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皇帝这么多年,李治也收拾过很多人,可从来没像今天这么爽过。他很享受胜利者的喜悦心情,并且不介意继续扩大战果。

永徽六年(655)九月初一,李治下诏:调任许敬宗为礼部尚书!

尚书省礼部,向来在六部排名中比较靠后,可是如今这个局面,掌管册封礼仪的礼部至关重要,把许敬宗提拔上来,李治对他寄予了厚望。

有一天,李治开完了早朝会议,让执事太监通知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世、于志宁四人进入内殿商议政事。

为什么会是这四个人?

分析之后,大家恐怕就不会觉得李治是庸碌无能之辈了。

长孙无忌,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朝中反武的旗帜,整个事件的主角,缺了他,开这个会也就失去了意义。

褚遂良,李世民的托孤大臣,长孙无忌的依附者,却又不愿意毫无保留地信任长孙无忌,每逢说事,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

于志宁,原太子宫的元老级人物,背后站的是一大票持中立态度的官员。

李世,李世民的托孤大臣,就连长孙无忌也得给三分薄面。

说白了,这四位重臣的意见就是朝中绝大部分臣子的意见。还有一个原因,中书令来济、侍中韩瑗虽然位居宰相,可他们毕竟是长孙无忌的人,如果让他们也参加会议,李治就要多面对两个嘴硬的鸭子,这买卖并不划算。

这是一场精彩的博弈过程,充满了智慧和乐趣。

长孙无忌的内心肯定是反对的,问题是,他一直在幕后操纵局势,口头上并没有坚决反对武则天上位,对李治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

褚遂良口头上是坚决反对的,可他究竟是对人还是对事,李治也不大清楚。对付这种人,不怕你说话,就怕你不说话。

于志宁坚持和稀泥,只要李治取得优势,不怕他坏事。

李世其实是李治最有可能的盟友。李世和长孙无忌是政敌,凡是长孙无忌赞成的,李世都应该坚决反对,哪怕是口头上的。然而,这位老兄身为辅政大臣,却有撂挑子的前科,李治对他很没有信心。

遗憾的是,悲剧还是来临了。

李世表示,他昨天晚上偶感风寒,得回家睡觉!

这位老兄实在是太聪明了,他心里明白,皇帝找他们几个,肯定是商议武则天的事儿。李世孑然一身,不想这么早卷入这些是非之中。

到场的只有三人,李治的胜算可以说微乎其微。

进宫之前,长孙无忌三人开了个碰头会。

褚遂良大义凛然地说道:“不用说,肯定是为了后宫的事儿。陛下既然已经打定主意,咱们违抗他便是死罪,太尉是陛下的舅舅,司空又是朝廷的功臣,我不能让陛下承担诛杀舅舅和功臣的恶名。我只不过是平民起家,对朝廷没有任何功劳,然而先帝将陛下托付给我,如果不谏诤,实在无颜去见先帝!”

好了,表演机会落到了褚遂良的头上。

进入内殿之后,君臣行了个简单的见面礼,李治迫不及待地问道:“诸位爱卿,自古以来,绝嗣便是大罪一项。王皇后入宫多年,竟然没能产下子女,因此朕想要立武昭仪为皇后,诸位意下如何?”

褚遂良一马当先,回应道:“陛下,万万不可!”

李治一脸黑线。

褚遂良不管不顾:“陛下,皇后出身豪门望族,是先帝特意为陛下迎娶的。先帝临死之前,拉着陛下的手对臣说:‘朕的儿子儿媳就交付给你了。’这些话都是陛下亲耳听到的,言犹在耳啊。臣等未曾听说皇后有什么过错,怎么能够轻易废掉呢!臣不敢曲意顺从陛下,以违先帝的遗愿!”

李治对褚遂良的脾气了如指掌,想要改变褚遂良的态度,无异于自取其辱。

李治望向长孙无忌和于志宁。

然而,面对李治的问题,长孙无忌等人选择了沉默,在他们眼里,李治仿佛是个任性的小孩子,他们宁愿用沉默去包容李治。反而是褚遂良,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屡屡发言,将李治辩驳得无可奈何。

第一天的商议,只好在李治的愤恨中告一段落。

散场之前,李治态度非常强硬:“三位爱卿,朕的决心已定,朕给你们一天的考虑时间,你我君臣明日需要将此事决定下来!”

