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做太子之后,武则天接连给朝臣送了几份惊喜。

第一份:搞了个丹书铁券,坐实了李显的太子地位。

第二份:罢免武三思,任命亲唐派的狄仁杰为宰相。

武周久视元年(700)十月,武则天送上了第三份惊喜:废除周历,重新实行唐历。周历和明堂、天堂工程一样,是武周王朝的象征。武则天摆明了态度,她虽然做了皇帝,可并没有篡权夺位的想法,希望朝臣们可以谅解。

这份诏书,让朝臣们如沐春风,更对武则天有了新的认识。曾经霸道无比的帝王,终归还是回到了正轨,谏言事业什么的,终于可以重新操持起来了!

大足元年(701)三月,洛阳城突然降下了大雪,武则天的宠臣苏味道认为,这是老天爷降下的吉兆,于是想拉着同事们一起入宫给皇帝道贺。

苏味道就是想拍马屁,可他的行为让某些朝臣很反感,尤其是殿中侍御史王求礼,几乎是带着讽刺的意思在劝说:“如果阳春三月下的雪是瑞雪,那么寒冬腊月打的雷就应该是瑞雷啦,不要因为取悦圣上就随意阿谀奉承啊!”

入朝之后,朝臣们纷纷上奏恭维武则天,王求礼气愤不过,于是对武则天说道:“陛下啊,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天降大雪明明就是一场灾害,怎么能说成是吉兆呢?称贺的人都是阿谀奉承之辈。”

说起文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知书达理,很讲道理。很遗憾,有些人确实读过书,可他们的知识不是拿来造福百姓的,而是给老板和同事添堵,甚至会坏了大事。就拿王求礼来说,武则天都已经让步到这种程度了,朝臣为何就不能说点恭维的好话,让皇帝高兴一下?非得把武则天惹毛,然后逼她重新操刀杀人?

王求礼很幸运,因为武则天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武则天。

当然,蹬鼻子上脸的行为不受处罚,肯定会有很多人跟风相随。

大足元年(701)八月,一个名叫苏安恒的冀州人在铜匦(guǐ)中投了一封书信,书信中的内容简直是亮瞎了别人的双眼。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

第一,陛下受高宗皇帝的重托,执掌多年朝政,又接受太子辞让登基称帝,掰指数来,貌似已经有了二十年的时间,也够久了,差不多该退下了吧。

第二,太子年富力强,完全有能力执掌朝政,而且他也做过皇帝,和您没什么区别。陛下的年纪和威望已经够高了,可精力却不如从前,还是颐养天年吧。

第三,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暨、河内王武懿宗、建昌王武攸宁承蒙陛下的恩典,都被封为王爵,然而陛下百年之后,这只会给他们带来灾难,请陛下将他们降为公爵,让他们担任朝廷的清闲之职吧。

第四,陛下还有二十多个皇孙没有得到封号,这不是长久之计,应该立即给他们封王,并选择优秀的老师教导他们,以后让他们辅佐朝廷,成为国家栋梁。

一个小老百姓,居然敢指责千古一帝,还劝她早点退休养老,这完全是找死的行为。如果放在几年之前,苏安恒一定会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然而,武则天看到他的奏疏之后并未动怒,还把他叫到宫中好言安慰,给了不少赏赐。

武则天的宽容让朝臣们喜出望外,如果那个时候有倒计时的概念,相信不少朝臣都会在家里挂上一本日历,掰着指头数着武周王朝的末日。

曾几何时,武氏家族多么的显赫,武承嗣联合来俊臣、周兴等人,坑害了多少朝臣,多少李姓宗室死于他们之手?古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武则天既然把权力交给李家的人,那就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节奏!

朝臣们开始扬眉吐气了,尤其是狄仁杰去世之后,他们就变成了没人管束的野孩子,武三思不能动,拿张氏兄弟开刀总可以吧?按理说,张氏兄弟是李唐的拥护者,应该被朝臣尊重的,可他们做的事儿,确实有点恶心人。

据史料记载,李显上位之后,武则天开始逐步放权,大有退居幕后的意思,在皇权交接之前,张氏兄弟便成了武则天的首席信息官。对张氏兄弟来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似乎也是他们的座右铭。

