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英名半生,躲不过“长生不老”劫(1 / 1)

永贞元年(805)八月,李纯登基称帝。元和十五年(820)正月,李纯驾崩,在位十五年。在此期间,李纯坚持执行武力削藩的国策,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重振天子权威。

平定西川节度使刘辟,以削藩第一战确立江湖地位。

平定镇海节度使李锜,将淮南富庶之地收入囊中。

平定魏博内乱,收编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让他成为朝廷埋伏在河北、河南等地的一颗重磅炸弹。

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重新收回脱离朝廷统治数十年的淮西。

平定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将山东十二州重新划入朝廷统治范围。

平定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将他收拾得心服口服。

招降幽州节度使刘总,不费吹灰之力。

十五年时间,唐宪宗李纯处理了七个桀骜不驯的藩镇节度使,收回了数十个州,数百个县,将支离破碎、满目疮痍的大唐帝国重新带回到正轨。

在唐朝,李世民是将大唐政治、军事影响力带入蛮荒之地的千古一帝,李隆基是将大唐基业带入历史巅峰的盛世名君。然而,在恶劣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唐宪宗李纯能够收拾这么多的藩镇节度使,足以在李唐皇室占据一席之地。

遗憾的是,李纯却走上了一条自取灭亡之路:信奉长生不老。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宗正卿李道古犯了事情,担心李纯会处罚他,于是找到皇甫镈,扬言他认识一个能制长生不老药物的术士,可以推荐给李纯。二人都是善于溜须拍马、逢迎圣意的高人,在皇甫镈的运作下,这个被称为神仙的“柳泌”入宫,专门在兴唐观为李纯炼制药物。

事实证明,柳泌就是个江湖骗子,他会炼制丹药,可丹药不是长生不老的药物,而是要人命的慢性重金属毒药。他在兴唐观混了一段时间,担心再混下去会露出马脚,于是对李纯说道:“天台山(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境内)是神仙聚集的地方,有许多灵草,虽然臣能够识别,但是没有办法将它们弄到手。如果臣能做那里的长官,可能会找到它们。”

李纯大手一挥:任命柳泌为台州刺史。就这样,一个江湖骗子一跃成为朝廷的四品大员。在台州任上,柳泌一边炼制丹药,一边诱骗台州官员和百姓到天台山采摘草药,混得不亦乐乎。可一年时间过去了,柳泌依旧一事无成,他害怕承担欺君罪名,于是携带全家老小逃到了山里。

浙江东道观察使听闻之后,派人进山搜捕,最终将柳泌送到长安。所有人都觉得,江湖骗子的死期就要到了,可皇甫镈、李道古使出浑身解数,为柳泌开脱罪名,李纯最后竟然赦免其罪,命他仍旧待诏翰林院,继续服用柳泌的丹药。

中国古代的炼丹分为内丹术和外丹术,炼丹文化博大精深。

内丹术是道家、道教人士对气功的说法,内丹术通过阴阳之变、五行生克、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等道门理论,以及丹士掌握的医学知识,以修炼成仙、长生不老为最终目的。唐朝各地的术士不计其数,内丹术可谓登峰造极,到后来又和内家武学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了道教的太极功等博大精深的文化。

内丹术确实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却不能让人长生不老。更何况,皇帝们日理万机,根本没时间去钻研这种复杂的学问。因此,最受皇帝欢迎的便是外丹术:一颗丹药,外加一口井水。

所谓的丹药,指的是硫化汞,硫与汞(水银)的无机化合物,因呈红色,所以被称为朱砂。硫化汞在高温之下,其中的水银会挥发出来,因此经常焕发出神奇的视觉效果。炼丹术士通常将硫化汞作为主要原材料,再加上一些中草药,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烧制。中草药属于有机物,和硫化汞很难产生实际的反应,但是放在一起的时候,硫化汞不断地被加热分解,然后冷却还原,因此炼丹炉中的药物在硫化汞的作用下会不断地变换颜色。经过反复的炼制之后,中草药便全部融合到了丹药之中,于是便成了可以令人“长生不老”的仙丹。

可以说,丹药就是在神奇的视觉效果下,让人产生了信任。至于丹药中的水银,大家都知道有毒,可在长生不老的**下,谁又会在乎呢?据史料记载,李纯服用丹药后,经常觉得口渴,这在朝臣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起居舍人裴潾曾经给李纯上过一道非常有力的奏折:“陛下,近年来到朝中任职的术士越来越多,如果天下真有神仙,他们一定会躲在深山老林不想出来,偷吃丹药以求长生不老,怎么会跑到长安城来!他们的目的便是利用人们的心理来谋求权势和富贵。再者说,药材是用来治病的,不能和粮食一样早晚服用,况且金石浓烈而有毒性,又加上火炼,恐怕不是人的五脏所能承受的。古时,凡是君主要饮用的药物,都由臣下先尝,确信没有问题,然后才吃。因此,请陛下下令,让献药的方士自己先吃一年,自然就可以辨别他们药物的真假了。”

裴潾的话已经说得够直白了,然而李纯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反而认为他鄙视自己服用丹药,一怒之下将裴潾贬为江陵令。

