨复恭父子就被举报了,罪名是阴谋叛乱。
大顺二年(891)十月初八,李晔命天威都将李顺节、神策军使李守节攻打杨复恭的府邸,遭到了杨府卫士和玉山营将士的顽强抵抗。第二天,大批禁卫军赶来支援,杨复恭带着亲信家眷逃往兴元府。在这里,杨复恭召集养子杨守亮、杨守忠、杨守贞,以及绵州刺史杨守厚等人,以讨伐李顺节为名,宣布和朝廷决裂。
彼时,李顺节已经晋升为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觉得自己驱逐了杨复恭,立下不世的功劳,因此行事越来越跋扈,出行甚至带着数百名铁甲卫士。李晔最不能容忍权宦,杨复恭完蛋了,李顺节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大顺二年(891)十二月十二日,李晔请李顺节入宫议事,和往常一样,李顺节带着三百名精兵一直到银台门。然而,等待他的只有明晃晃的钢刀。
那么问题来了,李晔胜利了吗,他得到了什么呢?在宦官和藩镇之间,谁给皇权的伤害最大,谁的隐患最多?答案很简单,是藩镇。
毕竟,晚唐的权宦有很多,可大家都不敢主动挑衅皇帝的权威,更没有谁去主动欺凌皇帝。宦官这样的群体,必须依靠皇帝而存在,没有了帝王,他们专权乱政便会被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相反,像朱温这类手握军权,可以创立新王朝的藩镇节度使,明面上忠于朝廷,实则包藏祸心,危害无法估量。
纵观历史,被史书贬为十恶不赦的宦官,最后的结局都是被皇帝轻轻松松地收拾,而那些所谓的忠臣却得到了天下。说到底,历代史家只能通过贬低宦官,来为皇帝内心的懦弱和无能遮掩,实在是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