张易之有个弟弟叫张昌仪,官居洛阳令,官职虽然不高,却打着哥哥的旗号在洛阳城买官卖官。有一天,张昌仪骑着马去办事,正得意扬扬地走着,旁边突然冲出一个人,将他的马缰紧紧拉住。张昌仪大为光火,正准备发怒的时候,此人递上来一个沉甸甸的包裹,打开一看,居然是一锭五十两的黄金。张昌仪顿时就笑开了花,老套路嘛,你懂我懂,大家都懂。

接过包袱之后,张昌仪问了求官人的姓名,随后扬长而去。

上班之后,张昌仪将此事告知给吏部侍郎张锡,让他给随便安排个官职,过了几天,张锡却把求官的文状给弄丢了。无奈之下,张锡找到了张昌仪,想要确认求官的人究竟叫什么名字。

张昌仪:“混账,本官日理万机,哪还记得那人叫什么名字?”

张锡:“张大人,好歹给点儿提示啊?”

张昌仪苦思冥想,最后说道:“额,实在想不起来了,好像是薛姓之人!”

张锡回去之后,找出了当年吏部铨选的官员,一查之下竟然发现有六十多人都姓薛,张锡搞不清谁才是张昌仪要提拔的人,又害怕办不成事会惹下大麻烦,因此给他们都升了官。奇谈趣闻年年有,武周王朝特别多。就拿张锡来说,干的事儿虽然很荒唐,办事的态度却很让张氏兄弟受用,一个月之后,张锡便被提拔为凤阁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成为了张氏兄弟的亲信。

张氏兄弟的狂妄是有底气的,武则天交出了大权,自然得在小白脸身上找找人生乐趣,对他们宠爱过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太子李显就看出了其中的苗头。

长安二年(702)八月二十三日,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三人联名上奏,请封张昌宗兄弟为异姓王。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向老妈示好,以表忠心。武则天有点哭笑不得,当场表示了拒绝,四天之后,几个熊孩子再次联名上奏,无奈之下,武则天只好册封张昌宗为邺国公,张易之为恒国公。

说到底,张氏兄弟只不过是没有政治智慧的小白脸,就算做到国公爷,也不会对李唐形成威胁。一个国公爷的称谓,就当是打赏了。

长安二年(702)九月,武则天将岐州刺史张昌期征召入朝,准备授予雍州长史之职,为了显示自己的公平,武则天准备走一次公开选拔的流程。

武则天对宰相们说道:“各位爱卿,你们看有谁可以胜任雍州长史之职?”

大臣们面面相觑。好家伙,张昌期已经被你调回洛阳,准备担任雍州长史,你这不是玩我们嘛?朝臣们还没来得及表态,宰相魏元忠便声如洪钟地回答道:“陛下,臣以为,朝臣之中,唯独薛季昶最适合这个职位!”

群臣倒吸一口冷气,这小子也太没眼力见儿了吧。御座之上,武则天已经有些不悦了,可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薛季昶一直在京府任职,朕打算另外给他安排一个职位!关于雍州长史一职,你们觉得张昌期怎么样?

宰相们:“陛下知人善任,实在是可喜可贺啊!”

武则天刚要宣布最后的结果,魏元忠再次表示了反对:“陛下,此人能力平平,不能胜任此职,还望三思啊!”

武则天面如寒铁:“为何?”

魏元忠:“张昌期资历尚浅,不懂治国之道,先前在岐州为官的时候,户口逃亡现象就非常严重。臣以为,雍州地处京城,事务繁多,干系重大,张昌期自然不如薛季昶合适!”

武则天听完后沉默了。

魏元忠继续补刀:“陛下,臣深受先帝的恩典,如今官居宰相,如果不能为国家竭忠效死,致使小人在陛下的跟前掌权,这是臣的罪过呀!”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魏元忠想要压制张氏兄弟,不过他最后一段慷慨陈词,却给武则天安上了一个任用奸佞,误国误民的罪名,这就有点打皇帝脸了。

武则天想要营造一种君臣和谐的气氛,对魏元忠自然不会痛下杀手。然而,张氏兄弟却寝食难安,在他们看来,皇帝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按照眼下朝臣对他们的敌对情绪,一旦武则天驾崩,势必会拿他们兄弟开刀。

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张氏兄弟决定组织一波反攻,要想打倒魏元忠,必须要借助武则天,而武则天最忌惮的就是朝臣意图谋反。

有一天,张氏兄弟跑到武则天的面前告状:“陛下,据臣了解,魏元忠和司礼丞高戬私下商议,说陛下年事已高,投靠当今天子才是长久之计!”

