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护府虽然是个好东西,却有几个不可避免的缺点。

比如,管理者的权力太大,统治者既要依靠他,也要防备他。比如,总部离长安太远,军备物资和粮食的运送都很困难。这样一来,朝廷在设置都护府编制的时候就规定好了,一个都护府只有几万人,多一个朝廷都不答应。

少数民族入侵的时候,都护府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找朝廷请求支援。正因为如此,每逢吐蕃入侵的时候,安西都护府几乎形同虚设,反倒是中央朝廷忙得热火朝天,屡次调兵前往河西道、陇右道,组织进攻或者防御。

庆幸的是,安史之乱发生以前,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比较宽和,虽然有战事发生,却没有爆发边境的全面战争,一切都在中央朝廷的掌控之中。

那么节度使又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府兵制度的崩溃,二是唐朝的对外军事战略,从主动进攻变成了被动防御。

前面说过,府兵制盛行的时候,由南衙十六卫统帅全国的府兵,然后由中央朝廷将他们发配到各地镇守,或者参与战争。后来,府兵制度崩溃,中央政府开始实行募兵制度,由朝廷给军人发固定工资,因此诞生了职业军人。

开元年间,唐朝的版图已经无可扩张,整个帝国的战略从军事进攻变成了军事防御,这就需要一批常驻在边境的军队。这支军队的最大特点就是,防御面积很大,战区长达千里,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防御军区,集团军的概念。

职业军人和常驻军队的结合,为地方军镇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每逢打仗的时候,朝廷都会任命行军大总管或者行军元帅,他们对各大战区的管理,通常被称作节度某某区域,后来说顺嘴了,就有了节度大使或者节度使的叫法。不过,此时的节度使还不是常设的官职,而是持有皇帝使节的将军。

景云二年(711)四月,唐睿宗李旦任命凉州都督贺拔延嗣为河西节度使,节度使一职正式纳入唐朝的官职体系。刚开始的时候,节度使的定位就是军事统帅,防御外敌,并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权力。到了后来,地方节度使逐渐总揽军、民、财、政大权,以至于辖区内的各州刺史均受节度使的节制。

开元年间,一共形成了碛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等八个固定的节度军镇。天宝元年(742)正月,李隆基根据防御区域的不同,将全国各地的军府、捉守等基本军事单元划归到十个节度军镇下面管辖:

范阳节度使

军队编制:九万一千四百人。

统领军队:经略、威武、清夷、静塞、恒阳、北平、高阳、唐兴、横海九大军队,驻屯在幽、蓟、妫、檀、易、恒、定、漠、沧九州。

防御对象:奚、契丹。

治所:幽州。

陇右节度使

军队编制:七万五千人。

统领军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漠门、宁塞、积石、镇西十大军队,绥和、合川、平夷三大守捉,驻屯在鄯、廓、洮、河之境。

防御对象:吐蕃。

治所:鄯州。

河西节度使

军队编制:七万三千人。

统帅军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墨离、豆卢、新泉八大军队,张掖、交城、白亭三大守捉,驻屯在凉、肃、瓜、沙、会州。

防御对象:吐蕃、突厥。

治所:凉州。

朔方节度使

军队编制:六万四千七百人。

统帅军队:经略、丰安、定远三大军队,安北、单于二都护府,驻屯在灵、夏、丰三州。

防御对象:突厥。

治所:灵州。

河东节度使

军队编制:五万五千人。

统帅军队:天兵、大同、横野、岢岚四大军队,云中守捉,驻屯在太原府的忻州、代州(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岚州。

防御对象:与朔方形成掎角之势,防御突厥。

治所:太原。

平卢节度使

军队编制:三万七千五百人。

统帅军队:平卢、卢龙二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

防御对象:室韦、契丹等族。

治所:营州。

剑南节度西使

军队编制:三万九百人。统帅军队:天宝、平戎、昆明、宁远、澄川、南江六大军队,驻屯在益、翼、茂、当、柘、松、维、恭、雅、黎、姚、悉十三州。

防御对象:吐蕃、蛮獠。

治所:益州。

安西节度使

军队编制:二万四千人。

统帅军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

防御对象:吐蕃、党项等。

治所:龟兹城。

北庭节度使

军队编制:两万人。

统帅军队:瀚海、天山、伊吾三军,驻屯在伊州和西州。

防御对象:突骑施、坚昆等部。

治所:北庭都护府。

十大军镇的节度使权势熏天,尤其是范阳节度使,手握九万雄兵,更兼远离中原,可以左右边境的局势。如果朝廷用对了人,边境就是铜墙铁壁;如果所托非人,后果不堪设想。

开元朝以前,朝廷实行府兵制度,卫府大将军都是朝廷临时指派的,任务完成后就上交兵权,不存在军权旁落的可能。而且,文臣和武将的边界很清楚,兵部侍郎、中书令等人,绝不可能担任卫府大将军。

李隆基做皇帝后,规矩就变了。为了培养领军作战的帅才,李隆基可以十余年不换军队统帅,庆王李琮、忠王李亨等人长期担任将领,萧嵩、牛仙客等朝中重臣也领着边镇节度使之职,李隆基的亲信王忠嗣更是节制数道兵力。

这样的安排,确实可以让将领熟悉边境战事,熟悉自己的军队,有效地提高军队作战能力,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将领长期掌握军政大权,很容易培养嫡系部队,甚至和中央政府对峙,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更何况,朝中的高级官员遥领地方军政,势力岂不是越来越大?

李隆基表示,他有绝对的权威,不担心将领闹事。然而,历史的走向不会因为他的意志而转移,真正引领历史走向的,恰恰是复杂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