到了第二天,君臣四人如约来到内殿。

李治:“三位爱卿,今日你们有何说法啊?”

李治神态自若,一副抱定主意不动摇的模样,这让三位重臣很是无语。其实,他们有很多选择,比如和皇帝摆下擂台,比如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抨击皇帝,比如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不过,他们似乎不想浪费时间,还是开门见山吧。

褚遂良一马当先:“陛下,您如果实在不喜欢皇后,咱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的豪门望族公开招选皇后,为何非要挑武昭仪做皇后呢?再者说,武氏曾经侍奉过先帝,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真让她做了皇后,千秋万代之后,人们又会怎么评价陛下?愿陛下三思而后行!臣今日触怒陛下,罪该处死。”

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女人,这是基本的事实。

以前,大家没有撕破脸皮,所以谁都没把此事点破,可事到如今,褚遂良也没法顾全李治的脸面了,他希望能用此事给李治施加一点压力。

李治表示,娶老爹的女人,确实有些令人难为情。

一时间,李治颇为尴尬,场面一度很沉默。

事实上,褚遂良已经做得很好了,只要给李治足够的思考时间,他一定会沉浸在愧疚中不可自拔,知难而退也未尝没有可能啊。遗憾的是,地主拿得一手好牌,却打出小学生水准的事情,也未尝没有可能。

就在此时,褚遂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在众人的注目礼下,褚遂良将手中的朝笏放在了地上,又摘掉头顶的官帽放在了地上,随后磕起了响头。

褚遂良哭丧道:“陛下,臣将朝笏还给您,希望您放臣回家养老去吧!”

后人曰: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数十年前,隋朝的臣子希望隋炀帝不要外出巡幸,因此组织集体劝谏,君臣在长安城形成对峙。朝堂之上,太史令庚质莫名其妙地以辞官做威胁,葬送了同事们积攒下来的对峙优势,如今的场面完全是当年的翻版啊。

李治还停留在刚才的尴尬之中,不知道如何圆场,听到褚遂良说出这样不着边际的话,当即拍案而起:“爱卿,你太过分了!咱们君臣好好说话,你为何要以辞官来威胁朕,难道是逼朕做一个昏君吗?”

褚遂良无言以对。

李治:“卫士何在,将褚遂良给朕架出去!”

这时,一直躲在幕后当听众的武则天走了出来,故意大吼道:“陛下,这种犯上的臣子,何不将他就地格杀!”

在唐朝,虽然没有男人吃饭,女人不能上桌的道理,可也没有君臣议事,一个后宫昭仪跳出来指手画脚的道理吧!更何况,这个女人出口就是斩杀辅政大臣,是不是太嚣张了。无缘无故的霸气,让李治和朝臣们都觉得很诧异。

抛开武则天的事儿,褚遂良的行为确实比较过分。

李治是一国之君,他需要臣子的尊重,需要帝王的尊严,这是无条件的!在帮武则天问鼎后位一事上,大家可以明争暗斗,可以以理服人。直到现在,李治也不过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各抒己见,事情从一开始便是在合理的游戏规则下寻求内部解决办法,李治自始至终并没有行使皇帝的一票否决权啊。

褚遂良呢,却以辞官威胁皇帝啊!

长孙无忌的心情糟糕透了,自己还没出马,队友就被皇帝拿住命门了!长孙无忌:“陛下,褚遂良是先帝的顾命大臣,即便有罪,也不可以施加刑罚!”

李治没有说话,意思就是这件事不能就这样过去。

君臣洽谈,再一次不欢而散。

这一次巅峰对决,只有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在场,没有身临其境的宰相自然很不甘心,他们也想参与啊。内殿之事刚刚结束,中书令来济、侍中韩瑗的奏折就递上去了,一时间,妲己、褒姒等祸水红颜纷纷上场,各种亡国之君齐聚舞台,传递的信息就一条:立武则天为皇后,大唐可能就完蛋了!

然而,李治不想搭理他们,事情闹到现在,已经变了味道。

如果李治向大臣妥协,就意味着君权对臣权的低头,对李治来说,绝对是不可接受的结果。再者说,李治如果妥协,其实就是向外界传递一种信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是先帝的顾命大臣,皇帝始终还是斗不过权臣,国舅爷长孙无忌才是大唐朝廷的真正主宰者,那皇帝的脸面往哪里放?

对李治来说,褚遂良是突破口,他还需要一个破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