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究竟是什么?
让我们把目光转到一支名叫“关宁铁骑”的军队身上。
所谓的“关”,指的是山海关,“宁”指宁远。当时的山海关、宁远、锦州等地,是明朝抵御后金的重要防线。
所谓“关宁铁骑”,是指袁崇焕训练的一支骑兵,规模虽然不大,人数虽然不多,但战斗力极强,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位于“明末三大军”之首,另外两支是以孙传庭为首的秦兵和以卢象升为首的天雄军。
到了明朝末期,军队的战斗力普遍大为下降,但“关宁铁骑”似乎是个例外,是极少数能与清朝八旗军正面交锋的军队之一。
“关宁铁骑”的打造,与袁崇焕的练兵思想有关:他“看不起”客兵。
“客兵”,也就是所谓的“外地兵”。袁崇焕认为外地兵很“脆弱”。俗话说好铁才能炼好钢,这样的兵是练不成精兵的,练不成精兵就打不了胜仗。所以他认为最好还是“以辽人守辽土”。
为什么他要高看辽人一眼?因为辽地民风彪悍,而且辽人善于骑马,是当兵的好材料。
袁崇焕尤其青睐归附的十万辽民,这些流民基本上与后金都有深仇大恨——任何人的家乡被人占了,都会恨占其家乡的人。
于是,他把他们当中的身强体壮者挑出来充实各军,同时对辽将进行大力栽培,其中就有祖大寿,并很快苦练出一支人数不多,但战斗力极强的骑兵。
这支被誉为明末最精锐的军队,后来被人们称作“关宁铁骑”。
袁崇焕的最大悲剧,也许就是训练出了这么一支军队。
因为,这支军队只听他的,连皇帝老儿都指挥不动。