纵然是口渴难耐,李纯也是在所不惜。

纵然是身体燥热,李纯也是奋不顾身。

元和十五年(820)正月二十七日,年仅42岁的唐宪宗李纯在大明宫中和殿暴毙。

唐朝二十一位皇帝,至少有五位皇帝的死和丹药有关:唐太宗李世民、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武宗李炎和唐宣宗李忱。李世民、李纯都是有作为的君主,唐宣宗李忱更是被人称为“小太宗”。也就是说,有唐一朝,迷恋丹药的恰恰是那些颇有作为的皇帝。

关于唐宪宗的暴毙,历史上的说法历来就分为两种:一种说他服用丹药,导致身体机能严重下降,因此才会暴毙。但是据史料记载,唐宪宗李纯服用丹药的时间比较短,丹药致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种说法便是政治斗争的原因,被太监陈弘志谋杀身亡。

《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是夕,上崩于大明宫之中和殿。时以暴崩,皆言内官陈弘志弑逆,史氏讳而不书。”

陈弘志只不过是小小太监,他杀了李纯,史官怎么会因为他讳而不书?如此记载,明显透露着一个信息:动手的人是陈弘志,而背后主使肯定另有其人!这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涉及皇权斗争的阴谋。

唐宪宗一生有二十个儿子:其中长子李宁(793—810),母亲是宫人纪氏;次子李恽,母亲地位低下,史书上没有记载;三子李恒(795—824),母亲是郭子仪的孙女郭氏;十三子李忱(810—859),也就是后来的唐宣宗。

永贞元年(805),唐宪宗李纯继位,因为几个儿子都没有成年,因此没有着急定下皇太子。后来,长子李宁逐渐长大,行为举止颇合礼法,再加上宰相李绛天天催促他定下国本,于是在元和四年(809),李纯下诏,立长子李宁为皇太子。

不过,李纯的决定让郭子仪的孙女郭氏非常不满。

郭氏觉得爷爷郭子仪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李纯应该对她礼敬有加。可是李纯偏偏对她视若无睹,既不封她做皇后,也不立她的儿子李恒为皇太子,因此她心中对皇太子李宁非常不满。不过,有老爹李纯的支持,李宁也能够平安无事。

元和六年(811)十二月,年仅19岁的李宁因病去世,唐宪宗李纯悲痛欲绝,下旨为他废朝十三日,并特别制订了一套丧礼,加谥为“惠昭”。李宁的去世,为皇太子之争再添变数。宦官吐突承璀明白李纯的心思,于是主张按照次序,立次子李恽。

不过,文武大臣都认为,李恒才是皇太子的最佳人选。

一边是宦官集团,一边是文官集团,李纯进退两难。

说白了,朝廷的朋党是李纯深恶痛绝的存在,如今他们就像约定好的,非要逼迫他立李恒,这让他非常烦闷。李纯打心眼里厌恶郭氏,死活不愿意松口,因此君臣之间的拉锯战一直持续了七个月之久。到了最后,李纯觉得次子李恽得不到前朝、后宫的支持,如果强行立他为太子,恐怕会引起宫廷喋血,于是便请翰林学士崔群代李恽起草了表示谦让的奏表。

元和七年(812)七月,郭氏的儿子李恒被立为大唐的皇太子。

李纯的本意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在郭氏的眼里,他的退让就是软弱。元和八年(813)十月,大臣突然上奏,希望李纯封贵妃郭氏为皇后。

唐玄宗李隆基以来,后宫嫔妃能在活着的时候被立为皇后的,只有唐肃宗李亨的张皇后,而且还是因为她在皇帝落难之时不离不弃。唐代宗李豫、唐顺宗李诵终其一生也没有将皇后的殊荣封给后宫嫔妃。

唐宪宗李纯很厚道,已经将贵妃尊号加给了郭氏。因此,面对群臣的咄咄相逼,李纯开始以各种理由来搪塞,始终不愿意让郭氏如愿以偿。郭氏有做皇后的美梦,可丈夫帮她实现不了,于是她开始在朝中网罗党羽,还和神策军中尉梁守谦、王守澄等人暗中勾结,培植皇太子一党的势力。

元和十四年(819),李纯因为服用丹药,身体情况逐渐糟糕,吐突承璀打算密谋拥立李恽为皇太子。李恒心中万分着急,于是找他的舅舅郭钊拿主意。

郭钊说道:“殿下但尽孝谨以俟之,勿恤其他。”

言外之意,皇太子李恒只需要做戏,其他的就不用管了。郭钊在这种时候表现出的冷静,很有可能是以郭氏为首的太子一党已经有了周密的安排。

元和十五年(820)正月二十七日,唐宪宗暴死当晚,宦官梁守谦、马进潭、刘承偕、韦元素、王守澄等人派禁卫军诛杀了澧王李恽,以及拥立他的宦官吐突承璀。与此同时,太子党赏赐左、右神策军士每人钱五十缗,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六军、威远营军士每人钱三十缗,左右金吾军士每人钱十五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