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在李道宗的护送下,文成公主踏上入藏的道路。
过程不用提,可随行的嫁妆却不得不提。
财富类:各种金玉饰物。
文化类:释迦佛像,金玉书橱,三百六十卷佛教经典。
生活类: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三百种,营造与工技著作六十种,一百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四种,诊断法五种,医疗器械六种。
农业类:各种谷物、芜菁种子等。
陪嫁人口:卫队、侍女、工匠、艺人。
这些人的价值不可估量,因为他们熟悉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产技术。
按照惯例,中原公主出嫁异族的时候,朝廷对陪嫁的物品有严格的管制。金银珠宝类的东西,皇帝肯定不会吝啬,但是涉及国计民生的知识产权,比如种子、冶铁、丝绸等,朝廷会进行严格限制。
西汉时期,汉朝公主出嫁匈奴,严禁携带桑蚕、种子、丝绸、瓷器等器物,即便到了唐朝,瓷器、丝绸的制作技术也是官方垄断,不得随意流到少数民族政权手中。
然而,李世民为何会一反常态呢?
换句话说,是松赞干布主动提出把中原的专利技术带到吐蕃,还是李世民主动把这些涉及帝国经济利益的技术和人才送给他的?
据史料记载,吐蕃一直想成为农业大国,可农耕技术非常落后,这让松赞干布非常无奈。比如农田的土地从来不平整,也不打畦(五十亩为一畦,将大片田地分区),田地里没有阡陌,水土特别容易流失。
中原的农业技术传入吐蕃之后,粮食产量得到巨大的提升。
李世民对吐蕃的技术支持,让吐蕃王朝实现了巨大飞跃,迅速步入先进的农业文明时代。不管是李世民提出的,还是被动的技术输送,这种养虎遗患的行为,直接让吐蕃的国力赶上了唐朝。
松赞干布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实用主义者,李世民对他的技术支持,并没有换取他的忠诚,反而是吐蕃国力强盛之后,松赞干布滋生了侵略大唐的想法。
令人悲愤的是,从贞观开始,吐蕃就开始了对中原的侵略战争,一直持续到晚唐时期。这期间,究竟有多少老百姓被俘虏到吐蕃为奴,有多少将士死于吐蕃铁骑之下,有多少财富被洗劫到吐蕃,有多少老百姓死于长达百年的战火之中,我们根本无从得知。
这一段历史,我们还是留到后面再讲吧。
按照中原史书的记载,李世民下嫁公主的决定让松赞干布无比激动,他率领群臣前往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的鄂陵湖)迎接文成公主。不仅如此,一向高高在上的松赞干布还给李道宗行了子婿之礼,态度非常虔诚。
前面已经说过,连中原都没说李道宗是文成公主的老爹,松赞干布身为吐蕃国王,而且性格霸道骄傲,他会降低姿态,向李道宗行子婿之礼?
故事还没完呢。文成公主到达逻些城之后,松赞干布和她举办了超级豪华的世纪婚礼,公开宣称道:“我们的祖上没有一个人能和上朝通婚,我是第一人,心里非常骄傲,必须要修建一座城池来向后世人宣示。”
究竟修建了什么样的城池呢?
根据中原史书的说法,松赞干布答应修建一座城池,可究竟是不是后来的布达拉宫,史臣们也没有明说。不过,后世的人穿凿附会,说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建造了后来举世闻名、恢宏无比的西藏布达拉宫,共计一千间房屋。
不仅如此,文成公主特别不喜欢吐蕃人在脸上涂抹赤色的颜料,松赞干布于是传令下去,吐蕃国内自此废掉这样的习俗。
史书的记载就想说明一件事:文成公主在吐蕃倍有面儿。
问题是,西藏的布达拉宫真的是为文成公主而建?
官方的说法是这样的,布达拉宫是在公元17 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在“红山宫”
的旧址上重新修建的宏伟宫殿。在佛教语言中,布达拉是佛教圣地“普陀”的音译,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因此才叫“布达拉宫”。
也就是说,布达拉宫成型之前,拉萨只有“红山宫”,至于“红山宫”究竟是在何年开始修建,史书上语焉不详,只知道是在7 世纪修建完成。
说白了,“红山宫”是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还是入藏之后修建,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布达拉宫修建前的“红山宫”,和7 世纪的“红山宫”是不是一码事儿,还要打个问号。
我们都知道,一个帝国的存在,必须要有政治、文化中心,承载这些功能的载体就是恢宏大气、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群。
对松赞干布来说,他极力摆脱山南地区旧贵族势力对他的限制,来到逻些城之后,难道没有修建一座有明显政治、文化和宗教意义的宫殿?