被人背叛的滋味很不好受,武则天很想操刀杀人,而且是剁成肉酱的那种。然而理智告诉她,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司礼丞高戬啥也不算,而且是太平公主的情人,魏元忠怎么会找他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

武则天:“请太子李显、相王李旦、魏元忠等人前来议事!”

很快,朝中最有权势的几个人都来到了洛阳宫,武则天让他们当面对质。问题是,这本就是无中生有的事儿,大家唾沫星子喷了一地,可还是没有结论。

张昌宗气喘吁吁地说道:“陛下,张说可以为我做证!”

据史料记载,张说很有才华,曾经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控鹤府成立后,张说被张氏兄弟征召,与四十多位青年才俊共同编修了《三教珠英》,算得上是张氏兄弟的亲信,张昌宗事前已经暗中收买了张说,让他做伪证。

武则天:“传张说前来问话!”

当时,凤阁舍人宋璟、殿中侍御史张廷、左史刘知几等人正在殿外候着,看到张说着急赶来,纷纷劝阻他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陷害朝廷忠良,否则会遗祸子孙,遗臭万年。然而,张说并没有表态。

武则天:“张说,朕问你,魏元忠有没有说过背叛朕的话,还说想要投靠太子,以此获得长久的富贵?”

各位大臣将目光转向了张说,这位老兄很享受众人瞩目的感觉,以至于沉醉在其中不可自拔。反倒是魏元忠开始着急了:“张说,你难道要和张昌宗一起诬陷我谋反吗?”

张说这才反应过来,怒斥道:“魏元忠,你身为宰相,竟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是大街上的泼皮无赖吗?”

张昌宗觉得有点不对劲,催促道:“张说,你赶紧说啊,魏元忠有没有说过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张说:“陛下,您也看到了,张昌宗当着您的面都敢威逼小臣,更何况是在朝外!当着诸位重臣的面,臣不敢不说实话,臣确实没有听魏元忠说这样的话,只是张昌宗威逼利诱,想让臣帮他做伪证罢了!”

剧情走到这里,张氏兄弟也慌张了,他们不约而同地咆哮道:“陛下,魏元忠和张说二人共同谋反,请陛下明察!”

武则天:“哦?张说怎么谋反了?”

张昌宗:“张说曾经说过,魏元忠是当今的伊尹和周公。伊尹流放了太甲,周公更是做了周朝的摄政王,这不是谋反又是什么?”

张说苦笑道:“陛下,魏元忠刚做宰相的时候,臣以郎官的身份前去祝贺,魏元忠对客人们说,‘无功受宠,不胜惭愧。’臣接话道,您拿着三品俸禄,承担伊尹、周公的职责,有什么可惭愧的!陛下,您任用宰相,不让他们效法伊尹和周公,那要让他们效法谁呢?臣深知,依附张氏兄弟就能立刻获取宰相之位,营救魏元忠就会被满门抄斩,臣只是害怕做了亏心事,以后会遭人索命啊!”

这就有趣了,张昌宗让张说做证,却被反咬了一口。

如果张说的辩词是真的,今天看来很像是朝臣预先上演的联合逼宫。如果张说的辩词是假的,那他就是故意给张氏兄弟挖坑,更能说明朝臣想拿武则天的小情人开刀。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武则天都不可能接受。

这个世上,不是你说话占理,别人就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你,更多的时候,言语背后的动机才是旁人最关心的。朝臣们觉得,张氏兄弟的麻烦就要来了,可武则天却话锋一转:“张说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应该和魏元忠一同下狱!”

武则天很欣赏张说的才华,不想这样埋没一个人才。数日之后,武则天让张说再次入宫,想要问明实情,可得到的回答却是一样。食古不化,不懂变通,武则天立马就把张说关进大狱,准备让河内王武懿宗实行审讯。

洛阳人都知道,武懿宗是“赫赫有名”的酷吏,以折磨人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如果让他掺和进来,不知道要牵连多少无辜的人。接下来的几天,奏折犹如雪花般飞向了武则天的桌案,内容都是一致的:请求释放魏元忠和张说,以此平息群臣和百姓的怒火,不要让清明的政治毁于一旦。

客观地说,群臣用道德绑架了武则天。

古话说得好,人老多情。武则天晚年回归到正常人的心理,心境变得更加平和,因此才接受了李显的存在,接受了朝臣的诸多要求。问题是,朝臣拿走了那么多政治利益,她总得留点什么安享晚年吧?

群臣要走康庄大道,总得给武则天留下一座独木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