贞观六年(632),松赞干布将吐蕃都城搬迁到逻些,这期间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松赞干布住在哪里,吐蕃王朝的权力中心又在哪里?难道一向野心勃勃、崇尚实用主义的松赞干布会为了儿女情长去修建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如果所料不错,“红山宫”早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就已经修建完成,结合公主入藏前后的史料分析,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宫殿一事,基本不太靠谱。
当然,这是一段充满了悬念和疑云的历史,不管是主流史学还是草根史学,大家各持己见罢了。
不过,现实还是挺骨感的。在露天的宫殿中,壁画、装饰都没法保留数百年的时间,松赞干布时期的“红山宫”早已经被雷电击中,飞灰湮灭,公元9 世纪吐蕃王朝覆灭之后,“红山宫”就已经弃之不用了。后世藏传佛教快速发展,布达拉宫开始修建,这才成为了雪域之巅的宗教、政治中心。
如今的布达拉宫,是在1959 年左右,经历中国政府几次大规模的修缮之后才对外开放的。总而言之,我们如今在布达拉宫看到的文成公主入藏之类的壁画、艺术作品,并不是千年之前的东西,是否经过了人为的渲染和包装,得靠自己去判断。
关于这一段历史,笔者并不想写成考据历史,本着对唐朝整个发展脉络的认知,结合当时唐朝的国力,以及文成公主入藏的史料分析,又深知《资治通鉴》善于渲染的手法,笔者认为这一段历史确实存在许多疑问。
涉及对唐太宗的评价,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看法,甚至中晚唐时期吐蕃和唐朝的两国关系,因此必须要把这些背景交代清楚。作为草根史学爱好者,不是为了故意诋毁这一段历史,更不是为了贬低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影响。
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儿,还得继续说。
文成公主既然嫁到了吐蕃,最关心的肯定是松赞干布究竟有几个老婆,这不仅关系到她的地位,还关乎未来的幸福生活啊。遗憾的是,文成公主肯定知道松赞干布有几个老婆,可对咱们来说,又是一件疑云密布的事儿。
总结目前的说法,松赞干布一共有五个老婆:老婆一:尼婆罗的尺尊公主。
老婆二:“芒妃”墀(chí)嘉。
老婆三:“象雄妃”勒托曼。
老婆四:“木雅茹央妃”嘉姆增。
老婆五:大唐的文成公主。
当然,许多人都说尺尊公主是小说中虚构的,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这号人物。问题是,如果真是这样,如何解释藏族的佛教建筑里,将松赞干布、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坐像供奉在一起的现象?
在藏民的心里,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都同样值得爱戴,文成公主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尺尊公主被认为是白度母的化身。不管是绿度母,还是白度母,都是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是藏传佛教中地位最高的女神。
这说明,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一样,都是对吐蕃王朝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至少在藏民的心里,这两个女人都非常伟大。
事实上,尺尊公主在吐蕃有地位,和娘家人有很大的关系。
松赞干布在改革的过程中,主要推崇佛教,而印度、尼婆罗正是佛教的起源和发源地,佛教文化的底蕴要比中原强太多。松赞干布上位之后,派人到印度求取文字,就已经说明他在文化的取向是更靠近东南亚的。
更何况,尺尊公主比文成公主先嫁到吐蕃,松赞干布总不能在大老婆缺位的情况下,把尺尊公主视为小妾吧,那不是打尼婆罗国君的脸吗?因此,松赞干布对尼婆罗的公主高看一眼,完全可以理解。
关于文成公主,其实只需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问题一: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夫妻关系究竟好不好?
问题二:文成公主在吐蕃百姓的心中是什么样的地位?
根据藏文本《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的《编年纪事》记载:“此后六年,墀松赞赞普(松赞干布)升遐(帝王去世的美称),与赞蒙文成公主同居三年耳。”
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入藏。
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去世。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去世。
意思就是,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和松赞干布同居了三年,从贞观十八年(644)开始,松赞干布忙于其他的事务,两人几乎没有见过面。
文成公主在西藏一共待了四十年时间,其中三十七年的时间都在独守空房,同居的三年还要和其他几个老婆分享同一个男人。和丈夫没有亲密的关系,生孩子更是不可能的事儿,因此最后的结果就是:松赞干布只有一个名叫贡日贡赞的独子,是芒妃墀嘉所生,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一生都没有生育。
结合这两段记载来看,大致可以得出松赞干布后宫生活的判断:要么是松赞干布的生育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要么是他想要维护吐蕃王室的血统,故意冷淡异域他国的公主,不想和她们生育。
如果是最后一种可能,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在吐蕃的日子恐怕都不好过。没有丈夫的疼爱,没有爱情的滋润,两个公主只好顺着松赞干布的国策,在吐蕃国内大肆推崇佛教,以此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据史料记载,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希望恩师的尊容能够流传后世,因此在佛祖乳母的指导下,以他8 岁、12 岁、25 岁的模样建造了三座等身佛像。后来,12 岁的等身像流传到了中原,8 岁的等身像流传到了尼婆罗境内。
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12 岁的等身像作为嫁妆,也随她去了吐蕃。巧的是,尺尊公主也把8 岁的等身像带到了吐蕃。松赞干布为了安放两座佛祖的等身像,花费巨资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其中大昭寺存放尺尊公主的释迦牟尼8 岁等身像,小昭寺则存放文成公主的释迦牟尼12 岁等身像。
佛教是吐蕃的国教,松赞干布虽然不待见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但是在推崇佛教一事上,他们三人有着共同的利益点。
在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三人身上,隐藏了太多的谜团,再加上传说太多,真正有说服力的史料太少,因此众说纷纭,各执己见。然而,笔者写到这里,还是要给出自己的一个判断,仅供参考。
判断一:文成公主入藏,确实是在吐蕃的武力逼迫下产生的。李世民的团队可能不惧怕吐蕃的威胁,但是碍于各方面的考虑,还是向吐蕃退步了。
判断二:松赞干布挖空心思,甚至不惜以武力威胁唐朝,恐怕不只是效仿吐谷浑、突厥政权和亲的先例。松赞干布迎娶公主的同时,恐怕也提出了许多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希望引进冶铁、种子、丝绸等技术。否则,李世民如何知道吐蕃缺少这些玩意儿,还屁颠屁颠地给他们主动送过去?
判断三:文成公主只是松赞干布依附李唐的纽带,内心并不是很喜欢她。因此,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其实非常尴尬,婚姻生活也很悲剧。
判断四:文成公主虽然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但是背后的娘家非常强大。而且,文成公主掌握着最先进的农业文明和技术,就算不受丈夫的待见,可拥有的资本足以保障她在吐蕃没有生存的压力。
判断五:文成公主不受丈夫的待见,但深得吐蕃百姓的欢迎。一个婚姻悲剧的女人,不见得事业做得不好!文成公主从失败的婚姻中走出来,随后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中原文明的移植上,最终收获了吐蕃百姓的爱戴。
伟大的文成公主,作为李唐王朝政治婚姻的牺牲品,确实非常悲剧。挣扎一生,也只能将大好的青春年华埋葬在雪域高原。然而,她传递的中华文明,对吐蕃和中华民族交流产生的积极作用,值得所有的国人尊敬。
松赞干布只有一个儿子,遗憾的是,贡日贡赞比老爹去世还要早。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去世,孙子芒松芒赞继承了吐蕃的王位。
文成公主入藏,本来就是为了李唐王朝换取更多的和平时间。然而,李世民等人还是低估了吐蕃王族的野心。有了李唐的帮助,吐蕃国力与日俱增,而大唐则因为和平日久,军队战力值大幅下降,不得不在边境承受巨大的军事压力。
龙朔二年(662),芒松芒赞觉得,吐蕃国力已经超越了大唐,于是兴兵来犯,并且在第二年灭掉了唐朝的属国吐谷浑,边境形势一度非常紧张。而此时文成公主尚且在世,唐朝与吐蕃和亲仅仅二十二年的时间!
想当年,昭君入塞,为孱弱的西汉王朝换取了六十余年的和平,而文成公主入藏,唐朝的国力蒸蒸日上,远超当年的西汉,却被吐蕃如此欺凌,也不知文成公主彼时的心境究竟如何。
芒松芒赞的侵略彻底打乱了李唐王朝统治边境的战略部署,从此时开始,两国正式宣布决裂,在边境展开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直到此时,我们该如何评价文成公主入藏一事,又该如何评价李世民的决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